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围绕明星制度建设,从制片厂制度、类型电影、视觉文化、消费主义等诸多视点出发,考察百年中国电影产业史与电影文化史变迁,阐明成熟的明星制度建设对于整个电影产业发展、建构国家文化安全、拓展中国文化外宣路径的重要意义。
目录
序言:原型崇拜与好莱坞明星制度
*章 20世纪初上海都市现代化进程与娱乐产业变革
*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都市娱乐业发展概观
第二节 文明戏明星与早期中国电影之关系
第三节 早期中国电影放映业与制片产业
第二章 2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奠基与明星制雏形
*节 长故事片与明星初现
第二节 类型电影与类型明星
第三节 电影杂志、电影学校和明星选举活动
第三章 电影明星制度:渐趋成熟的1930年代
*节 30年代电影产业和明星制度概览
第二节 联华公司:“复兴国片”运动与银幕上的新面孔
第三节 明星公司的“明星”策略
第四节 30年代的电影期刊与明星塑型
第四章 “孤岛”、沦陷区和光复后的上海电影产业及其明星制度
*节 新华电影公司与“一夜皇后”陈云裳
第二节 国泰影片公司与“金嗓子”周璇
第三节 星光熠熠之昆仑影业公司和文华影业公司
第五章 政治规训与身体塑型:“十七年”与“文革”时期中国电影产业制度与明星话语解构
*节 新中国电影管理体制和产业制度
第二节 十七年时期类型电影创作与类型片明星
第三节 规训与惩罚:十七年中国电影造星机制分析
第六章 明星制度复兴与80年代的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
*节 意识更新、类型重现与商业电影复萌
第二节 重建造星机制:《大众电影》与中国电影百花奖、金鸡奖
第三节 80年代的明星文化
第七章 90年代的电影低谷与明星制的曲折发展
*节 主旋律电影一枝独秀与大片引进制度
第二节 张艺谋电影的巩俐时代与冯小刚“贺岁片”的葛优效应
第八章 新世纪中国电影产业变革与明星制度演替
*节 电影政策松绑助推民营资本崛起
第二节 院线制——从下游开始的产业变革
第三节 朝阳产业:明星经纪
第四节 屌丝逆袭与颜值爆表:新千年以来的明星之道
第五节 资本角力与明星效应: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电影及其未来
结语 明星形象与国族寓言
参考文献
【书摘与插画】
*章 20世纪初上海都市现代化进程与娱乐产业变革
*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都市娱乐业发展概观
上海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娱乐业变革给早期中国电影产业打上深刻烙印。上海的都市现代化进程可以上溯到19世纪中后期。首先是几次大的人口增长,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及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促使大量华人涌入上海租界,形成上海人口激增的*波潮头。1854年7月《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默认“华洋杂居”的局面。1900年上海人口已超过100万,仅仅5年后就跃升至200万。上海人口中85%来自江浙等18个省区。外侨*多时达到15万人,来自近40个国家。因此,上海成为典型的移民城市,形成多元包容的文化样貌。上海租界的娱乐生活在19世纪60年代陆续兴起。据统计,晚清上海正式的营业性戏院先后有近120家,京剧、越剧、沪剧、评弹等十几个剧种轮番上演,有上海“梨园之盛,甲于天下”之说。同时,在华洋杂居的情形下,来自西方的娱乐方式也逐渐日常化,如戏剧、舞会、赛马、马戏、打猎、划船等。宝善街、四马路即今福州路、南京路,先后成为租界*繁华的商业娱乐中心。20世纪初,上海的现代都市文明在其中孕育发展,其中通俗娱乐文化的流行对现代都市文化的萌生起到很大推动作用。早期上海娱乐文化在演出场所上经历了茶楼-游艺城-舞厅-影戏院的演变过程。20世纪初,占据上海主导娱乐产业地位的是传统戏剧和评弹等地方曲艺,外加滑稽戏等江浙一带特有的喜剧小品表演。在演出场所上,大都集中在戏院茶楼。1850年,上海县署西南一带(今老城厢四牌楼一带)开设了*家由民居改建的戏曲演出场所——三雅园,专演昆曲。1866年,英籍华人罗逸卿在公共租界南靖远街建造了一座仿京式茶园“满庭芳”,经营天津皮黄戏,引发轰动。此后各式茶园纷纷涌现,据《中国戏曲志·上海卷》统计,开埠以后至1912年以前,上海先后有大大小小戏园120多家。这些茶楼大多上演京剧,建筑格局也效仿京式戏台,并引进了一些欧洲戏剧舞台的设计改良。京剧虽然大盛于北京,但是20世纪初却是在上海发扬光大的。1867年,京剧在形成二十多年后开始进入恰也开埠二十多年的上海。京剧在北京原被称为“二黄”、“皮黄”或“乱弹”,上海观众为其定名曰“京剧”,这一称谓*早见于1876年2月7日《申报》上的《图绘伶伦》一文。占据了上海这座桥头堡后,京剧开始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许多城市传播,“上至汉口,内及苏杭,远去闽粤……佥以上海为根本”。此后遂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性大剧种。在与沪上风习结盟之后,遂形成与注重传统、恪守规矩的北派京剧风格不同的南派京剧。作为国粹的京剧,在20世纪初,着实成为遍布大江南北的核心戏剧,它在每一阶段的发展变革其实就是电影诞生之前中国戏剧艺术和娱乐业发展的缩影。例如京剧讲究“念、唱、做、打”,但是早年的北京观众在“听”戏时对于唱腔声音的欣赏程度*,对于“看”戏的视觉愉悦追求不多。因而演员对于服饰、妆容和表演时的动作拿捏、表情传达也不太讲究。竹於园《花墟剧谭》中说:“汪桂芬、孙菊仙皆不重做功身段,曩时生旦大都如此。须生自谭鑫培、青衣自王瑶卿,始与唱功并重。”在这方面将谭鑫培、王瑶卿唱做并重发扬光大的,还要属旦行的梅兰芳与生行的周信芳。周信芳曾于1912年11月至1913年1月间,在上海新新舞台与谭鑫培同台演出40天。他在“二十年代末写了两篇重要文章,专论谭艺及如何学谭,旗帜鲜明地反对‘只顾耍腔,却忘了做戏’的‘伪谭派’,维护谭鑫培的优秀表演传统。”从重唱腔到身段唱腔并重,似乎也预示着20世纪初上海视觉文化来临的某种征兆。艺术传达与表现,已经开始向视觉化方向迈进。
1908年,知名伶人夏月珊、夏月润、潘月樵、冯子和等人在上海十六铺南里筹组开明公司,筹建“新舞台”,专事上演南派京剧,标志着海派京剧的崛起。海派京剧,本质上是一种新兴的近代市民戏曲,其特点是勇于革新创造,善于吸收新鲜事物,同步于现实生活。缺点是追求噱头,华而不实,商业化倾向明显。海派京剧的集大成者周信芳曾经在1930年欢迎梅兰芳的集会上说,“处于今之时代,万不能再以戏剧视为贵族之娱乐品,当处处以平民化为目标”(《梨园公报》),梅兰芳对京剧的改良也与他多次到上海走码头,耳濡目染沪上风习有关。因此,20世纪初叶的上海,各种娱乐艺术的改良和现代化都与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和商业氛围息息相关。“新舞台”在舞台格局布置上也有很大改变,整个舞台的建筑格局模仿西式舞台,改三面朝向观众的传统戏台格局为西式的半月形延伸式结构,采用写实布景,并设魔术机关和舞台灯光效果。观众席采用层级式坡度高低设计。这种现代式舞台的视听效果令人耳目一新,带动一干模仿风潮。此后又有鸣盛舞台、文明大舞台、丹桂*台、新新舞台、共舞台、天蝉舞台、大舞台和更新舞台等陆续出现。新舞台逐渐取代了茶馆戏楼的传统娱乐空间,以至于“到了现在著称*多地方的茶馆,早已关的关、歇的歇,而今所存者已无多矣。”创办“新舞台”的夏氏兄弟(夏月恒、夏月珊、夏月润、夏月华)乃京剧世家出身,其父为南派京剧文武老生夏奎章。原本在丹桂茶园唱京剧的夏月珊在1904年左右接办丹桂瑞记茶园,其后又与夏奎章的授业弟子潘月樵等合办丹桂胜记茶园。受到当时的民主革命思潮影响,夏月珊开始致力于京剧改良运动,与南派京剧代表人物汪笑侬、潘月樵、夏月润、冯子和等进步艺人一起,编演了《新茶花》、《潘烈士蹈海》、《玫瑰花》、《血泪碑》等一批时装新戏,并于1908年和潘月樵创办了中国*座近代剧场“新舞台”。他们对传统京剧从舞台、戏装、道具、唱腔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并编演了大量时装、洋装新戏。如宣传远离鸦片毒害的文明戏《黑籍冤魂》、宣传民主理念反对清廷腐朽统治的《明末遗恨》、《宦海潮》、《鄂州血》、《秋瑾》等剧,均以针砭时弊、鼓吹革命赢得大量观众。这些传统艺人不仅仅在舞台上身体力行地实践戏剧改良,在社会政治层面,他们更是积极参与到辛亥革命运动当中来。夏月珊和新舞台同仁积极投身光复上海的斗争,他们曾带领伶界商团攻打上海制造局;还保护过孙中山、陈英士等辛亥革命领导人。夏月珊善于捕捉社会热点,20世纪20年代初,他编演了影响巨大的文明戏《新西游记》、《枪毙阎瑞生》等剧,为此时初生的早期电影业提供了很好的故事来源和改编范本。
1912年11月,上海*家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游乐场“楼外楼”在南京路、浙江路、湖北路之间落成。投资人是祖籍浙江余姚的上海巨商黄楚九(1872-1931)。黄楚九的发家史与上海这座城市一样,充满了传奇性。早年家传眼科的黄楚九到上海开办诊所,后习西医开办中西药房,以商业炒作手段捧红“艾罗补脑汁”和“龙虎人丹”、“百龄机”。掘得*桶金后,精明的黄楚九开始大肆扩张他的产业范围,他看到了上海娱乐业的变革趋势,1912年与宁波同乡经润三(系明星影片公司创始人张石川的舅舅)等选择上海南京路浙江路口这一日渐繁荣的地段,集资开设了一家戏院,定名为“新新舞台”,聘请京剧名伶登台演唱,收效甚佳。之后黄楚九注意到上海居民有夏夜登顶乘凉的癖好,遂在“新新舞台”楼顶加盖一个“屋顶花园”——“楼外楼”。游赏者可以搭乘电梯直达屋顶花园,入口处设置变幻人形的哈哈镜博人一粲。这些举措深得小市民游客们的喜爱。1915年,黄楚九乘胜追击,又和经润三合资成立新业公司,租地建造“三楼三底”的“新世界”游乐场(位于今南京西路、西藏中路口)。“新世界”的游艺项目大大扩展,除了各类戏曲表演外,还设有滚动式溜冰场、跳舞厅、跑马场、中西餐馆等等,项目之繁多,内容之丰富足以使游客们在花上大洋一角后便可终日沉湎其中。1916年专事宣传的《新世界》杂志开始发行,利用现代传媒的力量,进一步扩大了游乐场的影响力。1917年经润三病故,黄楚九与经润三遗孀汪国贞失和,于是退出“新世界”,集资80万元,在法租界爱多亚路(今延安路)西藏路口的一片空地上创办了一个比“新世界”大得多的游乐场——“大世界”。里面的设施装潢和表演娱乐项目汇集了“新新舞台”和“新世界”之所长。“楼下建筑一座‘共和厅’,延聘上海名妓会唱,取名‘群芳会唱’。……楼上的各种表演场子里分设各种戏曲节目。露天空场上装置吸引儿童消费的轮转高空飞船。此外‘大世界’还有‘十大奇景’和‘十小胜地’,…黄楚九在‘大世界’附近开设‘日夜银行’,凡存款5元者,赠一张‘大世界’门票,入场后又加赠‘小囡牌’香烟1包。‘大世界’的每个场子周围都贴着黄楚九所兴办的各种厂店的广告,游客凡买一种商品者,加赠‘大世界’门券1张。因而,人们进入‘大世界’也就进入了黄楚九的‘商品王国’”。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