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Hat Linux实用宝典

副标题:无

作   者:魏红,曾忠平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11308657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Red Hat Linux是Linux家族中最为流行的版本。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全面介绍了Red HatLinux 9的基本操作及其主要应用。本书分为29章,主要介绍了Red Hat Linux 9的安装、配置、GNOME图形界面的基本操作、常用的shell命令、Linux的日常应用和Red Hat Linux 9的常见服务器设置等内容。    本书内容详尽、图文并茂、结构清晰、实用性强,是想进入Linux世界的初学者的首选,同时对从事Linux系统管理和服务器架设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目录
第1章 Linux与开源文化
1.1 什么是Linux
1.2 Linux的诞生和发展
1.2.1 UNIX、MINIX、GNU和POSIX
1.2.2 Linux操作系统的诞生和版本的变迁
1.3 Linux的优点
1.4 开源文化
1.4.1 纯粹的程序员
1.4.2 自由软件与开源软件
1.4.3 许可证授权
1.4.4 Linux和开源文化
1.5 小结
第2章 安装和卸载Linux
2.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2.1.1 硬件需求
2.1.2 光盘启动安装
2.2 安装Linux
2.2.1 引导安装程序
2.2.2 选择安装方式
2.2.3 选择安装界面语言
2.2.4 选择键盘类型
2.2.5 鼠标配置
2.2.6 选择安装还是升级
2.2.7 安装类型
2.2.8 磁盘分区设置
2.2.9 磁盘自动分区
2.2.10 为用户的系统分区
2.2.11 引导装载程序配置
2.2.12 高级引导装载程序配置
2.2.13 网络配置
2.2.14 防火墙配置
2.2.15 语言支持的选择
2.2.16 时区选择
2.2.17 设置根口令
2.2.18 验证配置
2.2.19 选择软件包组
2.2.20 准备安装
2.2.21 安装软件包
2.2.22 创建引导盘
2.2.23 显卡配置
2.2.24 显示器的配置
2.2.25 安装完成
2.3 卸载Linux
2.4 登录Red Hat Linux
2.4.1 设置代理
2.4.2 图形化登录
2.4.3 虚拟控制台登录
2.4.4 远程登录
2.4.5 图形化环境
2.5 安装Red Hat Linux 9的常见问题处理
2.5.1 无法引导Red Hat Linux
2.5.2 安装起始部分的问题
2.5.3 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2.5.4 安装后的问题
2.5.5 与Windows系统共存
2.6 小结
第3章 文件和磁盘管理
3.1 Linux文件系统入门
3.1.1 文件简介
3.1.2 目录简介
3.1.3 文件系统的结构
3.2 文件的基本操作
3.2.1 新建和删除文件
3.2.2 复制和移动文件
3.2.3 查看和创建文件
3.3 压缩文件的生成及解压缩
3.3.1 以zip创建.zip文件
3.3.2 以unzip命令进行.zip文件的解压缩
3.3.3 gzip命令的使用
3.3.4 文件打包程序tar
3.3.5 以compress或uncompress处理.Z文件
3.3.6 图形化界面下的压缩与解压缩
3.4 设置文件/目录访问权限
3.4.1 权限的意义
3.4.2 在图形化界面下改变文件/目录的权限
3.4.3 使用chmod命令修改文件/目录的访问权限
3.4.4 使用命令chown改变文件/目录的所有权
3.5 管理磁盘存储器
3.5.1 查看系统磁盘使用情况
3.5.2 用户磁盘空间管理
3.5.3 磁盘分区操作
3.5.4 优化Linux系统硬盘
3.6 使用光盘
3.6.1 光盘驱动器的设备文件
3.6.2 挂载和卸载光盘
3.6.3 光驱的弹出与关闭
3.6.4 制作ISO文件
3.6.5 刻录光盘
3.7 小结
第4章 系统管理
4.1 显示设置
4.1.1 设置分辨率和色彩深度
4.1.2 显示器设置
4.1.3 视频卡设置
4.1.4 设置桌面
4.2 硬件配置
4.2.1 配置声卡
4.2.2 配置网卡
4.3 打印机的安装、配置和管理
4.3.1 安装配置打印机
4.3.2 修改打印机配置
4.3.3 管理打印机
4.4 安装软件
4.4.1 RPM软件包安装软件
4.4.2 代码编译安装软件
4.5 用户账号管理
4.5.1 设置root账号密码
4.5.2 添加修改账号
4.5.3 删除用户账号
4.5.4 组群的各项操作
4.5.5 命令行添加用户
4.5.6 查看登录的用户
4.6 进程管理
4.6.1 用ps获得进程状态
4.6.2 终止进程的命令
4.6.3 控制进程的优先级
4.7 TCP/IP网络基础
4.7.1 IP地址
4.7.2 子网掩码
4.7.3 网关地址
4.8 小结
第5章 使用办公软件
5.1 OpenOffice.org办公软件简介
5.1.1 基本概述
5.1.2 安装OpenOffice.org
5.2 进行文字处理——Linux中的Word
5.2.1 文字处理
5.2.2 使用表格
5.2.3 使用图形
5.2.4 使用样式
5.2.5 打印文件
5.3 数字表格处理——Linux中的Excel
5.3.1 设计工作表
5.3.2 对工作表进行统计分析
5.4 OpenOffice.org Impress——Linux中的PowerPoint
5.4.1 制作幻灯片
5.4.2 设置动画
5.4.3 播放幻灯片
5.5 OpenOffice.org Draw——Linux中的Photoshop
5.5.1 绘制图形
5.5.2 三维化处理
5.6 使用Acrobat Reader查看PDF文件
5.7 小结
第6章 网上冲浪
6.1 联网设置
6.1.1 互联网配置向导
6.1.2 拨号连接
6.1.3 局域网连接
6.1.4 测试网络连接
6.2 浏览网页
6.2.1 使用Mozilla浏览器
6.2.2 使用Mozilla帮助内容
6.2.3 使用Mozilla快捷键
6.3 收发E-mail
6.3.1 结识Evolution
6.3.2 Evolution邮件处理功能
6.3.3 Evolution联系人
6.3.4 Evolution日程管理
6.4 上传与下载工具
6.5 网上聊天
6.5.1 下载和安装包含QQ插件的Gaim
6.5.2 解压安装
6.6 小结
第7章 多媒体和游戏
7.1 播放音频
7.1.1 播放CD
7.1.2 播放数码音乐文件
7.1.3 使用录音机
7.1.4 抓轨及编码工具
7.2 播放视频
7.2.1 使用Rea1ONE Player播放视频
7.2.2 使用Xine VCD播放VCD文件
7.3 游戏
7.3.1 自带游戏
7.3.2 其他游戏资源
7.4 小结
第8章 常见软件设置和硬件配置
8.1 设置用户界面
8.1.1 KDE桌面系统组成
8.1.2 GNOME桌面系统
8.1.3 设置文件浏览界面
8.1.4 控制中心
8.2 安装软件
8.2.1 基于源代码的软件安装
8.2.2 基于可执行文件的软件安装
8.2.3 RPM可执行文件的软件安装
8.3 卸载软件
8.4 常见硬件的检测
8.4.1 中央处理器状态的检测
8.4.2 硬盘物理坏道的检测
8.4.3 内存的检测
8.5 硬件驱动和配置
8.5.1 声卡驱动和配置
8.5.2 配置X Window及显卡
8.5.3 网卡的配置
8.5.4 打印机的配置、管理和使用
8.6 小结
第9章 软件包管理
9.1 RPM包管理
9.1.1 RPM软件包的查询
9.1.2 RPM软件包的安装
9.1.3 RPM软件包安装可能出现的问题
9.1.4 RPM软件包的卸载
9.1.5 RPM软件包的升级
9.1.6 RPM软件包的验证
9.1.7 Red Hat Linux 9的添加/删除应用程序
9.2 RPM软件包的密钥管理
9.2.1 下载与安装PGP
9.2.2 RPM使用PGP产生签名所需的配置
9.2.3 配置RPM宏
9.2.4 RPM的PGP签名选项
9.2.5 添加数字签名
9.3 tar包管理
9.3.1 TAR命令语法及参数选项
9.3.2 创建tar文件
9.3.3 显示tar文件内容
9.3.4 向tar文件中添加一个文件
9.3.5 从tar文件中取出文件
9.4 Linux下常用的压缩工具
9.4.1 gzip压缩工具
9.4.2 zip/unzip命令
9.4.3 bzip2命令
9.5 小结
第10章 其他常用工具简介
10.1 KOffice
10.1.1 文字处理工具KWord
10.1.2 电子表格处理工具KSpread
10.1.3 演示文稿工具KPresenter
10.1.4 KOffice其他组件
10.2 虚拟计算机VMware
10.2.1 VMware功能简介及系统需求
10.2.2 安装VMware
10.2.3 建立虚拟计算机
10.2.4 使用虚拟计算机
10.3 远程控制VNC
10.3.1 VNC简介
10.3.2 使用VNC远程控制计算机
10.4 硬件系统优化Powertweak
10.4.1 Powertweak简介
10.4.2 获得与安装Powertweak
10.4.3 使用Powertweak优化硬件系统
10.5 小结
第11章 shell的使用
11.1 创建和执行shell程序
11.2 变量
11.2.1 给变量赋值
11.2.2 访问变量
11.3 位置参数
11.4 内部变量
11.5 特殊字符
11.5.1 双引号
11.5.2 单引号
11.5.3 反斜杠
11.5.4 反引号
11.6 表达式的比较
11.6.1 pdksh和bash
11.6.2 tcsh
11.7 循环语句
11.7.1 for语句
11.7.2 while循环语句
11.7.3 until语句
11.7.4 repeat语句
11.7.5 select语句
11.7.6 shift语句
11.8 条件语句
11.8.1 if语句
11.8.2 case语句
11.9 跳转语句
11.9.1 break语句
11.9.2 exit语句
11.10 函数
11.11 小结
第12章 Linux下的编程
12.1 Linux下常用的开发工具
12.1.1 GCC
12.1.2 CVS
12.1.3 Perl
12.1.4 Linux上的Delphi——Kylix工具
12.2 Linux下的Vi文本编辑器
12.2.1 Vi编辑器介绍
12.2.2 启动Vi编辑器
12.2.3 显示Vi中的行号
12.2.4 光标移动操作
12.2.5 屏幕命令
12.2.6 文本插入命令
12.2.7 附加命令
12.2.8 打开命令
12.2.9 文本修改命令
12.2.10 退出Vi
12.3 Linux的C编译器——GCC
12.3.1 GCC的编译过程
12.3.2 GCC的基本用法和常用选项
12.3.3 使用gdb调试C程序
12.3.4 编写Makefile文件
12.4 Linux下的PHP编程
12.4.1 PHP简介
12.4.2 配置运行环境
12.4.3 一个简单的PHP例子
12.5 小结
第13章 Linux中的进程管理
13.1 Linux进程概述
13.2 Linux进程原理
13.2.1 Linux进程的状态
13.2.2 Linux进程工作模式
13.3 Linux守护进程介绍
13.3.1 守护进程简介
13.3.2 重要守护进程介绍
13.4 启动Linux进程
13.4.1 手工启动
13.4.2 在指定时刻执行命令序列——at命令
13.4.3 在资源比较空闲的时候执行命令——batch命令
13.4.4 不断重复执行某些命令——cron命令
13.4.5 操作cron后台进程的表格——crontab命令
13.5 进程的挂起及恢复
13.6 Linux进程管理的常用命令
13.6.1 使用ps命令查看进程状态
13.6.2 使用top命令查看进程状态
13.6.3 使用kill命令终止进程
13.6.4 使用sleep命令暂停进程
13.7 进程文件系统PROC
13.8 小结
第4章 Linux用户与组管理
14.1 用户文件和组文件
14.1.1 用户账户文件——passwd
14.1.2 用户影子文件——shadow
14.1.3 用户组账号文件——/etc/group
14.1.4 组账号文件——/etc/gshadow
14.1.5 使用pwck和grpck命令验证用户和组文件
14.2 管理用户和用户组
14.2.1 启动Linux的用户管理器
14.2.2 添加新用户
14.2.3 编辑用户属性
14.2.4 创建用户组
14.2.5 修改用户组属性
14.3 命令行界面下的用户和组管理
14.3.1 使用useradd命令添加用户
14.3.2 使用usermod命令修改用户信息
14.3.3 使用userdel命令删除用户
14.3.4 使用groupadd命令创建用户组
14.3.5 使用groupmod命令修改用户组属性
14.3.6 使用groupdel命令删除用户组
14.4 小结
第15章 Linux内核编译与升级
15.1 Linux内核编译
15.1.1 什么情况下需要重新编译内核
15.1.2 下载和编译新内核
15.1.3 自动编译和安装
15.2 Linux内核重编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15.2.1 内核不能启动
15.2.2 异常I/O错误
15.2.3 内核反应缓慢
15.2.4 内核不能正确编译
15.2.5 系统重复启动
15.3 Linux内核升级
15.3.1 2.4版本的内核
15.3.2 准备升级
15.3.3 下载已升级的内核
15.3.4 执行升级
15.3.5 校验初始RAM磁盘映像
15.3.6 校验引导装载程序
15.4 小结
第16章 Proxy服务器配置
16.1 代理服务器简介
16.1.1 代理服务器的功能
16.1.2 Squid代理服务器
16.2 获取安装Squid Server
16.2.1 获取Squid
16.2.2 安装Squid
16.3 快速配置Squid Server
16.3.1 定义Squid监听HTTP客户连接请求的端口
16.3.2 指定Squid可以使用的内存的理想值
16.3.3 存储对象的交换空间的大小及其目录结构
16.3.4 定义访问控制列表
16.3.5 允许或禁止某一类用户访问
16.3.6 应用举例
16.3.7 启动、停止Squid
16.4 客户端的配置
16.4.1 Windows系统下IE浏览器的设置
16.4.2 Linux系统下Mozilla浏览器的设置
16.5 Squid高级配置选项
16.5.1 网络选项
16.5.2 交换空间设定选项
16.5.3 日志选项
16.5.4 Squid日志系统的构成
16.5.5 access.log日志文件的格式说明
16.5.6 外部支持程序的选项
16.5.7 用户访问控制选项
16.5.8 超时设置选项
16.5.9 管理参数选项
16.6 小结
第17章 Samba服务器配置
17.1 Samba Server简介及安装
17.2 Samba服务器的图形化配置方法
17.3 smb.conf文件详解
17.3.1 smb.conf文件中的段
17.3.2 指定Samba所要加入的工作组
17.3.3 注释说明服务器
17.3.4 限制可访问服务器的IP地址的范围
17.3.5 定义打印机配置文件
17.3.6 设置是否自动加载打印机
17.3.7 设定打印机类型
17.3.8 设定guest账号匿名登录
17.3.9 设定日志文件名及存放路径及大小
17.3.10 设置服务器的安全级别
17.3.11 设定密码验证级别
17.3.12 对密码进行加密设置
17.3.13 建立账号映射关系
17.3.14 对共享进行描述
17.3.15 提供共享服务的路径
17.3.16 共享路径及资源配置
17.3.17 操作系统级别设置
17.3.18 宏描述
17.4 Samba服务器4种安全级别
17.4.1 share安全级别
17.4.2 user安全级别
17.4.3 server安全级别
17.4.4 domain安全级别
17.4.5 share和user安全级的比较
17.5 启动、停止和重启Samba服务器
17.5.1 图形化界面启动和停止Samba服务器
17.5.2 文本方式启动和停止Samba服务器
17.6 Samba相关命令和程序
17.6.1 Samba相关命令
17.6.2 Samba相关程序
17.7 设置Samba网络打印机
17.8 本机Windows分区和Linux分区资源互访
17.8.1 在Linux系统下访问Windows分区
17.8.2 在Windows系统下访问Linux分区文件
17.9 小结
第18章 DNS服务器
18.1 域名原理简介
18.1.1 DNS的组成
18.1.2 DNS的层次结构与域名分配
18.1.3 根域
18.1.4 顶级域
18.1.5 二级域
18.2 DNS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
18.2.1 获取BIND所需的安装文件
18.2.2 安装DNS服务器
18.2.3 设置/etc/named.conf文件
18.2.4 配置解析区文件/var/named/127.0.
18.2.5 配置/var/named/freeing.com.cn文件
18.2.6 配置/var/named/202.202.88文件
18.2.7 从DNS服务器
18.2.8 高速缓存DNS
18.3 DNS服务器的运行和测试
18.3.1 DNS服务器的运行
18.3.2 测试DNS服务器
18.4 域名服务器的安全和优化
18.4.1 限制BIND运行于虚拟根环境下
18.4.2 区带转移
18.4.3 允许查询
18.4.4 转发限制
18.4.5 域名服务器常见问题
18.5 小结
第19章 邮件服务器
19.1 邮件服务器Sendmail简介
19.2 邮件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
19.2.1 安装Sendmail
19.2.2 邮件服务器的编译和优化
19.2.3 启动Sendmail服务系统
19.2.4 配置Sendmail
19.2.5 图形模式下使用电子邮件
19.3 使用Sendmail服务器
19.3.1 建立电子邮件新账号
19.3.2 设置别名
19.3.3 限制单个用户邮箱容量
19.3.4 收取邮件——POP3服务器安装
19.3.5 收取邮件——启动POP3服务
19.3.6 保证Sendmail的安全
19.3.7 Sendmail管理工具
19.3.8 Sendmail用户工具
19.4 小结
第20章 FTP服务器
20.1 FTP服务器简介
20.2 使用Wu-ftpd服务器
20.2.1 使用RPM安装包安装
20.2.2 编译安装软件
20.3 启动和使用Wu-ftpd服务器
20.3.1 xinetd启动方式
20.3.2 命令行方式启动
20.3.3 使用Wu-ftpd服务器
20.4 配置Wu-ftpd服务器
20.4.1 配置ftpaccess文件
20.4.2 配置ftphosts文件
20.4.3 配置/etc/ftpservers文件
20.4.4 配置ftpusers文件
20.4.5 配置ftpgroups文件
20.4.6 配置ftpconversions文件
20.5 服务器的运行和测试
20.5.1 FTP服务器的启动
20.5.2 显示FTP服务器在线人数信息
20.5.3 关闭FTP服务器
20.5.4 FTP内部命令
20.5.5 下载工具wget
20.6 小结
第21章 www服务器
21.1 Apache的安装和启动
21.1.1 通过Red Hat Linux安装光盘安装升级Apache
21.1.2 通过tar.gz压缩包来安装Apache
21.1.3 启动Apache服务器
21.1.4 开机时随机启动Apache服务器
21.1.5 停止Apache服务器
21.1.6 重新启动Apache服务器
21.2 Apache的全局环境配置
21.2.1 定义Apache的配置文件、日志文件和错误记录文件所在目录
21.2.2 保存内部服务进程信息
21.2.3 记录httpd守护进程的进程号
21.2.4 定义客户程序和服务器连接的超时间隔
21.2.5 配置持续连接功能
21.2.6 限制客户端使用同一个连接进行的请求数量
21.2.7 测试多次请求传输之间的时间
21.2.8 设置空闲子程序数量
21.2.9 设置httpd启动的子进程副本数量
21.2.10 设定网站允许的同时在线人数
21.2.11 限制每个子进程在中止前所能提出的请求数量
21.2.12 指定httpd监控的通信端口
21.3 Apache的主服务器配置
21.3.1 设置Apache的账号和用户组
21.3.2 配置管理员的E-mail地址
21.3.3 设置主机的名称
21.3.4 UseCanonicalName设置
21.3.5 HTML文档存储的主目录
21.3.6 定义用户目录的位置
21.3.7 配置遇到无法识别的文件类型时的处理方式
21.3.8 制定保护目录设置文件的文件名称
21.3.9 定义服务器根据文件的内容来判断文件的类型
21.3.10 定义是否要记录客户端的IP地址
21.3.11 定义错误日志文件存储的位置
21.3.12 设置要存入Error_Log文件中的消息等级
21.3.13 定义存储在某个目录下的文件是否是脚本
21.3.14 定义是否在浏览器中显示文件列表
21.3.15 指定图标命令
21.3.16 定义服务器遇到哪些文件名时不需列出
21.4 Apache的高级管理配置
21.4.1 访问存取控制
21.4.2 用户访问控制
21.4.3 MIME类型
21.4.4 关于CGI脚本
21.5 使用SSI
21.5.1 编辑服务器配置文件开启SSI
21.5.2 创建.htaccess文件来启动SSI
21.5.3 SSI命令
21.6 虚拟主机
21.6.1 每个主机名用不同的守护进程来运行
21.6.2 用一个守护进程来支持所有的虚拟主机
21.6.3 基于主机名的虚拟主机
21.7 管理日志文件
21.7.1 错误日志
21.7.2 文档错误日志
21.7.3 CGI错误日志
21.7.4 访问日志
21.8 Web服务器安全——SSL
21.9 图形化配置工具
21.9.1 基本配置
21.9.2 虚拟主机配置
21.9.3 服务器配置及性能调整
21.10 小结
第22章 数据库服务器
22.1 MySQL数据库服务器简介
22.2 MySQL数据库服务器的安装
22.2.1 软件下载
22.2.2 安装MySQL源代码分发
22.2.3 安装MySQL RPM包
22.3 MySQL数据库服务器的配置和运行
22.3.1 更改MySQL数据库目录
22.3.2 建立MySQL的用户组和用户名
22.3.3 建立MySQL的软链接
22.3.4 设置用户访问权限
22.3.5 启动MySQL
22.3.6 与MySQL数据库连接
22.3.7 密码管理
22.3.8 创建数据库
23.3.9 创建数据表
22.3.10 向表中插入数据
23.3.11 查询表中的数据
22.3.12 更新表中的数据
22.3.13 删除表中的数据
22.3.14 删除数据表
22.3.15 删除数据库
22.4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22.4.1 备份数据库
22.4.2 从备份中恢复数据
22.5 安装Oracle数据库系统
22.5.1 安装Oracle 1Og的硬件条件
22.5.2 下载Oracle lOg的安装文件
22.5.3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22.5.4 安装Oracle
22.6 测试Oracle数据库系统
22.6.1 使用svrmgrl测试安装是否成功
22.6.2 使用sql plus测试安装是否成功
22.7 设置Oracle服务自动启动
22.8 操作Oracle数据库
22.8.1 创建表空间和创建用户
22.8.2 删除用户
22.8.3 修改用户密码
22.8.4 数据导出
22.8.5 数据导入
22.8.6 其他数据操作
22.9 在程序中操作Oracle数据库
22.9.1 用C语言操作Oracle数据库
22.9.2 用PHP语言访问Oracle数据库
22.10 小结
第23章 新闻服务器
23.1 安装新闻服务器
23.1.1 安装软件
23.1.2 创建新闻服务器的用户
23.1.3 建立目录和文件
23.1.4 设置别名
23.2 配置服务器
23.2.1 设置inn.conf文件
23.2.2 设置nnrp.access文件
23.2.3 设置hosts.nntp文件
23.2.4 设置expire.ctl文件
23.2.5 设置passwd.nntp文件
23.2.6 设置newsfeeds文件
23.2.7 设置active文件
23.2.8 新闻组的命名规则
23.3 innd的运行、管理和测试
23.3.1 启动innd服务器
23.3.2 关闭innd服务器
23.3.3 添加/删除讨论组
23.3.4 新增新闻群组
23.3.5 删除新闻群组
23.3.6 备份数据
23.3.7 检查新闻组日志文件
23.4 小结
第24章 打印服务器
24.1 打印机基础
24.1.1 打印机分类
24.1.2 喷墨式打印机分类及原理
24.1.3 激光式打印机的原理
24.1.4 打印机接口
24.2 Linux打印过程
24.2.1 打印业务工具
24.2.2 LPRng打印脱机程序
24.2.3 可选择的打印工具
24.3 Linux下配置打印机
24.3.1 Linux打印系统发展
24.3.2 打印机驱动程序查询和安装
24.3.3 CUPS打印系统配置与安装
24.3.4 配置管理网络打印机
24.3.5 打印机管理常用命令
24.3.6 图形模式下的打印机配置
24.4 其他版本打印
24.4.1 Debian的使用
24.4.2 SuSE的使用
24.4.3 Slackware工具
24.5 内核支持
24.6 不同类型的打印机端口
24.6.1 IP设备驱动程序
24.6.2 parport设备
24.6.3 RS-232串行接口设备
24.6.4 USB设备及远程打印
24.7 小结
第25章 P2P服务
25.1 什么是P2P服务
25.2 Linux下的P2P主要协议
25.2.1 BitTorrent协议
25.2.2 aMule协议
25.2.3 Gnutella协议
25.3 架设BitTorrent服务器
25.3.1 下载安装软件
25.3.2 配置并启动BitTorrent
25.3.3 制作种子
25.3.4 设置Apache服务器
25.3.5 重新启动Web服务器并打开防火墙6888端口
25.4 Linux下载软件安装与配置
25.4.1 安装Java虚拟机
25.4.2 安装Azureus客户端软件
25.4.3 配置接入互联网的方式
25.4.4 配置NAT/Server的端口
25.5 其他软件
25.5.1 Gtk-Gnutella软件的使用
25.5.2 aMule软件的使用
25.6 P2P的组网模式分类
25.6.1 集中式对等网络
25.6.2 分布式对等网络
25.6.3 混合P2P
25.7 小结
第26章 流媒体服务器
26.1 流媒体服务器简介
26.2 流媒体服务器分类
26.2.1 GNUmp3d
26.2.2 Darwin
26.2.3 Helix
26.3 架设流媒体服务器
26.3.1 下载并安装服务器
26.3.2 运行流媒体服务器
26.3.3 服务器的管理配置
26.4 流媒体传输协议
26.4.1 实时传输协议RTP
26.4.2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
26.4.3 实时流协议RTSP
26.4.4 资源预留协议RSVP
26.5 Helix Universal Server服务器配置
26.6 Helix流媒体服务器的安全认证
26.7 小结
第27章 LDAP地址簿服务器
27.1 LDAP的含义
27.2 为什么要建立LDAP
27.3 Linux下LDAP的安装与备份
27.3.1 安装LDAP
27.3.2 备份LDAP
27.3.3 LDAP数据恢复
27.4 LDAP目录控制
27.4.1 访问控制文件
27.4.2 访问控制位置
27.4.3 访问控制范围
27.4.4 访问权限
27.5 LDAP Server和LDAP Browser
27.5.1 LDAP Server的使用
27.5.2 LDAP Browser的使用
27.6 LDAP服务器配置
27.6.1 安装Berkely DB
27.6.2 配置、编译、安装openldap
27.6.3 配置slurpd
27.7 LDAP服务器信息配置
27.7.1 Base DN的配置
27.7.2 管理员DN的配置
27.7.3 测试LDAP服务器是否配置
27.7.4 LDAP服务器用户数据导出
27.7.5 批量导入LDAP用户信息
27.7.6 LDAP用户信息管理
27.7.7 LDAP认证简单测试
27.8 LDAP疑问解答
27.8.1 LDAP服务器无法同步问题
27.8.2 LDAP导出失败
27.8.3 设置实时认证
27.8.4 连接超时现象
27.9 小结
第28章 远程登录管理——Telnet与SSH
28.1 使用Telnet
28.1.1 Telnet登录简介
28.1.2 Telnet原理
28.1.3 安装和启动Telnet
28.1.4 配置Telnet
28.1.5 Telnet的会话示例
28.2 使用SSH
28.2.1 SSH介绍
28.2.2 安装与启动SSH
28.2.3 简单测试和使用SSH
28.2.4 配置“/etc/ssh/ssh_config”文件
28.2.5 配置“/etc/ssh/sshd_config”文件
28.2.6 SSH的密匙管理
28.2.7 使用scp远程复制文件
28.2.8 使用SSH设置“加密通道”
28.2.9 配置SSH的客户端
28.2.10 配置SSH自动登录
28.3 小结
第29章 Linux网络安全
29.1 Linux网络安全简单介绍
29.1.1 保证Linux安全所需的知识
29.1.2 Linux系统中常见的病毒类型
29.2 Linux网络安全的常见防范策略
29.2.1 检测日志文件
29.2.2 检查suid的执行
29.2.3 设置内部用户权限
29.2.4 保护口令文件安全(/etc/shadow)
29.3 Linux中的常见网络攻击
29.3.1 收集信息攻击
29.3.2 Sniffer的工作原理
29.3.3 Sniffer监测的数据信息
29.3.4 Sniffer的工作环境
29.3.5 如何发现Sniffer
29.3.6 如何防御Sniffer
29.4 使用防火墙技术
29.4.1 使用netfilter/iptables防火墙框架
29.4.2 安装netfilter/iptables系统
29.4.3 使用iptables的过滤规则
29.5 对Linux系统进行入侵检测
29.5.1 入侵检测系统基础知识
29.5.2 Snort介绍
29.5.3 安装Snort
29.5.4 Snort的常见命令简介
29.5.5 查看ICMP数据报文
29.5.6 配置Snort的输出方式
29.5.7 配置Snort规则
29.5.8 编写Snort规则
29.5.9 使用Snort对PHPUpload溢出攻击进行检测
29.5.10 使用Snort对SNMP口令溢出漏洞进行检测
29.6 使用Tripwire保护数据安全
29.6.1 Tripwire简介
29.6.2 Tripwire的工作原理
29.6.3 使用Tripwire
29.7 小结
附录A shell命令
附录B Vi命令
附录C 自己做Linux(LFS)
附录D Linux社区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Red Hat Linux实用宝典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