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一梦

副标题:无

作   者:宋广礼

分类号:

ISBN:978750476538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讲述了作者童年的苦难、新中国成立后的幸福生活、参军读大学的美好回忆、做航天人的骄傲、当翻译的荣耀与苦衷,还记录了广播编辑、记者生涯中的种种见闻、感悟,令人大开眼界:探访了卫星发射场,亲临敦煌莫高窟、月牙泉,游历吐鲁番、镜泊湖、泸沽湖、海螺沟、九寨沟、庐山、三清山、泰山、黄山等,考证了走婚、怪坡等奇特社会和自然现象,访问苏联时见识了一棵由150多个国家共同培育的“友谊树”,访问日本时乘坐“紫罗兰号”客轮在海上航行三天三夜,在澳大利亚吃“腻”了鱼虾等海味,在新西兰公交车上“抓”新闻……
【目录】
*章苦难的童年0011孤儿路001
2堂兄,我的“亲”哥哥001
3谁刺伤了孩子的心003
4民国24年,我出生003
5淘气的代价004
6狗仗人势004
第二章日本鬼子在我村006
1奴化教育中国人不买账006
2兜抛洋货,侵略者“赔了夫人又折兵”006
3抓“劳工”,百姓遭殃007
4一个未解的“谜”008
5日本投降大快人心008
第三章读书找出路010
1读私塾死读书010
2读“优级”,受罚长“记性”011
3恩人已去恩情在012
4孩子们这样“抗美援朝”014
5学生“宿舍”突发意外015
6两次险情,大难不死015
第四章难忘学友情017
1球友轶事,爱子得名017
2两个馒头惹风波018
3好同学亲如兄长019
4驯鸽、养鱼高手——我亲密的伙伴020
5赵纯伟的遭遇,女儿鸣不平022
第五章穿军衣,读大学024
1高考遇变故,投笔从戎024
2保送进军校,感恩共产党025
3入学即入伍,既是学生又是兵025
4摸底“摸”什么026
5“开小差”为哪般027
6剃光头,戴“船形帽”028
7“学生—党员—排长—留学”启示录028
8指导员和他的气枪030
9解放军军事俄专培养了曹刚川030
10夜行军:“丢盔卸甲”,“丑态”百出031
11手持空枪站岗,啥感觉032
12“宠儿班”与“校花连”033
13年轻教授猝死,校园一片哭声034
14可敬的苏联女教师——维拉035
15“平时计分”,这是哪家的规矩036
16反“右”派害了不少好人036
17毕业的纠结,向哪里去037
第六章航天路,翻译情039
1太空在召唤,“土八路”成了航天兵039
2初识火箭、导弹,走进“绝密”圈040
3战斗在“73号信箱”里041
4“口译”起步难042
5 547厂留足迹司机是个大好人043
6“尖端”产品难为了上海的工厂044
7航天人读不懂的“天书”045
8好首长理解“口译”的苦衷046
9我给王诤将军当翻译,原来他懂俄语047
10“大老粗”怎么译048
11苏联专家开“华沙”,只为过把瘾049
12“大水冲了龙王庙”,游园闹出大笑话050
13别了,苏联专家051
14老布尔什维克的惦记052
15“洗”脑053
第七章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055
1家中宝:“本”“证”“票”“券”055
2凭票买到自行车056
3烙糖饼、打酱油的故事057
4悔恨当初,真不该卖掉苏联专家的赠品058
5“科技鱼”“科技肉”的由来059
6谁偷了我家的钱和粮票060
第八章特别年代特别事儿062
1周总理为七机部操心062
2“避难所”与“中转站”063
3“斗私批修”,亲朋不敢相认064
4外调的艰辛0655联想066
第九章航天人在天津068
1聂帅出“高招”,天津迎来航天人068
2“阶梯”好友一世缘069
3年轻人没有忘记我071
4唐山大地震我躲过一劫073
5“敢”与羽毛球国手“过招”074
6夫妻两地14载,不稀罕075
第十章五七干校那些事儿077
1陈元养猪,我种菜077
2与“臭”的“亲密”接触078
3“批林批孔”当口,他敢供奉“孔圣人”079
4“老九”怎样消磨“闲暇”时间080
第十一章广播情缘082
1与邓小平同志两次握手082
2改行的“苦”与“难”083
3“一仆三主”,以“会”为家085
4骑“驴”逛冰川公园——海螺沟089
5“荔波漂流”遇险记091
6吐鲁番之旅,被困戈壁滩094
7四川采访花絮:我当了一回“藏族同胞”096
8寒山古寺钟声依旧098
9迷人的月牙泉、鸣沙山、莫高窟100
10气垫船“飞”向特区103
11金门一瞥,隔海“参观”国民党104
第十二章圆梦央广106
1梦系航天:酒泉,我爱你106
2梦想成真:访苏感慨多108
第十三章科学家风采112
1严济慈——伟大而平易的科学家112
2苏联专家眼中的钱学森113
3黄纬禄入党,支部费心思115
4王大珩严厉谴责光污染117
5宋健,心中装着祖国118
6高士其:不做官,不贪财,“仕錤”改“士其”120
7张开逊,小发明解决大问题121
8雷仕湛——从不张扬的科学家123
第十四章做客《百姓人家》126
1王丹《歌海淘金》126
2李德伦:交响乐并不神秘127
3阎肃《雾里看花》128
4姜昆《如此照相》129
第十五章正能量面面观131
1耳科医学专家*懂失聪人131
2骨折之后见真情132
3“大碗茶”情系海峡两岸134
4三次献血谁知道136
5有些话要烂在肚子里,永远不能说137
6“小数据”,大用途139
7马路遇险,好人相助140
第十六章世间万象142
1“风沙”走了“雾霾”来142
2神奇的“怪坡”,水往“高”处流143
3彗星撞木星,别撞我145
4这是不是“*强大脑”147
5泸沽湖畔识“走婚”148
6怪异的林彪别墅149
7离休证在“平遥”不“灵”150
8“步枪火箭航母”随想151
9超级“共产风”153
10“四清”清什么154
第十七章话筒连知己157
1国防科普的一面旗帜157
2一字之交,终身为友159
3“秘书长”邀我下江南161
4个性超强的“牛”记者164
5亲爱的战友,您慢慢走165
6远亲?近邻?167
第十八章小小广播圈171
1新中国*代科普广播人171
2勇于追求的女性173
3他从哪里来175
4奇妙“天象”早知道178
5为人师表“二代牛”179
6结缘《阅读和欣赏》181
7一颗发光的金子183
8可爱的“第三者”184
9来之不易的钱学森“三次激动”186
10勤奋读书,坦诚交友188
11央广出了一个“台湾通”189
12地球,你在哪里191
13心爱科普,情系洞庭193
14“三山”情未了195
15“海派”科普广播范儿199
16记着我生日的外姓*人200
17手不离相机的科普广播达人202
18朴实、忠厚的科普广播一兵204
第十九章安享晚年206
1盘锦、辽中故乡行206
2“小宋、大宋、老宋、宋老”之遐想207
3我家有个小菜园,自寻“苦”与“乐”209
4退休了,更应有自知之明214
5假如我是他215
6骑车、游泳何时休216
7唱歌、摄影、写作乐趣多217
8年逾花甲,为央视“站岗”220
9鞍山,好想你222
10好习惯力量大224
11深圳——老年人的乐园226
第二十章家乡美229
1游野泳,无师自通229
2爬千山,登峨眉,不走“正路”230
3年轻60年231
4大连有个军官之家233
5母校,哪里去找您234
6启蒙老师,谢谢您235
第二十一章家里家外237
1我的“*桶金”不够还债237
2我当了一年上尉238
3转业、摘掉军衔,仍是航天人238
4宋杰三姐了不起239
5雅琴姐姐结婚到大连241
6苦命的弟弟宋科242
7陆玉洁突然袭击243
8大巴车上的惊险一幕245
9名医赵炳南“小药”治丹毒246
10谁害了陆万刚247
11陆玉贤的“风光”与磨难248
12塔河,丽娜当兵的地方250
13艺枫闯荡天下251
14瑶瑶小时候253
15潇屹——永远的开心果255
第二十二章周游列国258
1苏联:“友谊”树下话友谊,又“见”夏菊花258
2澳大利亚:大美网球场,吸引日本人260
3新西兰:公交车上有“新闻”263
4乘船访日本:情系“紫罗兰”264
5新加坡——美丽的花园之国269
6马来西亚:赌场也是一“景”271
7去越南,看什么273
8我没有见到“克格勃”274
9“西洋景”并不西洋275
第二十三章人生败笔277
1跳舞遇尴尬,踩了苏联专家夫人的脚277
2翻译醉酒出洋相,谁之过278
31982:文章署名遭非议279
4春节拜年,扫兴而归280
5贪“大”,吃“小”亏281
6游黄山,只留一个影282
7教子失当,年轻爸爸太偏激284
第二十四章温故知新286
1中央电台科普广播的记忆286
2广播科普的音响优势296
3钱学森的科普广播情缘299
4“难产”的《广播科普佳作选》304
5 743之恋——这里是“第二中央电台”306
6闲说“凡人小事”3097匆匆大寨行319
8科技助推万全县腾飞——中国特产之乡纪行323
9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328
10蓝天上的绝技——简说空中加油机330
11山环如郭,幽邃如洞——生态村郭洞游记332
12打开黑夜的大门334
13寻找看不见的耗能漏洞335
14激光与文物结良缘336
15颜色的学问338
16振动的功与过339
17眼睛受骗故事多341
18初生牛犊不怕虎343
19巧用“模糊”345
20浪花与梦想——《梦想成真》书序346
21好题材、悉心写——《阿尔法磁谱仪研制纪实》创作评析348
第二十五章诗词习作350
1辽河颂350
2梦之歌3503“神舟”飞天曲350
4不忘初心跟党走351
5合格党员赞352
6站在大连望北京354
7卜算子·金秋感怀354
8盛世高歌赞和谐355
9镜头里边乐趣多356
10人笔情357
11快乐人生一百年358
12母校恋歌359
13谢友人359
14夜盼黎明太阳升360
小读“后记”,略知全书361

【免费在线读】
2爬千山,登峨眉,不走“正路”

年轻的时候,我身体不错,喜欢游泳、爬山,一有机会,便冲在前头,显示自己的能量。经常约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说走就走,游野泳,爬野山,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感到很荣耀与自豪。记得,读中学的时候,在一个夏日的星期天,学校组织学生到千山郊游,这对于爱玩“野活儿”的我,求之不得,高兴极了。
千山是辽宁省的一座名山,风景秀丽,名胜繁多。据说,这里有大大小小的山头一千个,千山因此而得名。千山离我们学校(鞍山一中)较近,乘坐有轨电车,大约一个小时就到达了山脚。同学们按照领队老师设定的爬山路线开始攀登。说是攀登,其实,上山的路很平坦,跟着“大部队”走,登上“五佛顶”,爬到“天外天”,轻而易举,不会有任何困难。
“野”惯了的我,和几个小伙伴觉得这样走不太“过瘾”,就悄悄地离开了“大部队”,私自找一条没有路的“路”,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攀登。脱离了集体,违犯了纪律,确实不应该,事后向老师做了检讨。但是,我们几个“叛逆者”,也收获了别人没有享受到的快乐:我们在茂密的树林中,看到了山鸡们从我们眼前蹿来蹿去;听到了五颜六色的鸟儿鸣唱动听的歌声;领略了毒蛇的凶猛、厉害;欣赏了机灵的小松鼠得意地奔跑、跳跃;近距离地、静静地观看了可爱而胖胖的刺猬,悠闲地游荡、觅食……
人到40多岁,按理说,该有所收敛了。而我却“野性”不改,仍然固守着争强好胜的怪脾气。有一次,我们跟随旅游团队爬峨眉山。又心血来潮,没有走多远,我和几位“驴友”,别出心裁,找一条生僻的路,吃力地往上爬。半山腰,巧遇几位采药的当地的农民朋友。在人迹稀少的荒山上,难得碰到同路人,顺便聊了起来。当老乡们了解到,我们是从北京来的,就用不太标准的当地普通话,笑着对我们说:“你们北京人真‘傻’,大老远地跑到四川来爬山,还要花钱买门票,太不划算了。你们北京没有山吗?”这一瓢冷水,浇得我们目瞪口呆。但“驴友”们并不在意,没有灰心,凭借自己的旺盛精力和不走坦途的构想,坚持爬到了山顶。
回到现实中来,暂且不去评说事情的对错、是非。我在想,当时的举动未免有些鲁莽。在现今的报道中,经常听到、看到一些令人惋惜的消息:有些并不是无知的年轻人,出于“勇敢”和好奇心,别出心裁,冒险攀登野长城,爬野山,游野泳,滑野冰,酿成让人痛心的人间悲剧。回想起来,我很幸运。
3年轻60年

199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一位高中同学那里得到信息说,1955年在鞍山一中高三毕业,又在北京工作的同学,组建了一个同学会,已经联络到30多位同学,听到这个消息,我十分兴奋,犹如找到了自己的亲人,恨不得马上和久别的同学们亲热一番,谈谈别后30多年的往事。
没有费太大的周折,我便与同学会取得了联系,成为这个自愿组织的一个迟到的成员。老同学久别重逢,仿佛回到了当年的鞍山一中,回到了时刻想念的母校校园,回到了生龙活虎的青年时代。我欣喜地见到了同班学友费振刚、叶桂荣、于吉人、巴庆善、胡志懿、尹克敏、田沛霖、田春芸、张铁藩、张德重和20多位虽然不同班,但都是同届同学的熟悉面孔,分外亲热,每个同学的脑海里,都深藏着说不完的心里话,想讲给多年不见的同学们听。
同学会没有章程,没有条例,但同学们都积极热情地参加各种活动。基本上,每年组织一次在京同学大集会,交流感情,互通信息,参观游览。同学们在一起,不分彼此,毫无顾忌,畅所欲言,每个人都把自己看作一个平等的成员,完全沉浸在同学的情谊之中。有所不同的是,这些“老小孩”们头上多了几根白发,脸上爬着几条浅浅的皱纹,但同学们的心是年轻的,谁都没有感觉到,自己已经走过30多年的不平坦的路。
“迟到”的会员是要“补课”的,我自愿受罚,“承包”一次集体活动,接待同学们,到刚刚投入使用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楼参观,登上广播大厦的*层,鸟瞰祖国首都的大好美景,欣赏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城,寻找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标志性建筑,大饱眼福。经过特许,同学们蛮有兴致地走进中央电台的直播间,这里是中央电台一级保密地段,即使本台职工,未经允许,也不能随便进入,同学们享受了一次“特许”的待遇。参观以后,我自掏腰包,请各位同学吃一顿中央电台的客饭,用餐虽然简便,但同学们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我感到很欣慰。
有组织就得有个“头”,同学会的会长是北京大学时任中文系主任费振刚,他的夫人冯月华当副秘书长,协助工作;同学会的秘书长是中日友好医院的叶桂蓉教授,她的丈夫、交通出版社时任社长高振都当副会长,这样的人员搭配,既很艺术,也很有技巧,既便于同学会的工作,发挥小家庭的潜力,又有意无意地营造了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的融洽气氛。
鞍山一中北京同学会成立以来,活动积极、活跃,影响越来越大,不少京外的同学(如东北、天津等地的同学)得知消息后,不顾路途遥远,也专程到北京来参加同学会活动,为同学会增添了活力,进一步活跃了这个“老来俏”团体的快乐气氛。享受金秋未了情,迎接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但愿这些年过八旬的老同学,健康长寿,永葆青春,把同学会一直办到2038年。

目录


*章苦难的童年0011孤儿路001
2堂兄,我的“亲”哥哥001
3谁刺伤了孩子的心003
4民国24年,我出生003
5淘气的代价004
6狗仗人势004
第二章日本鬼子在我村006
1奴化教育中国人不买账006
2兜抛洋货,侵略者“赔了夫人又折兵”006
3抓“劳工”,百姓遭殃007
4一个未解的“谜”008
5日本投降大快人心008
第三章读书找出路010
1读私塾死读书010
2读“优级”,受罚长“记性”011
3恩人已去恩情在012
4孩子们这样“抗美援朝”014
5学生“宿舍”突发意外015
6两次险情,大难不死015
第四章难忘学友情017
1球友轶事,爱子得名017
2两个馒头惹风波018
3好同学亲如兄长019
4驯鸽、养鱼高手——我亲密的伙伴020
5赵纯伟的遭遇,女儿鸣不平022
第五章穿军衣,读大学024
1高考遇变故,投笔从戎024
2保送进军校,感恩共产党025
3入学即入伍,既是学生又是兵025
4摸底“摸”什么026
5“开小差”为哪般027
6剃光头,戴“船形帽”028
7“学生—党员—排长—留学”启示录028
8指导员和他的气枪030
9解放军军事俄专培养了曹刚川030
10夜行军:“丢盔卸甲”,“丑态”百出031
11手持空枪站岗,啥感觉032
12“宠儿班”与“校花连”033
13年轻教授猝死,校园一片哭声034
14可敬的苏联女教师——维拉035
15“平时计分”,这是哪家的规矩036
16反“右”派害了不少好人036
17毕业的纠结,向哪里去037
第六章航天路,翻译情039
1太空在召唤,“土八路”成了航天兵039
2初识火箭、导弹,走进“绝密”圈040
3战斗在“73号信箱”里041
4“口译”起步难042
5 547厂留足迹司机是个大好人043
6“尖端”产品难为了上海的工厂044
7航天人读不懂的“天书”045
8好首长理解“口译”的苦衷046
9我给王诤将军当翻译,原来他懂俄语047
10“大老粗”怎么译048
11苏联专家开“华沙”,只为过把瘾049
12“大水冲了龙王庙”,游园闹出大笑话050
13别了,苏联专家051
14老布尔什维克的惦记052
15“洗”脑053
第七章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055
1家中宝:“本”“证”“票”“券”055
2凭票买到自行车056
3烙糖饼、打酱油的故事057
4悔恨当初,真不该卖掉苏联专家的赠品058
5“科技鱼”“科技肉”的由来059
6谁偷了我家的钱和粮票060
第八章特别年代特别事儿062
1周总理为七机部操心062
2“避难所”与“中转站”063
3“斗私批修”,亲朋不敢相认064
4外调的艰辛0655联想066
第九章航天人在天津068
1聂帅出“高招”,天津迎来航天人068
2“阶梯”好友一世缘069
3年轻人没有忘记我071
4唐山大地震我躲过一劫073
5“敢”与羽毛球国手“过招”074
6夫妻两地14载,不稀罕075
第十章五七干校那些事儿077
1陈元养猪,我种菜077
2与“臭”的“亲密”接触078
3“批林批孔”当口,他敢供奉“孔圣人”079
4“老九”怎样消磨“闲暇”时间080
第十一章广播情缘082
1与邓小平同志两次握手082
2改行的“苦”与“难”083
3“一仆三主”,以“会”为家085
4骑“驴”逛冰川公园——海螺沟089
5“荔波漂流”遇险记091
6吐鲁番之旅,被困戈壁滩094
7四川采访花絮:我当了一回“藏族同胞”096
8寒山古寺钟声依旧098
9迷人的月牙泉、鸣沙山、莫高窟100
10气垫船“飞”向特区103
11金门一瞥,隔海“参观”国民党104
第十二章圆梦央广106
1梦系航天:酒泉,我爱你106
2梦想成真:访苏感慨多108
第十三章科学家风采112
1严济慈——伟大而平易的科学家112
2苏联专家眼中的钱学森113
3黄纬禄入党,支部费心思115
4王大珩严厉谴责光污染117
5宋健,心中装着祖国118
6高士其:不做官,不贪财,“仕錤”改“士其”120
7张开逊,小发明解决大问题121
8雷仕湛——从不张扬的科学家123
第十四章做客《百姓人家》126
1王丹《歌海淘金》126
2李德伦:交响乐并不神秘127
3阎肃《雾里看花》128
4姜昆《如此照相》129
第十五章正能量面面观131
1耳科医学专家*懂失聪人131
2骨折之后见真情132
3“大碗茶”情系海峡两岸134
4三次献血谁知道136
5有些话要烂在肚子里,永远不能说137
6“小数据”,大用途139
7马路遇险,好人相助140
第十六章世间万象142
1“风沙”走了“雾霾”来142
2神奇的“怪坡”,水往“高”处流143
3彗星撞木星,别撞我145
4这是不是“*强大脑”147
5泸沽湖畔识“走婚”148
6怪异的林彪别墅149
7离休证在“平遥”不“灵”150
8“步枪火箭航母”随想151
9超级“共产风”153
10“四清”清什么154
第十七章话筒连知己157
1国防科普的一面旗帜157
2一字之交,终身为友159
3“秘书长”邀我下江南161
4个性超强的“牛”记者164
5亲爱的战友,您慢慢走165
6远亲?近邻?167
第十八章小小广播圈171
1新中国*代科普广播人171
2勇于追求的女性173
3他从哪里来175
4奇妙“天象”早知道178
5为人师表“二代牛”179
6结缘《阅读和欣赏》181
7一颗发光的金子183
8可爱的“第三者”184
9来之不易的钱学森“三次激动”186
10勤奋读书,坦诚交友188
11央广出了一个“台湾通”189
12地球,你在哪里191
13心爱科普,情系洞庭193
14“三山”情未了195
15“海派”科普广播范儿199
16记着我生日的外姓*人200
17手不离相机的科普广播达人202
18朴实、忠厚的科普广播一兵204
第十九章安享晚年206
1盘锦、辽中故乡行206
2“小宋、大宋、老宋、宋老”之遐想207
3我家有个小菜园,自寻“苦”与“乐”209
4退休了,更应有自知之明214
5假如我是他215
6骑车、游泳何时休216
7唱歌、摄影、写作乐趣多217
8年逾花甲,为央视“站岗”220
9鞍山,好想你222
10好习惯力量大224
11深圳——老年人的乐园226
第二十章家乡美229
1游野泳,无师自通229
2爬千山,登峨眉,不走“正路”230
3年轻60年231
4大连有个军官之家233
5母校,哪里去找您234
6启蒙老师,谢谢您235
第二十一章家里家外237
1我的“*桶金”不够还债237
2我当了一年上尉238
3转业、摘掉军衔,仍是航天人238
4宋杰三姐了不起239
5雅琴姐姐结婚到大连241
6苦命的弟弟宋科242
7陆玉洁突然袭击243
8大巴车上的惊险一幕245
9名医赵炳南“小药”治丹毒246
10谁害了陆万刚247
11陆玉贤的“风光”与磨难248
12塔河,丽娜当兵的地方250
13艺枫闯荡天下251
14瑶瑶小时候253
15潇屹——永远的开心果255
第二十二章周游列国258
1苏联:“友谊”树下话友谊,又“见”夏菊花258
2澳大利亚:大美网球场,吸引日本人260
3新西兰:公交车上有“新闻”263
4乘船访日本:情系“紫罗兰”264
5新加坡——美丽的花园之国269
6马来西亚:赌场也是一“景”271
7去越南,看什么273
8我没有见到“克格勃”274
9“西洋景”并不西洋275
第二十三章人生败笔277
1跳舞遇尴尬,踩了苏联专家夫人的脚277
2翻译醉酒出洋相,谁之过278
31982:文章署名遭非议279
4春节拜年,扫兴而归280
5贪“大”,吃“小”亏281
6游黄山,只留一个影282
7教子失当,年轻爸爸太偏激284
第二十四章温故知新286
1中央电台科普广播的记忆286
2广播科普的音响优势296
3钱学森的科普广播情缘299
4“难产”的《广播科普佳作选》304
5 743之恋——这里是“第二中央电台”306
6闲说“凡人小事”3097匆匆大寨行319
8科技助推万全县腾飞——中国特产之乡纪行323
9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328
10蓝天上的绝技——简说空中加油机330
11山环如郭,幽邃如洞——生态村郭洞游记332
12打开黑夜的大门334
13寻找看不见的耗能漏洞335
14激光与文物结良缘336
15颜色的学问338
16振动的功与过339
17眼睛受骗故事多341
18初生牛犊不怕虎343
19巧用“模糊”345
20浪花与梦想——《梦想成真》书序346
21好题材、悉心写——《阿尔法磁谱仪研制纪实》创作评析348
第二十五章诗词习作350
1辽河颂350
2梦之歌3503“神舟”飞天曲350
4不忘初心跟党走351
5合格党员赞352
6站在大连望北京354
7卜算子·金秋感怀354
8盛世高歌赞和谐355
9镜头里边乐趣多356
10人笔情357
11快乐人生一百年358
12母校恋歌359
13谢友人359
14夜盼黎明太阳升360
小读“后记”,略知全书361

【免费在线读】
2爬千山,登峨眉,不走“正路”

年轻的时候,我身体不错,喜欢游泳、爬山,一有机会,便冲在前头,显示自己的能量。经常约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说走就走,游野泳,爬野山,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感到很荣耀与自豪。记得,读中学的时候,在一个夏日的星期天,学校组织学生到千山郊游,这对于爱玩“野活儿”的我,求之不得,高兴极了。
千山是辽宁省的一座名山,风景秀丽,名胜繁多。据说,这里有大大小小的山头一千个,千山因此而得名。千山离我们学校(鞍山一中)较近,乘坐有轨电车,大约一个小时就到达了山脚。同学们按照领队老师设定的爬山路线开始攀登。说是攀登,其实,上山的路很平坦,跟着“大部队”走,登上“五佛顶”,爬到“天外天”,轻而易举,不会有任何困难。
“野”惯了的我,和几个小伙伴觉得这样走不太“过瘾”,就悄悄地离开了“大部队”,私自找一条没有路的“路”,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攀登。脱离了集体,违犯了纪律,确实不应该,事后向老师做了检讨。但是,我们几个“叛逆者”,也收获了别人没有享受到的快乐:我们在茂密的树林中,看到了山鸡们从我们眼前蹿来蹿去;听到了五颜六色的鸟儿鸣唱动听的歌声;领略了毒蛇的凶猛、厉害;欣赏了机灵的小松鼠得意地奔跑、跳跃;近距离地、静静地观看了可爱而胖胖的刺猬,悠闲地游荡、觅食……
人到40多岁,按理说,该有所收敛了。而我却“野性”不改,仍然固守着争强好胜的怪脾气。有一次,我们跟随旅游团队爬峨眉山。又心血来潮,没有走多远,我和几位“驴友”,别出心裁,找一条生僻的路,吃力地往上爬。半山腰,巧遇几位采药的当地的农民朋友。在人迹稀少的荒山上,难得碰到同路人,顺便聊了起来。当老乡们了解到,我们是从北京来的,就用不太标准的当地普通话,笑着对我们说:“你们北京人真‘傻’,大老远地跑到四川来爬山,还要花钱买门票,太不划算了。你们北京没有山吗?”这一瓢冷水,浇得我们目瞪口呆。但“驴友”们并不在意,没有灰心,凭借自己的旺盛精力和不走坦途的构想,坚持爬到了山顶。
回到现实中来,暂且不去评说事情的对错、是非。我在想,当时的举动未免有些鲁莽。在现今的报道中,经常听到、看到一些令人惋惜的消息:有些并不是无知的年轻人,出于“勇敢”和好奇心,别出心裁,冒险攀登野长城,爬野山,游野泳,滑野冰,酿成让人痛心的人间悲剧。回想起来,我很幸运。
3年轻60年

199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一位高中同学那里得到信息说,1955年在鞍山一中高三毕业,又在北京工作的同学,组建了一个同学会,已经联络到30多位同学,听到这个消息,我十分兴奋,犹如找到了自己的亲人,恨不得马上和久别的同学们亲热一番,谈谈别后30多年的往事。
没有费太大的周折,我便与同学会取得了联系,成为这个自愿组织的一个迟到的成员。老同学久别重逢,仿佛回到了当年的鞍山一中,回到了时刻想念的母校校园,回到了生龙活虎的青年时代。我欣喜地见到了同班学友费振刚、叶桂荣、于吉人、巴庆善、胡志懿、尹克敏、田沛霖、田春芸、张铁藩、张德重和20多位虽然不同班,但都是同届同学的熟悉面孔,分外亲热,每个同学的脑海里,都深藏着说不完的心里话,想讲给多年不见的同学们听。
同学会没有章程,没有条例,但同学们都积极热情地参加各种活动。基本上,每年组织一次在京同学大集会,交流感情,互通信息,参观游览。同学们在一起,不分彼此,毫无顾忌,畅所欲言,每个人都把自己看作一个平等的成员,完全沉浸在同学的情谊之中。有所不同的是,这些“老小孩”们头上多了几根白发,脸上爬着几条浅浅的皱纹,但同学们的心是年轻的,谁都没有感觉到,自己已经走过30多年的不平坦的路。
“迟到”的会员是要“补课”的,我自愿受罚,“承包”一次集体活动,接待同学们,到刚刚投入使用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楼参观,登上广播大厦的*层,鸟瞰祖国首都的大好美景,欣赏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城,寻找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标志性建筑,大饱眼福。经过特许,同学们蛮有兴致地走进中央电台的直播间,这里是中央电台一级保密地段,即使本台职工,未经允许,也不能随便进入,同学们享受了一次“特许”的待遇。参观以后,我自掏腰包,请各位同学吃一顿中央电台的客饭,用餐虽然简便,但同学们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我感到很欣慰。
有组织就得有个“头”,同学会的会长是北京大学时任中文系主任费振刚,他的夫人冯月华当副秘书长,协助工作;同学会的秘书长是中日友好医院的叶桂蓉教授,她的丈夫、交通出版社时任社长高振都当副会长,这样的人员搭配,既很艺术,也很有技巧,既便于同学会的工作,发挥小家庭的潜力,又有意无意地营造了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的融洽气氛。
鞍山一中北京同学会成立以来,活动积极、活跃,影响越来越大,不少京外的同学(如东北、天津等地的同学)得知消息后,不顾路途遥远,也专程到北京来参加同学会活动,为同学会增添了活力,进一步活跃了这个“老来俏”团体的快乐气氛。享受金秋未了情,迎接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但愿这些年过八旬的老同学,健康长寿,永葆青春,把同学会一直办到2038年。
【作者简介】
宋广礼,1936年3月26日生,辽宁省辽中县人,中共党员,1955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俄专学习,大学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历任翻译、科技情报员、工程组长。1976年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历任政治处干事、科教部主任、第二套节目副总监等职。1987年被评为主任编辑,1990年被评为“建国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1991年被评为高级编辑,1994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荣获“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2000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国防科普作家”,是全国科普编创学科带头人。独立完成或合著的主要作品有:《热成像》《兵器大观》《“翻译”科学的艺术》<听广播 学科学》《阅读和欣赏——读听两用读本》《梦想成真》《实践与探索》等。《科普广播佳作选》获全国优秀科普图书二等奖,《光学世界奇观》获全国科普图书“金钥匙”奖。发表短篇科普作品和学术论文百余篇。1982年,与崔金泰合写的说明文《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诗歌作品:《梦之歌》《辽河颂》《合格党员赞》《神州飞天曲》《金秋感怀》《人 笔 情》《母校恋歌》等。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80一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