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tahistory:The Historical Imagina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Europe
副标题:无
作 者:(美)海登·怀特(Hayden White)著;陈新译
分类号:
ISBN:978780657792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元史学》发表于1973年,是美国思想史家海登·怀特的成名作,也被誉为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历史哲学著作,成为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研究中语言学转向的标志。该书旨在确认历史作品普遍存在的诗学本质。作者认为,史与诗并不存在截然断裂的鸿沟,任何史学作品都包含了一种深层的结构性内容,它是诗学的,实质上也是语言学的,是一种未经批判而被接受的范式。作者运用形式主义方法建构起结构主义文本分析理论,同时又注重贯彻历史主义思想,并以反讽式的比喻策略对19世纪8位具有代表性的史学思想逐一分析、论证,向读者展示了他们进行历史著述时占主导地位的比喻方式以及与之相伴随的语言规则,进而支持了作者本身认为的史与诗相融贯的理论预设。
目录
中译本前言
序言
导论 历史的诗学
历史著述理论
情节化解释
形式论证式解释
意识形态蕴涵式解释
历史编篡风格问题
比喻理论
19世纪历史意识诸阶级
第一部分 接受的传统:启蒙运动与历史意识问题
第一章 隐喻与反讽之间的历史想像
导言
启蒙史学的辩证法
历史编纂的传统观念
历史、语言与情节
怀疑论和反讽
启蒙时代之前史学的主要形式
莱布尼兹与启蒙运动
历史领域
启蒙运动的史学成就
赫尔德反叛启蒙史学
赫尔德的历史观念
第二章 黑格尔:历史的诗学与超越反讽之道
导言
语言、艺术和历史意识
历史、诗和修辞
可能的情节结构
作为一般性情节结构的悲剧和喜剧
自在的历史与自为的历史
自在自为的历史
作为结构的历史领域
国家、个人和历史的悲剧性观点
作为过程的历史领域
从悲剧到喜剧
世界历史的情节
第二部分 19世纪历史写作中的四种“实在论”
第三章 米什莱:作为浪漫剧的历史实在论
第四章 兰克:作为喜剧的历史实在论
第五章 托克维尔:作为悲剧的历史实在论
第六章 布克哈特:作为讽剌剧的历史实在论
第三部分 19世纪晚期历史哲学对“实在论”的摈弃
第七章 历史意识与历史哲学的复兴
第八章 马克思:以转喻模式为史学进行哲学辩护
第九章 尼采:以隐喻模式为史学作诗学辩护
第十章 克罗齐:以反讽模式为史学作哲学辩护
结论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序言
导论 历史的诗学
历史著述理论
情节化解释
形式论证式解释
意识形态蕴涵式解释
历史编篡风格问题
比喻理论
19世纪历史意识诸阶级
第一部分 接受的传统:启蒙运动与历史意识问题
第一章 隐喻与反讽之间的历史想像
导言
启蒙史学的辩证法
历史编纂的传统观念
历史、语言与情节
怀疑论和反讽
启蒙时代之前史学的主要形式
莱布尼兹与启蒙运动
历史领域
启蒙运动的史学成就
赫尔德反叛启蒙史学
赫尔德的历史观念
第二章 黑格尔:历史的诗学与超越反讽之道
导言
语言、艺术和历史意识
历史、诗和修辞
可能的情节结构
作为一般性情节结构的悲剧和喜剧
自在的历史与自为的历史
自在自为的历史
作为结构的历史领域
国家、个人和历史的悲剧性观点
作为过程的历史领域
从悲剧到喜剧
世界历史的情节
第二部分 19世纪历史写作中的四种“实在论”
第三章 米什莱:作为浪漫剧的历史实在论
第四章 兰克:作为喜剧的历史实在论
第五章 托克维尔:作为悲剧的历史实在论
第六章 布克哈特:作为讽剌剧的历史实在论
第三部分 19世纪晚期历史哲学对“实在论”的摈弃
第七章 历史意识与历史哲学的复兴
第八章 马克思:以转喻模式为史学进行哲学辩护
第九章 尼采:以隐喻模式为史学作诗学辩护
第十章 克罗齐:以反讽模式为史学作哲学辩护
结论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Metahistory:The Historical Imagina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Europe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