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实学的历史演变及其现代价值,是一部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论著。 本书根据实学即“北宋以降的实体达用之学”的学术观点,依照纲目结合原则,将全书分为二十二章。不仅从纵向系统地说明了宋代实学的历史演变,阐明了明清实学的发展轨迹,而且也从横向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实学的特点及其丰富的社会内涵。从传统与现实相统一的高度,又集中地论述了中国实学的“近代指向”与“近代克服”的双重使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录
中国实学文化导论 0
第一章中国实学引论 0
一、中国实学的内涵 0
二、中国实学的主流和核心 0
三、中国实学的时代范围和历史阶段 0
四、中国实学和宋明理学 0
五、中国实学的现代转换 0
第二章宋代实学的历史演变 0
一、北宋“重功利,求实用”的达用之学 0
二、南宋理学体系中的实学思想 0
三、南宋“务实上务虚”的事功之学 0
第三章胡瑗的“明体达用之学” 0
一、儒学的复兴与安定学派的产生 0
二、“经义治事,以适士用” 0
三、治经“必论其大体,其章句细碎不足道也” 0
四、“治己而后治乎人” 0
五、“为文章,皆传经义” 0
第四章张载关学与实学 0
一、历史的回顾与实学研究方法的引进 0
二、张载“ 关学”在本质上是“ 实学”而不是“ 理学” 0
三、张载关学与明清实学 0
第五章二程“洛学”与实学 0
一、实理论 0
二、“性即气,气即性” 0
三、“一草一木皆有理,须是察” 0
四、“经世济物” 0
五、“治经,实学也” 0
第六章朱熹理学体系中的实学思想 0
一、实理论——“吾儒万理皆实” 0
二、实性论——“人之性本实” 0
三、实功论——“著实做工夫实功论” 0
四、实践论——“必践于实而不为空言矣” 0
五、经世论——“经世济物” 0
第七章明清实学概论 0
一、明清实学概念的由来 0
二、明清实学的特征、种类和历史阶段 0
三、明清实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0
四、明清实学的历史地位 0
第八章明清社会的变迁与实学思潮的演化 0
一、明清实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0
二、明清实学的鼎盛时期 0
三、明清实学的衰颓时期 0
四、四点启示 0
第九章明代朱学与元气实体论 0
一、薛瑄、曹端的“理气一体”说 0
二、罗钦顺、王廷相的“元气实体”论 0
三、韩邦奇、崔铣、杨慎的气论思想 0
四、吴廷翰、高拱的气本论思想 0
第十章晚明王学的分化与气实体论的发展 0
一、蒋信、王道的“本于一气”的思想 0
二、唐鹤征、杨东明的理气统一论 0
三、刘宗周、黄宗羲的“盈天地间一气”的思想 0
第十一章明清实学对宋明理学伦理思想的批评 0
一、以实性论批评虚性论 0
二、以实修论批评空悟虚静论 0
三、以道德实践论批评道德空谈论 0
第十二章明清实学与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 0
一、由重道德价值向重物质价值的转化 0
二、由重群体价值向重个体价值的转化 0
第十三章“西学东渐”与中西哲学的交流 0
一、西方哲学的传入与中西哲学的冲撞 0
二、中西哲学的融合与明清实学的发展 0
三、三点结论 0
第十四章清初的经世实学思想 0
一、历史的呼唤与经世实学的兴起 0
二、经济层面的经世思想 0
三、政治层面的经世思想 0
四、文化层面的经世思想 0
五、“史学所以经世” 0
第十五章清初朱学的复兴与特征 0
一、时代的选择与朱学的复兴 0
二、实学思潮的高涨与朱学的实学特征 0
三、“西学东淅”与朱学的开放品格 0
第十六章乾嘉学派的“实事求是之学” 0
一、驳斥宋儒的“凿空之弊” 0
二、以训诂求义理 0
三、“说经皆主实证,上空谈义理” 0
第十七章晚清经世实学 0
一、道、咸年间的经世实学 0
二、同、光年间洋务派的经世实学 0
三、晚清经世实学的两重性格 0
第十八章中国实学的现代转换 0
一、实事求是的“ 崇实” 精神 0
二、“兴利除弊”的“ 经世”精神 0
三、以民为贵的“民本”精神 0
四、追求真理的“ 科学”精神 0
五、放眼世界的“开放”精神 0
第十九章明清实学与中国“近代指向” 0
一、本末轻重之辩与资本主义 0
二、“四民”之辩与资本主义 0
三、公私义利之辩与资本主义 0
第二十章“格物”说和中国科学的发展 0
一、程朱“格物”说的双重涵义 0
二、明清实学家的“格物” 说与中国古典科学的发展 0
三、“西学”的输入和近代的“格致之学” 0
第二十一章实心实学的现代社会价值 0
一、“实心实学”的内涵 0
二、“实心实学”与市场经济 0
三、“实心实学”与科学技术 0
第二十二章中国实学研究及其前瞻 0
一、中国实学研究的兴起与成就 0
二、中国实学研究的几个争论问题 0
三、实学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0
四、21世纪实学研究的总体构想 0
第一章中国实学引论 0
一、中国实学的内涵 0
二、中国实学的主流和核心 0
三、中国实学的时代范围和历史阶段 0
四、中国实学和宋明理学 0
五、中国实学的现代转换 0
第二章宋代实学的历史演变 0
一、北宋“重功利,求实用”的达用之学 0
二、南宋理学体系中的实学思想 0
三、南宋“务实上务虚”的事功之学 0
第三章胡瑗的“明体达用之学” 0
一、儒学的复兴与安定学派的产生 0
二、“经义治事,以适士用” 0
三、治经“必论其大体,其章句细碎不足道也” 0
四、“治己而后治乎人” 0
五、“为文章,皆传经义” 0
第四章张载关学与实学 0
一、历史的回顾与实学研究方法的引进 0
二、张载“ 关学”在本质上是“ 实学”而不是“ 理学” 0
三、张载关学与明清实学 0
第五章二程“洛学”与实学 0
一、实理论 0
二、“性即气,气即性” 0
三、“一草一木皆有理,须是察” 0
四、“经世济物” 0
五、“治经,实学也” 0
第六章朱熹理学体系中的实学思想 0
一、实理论——“吾儒万理皆实” 0
二、实性论——“人之性本实” 0
三、实功论——“著实做工夫实功论” 0
四、实践论——“必践于实而不为空言矣” 0
五、经世论——“经世济物” 0
第七章明清实学概论 0
一、明清实学概念的由来 0
二、明清实学的特征、种类和历史阶段 0
三、明清实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0
四、明清实学的历史地位 0
第八章明清社会的变迁与实学思潮的演化 0
一、明清实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0
二、明清实学的鼎盛时期 0
三、明清实学的衰颓时期 0
四、四点启示 0
第九章明代朱学与元气实体论 0
一、薛瑄、曹端的“理气一体”说 0
二、罗钦顺、王廷相的“元气实体”论 0
三、韩邦奇、崔铣、杨慎的气论思想 0
四、吴廷翰、高拱的气本论思想 0
第十章晚明王学的分化与气实体论的发展 0
一、蒋信、王道的“本于一气”的思想 0
二、唐鹤征、杨东明的理气统一论 0
三、刘宗周、黄宗羲的“盈天地间一气”的思想 0
第十一章明清实学对宋明理学伦理思想的批评 0
一、以实性论批评虚性论 0
二、以实修论批评空悟虚静论 0
三、以道德实践论批评道德空谈论 0
第十二章明清实学与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 0
一、由重道德价值向重物质价值的转化 0
二、由重群体价值向重个体价值的转化 0
第十三章“西学东渐”与中西哲学的交流 0
一、西方哲学的传入与中西哲学的冲撞 0
二、中西哲学的融合与明清实学的发展 0
三、三点结论 0
第十四章清初的经世实学思想 0
一、历史的呼唤与经世实学的兴起 0
二、经济层面的经世思想 0
三、政治层面的经世思想 0
四、文化层面的经世思想 0
五、“史学所以经世” 0
第十五章清初朱学的复兴与特征 0
一、时代的选择与朱学的复兴 0
二、实学思潮的高涨与朱学的实学特征 0
三、“西学东淅”与朱学的开放品格 0
第十六章乾嘉学派的“实事求是之学” 0
一、驳斥宋儒的“凿空之弊” 0
二、以训诂求义理 0
三、“说经皆主实证,上空谈义理” 0
第十七章晚清经世实学 0
一、道、咸年间的经世实学 0
二、同、光年间洋务派的经世实学 0
三、晚清经世实学的两重性格 0
第十八章中国实学的现代转换 0
一、实事求是的“ 崇实” 精神 0
二、“兴利除弊”的“ 经世”精神 0
三、以民为贵的“民本”精神 0
四、追求真理的“ 科学”精神 0
五、放眼世界的“开放”精神 0
第十九章明清实学与中国“近代指向” 0
一、本末轻重之辩与资本主义 0
二、“四民”之辩与资本主义 0
三、公私义利之辩与资本主义 0
第二十章“格物”说和中国科学的发展 0
一、程朱“格物”说的双重涵义 0
二、明清实学家的“格物” 说与中国古典科学的发展 0
三、“西学”的输入和近代的“格致之学” 0
第二十一章实心实学的现代社会价值 0
一、“实心实学”的内涵 0
二、“实心实学”与市场经济 0
三、“实心实学”与科学技术 0
第二十二章中国实学研究及其前瞻 0
一、中国实学研究的兴起与成就 0
二、中国实学研究的几个争论问题 0
三、实学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0
四、21世纪实学研究的总体构想 0
中国实学文化导论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