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同义词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周文德著

分类号:

ISBN:978780659382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3.同形结合法 该方法是刘叔新(1980)提出来并运用操作实践的。其理论基础是,“语言中两个指同样对象的词,各与同一个指另一种事物对象的词相连结,结成的两个组合体必然也指同一种事物。”“同形结合法”是指:设有待检验词误甲与乙,若想知道它们的“对象是否同一”,选能与给定的两个词语“连结”词“丙”,如果“甲 丙”与“乙 丙”指同样的事物,那么“甲”与“乙”同义。如刘叔新所说:“如果甲 丙和乙 丙指同样的事物,么就可断定甲和乙有同样的对象,是同义词。”例如:“迎接客人”舆“迎接来宾”指同一事物,其中的“客人”舆“来賓”同一种对象,是同义词。如果将“同形结合法”舆“替换法”比较一下,发现二者只是换了一个角度,本质上没有区别。仍以刘叔新的例子看,可以认为“迎接”是不变的,“客人”、“来宾”仍是互相替换。所以有学者指出这种方法舆“替换法”在“实质上是相同的”。池昌海对此经过详细的分析後得出结论“同形结合法”舆“替换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之间“是貌合神离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逭种方法不能用来确定古汉语的同义词。古汉语的语料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研究者不能慿言经验举出自己需要的例子。如果所研究的文献中找不到研究者需要的“组合体”,这种方法就无法操作。所以遭种方法难以用于古汉语同义词研究。 综上所述,替换法、义素分析法、同形结合法基本上是针对现代汉语提出来的,在实际操作中各有一定的局限性。最突出的特点是都局限于举例分析,不同学者对同义词的确定“往往带着极大的主观性、随意性”,所确定的同义词自然是“大家并不都赞同,有些甚至连持同样观点的人也未必首肯”。上述方法不完全适合于古代汉语同义词的研究,不能作为确定古代汉语同义词的依据。 3.2.5惭、愧、怍 3.2.5.1“惭”在《孟子》中出现丑次,今将“惭”所在的语句以及语句中“惭”的词义展示如下: 107.《公孙丑下》:燕人畔。王日:“吾甚惭于孟子。”(4.9/530) 齐宣王出兵攻占了燕国,孟子曾经劝齐宣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後去之”,而齐宣王不听,结果遭到燕国的反抗。所以,齐宣王说“吾甚惭于孟子。”这是说齐宣王对于孟子感到非常惭愧。可见,“惭”在此为“惭愧”义。 3.2.5.2“愧”、“怍”在《孟子》中各出现1次,今将愧”、“怍”所在的语句以及语句中“愧”“怍”的词义展示如下: 108.《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13.20/1767) 此例前後两句相互对应,“愧”、“怍”互文。《说文·心部》:“怍,惭也。”又,“惭,愧也。”又《女部》:“愧,惭也。”“愧”“怍”同训为“惭”。可知“惭”、“愧”、“怍”都为“惭愧”义。 3.2.5.3综上所述,在《孟子》中,“惭”、“愧”、“怍”各有1个义位:惭愧。所以,在“惭愧”义位上,遣3个词构成同义关系。 3.2.6察、省、考、观、巡 3.2.6.1“察”在《孟子》中出现8次,今将“察”所在的语句以及语句中“察”的词义展示如下; 109.《梁惠王下》:国人皆日贤,然後察之,见贤焉,然後用之……国人皆日不可,然後察之,见不可焉,然後去之……国人皆日可杀,然後察之,见可杀焉,然後杀之。(2.7/223) 孙爽疏:“逮至一国之人,皆曰此人之贤,当进而用之,则王然後详察……迨至一国之人皆曰此人不贤,不可进用,当去之,则王然後审察之……迨至一国之人,皆曰此人之罪,可以杀之,则王然後详察……”由孙疏可知,此句的三处“察”意义相同,都指详细审察。所以,此处的“察”为“详察”义。 110.《梁惠王上》: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1.3/22) 孙奭疏:“察,详视也。”此处的“察”为“详察”义。 111.《尽心上》:不能三年之丧,而总、小功之察;.放饭流歇,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13.46/1866) 逭裹是说不能实行三年的丧礼,却对于总麻三月、小功五月的丧礼详加考察。可见,此处的“察”为“详察”义。 112.《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直.7/86) 孙奭疏:“目之明能观梘其秋毫之末锐,而不能见一大车之薪木。”孙奭以“观梘”释“察”,“观视”即仔细地看。可知此处的“察”含有“看见”义。 113.《离娄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8.19/1046) 赵岐注:“察,旘也。”上句“察”与“明”互文,与“明”同义,可知此处的“察”为“明暸”义。 3.2.23,5“故”在《孟子》中出现119次,在双膏词“是故”中17次,用作连词,义为“所以”的88次。其余14次作为单音节实词,其用例的词义可归纳为4个义位,逭4个义位及 其使用次数是:(1)祸害、灾祸(2次);(2)故旧,名词(1次);(3)老、旧,形容词(2次);(4)道理、原因,名词(9次)。今将遣14次用例举例如下: (1)祸害、灾祸 滕定公薨。世于谓然友日:“昔者孟子尝与我官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後行事。”(5.2/591)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13.20/1767) (2)故旧 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间,挟有勋劳而板,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13.43/1858) (3)老、旧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2.7/218)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3.1/3直4) (4)道理、:原因天之高也,星辰之道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8,26/丑079) 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5.5/713) 3.2.23.6“殃”在《孟子》中出现4次,遣4次用例中的词义可归钠为两个义位,这两个义位及其使用次数是:(1)祸害、灾祸,名词(2次);(2)危害、祸害,动词(2次)。其用 例不多,今将其用例照绿如下: (1)祸害、灾祸 不取,必有天殃。(2.10/242) 诸侯之窦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重4.28/1946) (2)危害、祸害 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12,8/1658) 3.2.23.7“残”在《孟子》中出现5次,其中用于引用的前代文献中1次,见于《滕文公下》(6.5),其余4次用例中的词义可归纳为两个义位,遭两个义位及其使用次数是:(1)动 词,残害、伤害(1次);(2)残暴无道的人(3次)。其用例不多,今将其用例照录如下: (1)残害、伤害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赏,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2.12/262) (2)残暴无道的人 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6.5/787)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2.8/230) (11)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6.9/827) 上例中的“弑”用于子杀父。 “杀”在《孟子》中出现53次,用于“杀戮”义48次。就施受关系而言,受动者是人的47次;受动者是动物的1次。就受动为人而言,9次用于上杀下,38次用于泛指,没有1次用于 下杀上。例如: (12)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8.4/1017)’ (13)孟子对日:“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1.4/40) (14)对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1.6/57) (15)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1.6/60) 以上各例中的“杀”的受动者是人,用于上杀下。 (16)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白:‘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6.5/779) (17)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8.24/1061) 以上两例中的“杀”的受动者是人,用于泛指一般意义上的“杀”。 (18)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2。2/158) 上例中的前一个“杀”的受动者是动物,後一个“杀”的受动者是人。 “取”在《孟子》中出现58次,用于“杀戮”义1次。就施受关系而言,有道者杀无道者。受动者是人。例如: (19)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6.5/787) 这句是说周王的出师只是把百姓从水火之中拯救出来,而杀掉那残暴的君主罢了。“取”义为“杀”,用于有道者杀无道者。 “戮”在《孟子》中出现3次,用于“杀戮”义两次。就施受关系而言,有道者杀无道者1次;上杀下1次。没有1次用于下杀上。受动者都是人。例如: (20)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6.9/823) 上例中的“戮”用于有道者杀无道者。 ……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基本情况
1.2 孟子与《孟子》概况
1.3 本课题的研究状况
1.4 同义词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1.5 《孟子》同义词研究的几点说明
第二章 《孟子》单音节实词同义词概况
2.1 《孟子》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的基本情况
2.2 《孟子》单音节实词同义词词类分布
第三章 《孟子》单音节实词同义关系考释
3.1 语料的取舍原则与考释的基本方法
3.2 《孟子》单音节实词同义关系的具体考释
第四章 《孟子》单音节实词同义词辨析
4.1 《孟子》同义词之间的差异分析
4.2 《孟子》同义词的具体辨析
第五章 《孟子》同义词显示的格式
第六章 《孟子》单音节实词同义词形成原理探讨
6.1 外部因素
6.2 内部因素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孟子》字表
后记
?i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孟子》同义词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