重塑中华:近代中国的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黄兴涛

分类号:

ISBN:978730322487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将传统的精英思想史与“新文化史”的有关方法结合起来,对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孕育、形成、发展及其内涵,作了系统深入的整体性考察和阐释,既注重历史脉络的精心揭示,典型文本的发掘解读,以及重要概念的透视剖析,也重视国家体制、政党政策、关键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分析,并努力呈现了此一观念得以社会化的诸多历史面向。书中强调,现代中华民族观念一直伴随着中西思想的遇合与古今观念的交汇,表现出民族与国家的纠结与互动;对于认知主体而言,则始终包含着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与融合,见证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调适。它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认同,可以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精神与民族、国家的命运,是极为重要的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现象。


目录


绪论 “中华民族”:近代国人民族自觉的新概念与新符号

*章 清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的酝酿

一、延续与转换:从清朝满人的“中国认同”说起

1、“中国”、“中华”及其历史上的认同

2、清朝满人的“中国认同”及现代转换

——兼谈作为现代国名的“中国”究竟始于何时

二、 新的思想资源:现代“民族”概念在中国的形成

1、郭士立与传统汉文里“民族”一词的早期转化

2、清末现代“民族”概念的形成及其主要来源

三、“大民族”观念的创发及其*初的指代词

1、梁启超与“大民族”观念的创发和“中国民族”说

2、“中华民族”一词的诞生及其早期观念内涵

——两种“中华民族”概念问世记

四、寻归“大同”:立宪运动与民族平等融合的自觉

——以满族官员和留日旗人的民族观念为中心

1、“五族大同”:立宪运动期间的民族一体融合论

2、“同民族异种族之国民”说的发轫及其民族观依据

3、现代“国族”一词的出现、概念内涵及其他

第二章 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确立与传播

一、民国诞生与现代中华民族观念之确立

1、“五族共和”论及其引发的“中华民族”观念

2、袁世凯与民初民族融合的新背景及实际效应

3、“中华民国”国号、早期国歌的意义与影响

4、李大钊、申悦庐与“中华民族”旗帜的高揭

二、五四运动后现代中华民族观念逐渐传播开来

1、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得以确立的诸多要素

2、孙中山的有关倡导及深远影响

3、梁启超专研“中华民族”:思想的来源和意义

4、“国家主义”派的关切和外蒙“独立”事件的刺激

5、“中华民族”的认知进展与标志词符进一步流通

第三章 “中华民族”符号认同的强化与深化

一、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华民族认同符号的强化

1、两部代表性史著及其“中华民族”观念蕴涵

2、国民政府和学界精英“整合”民族的继续努力

——蒙藏“宣化”、黄陵祭祖与“民族”重审

二、日本侵华与现代中华民族认同的深化

——以“中华民族复兴”话语为中心的透视

1、“九一八”和“七七事变”的巨大影响

——以少数民族人士的中华民族认同为例

2、“中华民族复兴”理念和话语的兴起

3、国共两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4、民族复兴论的高涨、内涵与中华民族认同之关联

三、“民族英雄”、“汉奸”与教科书的“中华民族”书写

1、抗战前后的“民族英雄”问题

2、“汉奸”与“华奸”之辩

3、中学历史教科书里的“中华民族”书写

第四章 抗战前后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大普及

一、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社会化与多媒介的认同表达

二、单一性民族的“中华民族”观之强烈诉说与回响

1、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说及其争论

2、民族一元论的由来、其他形态与黄帝子孙说的新解释

——兼及吴文藻“文化多元、政治一体”说之回应

3、蒋介石以“宗族说”为基础的中华民族一体观

三、“中华国族”入宪讨论与芮逸夫的“中华国族”解

1、孙科等人与“中华国族”入宪的努力

2、芮逸夫的“中华国族”解说

四、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及其与其他各方之互动

1、抗战时期中共的中华民族观念之变化

2、国共两党和其他各方观念的互动及其结果

结语: 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及其认同特征的再认识

一、NATION内涵的历史性、复合性与现代中华民族认同之特质

二、“一元”抑或“多元”?“建构”还是“演化”?

三、一点感悟

附录:情感、思想与运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检视

本书参引文献目录

后记


【书摘与插画】

“中华民族”是近代中国才出现的新名词和新概念。它是20世纪初现代性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生成之后,特别是清王朝临近崩溃之际和*终覆亡之后,在中国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具有政治、社会文化符号意义的民族观念凝结物。起初,“中华民族”一度被用来指称“汉族”,进入民国后,这一用法在一部分人那里也仍然有所延续。但与此同时或稍后,指称中国国内包括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在内的大民族共同体之“中华民族”概念,也逐渐传播开来并日益强势,*终于20世纪20年代之后,特别是“九一八”之后,成为主导国内政治舆论的“中华民族”概念之流行用法。这后一种主导型、符号化的“中华民族”概念,明确强调中国境内各族人民作为国民或公民的平等身份,他们由历史延续下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泛血缘联系的特殊性及其强化趋势,以及依托在新的现代共和国家形式上的民族共同体之整体性和统一性,包括各族人民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实现全民族独立和现代化发展的共同命运。笔者将这一主导型“中华民族”概念所直接传导和涵括的族类认同意识,及其运用展开的民族一体化理念和信念等,称为现代中华民族观念。

现代中华民族观念,主要由复合性中华民族和单一性中华民族这两种观念形态,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各种含混观念形态所构成——这些具体的观念形态间彼此缠绕,相互渗透和作用。就其生成和发展机制而言,现代中华民族观念一直伴随着中西思想的遇合与古今因素的交汇,体现着民族和国家的纠结与互动;就其主体的自我感知与认同来说,则又始终包含着情感和理智的冲突与融合,见证着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与调适。作为一种思想史现象和社会文化史现象,此一重要而复杂的观念,不能不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与演变,思想论证和社会接受,凝聚着作为现代国民的中国人之整体认同的政治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走向,它不仅强烈影响了20世纪以来中国的历史进程,还将继续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考察该观念在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萌生,内涵的演变以及它广泛传播开来的符号化过程,揭示和分析其社会认同的历史情形、特点及其功能,也即探讨清末民国现代中华民族认同的观念变迁史之核心部分,笔者以为,当属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研究所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的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