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资金流动分析》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资金流动格局的趋势得出了若干观察:(1)储蓄-投资差异迅速扩大,其中政府部门在资金分配中的作用相对减弱,而金融部门(其背后是家庭部门)的作用日益增强。(2)财政主导型经济向金融主导型经济转化。(3)投资结构的优化日益受制于金融部门的贷款结构。(4)上述三点给资金流动过程自身形成创新的压力。 本书初版于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已有20多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金融也发生了20多年前根本无法预料的变化。尽管如此,事隔20多年再来看当年的观察,可以说还是中肯的,甚至具有现实意义。第三点实际就是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金融结构问题。第四点则是金融改革、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问题。更值得玩味的是,20多年前曾经讨论过的一些问题,如今依然众说纷纭,有些关乎基础性认识范畴,有些则可能事涉政策选择。
目录
1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1.1宏观经济分析方法
1.2综合平衡分析方法
1.3资金流量分析方法
1.4分析方法评论
2资金流动理论分析(I)
2.1基本定义和分析框架
2.2财政平衡与信贷平衡
2.3引入企业部门
2.4引入家庭部门
2.5外汇收支差额和外源货币
2.6非货币金融机构的作用
2.7社会资金流动的综合平衡
3资金流动理论分析(Ⅱ)
3.1资金流动过程的体制特征
3.2实物部门和资金流动过程的改革
3.3金融部门和资金流动过程的改革
3.4小结
4资金流动过程的一般分析
4.1资金流动过程的决定基础——社会经济基础
4.2资金流动过程的历史回顾
4.3资金流动过程的数量特征
4.4小结
5价格不变时的资金流动(I)
5.1中国人民银行
5.2中国农业银行
5.3中国银行
5.4中国工商银行
5.5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5.6非银行金融机构
5.7金融部门
6价格不变时的资金流动(Ⅱ)
6.1家庭部门
6.2企业部门
6.3政府部门
6.4国外部门
6.5与金融部门资金流动对比
7价格变动时的资金流动(I)
7.1物价上涨的类型
7.2财政赤字的作用
7.3进口需求的冲击以及工资的影响
7.4货币供应量的推动力以及它的购买力
7.5价格体系的调整
7.6经济结构中的“瓶颈”
8价格变动时的资金流动(Ⅱ)——兼资金流动理论的补充分析
8.1资金流动的两端——储蓄和投资
8.2需求膨胀和时间因素
8.3一个简化模型
8.4价格预期以及漏出问题
8.5小结
9制度创新背景下的资金流动
9.1制度创新的“力场”分析
9.2制度创新的方向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1.1宏观经济分析方法
1.2综合平衡分析方法
1.3资金流量分析方法
1.4分析方法评论
2资金流动理论分析(I)
2.1基本定义和分析框架
2.2财政平衡与信贷平衡
2.3引入企业部门
2.4引入家庭部门
2.5外汇收支差额和外源货币
2.6非货币金融机构的作用
2.7社会资金流动的综合平衡
3资金流动理论分析(Ⅱ)
3.1资金流动过程的体制特征
3.2实物部门和资金流动过程的改革
3.3金融部门和资金流动过程的改革
3.4小结
4资金流动过程的一般分析
4.1资金流动过程的决定基础——社会经济基础
4.2资金流动过程的历史回顾
4.3资金流动过程的数量特征
4.4小结
5价格不变时的资金流动(I)
5.1中国人民银行
5.2中国农业银行
5.3中国银行
5.4中国工商银行
5.5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5.6非银行金融机构
5.7金融部门
6价格不变时的资金流动(Ⅱ)
6.1家庭部门
6.2企业部门
6.3政府部门
6.4国外部门
6.5与金融部门资金流动对比
7价格变动时的资金流动(I)
7.1物价上涨的类型
7.2财政赤字的作用
7.3进口需求的冲击以及工资的影响
7.4货币供应量的推动力以及它的购买力
7.5价格体系的调整
7.6经济结构中的“瓶颈”
8价格变动时的资金流动(Ⅱ)——兼资金流动理论的补充分析
8.1资金流动的两端——储蓄和投资
8.2需求膨胀和时间因素
8.3一个简化模型
8.4价格预期以及漏出问题
8.5小结
9制度创新背景下的资金流动
9.1制度创新的“力场”分析
9.2制度创新的方向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中国资金流动分析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