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1949年是中国历史发生大转折的一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揭开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新纪元。本书选取当时不同年龄、不同倾向并做出不同选择而各有其重要影响力的14位著名知识分子,通过他们这一年的日记、书信和回忆等,真实记录了55年前那个大变动时代的脉搏。
本书选取不同年龄、不同倾向并作出了不同选择而各有其重要影响的十四位著名知识分子,包括学者梁漱溟、胡适、宋云彬、夏承焘、浦江清,金融家陈光甫,科学家竺可桢,作家沈从文、胡风、包天笑,出版家张元济,报人徐铸成和诗人革命家柳亚子,作家兼文化工作领导人夏衍,通过他们在1949年的日记、书信、回忆等最能袒露心迹、折射历史的文字与口头资料,真实地记录了五十五年前那个大变动时代的脉搏,使许多生动的细节、曲折的过程和未曾披露的真相一一呈现在今天读者面前。十四位人物之后还有两篇专文,同样通过私人记录,分别再现了1949年一批知识分子名人应召北上和参加开国大典的情景。
经过作者辛勤搜罗、精心耙梳出来的这些带有非凡生命个体的体温的历史,让我们看到风卷残云的大潮和来之不易的胜利所带来的万千气象与人心所向,看到面临大变革大动荡所引发的欢乐与哀愁、憧憬与彷徨以及艰难的选择与深邃思虑……这是一部可读可信、可圈可点的鲜活之书,也是新世纪学人深入时间隧道,透视历史本来面貌的一次之旅。
[
目录
前言
张元济:“及身已见太平来”
“当前困难正多,此时且慢庆祝”/2
“难于应召”的理由有五条之多/4
陈云登门造访才定计应召/5
老“商务”遇到新问题/7
昔日同人。今朝显要/1 0
为学者傅增湘困境陈情/14
向毛泽东当面进言,应令下情上达/16
“我国幸有统一之文字,万万不宜自毁”/18
“香港正在肘腋,正宜善为利用”/20
为私事耗用公款,“断不能从命”/2l
包天笑:“我从煮豆总思家”
相思如炽炭,寸寸尽成灰/26
翻天覆地,风雨飘摇/29
巨变之际民生维艰/32
动荡中不忘读书/36
“中国人正天天过愚人节”/38
陈光甫的彷徨
金融巨子、社会闻人——两党争夺的对象/44
策划进退,煞费苦心/46
对共产党心存疑虑,但相信“当非轻狂之徒”/48
对曾经支持过的国民党政府深深失望/49
不当李宗仁首选的和谈代表/52
主要出于个人考虑,但也受到朋友圈的影响/56
在香港默默注视着大陆局势的变化/57
“以所能换所需方可存在”/60
为什么滞留香港,不愿北上?/63
一桩银行业务惊动几位重要人物/67
柳亚子的“牢骚”
一个令人费解的谜/70
孙有光的破解还有疑问和漏洞/73
认为自己在民革中受排挤而产生不满/76
“看见不顺眼的事情太多”/80
是诗人,不是政治家/82
宋云彬好言相劝/84
“无事,畦”贾宝玉/88
政协会议期间还向夏衍抱怨/90
竺可桢的选择
被迫离开浙大,但决不去台湾广州/96
“希望能苦干到底,不要如国民党之腐败”/100
见证最后的白色恐怖/102
“应该有独立之思想。不能人云亦云”/104
为师生的柴米油盐奔走/105
爱校如家,爱生如子/108
三件事上看心态/111
“一切以真理为依归,决不指鹿为马”/115
对新时代开始有了感性认识/117
科学对于建设极为重要/119
“根株浮沧海”:胡适的哀伤
司徒雷登看到那一刻“他的眼中噙着泪水”/124
不想挂名外交部长/126
不愿出面组织在野党/1 29
耿耿于心的仍是自由/
张元济:“及身已见太平来”
“当前困难正多,此时且慢庆祝”/2
“难于应召”的理由有五条之多/4
陈云登门造访才定计应召/5
老“商务”遇到新问题/7
昔日同人。今朝显要/1 0
为学者傅增湘困境陈情/14
向毛泽东当面进言,应令下情上达/16
“我国幸有统一之文字,万万不宜自毁”/18
“香港正在肘腋,正宜善为利用”/20
为私事耗用公款,“断不能从命”/2l
包天笑:“我从煮豆总思家”
相思如炽炭,寸寸尽成灰/26
翻天覆地,风雨飘摇/29
巨变之际民生维艰/32
动荡中不忘读书/36
“中国人正天天过愚人节”/38
陈光甫的彷徨
金融巨子、社会闻人——两党争夺的对象/44
策划进退,煞费苦心/46
对共产党心存疑虑,但相信“当非轻狂之徒”/48
对曾经支持过的国民党政府深深失望/49
不当李宗仁首选的和谈代表/52
主要出于个人考虑,但也受到朋友圈的影响/56
在香港默默注视着大陆局势的变化/57
“以所能换所需方可存在”/60
为什么滞留香港,不愿北上?/63
一桩银行业务惊动几位重要人物/67
柳亚子的“牢骚”
一个令人费解的谜/70
孙有光的破解还有疑问和漏洞/73
认为自己在民革中受排挤而产生不满/76
“看见不顺眼的事情太多”/80
是诗人,不是政治家/82
宋云彬好言相劝/84
“无事,畦”贾宝玉/88
政协会议期间还向夏衍抱怨/90
竺可桢的选择
被迫离开浙大,但决不去台湾广州/96
“希望能苦干到底,不要如国民党之腐败”/100
见证最后的白色恐怖/102
“应该有独立之思想。不能人云亦云”/104
为师生的柴米油盐奔走/105
爱校如家,爱生如子/108
三件事上看心态/111
“一切以真理为依归,决不指鹿为马”/115
对新时代开始有了感性认识/117
科学对于建设极为重要/119
“根株浮沧海”:胡适的哀伤
司徒雷登看到那一刻“他的眼中噙着泪水”/124
不想挂名外交部长/126
不愿出面组织在野党/1 29
耿耿于心的仍是自由/
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