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events: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government countermeasures

副标题:无

作   者:曾庆香,李蔚著

分类号:

ISBN:978750682210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积极应对   、处置与预防群体性事件?这是新闻媒体与各级政府最为迫切的问题。    本书深刻分析了发泄型群体性事件、目标型群体性事件和网络群体性   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阐释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报道框架   ,媒体与政府对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的博弈历程,提出了在群体性事件中   政府应对的三种典型的信息传播模式,同时从信息传播管理的角度,为群   体性事件的有效预防提供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策略。    本书适合媒体从业者、政府管理者、专业研究者阅读。   

目录

  导论
   一 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
   (二)群体性事件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信息的传播是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应对、处置的重要一环
   二 群体性事件研究综述
   (一)研究群体性事件的专著
   (二)研究群体性事件的论文
   (三)研究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的文献
   三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概述
   (一)危机传播研究概述
   (二)社会运动研究概述
   (三)社会冲突研究概述
   四 研究框架、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创新之处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群体性事件的界定与分类
   一 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演变
   (一)20世纪50~70年代:群众闹事
   (二)20世纪80年代:治安事件
   (三)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突发(性)事件
   (四)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紧急治安事件
   (五)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群体性治安事件
   (六)2005年之后:群体性事件
   二 群体性事件的内涵
   (一)现实群体性事件的界定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
   (三)群体性事件的界定
   (四)群体性事件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
   三 群体性事件的类型
   (一)前人对群体性事件的分类
   (二)本书对群体性事件的分类
  第二章 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一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宏观语境:社会转型与利益重新分配
   二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结构性紧张与安全阀缺失
   (一)作为诱因的社会结构变迁
   (二)结构性紧张与怨恨
   (三)普遍情绪与共同信念:仇官仇富与闹大
   (四)社会控制能力与合法性认同感的下降
   (五)安全阀机制与利益表达渠道的缺憾与缺失
  第三章 发泄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
   一 发泄型群体性事件各阶段的信息传播特征
   (一)情景触发与群体磨合阶段:流言的框架建构与全通道式口耳传播
   (二)群体兴奋与群体共意阶段:谣言的盛行与怨恨的动员
   (三)社会感染与群体行为阶段:情绪的群体感染与行为的群体模仿
   二 发泄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内容特征
   (一)道德震撼与怨恨延伸
   (二)群体记忆与原型的唤起
   (三)流言的政治化与普遍情绪
   三 发泄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道德震撼与怨恨动员
  第四章 目标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
   一 目标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内容特征:建构正当性
   (一)正当性的内涵
   (二)正当性与合法性、合理性的关系
   (三)正当性的分类
   二 目标型群体性事件对峙双方正当性建构的路径与策略
   (一)正当性建构的路径
   (二)正当性建构的策略
   三 厦门PX项目对峙双方的正当性建构分析
   (一)厦门PX项目对峙双方的正当性路径建构
   (二)厦门PX项目对峙双方的正当性建构的来源策略
   (三)对峙双方的正当性建构的话语包策略
   (四)说服和宣传技巧
   (五)反正当性策略
   (六)PX项目案例分析结语
   四 目标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利益冲突与利益动员
  第五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
   一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
   (一)群体极化严重
   (二)群体思维显著
   (三)去个性化与语言暴力
   (四)朴素的正义感、泛政治化思维与权利意识
   (五)舆论审判
   二 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网络公共领域的生成
   三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触发与公共领域
  第六章 群体性事件的媒体信息传播及政府与媒体的博弈
   一 传统媒体报道群体性事件的框架
   (一)蛊惑与教唆框架
   (二)去语境化的事件过程框架
   (三)高度语境化的社会冲突与怨恨框架
   二 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与传统媒体的博弈:控制一管理一合作
   (一)政府与传统媒体博弈的形成
   (二)第一阶段:政府与媒体的博弈策略——控制
   (三)第二阶段:政府与媒体的博弈策略——管理
   (四)第三阶段:政府与媒体的博弈策略——合作
   三 新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
   (一)“造势”与“溢散”
   (二)行动动员与快闪行动
   四 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与新媒体的博弈:非合作一被动合作一主动合作
   (一)政府与新媒体博弈的形成及其博弈的非合作性
   (二)政府与新媒体的博弈:被动合作一主动合作
  第七章 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
   一 受害型危机认知:防卫抵制和“替罪羊”的辩解策略
   (一)回击指控
   (二)否认与澄清
   (三)指明“替罪羊”
   (四)抓捕“替罪羊”
   二 事故型危机认知:寻找借口和技术错误的责任淡化策略
   (一)强调技术错误
   (二)寻找借口
   (三)淡化责任与危害
   三 错误型危机认知:追根溯源和完全认错的形象修复策略
   (一)信息发布:公共信息模式与双向对等模式
   (二)郑重道歉
   (三)进行补偿
   (四)修正行动
  第八章 群体性事件预防的信息传播管理
   一 从社会冲突理论视角审视群体性事件的功能与预防
   (一)社会冲突理论概述
   (二)作为社会冲突的群体性事件的功能与预防
   二 从话语表达途径建立社会安全阀机制和利益表达渠道
   (一)民生新闻
   (二)新闻舆论监督
   (三)多元化的言论与互联网的论坛
   (四)公民新闻
   三 开掘阻止流言产生和澄清流言的路径
   (一)发展“线人”和“新闻报料人”
   (二)依据流言的类型采纳不同的澄清路径
   (三)去除流言的集体记忆与政治化思维
  参考文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Group events: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government countermeasures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