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气论与任学》讲述了:朱熹曾列举了格物致知的“用力之方”,他说:“若其用力之方,则或考之事为之著,或察之念虑之微,或求之文字之中,或索之讲论之际,使于身心性情之德,人伦日用之常,以至天地鬼神之变,鸟兽草木之宜,自其一物之中,莫不有以见其所当然而不容已,与其所以然而不可易者。”(《大学或问》下)格物的范围甚广,从内心的“念虑之微”到身外的“鸟兽草木之宜”,都是格物的下手处。朱熹又论格物有“先后缓急之序”云:“格物之论,伊川意虽谓眼前无非是物,然其格之也,亦须有先后缓急之序,岂遽以为存心于一草木器用之间,而忽然悬悟也哉?今为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草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九《答陈齐仲》)依此次序,格物主要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草木器用虽然也在格物的范围之内,但算不上真学问。
目录
气论探索
先秦时期的五行说与气论
先秦气论与古希腊伊奥尼亚哲学
气、实体与场有
从“两仪”释“太极”
庄子与惠施
庄子的薪火之喻与“悬解”
庄子思想中的“道”“一”“气”
比照郭店楚《老子》和《太一生水》
《内业》等四篇的写作时间和作者
《内业》等四篇的精气思想探微
关于《内业》等四篇精气思想的几个问题
再谈《内业》等四篇的写作时间——与学友白奚先生商榷747
如何探讨气论哲学的“一般性质”
“前哲学概念”的“气论哲学研究”——评曾振宇著《中国气论哲学研究》
“气”概念的几个层次意义的分殊
新唯物论:“接着”气论讲
仁学广议
仁学与气论: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结构
“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评儒家的“以神道设教”思想
礼仪之争与学教之辨
仁学现代化需要克服的几个理论问题
孔子的世界主义与民族文化认同
孔子智慧与实践智慧
忠恕之道与世界和平及环境保护
自然的“经济体系”还是“道德体系”?
从“郊社之礼”看儒耶分歧
儒家的民本与人权
“人本”与“民本”
“三事”之说与文化的五要素
宋明儒学散论
范仲淹与宋代儒学的复兴.
李觏的性情论及其与楚简性情论的比较
“先识造化”与“先识仁”——略论关学与洛学的异同
“天人合一”与中国哲学的实在论
从性善论到泛性善论
程朱的“格君心之非”思想
罗钦顺的儒释之辨——兼论其与关学和洛学的关系
罗、王、吴心性思想合说
气论与仁学
“本天”与“本心”——儒释在本体论上的区别及陆王心本论的特点
明代的两大儒与“五四”时期的德赛二先生
先秦时期的五行说与气论
先秦气论与古希腊伊奥尼亚哲学
气、实体与场有
从“两仪”释“太极”
庄子与惠施
庄子的薪火之喻与“悬解”
庄子思想中的“道”“一”“气”
比照郭店楚《老子》和《太一生水》
《内业》等四篇的写作时间和作者
《内业》等四篇的精气思想探微
关于《内业》等四篇精气思想的几个问题
再谈《内业》等四篇的写作时间——与学友白奚先生商榷747
如何探讨气论哲学的“一般性质”
“前哲学概念”的“气论哲学研究”——评曾振宇著《中国气论哲学研究》
“气”概念的几个层次意义的分殊
新唯物论:“接着”气论讲
仁学广议
仁学与气论: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结构
“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评儒家的“以神道设教”思想
礼仪之争与学教之辨
仁学现代化需要克服的几个理论问题
孔子的世界主义与民族文化认同
孔子智慧与实践智慧
忠恕之道与世界和平及环境保护
自然的“经济体系”还是“道德体系”?
从“郊社之礼”看儒耶分歧
儒家的民本与人权
“人本”与“民本”
“三事”之说与文化的五要素
宋明儒学散论
范仲淹与宋代儒学的复兴.
李觏的性情论及其与楚简性情论的比较
“先识造化”与“先识仁”——略论关学与洛学的异同
“天人合一”与中国哲学的实在论
从性善论到泛性善论
程朱的“格君心之非”思想
罗钦顺的儒释之辨——兼论其与关学和洛学的关系
罗、王、吴心性思想合说
气论与仁学
“本天”与“本心”——儒释在本体论上的区别及陆王心本论的特点
明代的两大儒与“五四”时期的德赛二先生
气论与仁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