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古生物学研究揭示,物种的灭绝和变异,都根源于自然界固有食物链
的突然中断,人类的起源亦如此。要而言之,一是第四纪冰川以及大洪水
时代对原始食物资源的巨大破坏,正是在食物再分配过程中导致了人类与
自然界的分离;二是随着青铜时代原始公有制的瓦解以及轴心期私有制的
成熟,它加剧了人类社会内部食物分配的激烈竞争,从而促发了人类个体
精神生命的觉醒。中国文明正是在对食物匮乏与分配的持续应战中,创造
出其以生命伦理学为本体内涵的中国诗性文化。
由于食物资源分配的压力,在轴心时代,私有制运动实则成为一种席
卷全球的时代大潮,正是在对这一挑战的回应中,人类共通的诗性智慧开
始发生变异。这种变异对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产
层面上自然的对象化;二是人自身生产层面上的生命的主体化。它们正是
针对着诗性智慧的天人合一形态而发,由于早期世界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
境和生产方式影响,于是从中分别产生出古埃及的死亡伦理学、古希腊的
死亡哲学、古印度的死亡宗教学以及中国文明的生命伦理学。
具体而言,本书主要讨论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从原始形态的角度,
汉语中诗的本源即甲骨文中的“寺”,这是中国文明最古老的食物分配制
度,其本质特征可归结为非对象化与非主体化,所以它正是反对私有制进
程的历史产物。当然,与现代文明中的反异化思潮根本不同,它是一种回
归诗性智慧的精神奋斗。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的根本秘密正在于中
国诗学之中;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本书依次阐述了中国诗性文化的发生背
景,历史形态,轴心期的连续性,以及它所提供的生命诗化方式。目的在
于指出:尽管其表现形态在历史中屡有变异,但其以生命伦理学为精神硬
核的诗性精神,却始终如一,这就是“天地大德日生”,是如何凭借个体
生命中从原始时代禀承而来的诗性智慧,来完成个体的死生解脱与自由的
存在方式。
此外,为了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新的理论总结,本书在方法论上
也有所发展,如把历史考古学同精神现象学相结合的诗学人类学方法;与
传统的历史文献学相补充的俗语文化学方法;与逻辑分析相并行的精神分
析方法,以及思想源流与思想斗争相结合的理论方法等。其目的旨在如何
摆脱目前过于西方化的学术思路,以便能真正还原出中国大地上的生命历
程之原貌。
正如海外新儒家所言:21世纪意味着人类又一个轴心时代的到来。本
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本体分析与理论总结,其正太史公“述往事,思来
者”之意也。此中有真意,鲁歌空复情。
目录
绪论 从轴心期到青铜时代
第一编 天地之心
引 言
第一章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对挑战的回应
第二章 诗性智慧
第三章 主体视角:天命之谓性
第四章 自然之维:万象为宾客
第二编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诗性伦理学的历史形态
引 言
第五章 目击而道存:汉语“道德”考源
第六章 胼手胝足:诗从寺新考
第七章 原始歌舞:从风诗到比诗
第八章 仪式歌舞:从兴诗到赋诗
第九章 诗性政治:从雅诗到颂诗
第三编 诗云子日:轴心期的崩坏与重建
引 言
第十章 诗性文化的轴心结构
第十一章 君子远庖厨:原儒篇
第十二章 礼与食孰重:原墨篇
第十三章 名与身孰亲:原庄篇
第四编 诵之思之,其声愈稀:诗性主体的死生解脱
引 言
第十四章 咏而归:儒家生命伦理学的本体分析与诗性内涵
第十五章 与物为春:庄子生命伦理学的本体分析与诗性内涵
第十六章 存在本身的美:禅宗生命伦理学的本体分析与诗性内涵
第十七章 天地大德日生:理学生命伦理学的本体分析与诗性内涵
第五编 此中有真意:生命的诗化之路
引 言
第十八章 涵盖乾坤:大而化之的诗圣
第十九章 截断众流:行气如虹的诗仙
第二十章 随波逐浪:和光同尘的诗人
第二十一章 神农氏之诗境
结语 此身虽异性长存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二 《中国诗性文化》评论存目
后 记
第一编 天地之心
引 言
第一章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对挑战的回应
第二章 诗性智慧
第三章 主体视角:天命之谓性
第四章 自然之维:万象为宾客
第二编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诗性伦理学的历史形态
引 言
第五章 目击而道存:汉语“道德”考源
第六章 胼手胝足:诗从寺新考
第七章 原始歌舞:从风诗到比诗
第八章 仪式歌舞:从兴诗到赋诗
第九章 诗性政治:从雅诗到颂诗
第三编 诗云子日:轴心期的崩坏与重建
引 言
第十章 诗性文化的轴心结构
第十一章 君子远庖厨:原儒篇
第十二章 礼与食孰重:原墨篇
第十三章 名与身孰亲:原庄篇
第四编 诵之思之,其声愈稀:诗性主体的死生解脱
引 言
第十四章 咏而归:儒家生命伦理学的本体分析与诗性内涵
第十五章 与物为春:庄子生命伦理学的本体分析与诗性内涵
第十六章 存在本身的美:禅宗生命伦理学的本体分析与诗性内涵
第十七章 天地大德日生:理学生命伦理学的本体分析与诗性内涵
第五编 此中有真意:生命的诗化之路
引 言
第十八章 涵盖乾坤:大而化之的诗圣
第十九章 截断众流:行气如虹的诗仙
第二十章 随波逐浪:和光同尘的诗人
第二十一章 神农氏之诗境
结语 此身虽异性长存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二 《中国诗性文化》评论存目
后 记
中国诗性文化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