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充分利用我省乃至中原地区的根文化资源,梳理、弘扬中原文化,展示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传统文化品牌,提升我省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原”对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引导大家积极参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多贡献,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决定共同编撰出版《根系中原》一书。
【前言】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民族精神之魂。*总书记在2015年11月3日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期间会见外方代表时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2016年5月17日,*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明是目前世界历史上*一个历经朝代更替和战火硝烟而延绵不断、薪火相传5000年的文明。不断地吐故纳新、与时俱进的华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支撑亿万华夏儿女自强不息、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厚重的华夏文明之基就在以河南为中心的大中原地区。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祥地,不仅是中国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客家人的祖根地,还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故里,是黄帝文化的发源地,更是中华儿女心灵的故乡,亿万华夏儿女根系中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充分利用我省乃至中原地区的根文化资源,梳理、弘扬中原文化,展示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传统文化品牌,提升我省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原”对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引导大家积极参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多贡献,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决定共同编撰出版《根系中原》一书。而今,历经4年多的时间,在双方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根系中原》这本书终于不负众望而能够付梓,也算是对在本书编撰过程中曾经付出过辛勤努力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领导与师生的些许回报吧,这主要是因为本书的编写与出版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博大与繁杂,也由于双方单位工作人员因人事变动等原因,本书在编辑出版的过程中,主编和各章的采编人员曾经两次大范围地进行了调整,牵涉人员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书的出版进程。在此,谨代表中原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向曾经参与或始终坚持参与完成各章的所有为本书的编撰付出心血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本书提供政策支撑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务侨务办公室原主任朱清孟、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李小建等领导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对本书编撰的目的意义、框架结构、内容布局、原则体例、形式风格以及组织实施等耗费了大量心血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务侨务办公室原副主任李国胜、国内事务处原处长张胜谦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本书的编写始终高度关注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郭爱民、张宝峰等领导,向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国内侨务处的原处长史永庆、处长王跃进等领导,向为本书挑选优秀编写作者的朱金瑞、岳益、赵朝勤等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在具体的编撰工作中付出大量心血的各章的编写者表示崇高的敬意!由于篇幅所限,只能将各章的编写人员简单附在本书的后记部分,在此,请允许我们表示深深的歉意,也请大家对中原华侨华人研究中心的工作多提出批评!由于编辑时间较长,加之编写的过程中承担各章的工作人员因工作岗位变动带来的编辑变化波动较大等原因,本书*终面世的各章的部分观点和材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按照参与编撰者的个人意愿进行编订,恳请大家谅解。鉴于能力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本书也难免有挂一漏万的缺陷和不足,恳请各位领导老师、读者朋友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
《根系中原》编委会
2016年7月16日
目录
根系中原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