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原民间工艺美术》内容简介:民间工艺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以朴素的审美观念,根据自身生存的实际需要,就地取材,自行设计和制作,并为自身所享用的产物。千百年来,淳朴、勤劳的中原先民们,不仅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中原大地上培育、创造了灿烂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殷墟文化,而且也世代相传、培育出遍布大河两岸瑰丽的民间工艺美术之花。从旧石器时代那粗糙的兽骨骨针、骨梳,到新石器时代那绘有纹形图案的陶碗、陶灶;从奴隶社会那雕刻着神秘饕餮纹用以祭祀的青铜器物,到秦汉时代陵墓中刻有人物花卉的画像砖、画像石;从隋唐时期那绚丽的唐三彩俑、叹为观止的石窟佛像雕刻,到宋元时代那精美的鱼纹瓷盘、瓷枕,到明清时期那雅致、秀美的蜡染布和刺绣工艺品;从民间集市庙会上那千姿百态的泥塑玩具到岁时节令上那艳丽夺目的门神年画、纸剪窗花……林林总总、琳琅满目的民间工艺美术,悠悠千载,绵亘神州,丰富、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庶民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成为中原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民间工艺美术概略
第一节 民间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
一 民间工艺美术的实用性
二 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性
(一) 千变万化的造型装饰
(二) 质朴自然的审美风格
第二节 民间工艺美术的基本主题和表现手法
一 民间工艺美术的基本主题
(一) 子孙绵延,喜庆吉祥——对自身生命的崇拜与祈福
(二) 驱邪避灾——对自身生存的关注与祈愿
二 民间工艺美术表现基本主题的手法
(一) 象征寓意
(二) 谐音比喻
(三) 赋予吉言,缘物寄情
第三节 民间工艺美术的基本特点
一 民俗性
二 传承性
(一) 以家族式为核心的工艺传承
(二) 技艺理论的传承
三 地域性
第二章 民间陶瓷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民间陶器
一 原始陶器
(一) 品种齐全、造型丰富的生活用陶器
(二) 仿生物器形陶器
(三) 原始制陶技术
二 彩陶
(一) 抽象的纹饰图案
(二) 生动有趣的具象纹饰
三 黑陶
四 唐三彩
第三节 民间瓷器
一 原始瓷器
二 白瓷
三 宋代名瓷
(一) 汝瓷
(二) 钧瓷
(三) 官瓷
四 黑白釉瓷
五 河南天目瓷
六 绞胎釉瓷
七 青花瓷
第四节 著名民间窑口
第三章 民间雕塑
第一节 雕塑的意义和表现形式
一 雕塑的意义
二 雕塑的表现形式
(一) 圆雕
(二) 浮雕
(三) 透雕
(四) 线刻
(五) 具象与抽象
第二节 石雕
一 夏商时期的人和动物雕刻
二 民俗题材石雕
(一) 石狮
(二) 方城石猴
(三) 上马石和拴马桩
(四) 石敢当
(五) 抱鼓石(门墩儿)
(六) 影壁
三 石窟雕刻
(一) 石窟的来历、形式及艺术特点
(二) 北魏时期的石窟雕刻
(三) 东魏、北齐时期的石窟雕刻
(四) 隋唐时期的石窟雕刻
(五) 摩崖雕刻
四 陵墓雕刻
(一) 陵墓雕刻的内涵
(二) 神道石兽、石柱(华表)、石碑、墓志铭的由来
(三) 陵墓雕刻的形制
(四) 中原陵墓石雕
五 建筑雕刻
(一) 吻兽
(二) 牌坊
(三) 寺庙雕刻
(四) 会馆雕刻
(五) 民宅雕刻
(六) 桥梁雕刻
第三节 青铜雕刻
一 塑型丰富,从宫廷礼器逐渐转为民间日用
二 神秘、狰狞而又瑰丽丰富的雕刻纹饰
(一) 神秘、狰狞的饕餮纹(兽面纹)
(二) 丰富、繁缛的纹饰雕刻
(三) 退却宗教色彩,转向朴实生活化的造型纹饰
三 铭文雕刻
四 中原青铜精品
(一) 礼仪重器——“司母戊”大方鼎
(二) 礼器组合物——妇好觚
(三) 精巧的酒杯——展翅欲飞的爵
(四) 群龙拱卫的云纹铜禁
(五) 雕饰华丽的王子午鼎
(六) 清新优美的莲鹤方壶
五 青铜器名称及种类
第四节 玉雕
一 玉石的品种
二 玉雕的特点——琢磨成玉
三 历代玉雕刀法技艺
四 遍布中原的远古玉雕
(一) 以商代为盛的古玉雕
(二) 西周、春秋列国玉器
五 民俗中的中原古玉
(一) 生产工具和兵器
(二) 礼玉
(三) 佩玉
(四) 葬玉
(五) 实用玉
六 玉雕传统风俗题材
(一) 龙
(二) 凤
(三) 龙凤佩
(四) 莲孩玉
七 中原名玉与雕刻
(一) 独山玉
(二) 南阳玉雕
(三) 密玉
(四) 梅花玉
第五节 砖雕
一 厚葬丧俗中盛行的汉代画像砖雕
二 充满民间世俗文化生活气息的画像砖雕题材
(一) 神话传说
(二) 历史故事
(三) 社会生活
三 画像砖雕产区
四 砖雕制艺
五 画像砖雕艺术的地域特点
(一) 大气、简约、拙朴的南阳画像砖雕
(二) 极富装饰性的郑州画像砖雕
(三) 有着丰富纹样边饰和刚柔线条之美的洛阳画像砖雕
(四) 写实性强、以阳线刻制建筑图的许昌画像砖
六 民间生活场景砖雕
(一) 偃师、巩义的生活砖雕
(二) 杂剧人物砖雕
(三) 郑州的日用家具砖雕和洛阳牡丹砖雕
(四) 鹤壁清代民居画像砖雕
第六节 泥塑
一 从“抟埴”衍生出的泥塑艺术
二 寺庙泥彩塑
三 泥塑玩具
(一) 泥塑玩具溯源
(二) 淮阳泥泥狗
(三) 浚县泥咕咕
(四) 豫西白底泥娃娃
第七节 面塑
一 面塑与风俗节令
(一) 花馍
(二) 面羊与面鸡
(三) 面鱼
(四) 窝窝花
(五) 月饼
(六) 豆面灯
二 面塑玩具
(一) 沈丘顾家馍和动物面塑
(二) 淮阳拇指面玩具
三 面塑供品
第四章 民间编织
第一节 编织工艺
第二节 编织种类及主要产地
一 草编
(一) 鹿邑草帽辫和草帽
(二) 清丰与南乐的草辫
(三) “荥阳桥辫”和唐河草帽
(四) 方城玉米皮壁画和草墩儿
(五) 淮阳蒲编
(六) 麦秆小装饰编织
二 条编
(一) 义马箩头筐
(二) 濮阳条编
(三) 杞县、开封、商丘的柳编
三 席编
(一) 编席工艺和八仙桌、宴席的传说
(二) 唐席
(三) 商水芦席
(四) 信阳海滨席
(五) 淮滨防胡席帽
四 洛宁、博爱等地的竹编提篮与竹帘
五 西平网兜
第五章 民间印染
第一节 古老的民间染缬
一 蜡缬
二 夹缬
三 扎缬
四 染缬纹饰
第二节 中原民间印染
一 靛染
二 坑布
第三节 染坊
第六章 民间刺绣
第一节 刺绣发展脉络
一 魏晋以前的服饰刺绣
二 唐宋时与书画结合的观赏性艺术刺绣
三 明清时的地方绣
第二节 民间刺绣常用针法
一 锁绣
二 平绣
三 十字绣
四 戳纱绣
五 彩绣
六 “操花”绣
七 补绣
第三节 民间刺绣种类
一 服饰刺绣——婚嫁衣物和满月活儿
(一) 婚嫁衣物
(二) 满月活儿
二 生活用品刺绣
三 小饰件刺绣
第四节 中原名绣
一 汴绣
二 豫北刺绣
三 商丘手绣
四 洛绣
第七章 民间年画
第一节 民间“年画”的称谓
第二节 年画的起源——桃符和门神
一 礼敬门神,原始的自然宗教意识
二 桃符、门神的演变
第三节 年画的题材
一 门神年画
(一) 门神新形象——钟馗、秦琼、尉迟恭
(二) 门神信仰习俗的演变——武士门神和祈福门神
二 小说戏曲年画
三 生活、娃娃年画
四 讽刺幽默年画
第四节 朱仙镇木版年画
一 汴梁——首开木版年画之先风
二 古镇风情——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兴起
三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特点
(一) 木版与镂版水色套印相结合的制版技艺
(二) 中药材炮制的艳丽色彩
(三) 饱满的构图与夸张的人物造型
(四) 朱仙镇木版年画创作画理和口诀
第五节 河南各地民间年画
一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衍
二 省内民间木版年画印制和集散地
第八章 民间剪纸
第一节 从典籍诗文中溯源中原民间剪纸
第二节 剪纸造型对中原传统民间工艺的吸纳和承继
第三节 民间剪纸的基本技法
一 剪刀技艺
(一) 阳剪
(二) 阴剪
(三) 阴阳剪结合
二 用纸技艺
(一) 折剪
(二) 套色剪
(三) 染色剪
(四) 分色剪
三 民间剪纸的基本纹样
(一) 锯齿纹
(二) 月牙纹
(三) 朵花纹
(四) 水纹
(五) 云纹
(六) 火纹
第四节 民间剪纸的主要艺术特点
一 互不遮挡、平面镂空的创作手法
二 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连线
三 均衡、对称的构图装饰
四 夸张变形、概括朴拙的造型
第五节 民间剪纸的功用类型
一 岁时节令、居住环境的装饰
(一) 窗花
(二) 门笺
(三) 灯花
(四) 顶棚花
(五) 墙花
二 婚丧寿辰时的礼花
三 宗教信仰活动时的摆衬张挂
四 刺绣、印染底样
第六节 民间剪纸主题图案中的中原传统文化观念
一 追求吉祥美满
二 遗存着原始图腾和生殖崇拜
第七节 河南各地剪纸
一 以灵宝为代表的豫西剪纸
二 民俗活动中别样风采的豫北剪纸
三 存留中原文化特征的南阳剪纸
四 许昌、禹州地区的门笺剪纸
第九章 民间皮影
第一节 皮影探源
一 民间传说中的皮影起源
(一) 黄龙悬灯晃人影
(二) 孔子隔帘讲经学
(三) 汉妃剪叶照窗纱
二 史料典籍中的皮影起源
(一) 透过日光观看“荚”
(二) 方士帐演夫人像
(三) 勾栏、瓦舍演影戏
三 光学原理与傀儡戏
四 佛教“纸影演故事”——皮影与宗教
第二节 皮影的造型——静观为面,动则呈戏
一 “散点透视”的造型手法
二 影人上窄下宽、外简内繁的整体造型
三 程式、戏剧化的脸谱造型
四 动物、景片的造型
第三节 皮影的雕刻
第四节 皮影的制作
第五节 风韵古朴的桐柏皮影
一 氤氲悠远的盘古与宗教文化
二 独具的中原风采
第六节 蕴含地域文化的豫西灵宝皮影
一 灵宝,人杰地灵的“民间美术之乡”
二 从道情兴起的灵宝皮影
三 灵宝皮影的雕绘特点
四 道情皮影戏的特点
第七节 制作考究重彩绘的豫南皮影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民间工艺美术概略
第一节 民间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
一 民间工艺美术的实用性
二 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性
(一) 千变万化的造型装饰
(二) 质朴自然的审美风格
第二节 民间工艺美术的基本主题和表现手法
一 民间工艺美术的基本主题
(一) 子孙绵延,喜庆吉祥——对自身生命的崇拜与祈福
(二) 驱邪避灾——对自身生存的关注与祈愿
二 民间工艺美术表现基本主题的手法
(一) 象征寓意
(二) 谐音比喻
(三) 赋予吉言,缘物寄情
第三节 民间工艺美术的基本特点
一 民俗性
二 传承性
(一) 以家族式为核心的工艺传承
(二) 技艺理论的传承
三 地域性
第二章 民间陶瓷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民间陶器
一 原始陶器
(一) 品种齐全、造型丰富的生活用陶器
(二) 仿生物器形陶器
(三) 原始制陶技术
二 彩陶
(一) 抽象的纹饰图案
(二) 生动有趣的具象纹饰
三 黑陶
四 唐三彩
第三节 民间瓷器
一 原始瓷器
二 白瓷
三 宋代名瓷
(一) 汝瓷
(二) 钧瓷
(三) 官瓷
四 黑白釉瓷
五 河南天目瓷
六 绞胎釉瓷
七 青花瓷
第四节 著名民间窑口
第三章 民间雕塑
第一节 雕塑的意义和表现形式
一 雕塑的意义
二 雕塑的表现形式
(一) 圆雕
(二) 浮雕
(三) 透雕
(四) 线刻
(五) 具象与抽象
第二节 石雕
一 夏商时期的人和动物雕刻
二 民俗题材石雕
(一) 石狮
(二) 方城石猴
(三) 上马石和拴马桩
(四) 石敢当
(五) 抱鼓石(门墩儿)
(六) 影壁
三 石窟雕刻
(一) 石窟的来历、形式及艺术特点
(二) 北魏时期的石窟雕刻
(三) 东魏、北齐时期的石窟雕刻
(四) 隋唐时期的石窟雕刻
(五) 摩崖雕刻
四 陵墓雕刻
(一) 陵墓雕刻的内涵
(二) 神道石兽、石柱(华表)、石碑、墓志铭的由来
(三) 陵墓雕刻的形制
(四) 中原陵墓石雕
五 建筑雕刻
(一) 吻兽
(二) 牌坊
(三) 寺庙雕刻
(四) 会馆雕刻
(五) 民宅雕刻
(六) 桥梁雕刻
第三节 青铜雕刻
一 塑型丰富,从宫廷礼器逐渐转为民间日用
二 神秘、狰狞而又瑰丽丰富的雕刻纹饰
(一) 神秘、狰狞的饕餮纹(兽面纹)
(二) 丰富、繁缛的纹饰雕刻
(三) 退却宗教色彩,转向朴实生活化的造型纹饰
三 铭文雕刻
四 中原青铜精品
(一) 礼仪重器——“司母戊”大方鼎
(二) 礼器组合物——妇好觚
(三) 精巧的酒杯——展翅欲飞的爵
(四) 群龙拱卫的云纹铜禁
(五) 雕饰华丽的王子午鼎
(六) 清新优美的莲鹤方壶
五 青铜器名称及种类
第四节 玉雕
一 玉石的品种
二 玉雕的特点——琢磨成玉
三 历代玉雕刀法技艺
四 遍布中原的远古玉雕
(一) 以商代为盛的古玉雕
(二) 西周、春秋列国玉器
五 民俗中的中原古玉
(一) 生产工具和兵器
(二) 礼玉
(三) 佩玉
(四) 葬玉
(五) 实用玉
六 玉雕传统风俗题材
(一) 龙
(二) 凤
(三) 龙凤佩
(四) 莲孩玉
七 中原名玉与雕刻
(一) 独山玉
(二) 南阳玉雕
(三) 密玉
(四) 梅花玉
第五节 砖雕
一 厚葬丧俗中盛行的汉代画像砖雕
二 充满民间世俗文化生活气息的画像砖雕题材
(一) 神话传说
(二) 历史故事
(三) 社会生活
三 画像砖雕产区
四 砖雕制艺
五 画像砖雕艺术的地域特点
(一) 大气、简约、拙朴的南阳画像砖雕
(二) 极富装饰性的郑州画像砖雕
(三) 有着丰富纹样边饰和刚柔线条之美的洛阳画像砖雕
(四) 写实性强、以阳线刻制建筑图的许昌画像砖
六 民间生活场景砖雕
(一) 偃师、巩义的生活砖雕
(二) 杂剧人物砖雕
(三) 郑州的日用家具砖雕和洛阳牡丹砖雕
(四) 鹤壁清代民居画像砖雕
第六节 泥塑
一 从“抟埴”衍生出的泥塑艺术
二 寺庙泥彩塑
三 泥塑玩具
(一) 泥塑玩具溯源
(二) 淮阳泥泥狗
(三) 浚县泥咕咕
(四) 豫西白底泥娃娃
第七节 面塑
一 面塑与风俗节令
(一) 花馍
(二) 面羊与面鸡
(三) 面鱼
(四) 窝窝花
(五) 月饼
(六) 豆面灯
二 面塑玩具
(一) 沈丘顾家馍和动物面塑
(二) 淮阳拇指面玩具
三 面塑供品
第四章 民间编织
第一节 编织工艺
第二节 编织种类及主要产地
一 草编
(一) 鹿邑草帽辫和草帽
(二) 清丰与南乐的草辫
(三) “荥阳桥辫”和唐河草帽
(四) 方城玉米皮壁画和草墩儿
(五) 淮阳蒲编
(六) 麦秆小装饰编织
二 条编
(一) 义马箩头筐
(二) 濮阳条编
(三) 杞县、开封、商丘的柳编
三 席编
(一) 编席工艺和八仙桌、宴席的传说
(二) 唐席
(三) 商水芦席
(四) 信阳海滨席
(五) 淮滨防胡席帽
四 洛宁、博爱等地的竹编提篮与竹帘
五 西平网兜
第五章 民间印染
第一节 古老的民间染缬
一 蜡缬
二 夹缬
三 扎缬
四 染缬纹饰
第二节 中原民间印染
一 靛染
二 坑布
第三节 染坊
第六章 民间刺绣
第一节 刺绣发展脉络
一 魏晋以前的服饰刺绣
二 唐宋时与书画结合的观赏性艺术刺绣
三 明清时的地方绣
第二节 民间刺绣常用针法
一 锁绣
二 平绣
三 十字绣
四 戳纱绣
五 彩绣
六 “操花”绣
七 补绣
第三节 民间刺绣种类
一 服饰刺绣——婚嫁衣物和满月活儿
(一) 婚嫁衣物
(二) 满月活儿
二 生活用品刺绣
三 小饰件刺绣
第四节 中原名绣
一 汴绣
二 豫北刺绣
三 商丘手绣
四 洛绣
第七章 民间年画
第一节 民间“年画”的称谓
第二节 年画的起源——桃符和门神
一 礼敬门神,原始的自然宗教意识
二 桃符、门神的演变
第三节 年画的题材
一 门神年画
(一) 门神新形象——钟馗、秦琼、尉迟恭
(二) 门神信仰习俗的演变——武士门神和祈福门神
二 小说戏曲年画
三 生活、娃娃年画
四 讽刺幽默年画
第四节 朱仙镇木版年画
一 汴梁——首开木版年画之先风
二 古镇风情——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兴起
三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特点
(一) 木版与镂版水色套印相结合的制版技艺
(二) 中药材炮制的艳丽色彩
(三) 饱满的构图与夸张的人物造型
(四) 朱仙镇木版年画创作画理和口诀
第五节 河南各地民间年画
一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衍
二 省内民间木版年画印制和集散地
第八章 民间剪纸
第一节 从典籍诗文中溯源中原民间剪纸
第二节 剪纸造型对中原传统民间工艺的吸纳和承继
第三节 民间剪纸的基本技法
一 剪刀技艺
(一) 阳剪
(二) 阴剪
(三) 阴阳剪结合
二 用纸技艺
(一) 折剪
(二) 套色剪
(三) 染色剪
(四) 分色剪
三 民间剪纸的基本纹样
(一) 锯齿纹
(二) 月牙纹
(三) 朵花纹
(四) 水纹
(五) 云纹
(六) 火纹
第四节 民间剪纸的主要艺术特点
一 互不遮挡、平面镂空的创作手法
二 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连线
三 均衡、对称的构图装饰
四 夸张变形、概括朴拙的造型
第五节 民间剪纸的功用类型
一 岁时节令、居住环境的装饰
(一) 窗花
(二) 门笺
(三) 灯花
(四) 顶棚花
(五) 墙花
二 婚丧寿辰时的礼花
三 宗教信仰活动时的摆衬张挂
四 刺绣、印染底样
第六节 民间剪纸主题图案中的中原传统文化观念
一 追求吉祥美满
二 遗存着原始图腾和生殖崇拜
第七节 河南各地剪纸
一 以灵宝为代表的豫西剪纸
二 民俗活动中别样风采的豫北剪纸
三 存留中原文化特征的南阳剪纸
四 许昌、禹州地区的门笺剪纸
第九章 民间皮影
第一节 皮影探源
一 民间传说中的皮影起源
(一) 黄龙悬灯晃人影
(二) 孔子隔帘讲经学
(三) 汉妃剪叶照窗纱
二 史料典籍中的皮影起源
(一) 透过日光观看“荚”
(二) 方士帐演夫人像
(三) 勾栏、瓦舍演影戏
三 光学原理与傀儡戏
四 佛教“纸影演故事”——皮影与宗教
第二节 皮影的造型——静观为面,动则呈戏
一 “散点透视”的造型手法
二 影人上窄下宽、外简内繁的整体造型
三 程式、戏剧化的脸谱造型
四 动物、景片的造型
第三节 皮影的雕刻
第四节 皮影的制作
第五节 风韵古朴的桐柏皮影
一 氤氲悠远的盘古与宗教文化
二 独具的中原风采
第六节 蕴含地域文化的豫西灵宝皮影
一 灵宝,人杰地灵的“民间美术之乡”
二 从道情兴起的灵宝皮影
三 灵宝皮影的雕绘特点
四 道情皮影戏的特点
第七节 制作考究重彩绘的豫南皮影
参考文献
中原民间工艺美术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