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通过对南方文学形态的透视和剖析,着重从地域文化角度来考察处于这一空间的文学,并探索与孕育它的文化背景的关系等。
目录
目录
这里春草青青——《历史会记住这些名字》序 饶芃子
《羊城晚报》副刊史上的一件大事——《岭南文艺专页》及其小说散文概评
转型期的南方军旅文学——广州军区作家同题小说《卡拉OK》读后
愿这里长起参天大树——读《全国部分获奖作者、优秀青年作者小说专号》致《延河》编辑部
“文汇”风格——兼评《文汇月刊》1984年报告文学
夫妇作家论纲
在对生活思考中的探求——读1979、1980年的中篇小说
真实的,更是文学的——关于报告文学的一个观点
南方,母性的河
强化南方文化意识
历史会记住这些名字
新时期广东文学的一位重要代表——评杨羽仪的散文创作
晴空中的一团阴霾——读何继青的中篇小说《哭歌》
在艺术结构的探索中托举历史——熊诚长篇小说《狂澜》简评
关于通俗文学——致苏方桂
赞美大海,别忘了涓流——为肖复兴的报告文学一辩
山西有个“洋”作家——哲夫其人其文
残缺的真实——读香港作家刘以鬯的短篇小说《一九九七》
就当代文学问题答《当代文艺思潮》编辑部问
商品经济中的都市文化与都市人——答《当代文坛报》记者谭方明问
特区文学在形成自己的文学形态——答《特区文学》记者问
广东文化“三缺”——答《沿海大文化报》记者朱紫(朱子庆)问
关于微型小说——答广东电视台《艺术长廊》专栏节目记者雅小红问
为评论家正名——答《当代文坛报》记者张奥列问
“传统批评派”与“新批评派”的功与过——答《文艺新世纪》记者陈志红问
再评“传统批评方法”与“新批评方法”的功与过——答《学术研究》编辑部曾旭升
人格力量:独立自持——蔡运桂文学评论集《文学探索与争鸣》序
南方:漂泊着的精灵——我感知中的郭小东(文学评论集《转型期文学风度》序)
晶莹美,冰冷美——王淑明(楚明)小说集《柳絮似雪》序
关于人类遗落与高扬的联想——节延华小说集《海的那边》序
历史前行的热情歌者——廖红球报告文学集《南来的热风》序
现代生活评判的视觉转换——陈安先报告文学集《广州流花三角》序
“两栖”是人的一种完整——颜烈新闻文学作品选《生命的开花》序
为何惧“新”?
周末拾掇
艺术之“花”与形式风格
竞赛与“为主”
“模式化”令人生厌
思想·形象·艺术生命力
文艺三年备考小录
“小录”之续——关于文艺批评
阿尔诺耳弗的影子
不真实等于零
唯真实才感人
“四人帮”利用文艺反党的三部曲
为四个现代化猛擂战鼓
有胆有识才有佳篇
文艺“呐喊”的责任
要由内行当领导
也算标新立异——关于“南方文学”的口号
时代与永恒
艺术想象的魅力——余松岩长篇小说《地火侠魂》略议
提高综合素质是现代人的目标——读张汉青新著《在改革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现代意识”索解
文学的呼唤——电视剧创作辩识
首先是一张报纸——《广东电视周报》创刊百期零感
寻找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的结合点——电视剧《山那边的海》观感
改编的意识、尺度与个性——电视连续剧《乱世三美人》观后
针线绵密,有声有情——歌剧《蝴蝶兰》观后
没有科学精神就没有现代化——评话剧《撩开你的面纱》
广东十年话剧举足轻重的一位剧作家——观许雁话剧《哦,女人们》
不要因噎废食,也不要囫囵吞枣——漫话看外国电影
关于文艺体制改革的一些意见
今日艺苑又春风——访周扬同志
电影要有一个大改观——记夏衍同志在广州关于当前电影问题的谈话
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继往开来,任重道远——在鹤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南方文化论纲(跋)
历史会记住这些名字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