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minal procedure law

副标题:无

作   者:谭世贵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0369297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以教育部法学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大纲为依据编写,是一本制式规范、写作精良的法学教材。   在内容上,本书以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规章、司法解释为主要依据,结合境外先进立法例与我国刑事诉讼司法实践,以二十五章的篇幅对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制度架构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与诠释,充分反映了刑事诉讼法领域的最新规定与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在同类教材中,本书具有自己的显著特色:一是重构核心概念,在国内首次将刑事诉讼定义为“查明犯罪、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活动”,明显区别于“刑事诉讼是揭露犯罪、主宰犯罪、惩罚犯罪的专门活动”的传统概念,从而对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是在具体章节上,既系统阐述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知识,又完全涵盖司法考试大纲的内容;特别是于每章章后设置“思考与训练”,以思考题、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含司法考试真题)等多种形式,引导读者思考并把握司法考试的考点。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
一、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二、 刑事诉讼法的渊源
三、 刑事诉讼法与邻近部门法的关系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学
一、 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二、 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
一、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
二、 公正第一、效率第二
三、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
四、 控审分离、控辩平衡与审判中立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范畴
一、 刑事诉讼目的
二、 刑事诉讼价值
三、 刑事诉讼结构
四、 刑事诉讼职能
五、 刑事诉讼阶段
六、 刑事诉讼主体
七、 刑事诉讼客体
|思考与训练|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 外国奴隶社会的刑事诉讼法
二、 外国封建社会的刑事诉讼法
三、 外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刑事诉讼法
第二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一般原则
一、 司法独立原则
二、 无罪推定原则
三、 控审分离原则
四、 平等对抗原则
五、 诉讼迅速原则
六、 有效辩护原则
七、 禁止重复追究原则
八、 适度原则
第三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 中国奴隶社会的刑事诉讼法
二、 中国封建社会的刑事诉讼法
三、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刑事诉讼法
四、 中国社会主义的刑事诉讼法
第四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特色
|思考与训练|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的宗旨和任务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宗旨和立法根据
一、 刑事诉讼法的宗旨
二、 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根据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一、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任务
二、 刑事诉讼法的根本任务
|思考与训练|
第四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一、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概述
二、 人民法院
三、 人民检察院
四、 公安机关
五、 国家安全机关
六、 军队保卫部门
七、 海关缉私局
八、 监狱
第二节 诉讼参与人
一、 诉讼参与人概述
二、 被害人
三、 自诉人
四、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五、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
六、 其他诉讼参与人
第三节 单位诉讼参与人
一、 单位被害人
二、 单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思考与训练|
第五章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二、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体系
三、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第二节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一、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的含义
二、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的意义
第三节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一、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
二、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意义
第四节 依靠群众
一、 依靠群众原则的含义
二、 依靠群众原则的意义
第五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一、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含义
二、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贯彻执行
三、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意义
第六节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一、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的含义
二、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的意义
第七节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一、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含义
二、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
三、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意义
第八节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一、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的含义
二、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的体现
三、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的意义
第九节 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一、 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的含义
二、 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的意义
第十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一、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的含义
二、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
三、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的意义
第十一节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
一、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的含义
二、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的意义
第十二节 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一、 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原则的含义
二、 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原则的意义
第十三节 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一、 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的含义
二、 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的意义
第十四节 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
一、 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的含义
二、 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的意义
|思考与训练|
第六章 管辖
第一节 管辖概述
一、 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二、 确定管辖的原则
三、 管辖的分类
第二节 立案管辖
一、 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二、 国家安全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三、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四、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五、 关于执行立案管辖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审判管辖
一、 级别管辖
二、 地区管辖
三、 专门管辖
四、 管辖的变通
|思考与训练|
第七章 回避
第一节 回避的概念和意义
一、 回避的概念
二、 回避的意义
第二节 回避的种类、理由和适用人员
一、 回避的种类
二、 回避的理由
三、 回避的适用人员
第三节 回避的程序
一、 回避的期间
二、 回避的申请、审查与决定
三、 对驳回回避申请的复议
|思考与训练|
第八章 辩护与代理
第一节 辩护的概念和意义
一、 辩护的概念
二、 辩护制度的意义
第二节 辩护的种类
一、 自行辩护
二、 委托辩护
三、 指定辩护
第三节 辩护人
一、 辩护人的概念和范围
二、 辩护人的责任
三、 辩护人的诉讼地位
四、 辩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五、 辩护人介入诉讼的时间
六、 辩护词的基本格式与写法
第四节 刑事诉讼代理
一、 刑事代理的概念和意义
二、 刑事代理的种类
三、 诉讼代理人的范围
四、 诉讼代理人的责任
五、 诉讼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
六、 代理词的基本格式与写法
第五节 刑事法律援助
一、 刑事法律援助概述
二、 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
三、 刑事法律援助的机构
四、 刑事法律援助的程序
|思考与训练|
第九章 刑事诉讼证据
第一节 刑事证据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一、 证据的概念
二、 证据的基本特征
三、 证据的意义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种类
一、 物证、书证
二、 证人证言
三、 被害人陈述
四、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五、 鉴定结论
六、 勘验、检查笔录
七、 视听资料
第三节 刑事证据的分类
一、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二、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三、 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
四、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思考与训练|
第十章 刑事诉讼证明
第一节 刑事诉讼证明的概念和意义
一、 刑事诉讼证明的概念
二、 刑事诉讼证明的意义
第二节 证明对象
一、 证明对象的概念与有关规定
二、 证明对象的范围
三、 证据事实能否作为证明对象
第三节 证明要求
一、 证明要求的概念
二、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要求
三、 疑案的处理
第四节 证明责任
一、 证明责任的概念
二、 公诉案件证明责任的承担
三、 自诉案件证明责任的承担
第五节 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
一、 收集证据
二、 审查判断证据
三、 运用证据认定案情
|思考与训练|
第十一章 强制措施
第一节 强制措施概述
一、 强制措施的概念和意义
二、 适用强制措施的原则和应当考虑的因素
三、 强制措施和刑罚、行政处罚的区别
四、 公民的扭送
五、 收容审查的取消
第二节 拘传
一、 拘传的概念和意义
二、 拘传的程序和期限
第三节 取保候审
一、 取保候审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二、 取保候审的方式
三、 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
四、 取保候审的程序
五、 取保候审的期限
第四节 监视居住
一、 监视居住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二、 被监视居住人的义务
三、 监视居住的程序
四、 监视居住的期限
第五节 拘留
一、 拘留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二、 拘留的程序
三、 拘留的期限
四、 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的区别
第六节 逮捕
一、 逮捕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二、 逮捕的权限
三、 逮捕的批准、决定和执行程序
四、 逮捕的变更、撤销或解除
|思考与训练|
第十二章 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概述
一、 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二、 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三、 附带民事诉讼的意义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
一、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二、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一、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期间和方式
二、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
三、 附带民事诉讼起诉状的格式与内容
第四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
一、 附带民事诉讼审判的一般原则
二、 附带民事诉讼的受理和准备程序
三、 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
四、 附带民事诉讼判决书的内容与格式
|思考与训练|
第十三章 期间、送达
第一节 期间
一、 期间概述
二、 法定期间
三、 期间计算
四、 期间恢复
第二节 送达
一、 送达的概念和特点
二、 送达方式
三、 送达回证
|思考与训练|
第十四章 刑事诉讼的中止和终止
第一节 刑事诉讼的中止
一、 刑事诉讼中止的概念和意义
二、 刑事诉讼中止的条件和程序
第二节 刑事诉讼的终止
一、 刑事诉讼终止的概念和意义
二、 刑事诉讼终止的条件和程序
|思考与训练|
第十五章 立案
第一节 立案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一、 立案的概念
二、 立案的任务
三、 立案的意义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一、 立案的材料来源
二、 立案的条件
第三节 立案的程序
一、 对立案材料的接受
二、 对立案材料的审查
三、 对立案材料审查后的处理
第四节 立案监督
一、 立案监督的概念
二、 立案监督的程序
|思考与训练|
第十六章 侦查
第一节 侦查概述
一、 侦查的概念和特征
二、 侦查的意义
三、 侦查工作的原则
第二节 侦查行为
一、 讯问犯罪嫌疑人
二、 询问证人、被害人
三、 勘验、检查
四、 搜查
五、 扣押物证、书证和查询、冻结存款、汇款
六、 鉴定
七、 辨认
八、 通缉
第三节 律师对犯罪嫌疑人的法律帮助
一、 律师对犯罪嫌疑人的法律帮助的概念和意义
二、 律师对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的具体程序
第四节 侦查终结
一、 侦查终结的概念和意义
二、 侦查终结的条件和处理
三、 侦查羁押期限
第五节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
一、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权限
二、 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后的处理
第六节 补充侦查
一、 补充侦查的概念和意义
二、 不同阶段的补充侦查
三、 退回补充侦查和自行补充侦查
第七节 侦查监督
一、 侦查监督的概念和意义
二、 侦查监督的内容和程序
|思考与训练|
第十七章 起诉
第一节 起诉概述
一、 起诉的概念
二、 起诉的任务
三、 起诉的意义
四、 公诉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审查起诉
一、 审查起诉的概念和意义
二、 对移送起诉案件的受理和初步审查
三、 审查起诉的内容
四、 审查起诉的步骤和方法
五、 审查起诉的期限
六、 审查后的处理
第三节 提起公诉
一、 提起公诉的概念和条件
二、 起诉书的制作和移送
三、 简易程序的提起
第四节 不起诉
一、 不起诉的概念
二、 不起诉的种类和条件
三、 不起诉的程序
第五节 提起自诉
一、 自诉案件的概念和范围
二、 提起自诉的条件
三、 提起自诉的程序
|思考与训练|
第十八章 刑事审判概述
第一节 刑事审判的概念和任务
一、 刑事审判的概念
二、 刑事审判的任务
第二节 刑事审判的模式
一、 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
二、 职权主义审判模式
三、 混合式审判模式
四、 我国刑事审判模式
第三节 刑事审判的原则
一、 审判公开原则
二、 不告不理原则
三、 直接言词原则
四、 辩论原则
五、 集中审理原则
第四节 审级制度
一、 审级制度的概念
二、 两审终审制
第五节 审判组织
一、 审判组织的概念与种类
二、 审判长选任制
三、 人民陪审制
|思考与训练|
第十九章 第一审程序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概述
一、 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分类
二、 第一审程序的任务和意义
第二节 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一、 公诉案件的审查
二、 开庭审判前的准备
三、 法庭审判
四、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特别规定
五、 单位犯罪案件的审理程序
六、 法庭秩序
七、 法庭审判笔录
八、 对审判障碍的处理
九、 第一审程序的期限
十、 人民检察院对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
第三节 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一、 自诉案件的受理
二、 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点
第四节 简易程序
一、 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二、 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三、 简易审判程序的特点
四、 简易程序的决定适用和审判程序
第五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
一、 判决
二、 裁定
三、 决定
|思考与训练|
第二十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概述
一、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二、 第二审程序的任务和意义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一、 上诉、抗诉的主体
二、 上诉、抗诉的理由
三、 上诉、抗诉的期限
四、 上诉、抗诉的方式和程序
第三节 第二审程序的审判
一、 对上诉、抗诉案件的审查
二、 第二审案件的审判方式和程序
三、 对上诉、抗诉案件审理后的处理
四、 第二审程序的期限
第四节 上诉不加刑
一、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二、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适用
第五节 对扣押、冻结财物的处理
一、 扣押、冻结财物的概念
二、 对扣押、冻结财物的处理
三、 违法处理扣押、冻结财物的法律责任
第六节 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核准程序
一、 不同情形的报请复核程序
二、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的处理
|思考与训练|
第二十一章 死刑复核程序
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一、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二、 死刑复核程序的意义
第二节 死刑案件的核准权
第三节 死刑案件的复核程序
一、 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二、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思考与训练|
第二十二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一、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
二、 审判监督程序的特点
三、 审判监督程序的意义
第二节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和审查处理
一、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
二、 申诉的提出、受理和审查
第三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一、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二、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
三、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
第四节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一、 重新审判的方式和程序
二、 重新审判后的处理
三、 重新审判的期限
|思考与训练|
第二十三章 执行
第一节 执行概述
一、 执行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二、 执行的依据
三、 执行的机关
第二节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
一、 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执行
二、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判决的执行
三、 有期徒刑缓刑、拘役缓刑判决的执行
四、 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判决的执行
五、 罚金、没收财产判决的执行
六、 无罪判决和免除刑罚判决的执行
第三节 执行的变更与其他处理
一、 死刑执行的变更
二、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变更
三、 暂予监外执行
四、 减刑和假释
五、 发现错判和对申诉的处理
第四节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
一、 对执行死刑的监督
二、 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督
三、 对减刑、假释的监督
四、 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活动的监督
|思考与训练|
第二十四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一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概述
一、 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重要意义
二、 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法律依据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
一、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二、 分案处理原则
三、 不公开审理原则
四、 及时原则
五、 和缓原则
第三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点
一、 被追诉人年龄的准确性
二、 办案机构或人员的专门性
三、 诉讼工作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四、 被追诉人诉讼权利的特殊性
五、 刑事强制措施的受限性
|思考与训练|
第二十五章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
第一节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概述
一、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
二、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依据
第二节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
一、 国家主权原则
二、 诉讼权利和义务平等原则
三、 恪守国际条约原则
四、 使用我国通用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五、 指定或委托中国律师参加诉讼原则
第三节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一、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国籍的确认
二、 涉外刑事诉讼管辖
三、 涉外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适用
四、 涉外刑事诉讼文书的送达
五、 涉外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
六、 律师参加涉外刑事诉讼
第四节 刑事司法协助制度
一、 刑事司法协助的概念和意义
二、 刑事司法协助的主体
三、 刑事司法协助的依据
四、 刑事司法协助的内容
五、 刑事司法协助的程序
|思考与训练|
主要参考书目
本书常用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Criminal procedure law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