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着眼于中唐儒、释、道三教论衡的时代思潮,采用“以白注白”
与文、史、哲、宗教相结合的方式,从白居易生存哲学的思想渊源与内在
理路、实践形态与外在表现、构成其生存哲学的独特性等角度入手,对其
本体进行了七个层面的考察,博中求深,熟里探生,条分缕析地论述了白
居易生存哲学与儒、释、道三教之关系。不仅对白居易现有研究成果进行
了推进,而且对推进中唐文人生态及文化生态的研究,亦有启示和先导作
用。
目录
引论:一个漫步在儒释道文化丛林中的俗世“精灵”
第1章 白居易生存哲学与儒家思想
第一节 《中庸》、《周易》与白居易中和圆融思想性格的形成
第二节 《论语》、《孟子》对白居易儒家人格的影响和浸润
第三节 “世敦儒业”及中唐思潮转型与白居易经世品格的形成
第四节 《礼记》、《诗经》与白居易早年的诗学思想及为政理念
第2章 白居易儒家生存哲学的两次转折与三个阶段
第一节 “出贬江州”之前的人生早期
第二节 “出贬江州”与“退居洛下”的人生中期
第三节 “退居洛下”的人生晚期
第3章 白居易生存哲学与道家思想
第一节 《老子》、《庄子》与白居易知足、适性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道风盛行的时代习气对白居易道教信仰的刺激和导入
第三节 魏晋风流对白居易诗酒琴棋生活情趣的影响
第4章 白居易道家生存哲学的曲折之途与超越之路
第一节 道家生存哲学的曲折之途
第二节 道教信仰危机的超越之路
第5章 白居易生存哲学与佛、禅思想
第一节 佛、禅盛行的时代思潮对白居易佛、禅信仰的影响
第二节 从思维模式、梦幻人生反观白居易所受佛、禅经典的影响
第三节 《维摩诘经》对白居易居士人生选择的直接导向
第6章 白居易佛、禅生存哲学的三层境界
第一节 佛、禅生存哲学的理论兴趣层
第二节 佛、禅生存哲学的功利实用层
第三节 佛、禅生存哲学的虔诚投入层
第7章 白居易生存哲学的独特性考察
第一节 “中人”与“中隐”
第二节 “达则兼济”与“穷则独善”
第三节 “儒者”、“文儒”与“文士”
第四节 对“才”、“时”、“名”、“位”与“命”之关系的省察
第五节 “世间”、“超世间”或“出世间”的不即不离
第六节 “思乡”与“恋阙”
第七节 “乐可理心”、“酒能陶性”与“诗以申怀”
参考及引用书目
第1章 白居易生存哲学与儒家思想
第一节 《中庸》、《周易》与白居易中和圆融思想性格的形成
第二节 《论语》、《孟子》对白居易儒家人格的影响和浸润
第三节 “世敦儒业”及中唐思潮转型与白居易经世品格的形成
第四节 《礼记》、《诗经》与白居易早年的诗学思想及为政理念
第2章 白居易儒家生存哲学的两次转折与三个阶段
第一节 “出贬江州”之前的人生早期
第二节 “出贬江州”与“退居洛下”的人生中期
第三节 “退居洛下”的人生晚期
第3章 白居易生存哲学与道家思想
第一节 《老子》、《庄子》与白居易知足、适性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道风盛行的时代习气对白居易道教信仰的刺激和导入
第三节 魏晋风流对白居易诗酒琴棋生活情趣的影响
第4章 白居易道家生存哲学的曲折之途与超越之路
第一节 道家生存哲学的曲折之途
第二节 道教信仰危机的超越之路
第5章 白居易生存哲学与佛、禅思想
第一节 佛、禅盛行的时代思潮对白居易佛、禅信仰的影响
第二节 从思维模式、梦幻人生反观白居易所受佛、禅经典的影响
第三节 《维摩诘经》对白居易居士人生选择的直接导向
第6章 白居易佛、禅生存哲学的三层境界
第一节 佛、禅生存哲学的理论兴趣层
第二节 佛、禅生存哲学的功利实用层
第三节 佛、禅生存哲学的虔诚投入层
第7章 白居易生存哲学的独特性考察
第一节 “中人”与“中隐”
第二节 “达则兼济”与“穷则独善”
第三节 “儒者”、“文儒”与“文士”
第四节 对“才”、“时”、“名”、“位”与“命”之关系的省察
第五节 “世间”、“超世间”或“出世间”的不即不离
第六节 “思乡”与“恋阙”
第七节 “乐可理心”、“酒能陶性”与“诗以申怀”
参考及引用书目
白居易生存哲学本体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