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原理、技术及其应用

副标题:无

作   者:郭世满等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11505411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购买方法:点击“蓝色文字收藏品”或者“可以从“这些卖家”购买” .....................购买说明:此书为绝版图书,售价高于原价作者:郭世满等编著  页数:400  出版社:北京市: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1 信息与信息量
1.2 数字与模拟通信
1.3 数字通信系统
1.4 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与可靠性表示
习题与思考题
第二章 语声信号的波形编码
2.1 概述
2.2 脉冲编码调制
2.2.1 抽样——时间量化
2.2.2 带通型信号抽样
2.3 幅度量化
2.3.1 量化噪声
2.3.2 均匀量化的信噪比
2.3.3 对数压缩——μ律和A律
2.3.4 分段量化——A律13折线压缩律
2.3.5 A律特性的量化信噪比
2.4 编码
2.4.1 概述
2.4.2 逐次反馈编码原理
2.4.3 逐次反馈编码器
2.4.4 单片PCM编解码器
2.5 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的原理及其算法
2.5.1 差值脉码调制
2.5.2 量化的自适应
2.5.3 预测的自适应
2.5.4 32kbit/s ADPCM编解码系统
2.5.5 60路PCM-ADPCM变换编码终端的帧结构
2.5.6 ADPCM的计算机模拟结果
2.6 增量调制
2.6.1 线性增量调制
2.6.2 自适应增量调制
2.6.3 单片集成化增量调制
2.7 子带编码
2.7.1 基本工作原理
2.7.2 主要参数的选择
2.8 矢量量化技术
2.8.1 矢量量化的基本原理
2.8.2 矢量量化器的数学描述
2.8.3 失真测度
2.8.5 码书生成算法
2.8.4 最佳量化器的必要条件
2.8.6 搜索算法
习题与思考题
第三章 数字复接原理
3.1 概述
3.2 同步时分复用
3.2.1 多路复用的基本原理
3.2.2 TDM的码元排列
3.2.3 同步复用的帧格式
3.2.4 实际的一次群PCM系统
3.2.5 子群系统
3.2.6 循环冗余校验方式及其应用
3.3 异步信号的同步化方法
3.4 码速调整原理
3.4.1 复接器与分接器的组成
3.4.2 帧结构
3.4.3 正/负调整
3.4.4 帧结构变换
3.4.5 CCITT G.742建议的二次群准同步复接系统
3.5 塞入抖动分析
3.5.1 正码速调整过程分析
3.5.2 候时抖动的分析与计算
3.5.3 减小候时抖动的几种方法
3.6 数字数据传输系统
3.6.1 概述
3.6.2 系统构成
3.6.3 数据复用方式
3.7.1 基本概念
3.7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器
3.7.2 性能
3.8 同步数字系列
3.8.1 概述
3.8.2 SDH的复用原理
3.8.3 SDH的接口结构
3.8.4 同步复用和映射方法
3.8.5 SDH网络管理与应用等方面问题的几点说明
习题与思考题
第四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4.0 概述
4.1 基带波形的形成
4.1.1 理想低通滤波器的波形形成
4.1.2 滤波器幅度特性的滚降
4.2.1 第一类部分响应编码
4.2 部分响应
4.2.2 第四类部分响应编码
4.2.3 部分响应一般原理
4.2.4 模拟及软件使用方法
4.3 时域均衡原理
4.3.1 横向滤波器的基本结构
4.3.2 峰值失真准则和迫零算法
4.3.3 均方误差准则和均方误差算法
4.4 基带传输系统举例
4.4.1 均衡放大
4.4.2 时钟提取
4.4.3 识别和再生
4.5.1 信噪比和误码率
4.5 传输系统的性能分析
4.5.2 码间干扰和眼图
4.5.3 传输抖动特性
4.6 传输对PCM通信质量的影响
4.6.1 脉冲抖动对PCM通信质量的影响
4.6.2 信道误码对PCM通信的影响
习题与思考题
第五章 线路编码
5.1 概述
5.2 二元码
5.2.1 CMI码
5.2.2 DMI码
5.2.3 Miller码
5.2.4 双相码与2B1Q码
5.3.1 mBnB码
5.3 二元分组码
5.3.2 mB1C码
5.4 三元码
5.4.1 AMI码
5.4.2 HDBn码
5.5 mBnT码
5.6 线路码的主要参数
5.6.1 编码效率与冗余度
5.6.2 运行数字和及其变化
5.6.3 误码增殖系数
5.7 编译码器
5.7.1 码表存储法
5.7.2 布线逻辑(组合逻辑)法
5.7.3 缓存插入码法
5.7.4 HDB3码编解码器
5.8 误码检测方法
习题与思考题
附录 随机序列功率谱计算
第六章 数字调制技术
6.1 概述
6.2 数字调制的一般问题
6.2.1 二进制数字调制
6.2.2 键控信号的等效基带法
6.3 多相移相键控
6.3.1 四相相移键控
6.3.2 八相PSK
6.3.3 QPSK与8PSK的带宽估计
6.3.4 实际的技术问题
6.3.5 多相移相键控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6.4 偏移四相相移键控
6.5 正交振幅调制
6.5.1 8QAM与16QAM
6.5.2 QAM的调制与解调方法
6.5.3 部分响应正交幅度键控
6.5.4 正交幅度键控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6.6 最小频移键控
6.7 其他恒包络调制
6.8 各种调制系统的误比特率
6.8.1 移相键控的误比特率
6.8.2 差分运算的差错扩散
6.8.3 正交幅度键控系统的误比特率
6.8.4 最小移频键控的相干检测和误码性能
6.9 各种数字调制的比较
习题与思考题
第七章 同步
7.1 概述
7.2 载波同步
7.2.1 锁相环的一些基本概念
7.2.2 多相移相键控信号的载波跟踪
7.2.3 多电平正交移幅键控信号的载波跟踪
7.2.4 基带数字处理载波跟踪环
7.2.5 插入导频法
7.2.6 相干载波相位误差的影响
7.3 位同步
7.3.1 位同步的性能指标
7.3.2 实现位同步的方法
7.4.1 概述
7.4 帧同步
7.4.2 帧同步码的选择
7.4.3 PCM一次群的帧同步电路
7.4.4 帧同步系统性能的近似分析
习题与思考题
第八章 差错控制编码
8.1 概述
8.1.1 编码的理由
8.1.2 差错控制方式
8.2 纠错编码的原理与分类
8.2.1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8.2.2 常用的检错码
8.3 线性分组码
8.3.1 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
8.3.2 校验矩阵与生成矩阵
8.3.3 汉明码
8.4 循环码
8.4.1 循环码的基本概念
8.4.2 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
8.4.3 循环码的编码器
8.4.4 循环码的译码器
8.5 卷积码
8.5.1 卷积码的基本概念
8.5.2 树图、状态图和距离
8.5.3 卷积码的最佳译码——维特比算法
8.6 自动请求重传
8.6.1 发送等候ARQ方式
8.6.2 退N步ARQ方式(连续ARQ)
8.7 编码与调制合一技术——网格编码调制
8.6.3 选择重传ARQ方式
习题与思考题
第九章 数字传输系统和若干新技术
9.1 数字传输系统
9.1.1 系统组成
9.1.2 系统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9.1.3 假想参考数字链路和假想参考数字段
9.1.4 系统的性能参数及指标
9.2 提高传输效率的几种主要技术
9.2.1 回波抵消
9.2.2 时间压缩复用
9.2.3 线路集中
9.2.4 数字话音插空
9.3.1 概述
9.3 数字用户环路
9.3.2 系统构成
9.3.3 时分复用方案
9.3.4 自适应数字混合方案
9.3.5 ISDN用户环路实现框图
9.3.6 纤数字化的用户系统
9.3.7 MC145472在U接口倍增系统中的应用
9.4 综合业务数字网
9.4.1 概述
9.4.2 ISDN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9.4.3 功能结构模型
9.4.4 ISDN用户—网络接口
9.4.5 宽带ISDN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数字通信:原理、技术及其应用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