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在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合作新疆域”论坛上,冯小刚将中国电影的现状比喻为中国足球,认为从技术方面比较,中国电影与国际上的差距非常之大,以前中国电影是既缺钱又缺技术,现在钱不缺了,差的是技术,故而目前不敢把钱扔给中国的制作公司。他称道:
在世界杯上,让我们看到了日本队和韩国队飞速成长的水平,有助于中国队找到差距。但是,就中国电影来说,我们的电影与日本、韩国相比,比世界杯上的足球差距还大。综观我这几年的影片,除了《-声叹息》的票房输给了上海的《生死抉择>,其余的影片都是全国票房冠军。即使这样我也不认为这些能代表我的水平。另外,中国导演的拍片比例与他们不同,日本和韩国的艺术片与商业片的比例是10%和90%,中国则相反,有90%的人在拍艺术片。在这90%的艺术片里,又有一半的人在拍广告。这就是中国电影的现状,用一条腿和一个胳膊去赶日本和韩国,还要和人家去比、去抗衡,怎么比?再坚持两年,如果还是这种情况,我就不拍电影了。
《导演的律动:华语电影、实验影像和作者电影研究》主编在《电影明星的话剧舞台秀及其表演文化分析》一文中,也曾将中困电影比喻为“寡头时代”和“另类时代”:目前中国电影是一个“寡头时代”和“另类时代”,前者指的是只有几个“导演寡头”的所谓“大片”在国内院线上招摇过市,后者是一些实验性和边缘性的“另类电影”在国际上获奖赢取名声。
但是,不管中国电影是否如同足球,还是“寡头”和“另类”时代,正如中国足球仍然需要踢下去,中国电影也仍然需要拍下去。同样,电影理论也仍然需要论下去。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一种电影分工的“活性运动关系” 二、华语电影的“特殊组接方式” 三、实验的关学和生活态度 四、个人主义的作者意味第二章 香港电影导演视域中的影像上海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关于香港电影导演的“影像上海” 一、定义 1.关于“影像”的定义 2.关于“影像上海”的定义 二、香港电影中的“影像上海”体现 1.香港导演电影中“影像上海”的总体特征 2.与“影像上海”相关的几个香港导演的个人电影风格 三、上海在香港电影中的存在形式——“实体”与“符号” 1.影像中的“实体上海”定义 2.影像中的“符号上海”定义 四、香港导演的“影像上海”的符号化元素 1.语言 2.服装 3.音乐 4.场景 5.道具 第三节 香港导演视域中的影像上海与大陆导演视域中的影像上海的比较 一、两地导演不同的电影制作观念 1.想象空间 2.上海味道 二、两地导演不同的美学观念 第四节 香港导演的影像上海对现时上海的影响 一、物质形态 二、文化形态 三、服装形态 四、观看影像上海的观众群第三章 台湾“新青春电影”的“救市”道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台湾电影的标志 一、“新青春电影”的发展简史 二、“新青春电影”的共同美学表征 1.题材的多样 2.叙事主题的“小”而“浅” 3.镜头语汇的个性化 4.地域特色的流失 第二节 台湾“新青春电影”产生的原因 一、政策与制片环境 二、人才培养机制 三、主要的导演群落 四、社会文化生态 第三节 台湾“新青春电影”的启示 一、大陆青春电影的发展轨迹及其特色 二、台湾“新青春电影”的“亲市”路线 1.类型片的开发 2.时尚文化的包装 3.非常规的宣传手段 三、“华语电影”的资源整合与发展第四章 实验影像的美学及其群落文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国实验影像的简介 一、实验的精神 二、实验影像产生的背景 三、发展历史的分界点 第三节 模糊的艺术家身份 一、选择还是漂流 二、职业还是自娱 三、平民还是精英 第四节 实验影像的实验等级 一、形合连接和意合连接 二、个性的标签 三、话语的游戏 1.解构“元话语”和“元叙事” 2.边缘的题材 3.西方视野中的中国牌第五章 姜文电影与它的精神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断裂”和“错接”的历史叙事 一、青春和成长的“乌托邦” 二、集体记忆的改写 三、充满激情的禁欲年代 第三节 小说的改编策略 一、重写 二、位移 三、颠覆 第四节 原始欲望的表达及其放大 一、性冲动、暴力冲动和反叛冲动 二、荒诞的生存故事 三、欲望和身体的话题第六章 霍建起电影的叙事学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霍建起在当代中国导演群落中的特殊位置 一、“五代半”的导演 二、生长的环境 三、个人的影像风格 第三节 霍建起电影的核心创作风格 一、电影叙事学简述,。
二、影片的“感觉”和人的“感受” 1.一些不经意的细节 2.冷峻的视角 3.深度表达的典型风格 第四节 影像叙事元素的功能性 一、叙事的时间性 1.闪回 2.慢动作 二、空间的能指 1.自然环境 2.气候和自然现象 3.空间层次 三、内视点的介入 1.第一人称和画外音 2.身份认同及其局限性 第五节 叙事的表意体系 一、诗化的品质 1.诗的意境 2.散文化的叙事状态 二、影像的符号及其生成 1.人物形象与中国人格 2.色彩造型的意义 3.电影道具的隐喻性第七章 宁浩喜剧电影的叙事设计及其市场竞争策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大众文化消费语境下的“疯狂”喜剧 一、大众文化的生产与消费 1.大众文化消费与喜剧电影 2.“疯狂”喜剧的大众文化内涵 二、“疯狂”喜剧的文化关学特征 1.“重口味”的审丑 2.颠覆的:姿势。¨ 第三节 叙事的策略 一、多线索并行交错的叙事结构 1.多线叙事 2.内部的叙事逻辑 二、小人物的叙事主体 三、黑色幽默的态度 第四节 “疯狂”喜剧的市场元素创意 一、新类型化的创作 1.类型电影的能量 2.类型的杂糅 二、消费热点的置入 三、方言的包装 第五节 市场竞争策略的启示 一、社会心理的选择 1.“隐含观众”的“期待视野” 2.“疯狂”喜剧的社会心理选择 二、商业与艺术的接通后记参考文献
二、影片的“感觉”和人的“感受” 1.一些不经意的细节 2.冷峻的视角 3.深度表达的典型风格 第四节 影像叙事元素的功能性 一、叙事的时间性 1.闪回 2.慢动作 二、空间的能指 1.自然环境 2.气候和自然现象 3.空间层次 三、内视点的介入 1.第一人称和画外音 2.身份认同及其局限性 第五节 叙事的表意体系 一、诗化的品质 1.诗的意境 2.散文化的叙事状态 二、影像的符号及其生成 1.人物形象与中国人格 2.色彩造型的意义 3.电影道具的隐喻性第七章 宁浩喜剧电影的叙事设计及其市场竞争策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大众文化消费语境下的“疯狂”喜剧 一、大众文化的生产与消费 1.大众文化消费与喜剧电影 2.“疯狂”喜剧的大众文化内涵 二、“疯狂”喜剧的文化关学特征 1.“重口味”的审丑 2.颠覆的:姿势。¨ 第三节 叙事的策略 一、多线索并行交错的叙事结构 1.多线叙事 2.内部的叙事逻辑 二、小人物的叙事主体 三、黑色幽默的态度 第四节 “疯狂”喜剧的市场元素创意 一、新类型化的创作 1.类型电影的能量 2.类型的杂糅 二、消费热点的置入 三、方言的包装 第五节 市场竞争策略的启示 一、社会心理的选择 1.“隐含观众”的“期待视野” 2.“疯狂”喜剧的社会心理选择 二、商业与艺术的接通后记参考文献
华语电影、实验影像和作者电影研究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