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研究》以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变迁理论为分析框架,深入研究了中国农村金融的供给和需求状态。从金融功能论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满足需求的制度供给的“三元结构”理论,即农村金融制度应由农村商业性金融、农村政策性金融和农村合作性金融有机构成才能充分满足中国农村金融的需求,才能破解“三农”问题的困境。特别是以历史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历程,以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国际上主要国家农村金融制度的状况,还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依据,全面提出了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科学、合理和理想状态,并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给出了达到这种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有效变迁途径。
目录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中国“三农”问题中金融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1.2 中国农村金融的需求与供给状况及评价——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1.2.1 中国农村金融需求
1.2.2 中国农村金融供给
1.3 相关研究现状——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1.3.1 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研究综述
1.3.2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重组重构研究成果综述
1.4 本书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1.5 研究方法
1.6 主要创新
2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研究的理论铺垫
2.1 对几个基本概念的重新理解
2.1.1 关于农业、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
2.1.2 对于金融的再认识
2.1.3 对于农村金融的再认识
2.1.4 关于制度、金融制度
2.2 相关理论综述
2.2.1 农村金融理论综述
2.2.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综述——关于制度、制度供求和制度变迁
2.2.3 金融功能理论综述
3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基本描述——一个分析框架
3.1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基本定义及理论假设
3.1.1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基本定义
3.1.2 几点假设
3.2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存在的理论依据
3.3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三个不同理论层次
3.4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整体功能描述
3.5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整体协调
4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构成要素分析
4.1 “三元结构”制度构成要素之一:农村商业性金融
4.1.1 基本定义
4.1.2 农村商业性金融的规范理论特征
4.1.3 农村商业性金融的功能分析
4.1.4 农村商业性金融的实践形式
4.2 “三元结构”制度构成要素之二:农村政策性金融
4.2.1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理论阐述
4.2.2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规范理论特征
4.2.3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分析
4.2.4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实践形式
4.3 “三元结构”制度构成要素之三:农村合作性金融
4.3.1 互助合作思想的综述
4.3.2 农村合作性金融及其金融功能
4.3.3 农村合作性金融长期存在的必然性
5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国际实践
5.1 美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构成及评价
5.2 日本农村金融体制构成及评价
5.3 法国农村金融体制构成及评价
5.4 德国农村金融体制构成及评价
5.5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制度及评价(以印度为例)
5.6 世界各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启示
6 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变迁及其分析之一:历史回顾
6.1 理论依据:关于制度变迁
6.1.1 关于制度变迁理论
6.2 中国农村金融的历史演变和制度变迁
6.2.1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农村金融
6.2.2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农村金融
6.2.3 进入经济体制改革阶段的农村金融
6.2.4 进入经济市场化改革后的农村金融
7 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变迁及其分析之二:功能评价
7.1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的问题表象归纳
7.2 中国农村金融现行制度的主要缺陷分析
7.3 中国农村金融存在缺陷的制度因素分析
7.3.1 农村金融产权制度的非正常存在
7.3.2 农村金融制度的结构性缺陷
7.3.3 农村金融运行机制不够科学
7.3.4 农村金融制度的功能不健全
7.3.5 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动力的缺失
8 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完善及路径选择
8.1 指导思想、总体原则和最终目的
8.1.1 指导思想:“六大战略思想转变”
8.1.2 指导原则:“九大协调均衡”
8.1.3 最终目的:实现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8.2 重构和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
8.2.1 农村商业性金融的调整规范和健全壮大
8.2.2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拔乱反正和正本清源
8.2.3 农村合作性金融的重建重构和培育发展
8.3 实现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
8.4 构建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路径选择
8.4.1 “三元结构”体制构建的政府因素:强制性变迁
8.4.2 “三元结构”体制构建的市场因素:诱致性制度变迁
8.5 全书结论、存在不足及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1.1 问题的提出:中国“三农”问题中金融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1.2 中国农村金融的需求与供给状况及评价——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1.2.1 中国农村金融需求
1.2.2 中国农村金融供给
1.3 相关研究现状——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1.3.1 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研究综述
1.3.2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重组重构研究成果综述
1.4 本书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1.5 研究方法
1.6 主要创新
2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研究的理论铺垫
2.1 对几个基本概念的重新理解
2.1.1 关于农业、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
2.1.2 对于金融的再认识
2.1.3 对于农村金融的再认识
2.1.4 关于制度、金融制度
2.2 相关理论综述
2.2.1 农村金融理论综述
2.2.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综述——关于制度、制度供求和制度变迁
2.2.3 金融功能理论综述
3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基本描述——一个分析框架
3.1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基本定义及理论假设
3.1.1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基本定义
3.1.2 几点假设
3.2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存在的理论依据
3.3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三个不同理论层次
3.4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整体功能描述
3.5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整体协调
4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构成要素分析
4.1 “三元结构”制度构成要素之一:农村商业性金融
4.1.1 基本定义
4.1.2 农村商业性金融的规范理论特征
4.1.3 农村商业性金融的功能分析
4.1.4 农村商业性金融的实践形式
4.2 “三元结构”制度构成要素之二:农村政策性金融
4.2.1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理论阐述
4.2.2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规范理论特征
4.2.3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分析
4.2.4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实践形式
4.3 “三元结构”制度构成要素之三:农村合作性金融
4.3.1 互助合作思想的综述
4.3.2 农村合作性金融及其金融功能
4.3.3 农村合作性金融长期存在的必然性
5 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国际实践
5.1 美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构成及评价
5.2 日本农村金融体制构成及评价
5.3 法国农村金融体制构成及评价
5.4 德国农村金融体制构成及评价
5.5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制度及评价(以印度为例)
5.6 世界各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启示
6 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变迁及其分析之一:历史回顾
6.1 理论依据:关于制度变迁
6.1.1 关于制度变迁理论
6.2 中国农村金融的历史演变和制度变迁
6.2.1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农村金融
6.2.2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农村金融
6.2.3 进入经济体制改革阶段的农村金融
6.2.4 进入经济市场化改革后的农村金融
7 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变迁及其分析之二:功能评价
7.1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的问题表象归纳
7.2 中国农村金融现行制度的主要缺陷分析
7.3 中国农村金融存在缺陷的制度因素分析
7.3.1 农村金融产权制度的非正常存在
7.3.2 农村金融制度的结构性缺陷
7.3.3 农村金融运行机制不够科学
7.3.4 农村金融制度的功能不健全
7.3.5 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动力的缺失
8 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完善及路径选择
8.1 指导思想、总体原则和最终目的
8.1.1 指导思想:“六大战略思想转变”
8.1.2 指导原则:“九大协调均衡”
8.1.3 最终目的:实现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8.2 重构和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
8.2.1 农村商业性金融的调整规范和健全壮大
8.2.2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拔乱反正和正本清源
8.2.3 农村合作性金融的重建重构和培育发展
8.3 实现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
8.4 构建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的路径选择
8.4.1 “三元结构”体制构建的政府因素:强制性变迁
8.4.2 “三元结构”体制构建的市场因素:诱致性制度变迁
8.5 全书结论、存在不足及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研究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