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ics of emptiness:transformations of Asian thought in American poetry

副标题:无

作   者:(美)石江山著;姚本标译

分类号:

ISBN:978751612310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虚无诗学--亚洲思想在美国诗歌中的嬗变/21世纪北美中国文学研究著译丛书》编著者石江山。 中国的文学源远流长,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要义之一,就是“和”。为了“和”,中国文化主张“和而不同”。因为在这种文化看来,绝对的“同”必然导致绝对的“不和”。这一点,与当今世界各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之间互荣共生的时代精神是完全吻合的。中国文学因此成为世界上了不起的文学之一,中国人对于本国文学的思考因此成为人类思想当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的文学及其对于:炙学的思考不仅仅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需要,同时也符合人类和平发展的根本利益。

目录

2l世纪北美中国文学研究著译丛书 编辑说明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书系 总序
致谢
中文版序
引言 跨太平洋意象之嬗变
导论 虚无诗学或虚无崇拜
一 佛教千变万化 道教以静制动:虚无的多面性
二 各章综述
第一部分 佛教意象
第一章 流动中的虚无
欧内斯特 费诺罗萨《作为诗歌媒介的汉字》中的佛教诗学
一 费诺岁萨的佛教
二 新佛教。天台哲学和费诺罗萨的“虚无诗学”
三 《作为诗歌媒介的汉字》的佛教色彩
四 埃旌拉 庞德和欧内斯特 费诺岁萨
第二章 模式化和谐怫教,音调以及欧内斯特 费诺罗萨的关联宇宙论诗学
一 虚无与和谐
二 宇宙哲学的形式主义
三 翻译关联韵律学:《作为诗歌媒介的汉字》的遗失卷
四 现代派的音调和关联诗学
第三章 授法:加里 斯奈德的虚无诗学
一 授法
二 佛教浪漫主义和超验的翻译
三 作为跨越者的斯奈德
第二部分 道教意象
第四章 虚无语言:叶维廉的道教课题
一 叶式虚无诗学的定位
二 翻译的难题
三 美国现代主义之道
四 道教与诗歌形式
五 黑暗中的道教
六 结语
第五章 步虚:车学敬的《听写》
一 虚空的失落
二 虚空的起源
三 虚空的入口和终点
四 “艺术家之路是一条中庸之道”
五 虚空与虚己(道化肉身)
六 变异诗学:烁丹术
参考资料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Poetics of emptiness:transformations of Asian thought in American poetry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