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卷分上、下两册。上册的作者均为离退休、调离或已故人员,下册的作者高佳佳全是在职教师,这样划分也许便于了解我系专业队伍建设的历史和现状。上册收录的37篇文章,按创作与批评、和声·对位、音乐分析、配器·电子音乐、基本乐科、音乐文学分篇;《中国音乐学院建校50周年纪念文集(作曲卷下)》收录的26篇文章,按理论研究、音乐分析、教学研究分篇。每篇内的文章按作者的年龄排序。
显示部分信息
目录
理论研究篇再论“音乐陈述的结构”——对杨儒怀教授音乐作品分析理论体系的解读音乐作品的系统性特征中国传统音乐的“单个音”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20世纪和声技法概述音乐分析篇德彪西管弦乐曲的配器技术分析两部民乐作品中的表现技法探讨衔接传统探求未来——斯克里亚宾交响诗《普罗米修斯》音乐分析真情创作必有回馈——无伴奏小提琴独奏《远方的记忆》创作札记简约主义不等于简单主义——约翰·亚当斯歌剧《尼克松在中国》的创作与技法分析内心的独自 真情的表露——李盖蒂钢琴曲《较自由悲伤哀怨地》(Rubat0 Lamentoso)分析宗教的灵魂音乐的奉献——古拜杜丽娜《奉献》的音乐结构与宗教寓意高为杰钢琴曲《冬雪》分析霍尔斯特《行星组曲》的和声手法初探形神兼养乐画合一——金湘《国画集——松、竹、梅》和声技法解析复调套曲结构的逻辑性——巴托克《第三弦乐四重奏》分析珀·纽加德“无限序列”技术研究——以其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作品为例数列律动之美与理——高为杰音乐作品中数控节奏之研究为“声音”寻找“颜色”——通过拉威尔《波莱罗》来探究“配器”与“作曲”的关系,以及在“东西方”音乐中的不同的表现形式斯蒂夫·莱奇《小提琴相位》音乐分析《4分33秒》研究三章教学研究篇“六字”与“三规”——若干视唱练耳教学策略问题的探讨母语与视唱练耳试论音乐记忆力的培养主科严格对位的教学思考论单旋律视唱(奏)中的非标记性力度处理方式总谱读法教学中心理模式的构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