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诗文集

副标题:无

作   者:(宋)张孝祥撰;彭国忠校点

分类号:

ISBN:978780630703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张孝祥(1132~1169) 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父祁,曾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记。绍兴二十四年(1154)参加廷试。与秦桧之孙秦埙同场。主考官魏师逊及汤思退等为逢迎秦桧而定秦埙为第一,张孝祥第二。高宗读策后,认为他“议论雅正,词翰爽美”,亲擢为进士第一。因此秦桧对张孝祥极为不满。及第后,又上疏为岳飞辩冤,更为秦桧所忌恨。秦桧使人诬陷其父与张浚、胡寅等人谋反,于是张祁、胡寅等皆被下狱,绍兴二十五年秦桧死后才获释。张孝祥入仕后,先补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转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国史实录院校勘。以后几年历任秘书郎、尚书礼部员外郎等职。他“性刚正不阿”,在朝任职期间,曾先后上《论先备札子》、《论治体札子》、《论涵养人才札子》等奏议,提出了加强边备、抵御金人;扫除积弊,改革政治和培养、选拔人才的种种主张,表现了他在政治上的远大理想。隆兴元年(1163)授集英殿修撰,知平江军府事。张浚北伐,他又被任为建康留守。以后知静江、潭州、荆南湖北路安抚使。在地方官任上,他严明法纪,锄抑强暴,赈济灾荒,“庭无滞讼”。张孝祥举进士出自汤思退之门,曾受到汤的举荐提拔。但后来他却反对汤思退的议和主张,而支持主战派将领张浚的北伐,因而不断受到主和派的诽谤、打击。乾道五年(1169)因病以显谟阁直学士的身份离职,退居芜湖,讲论理学,徜徉山水。    张孝祥的文章对于南宋王朝政治的腐朽黑暗多有揭露和批判,表现了坚决抗敌、收复失地的爱国精神。他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流露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如《黄州》:“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等等,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思想性。他的诗文在当时流传甚广,并得到过很高的评价。谢尧仁称赞他的文章“如大海之起涛澜,泰山之腾云气,倏散倏聚,倏明倏暗,虽千变万化,未易诘其端而寻其所穷。”(《张于湖先生集序》)他写诗有意学习苏轼,韩元吉称赞他“清婉而俊逸”,说:“其欢愉感慨莫不发于诗,好事者称叹以为殆不可及。”(《张安国诗集序》)    张孝祥的词现存220余首,其中尤以表现爱国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成就最为突出。如〔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写“万里中原烽火北”,表达了对在金人统治下的北中国的怀念;〔水调歌头〕《和庞佑父》以“剪烛看吴钩”,“击楫誓中流”,表达北伐抗敌的热情。他的代表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概括了自绍兴和议、隆兴元年符离兵败后20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对于南宋王朝不修边备、不用贤才、实行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示了极大的愤慨。词中写道:“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据说当时他在建康留守席上赋此词,张浚读了之后深为感动,为之罢席而去(《说郛》引《朝野遗记》)。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说这首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可见其影响之大。张孝祥词中较多的是写景寄情、因事立意之作,如〔念奴娇〕《离思》、〔水调歌头〕《泛湘江》,通过对江上“处处风波恶”的描绘和对屈原的吊念,表达了自己“天涯漂泊”和无辜被黜的感慨。他常常流露出一种放旷、豁达的人生态度,显然是受到苏轼很深的影响。如〔西江月〕《洞庭》的“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浣溪沙〕的“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等,在清疏淡远的韵调中隐含着作者在饱受打击之后的牢骚不平。又如〔念奴娇〕《过洞庭》是乾道二年(1166)因受谗毁罢官后自桂林北归的途中所作。上阕描写“表里俱澄澈”的洞庭景色,下阕抒发“肝肺皆冰雪”的高洁胸怀,被前人推为其词作中最杰出的一首。这类词作境界清疏空阔,情调凄凉萧飒,虽然没有直接写社会现实,但却呈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特殊色彩。    据说张孝祥“平昔为词,未尝著稿,笔酣兴健,顷刻即成,初若不经意,反复究观,未有一字无来处……,所谓骏发踔厉,寓以诗人句法者也。”(汤衡《张紫微雅词序》)因为是凭借激情进行创作,所以情感连贯,热情澎湃,语言流畅自然,又能融汇前人诗句而不见雕琢痕迹。查礼说:“于湖词声律宏迈,音节振拔,气雄而调雅,意缓而语峭”(《铜鼓书堂遗稿》),正概括了张孝祥词的基本特点。他写词也是有意地学习苏轼,评论者也多以为二人极其相似,如汤衡说:“自仇池(苏轼)仙去,能继其轨者,非公其谁与哉?”(《张紫微雅词序》)张孝祥词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在词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目录

目录
卷一 赋
金沙堆

攻蚊
祭金沙堆庙

寿芝颂代总得居士上郑漕并序
乐章
降神四首
升降坛
青帝位奠币
太昊位奠币
卷二 古诗
和何子应赋不欺室韵
读中兴碑
题张仲钦所藏隆茂宗画登瀛图
题蔡济忠所摹御府米帖
赋王唐卿庐山所得灵璧石
月之四日至南陵大雨江边之圩已有没者入鄱阳境中山田乃以无雨为病偶成一章呈王龟龄
近得一二砚示范达甫笑以为堪支床也许送端州大砚作诗以坚其约
刘倅示崇宁上舍题名翰林其父也
黄升卿送棕鞋
赠张钦州
赋沈商卿砚
大雨呈同行诸公
吴城阻风
金沙堆
欲雪
鉴湖纳凉
和沈教授子寿赋雪三首
鄱阳使君王龟龄闵雨再赋一首
喜晴赋呈常守叶梦锡
七夕
谢刘恭父玉潭月色真石室之赐
从张钦夫觅纸
幽兴
卷三 古诗
麒麟砚滴分韵得文字
诸公分韵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得老庭字二首
椰子酒榼
赭山分韵得成叶子二首
重入昭亭赋二十韵
登马氏永宁阁和朱漕元顺分韵
再用韵呈仲钦元顺
赠江清卿
和蔡济忠天字韵
考试呈周茂振舍人陈季陵国正
和子云白莲
与赵李二同年夜饮有怀石使君惠叔
金沙堆庙有曰忠洁侯者屈大夫也感之赋诗
咏雪
题朱元顺浯溪图
寄题向彦绩使君采菊堂
止酒
卷四 古诗
昨日极暑今日极寒
初得爱岩
与邵阳李守二子用东坡韵
奉送李彦国还庐陵
暑甚得雨与张文伯同登禅智寺
丙戌七夕入衡阳境独游岸傍小寺
福岩
湖湘以竹车激水粳稻如云书此能仁院壁
赠黄司法
宵征
泛湘江
上封寺
岸傍偶得木犀
王弱翁与余相遇汉口赋古意赠别
赠朱远游
和张钦夫寻梅
黄龙侍者本高觅诗
题浊醪赋后
屡登横舟欲赋不成阻风汉口乃追作寄赵富文杨齐伯
栖真寄南康钱守
黄子馀自海昏见予于九江欲行为赋此诗
劝范东叔饮
留题彭泽故县修真观
湘中馆
中隐
赠师永锡并简子西文潜
卷五 古诗
萍乡境上有驿傍有老杉馀百本余过而爱之驿无名余名之曰爱直而为之诗又以告邑大夫赵君公禀曰使继自今为令者幸如君之贤也则此杉长存不然将斧斤斯民以自封植于杉何有
游千山观
庚辰二月夜雪
张钦夫笋脯甚佳秘其方不以示人戏遣此诗
蒙和答益奇辄复为谢
张钦夫送笋脯与方俱来复作
劝农以湘波不动楚山碧花压阑干春昼长为韵得干字
陈仲思以太夫人高年奉祠便养卜居城东茅屋数间澹如也移花种竹山林丘壑之胜湘州所无食不足而乐有馀谓古之隐君子若仲思者非耶乾道戊子六月某同张钦夫过焉裴回弥日既莫而忘去钦夫欲专壑买邻钦夫有诗某次韵
赠陈监庙
送邵怀英分鲁直诗韵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得书字
送张定叟
朱陵洞
题屏风送裘甫归临川
送道州酒与吴伯承
葵轩观笋
赠尹童子梦龙
一览亭
睡起
吴伯承送苦笋消梅用来韵各赋一篇二首
戏书赠苏待问
赠震山主
春尽日送闻人伯卿次家君韵
洗尘赠张立之判官
王龟龄赋喜雨诸贤毕和某客行半月未尝晴也故于末章云二首
八桂堂池上赏莲纳凉
前日出城苗犹立稿今日过兴安境上田水灌输郁然弥望有秋必成乃知贤者之政神速如此辄寄呈交代仲钦秘阁
南台
书怀
元宵同张钦夫邵怀英分韵得红旗字二首
赠卢司法
卷六 律诗
进芝草二首
某顷蒙信阳使君教以边字韵佳句伏读降叹病倦答谢甚缓复不能奇仰俟〓削二首
子云压境先遣诗次韵
送刘伯同侍开府公入觐
送子云倅荆州二首
枕上闻雪呈赵郭二丈
湖上晚归遇雨
雨入庐山
再和
郡侯遣骑至山中馈名醖辄呈长句用黄宰韵
去年正月三日雪霁入昭亭访应庵如庵二老今年在临川追怀昔游用寄卍庵韵
卍庵自东林欲还蜀某以报恩招之大人赋诗劝请再次韵
用韵简天童应庵
奉陪宣守任使君谒昭亭神祠二首
任守作醮为民祈福先期而雪是日开霁
应庵退席蒋山来寄昭亭万寿三请不得已而去辄赠长句兼简苏州内翰尚书二首
辛巳冬闻德音二首
和曾裘父韵送老人赴镇九江
上丁斋宿
和总得居士康乐亭韵
寄张真父舍人二首
中秋观月齐云楼用孙昌符韵
题鲁如晦通隐
同胡邦衡夜直
雪晴成五十六字
将如会稽寄曾吉甫
过昭亭哭二弟墓
赠邕州滕使君
卷七 律诗
齐山
夜读五公楚东酬唱辄书其后呈龟龄
荐福观何卿麟壁间诗对之怅然次前韵
再用韵作五公诗
蒙侍御丈再用韵作送行诗走笔和答迫放舡不暇工也
龟龄携具同景卢嘉叟饯别于荐福即席再用韵赋四客诗
登清音堂其下琵琶洲也再用韵
馀干赵公頙贤宗室也魏公题其堂曰养正且为作铭取易颐之义刻碑堂上予过之为赋诗
鸡笼福地在历阳将至丰城望一山宛然感之赋诗
午憩道傍人家
入清江界地名九段田沃壤百里黄云际天他处未有也
题吴城庙
呈枢密刘恭父
子功补之远送海错甚珍
张仲钦朝阳亭
次韵二首
送张司户还蜀
和仲弥性烟霏佳句兼简贰车二首
庾楼和林黄中韵
高远亭和林黄中韵
与同僚十五人谢晴东明得渊字
释奠
风雨石首呈同行寄荆州僚旧
江行再用前韵
次韵黄子馀
去临川书西津渔家
将至池阳呈鲁使君
上元设醮毕作长句
齐安郡夫人挽章
卷八 律诗
贺郊祀 并序
送颜廷藻归三衢
送郭遐龄 乔年
次家君韵二首
题玄英先生庙方干
谨和老人贻具圆复之什
和王景文三首
即事简苏廷藻著
和韩中父二首
东坝
过建德
龟龄侍御以番阳士子之意作五峰亭且赋诗某敬和
过岳麓见子云题字偶逢来使因寄二诗二首
送刘子思
月夜与蔡济忠曹公会泛舟自水东归
鹿鸣燕
訾州即事
罢归
罢归呈同官二首
赠江清卿
过灵川寄张仲钦兼赠王令尹
滑石
兴安
炎关
蒸霞谷为曹公会赋
登瀛桥为曹公会赋
丙戌七月望日自南台游福岩书留山中
和万老
再和
卷九 律诗
三塔寺阻雨二首
过湘中得诗僧万致一于书无所不读非苟得诗名于僧中者余欲与俱还吴中而万家浯溪将结草庵其上送余至湘阴复归作四十字以别
钦夫子明定叟夜话舟中钦夫说论语数解天地之心圣人之心尽在是矣明日赋诗以别
送张立之赴临江判官
黄陵庙
磊石
黄州
东坡
过蕲口六奉寺丞仲文亲帖之贶今早本约来陈店复勤千骑至冶塘所以招迎之意甚厚感叹不已赋此为谢
临发再和
送仲子弟用同之韵
送谢梦得归昭武
和钦夫喜雨
诗送荆州进士入都
城西晚步呈王亮采
压云亭
玉渊亭
简寂观
皇甫坦所居
出郊
酬朱元晦登定王台之作
吴伯承生孙交游共为之喜凡七人分韵我亦从来识英物试教啼看定何如某得啼定字二首
赠王茂升
秋日郊居
中秋书事
请说归休好二首
喜归作
故年家姚公挽章
卷十 绝句
殿庐偶成
和刘国政觅雌黄二首
蜡梅
次韵左举善木樨
以茶芽焦坑送周德友德友来索赐茶仆无之也二首
蕲春道中
次江州王知府叔坚韵八首
道间见梅
题定山寺二首
昭亭食相
和如庵六首
枫桥
题西湖可赋轩
题胡敦约山行图
从张唐卿乞韭黄
送纸衾韩中父二首
再用韵二首
将至宣城和壁间韵寄王宣子
寄当涂王守叔坚
隐静觅杉株
题夏氏庄
舟中即事
小憩孙氏竹轩观诸公诗二首
王龟龄遣妓送酒赐诗走笔为谢
与荐福
丰城观音院有胡明仲范伯达汪彦章诸公题字
入桂林歇滑石驿题碧玉泉
明年重过次韵六言
和都运判院韵辄记即事七首
敬谢经略秘阁馀甘汤二首
德庆范监州以子石砚宠假虽小而奇戏作二首
以水仙花供都运判院二首
再和二首
和仲钦题粉岩
仲钦寄民为重斋诗和答五首
赠珪老求竹
卷十一 绝句
偶得四月菊以奉提刑运使二首
偶得新茶献提刑丈既寿北堂太夫人亦可助齐眉之饷也
郑义宁送莼菜
赠甘法曹
赠刘全州子龟从兄弟
和蔡济忠溪上
广右无笔刘子思携一束来择其尤者作字但如此它日中州有笔当爱惜也
登七星山呈仲钦二首
寿老迓使者以斋素不置饯二首
临桂令以荐当趋朝置酒召客戏作二十八字遣六从事佐之寿其太夫人
元风洞
罗江驿
秦城
龟潭
早发衡山
西湖
舟中五首
喜雨
谢黄主管
有怀
广右道中二首
赠鹿苑信公诗禅二首
闻德远与曾裘甫黎师侯会饮范周士所二首
水仙
赋衡山张氏米帖
借魏元理画
钦夫折赠海桐赋诗定叟晦夫皆和某敬报况
赠周义山子季隐
枢密端明先生宠分新茶将以丽句穆然清风久矣不作感叹之馀辄敢属和三首
送慈曼如金山迎印老住大沩
小山书院 为刘之翰作
舟中热甚从鄂守李寿翁乞冰雪樱桃
夜半走笔酬寿翁二首
琵琶亭二首
过三塔寺二首
卷十二 绝句
玉渊
万杉寺二首
楞伽寺三首
鸾溪
漪澜堂
和家君韵寄舅氏
送猿翟伯寿
奉题富文横舟
子馀许修草堂遣句劝请
次韵南轩喜雨四首
送茶
从吴伯承乞茶
送僧游天台
石惠叔以石斛为贶因笔赋诗
题赵知府墓
朝谒南岳
题方务德静江所作雪观
和伯承送茶韵
和伯承惠笋二首
有怀长沙知识呈钦夫兄弟五首
题塔子寺
题断堤寺三首
德化漪岚堂感二林碑六言
钦夫遣送箭笋日铸甚珍用所寄伯承韵作六言便请过临
钦夫和六言再用韵
游湖山赠圆禅六言
送万老六言
次东坡先生韵八首
题福岩寺行者堂
题梅坞图并序
赠赵签
归宗寺
烟雨观
题朱元晦所书凯歌卷后
赠万上座
野牧图二首
题画
卷十三 文
原芝

游无穷斋记
宣州修城记
乐斋记
宣州新建御书阁记
风月堂记
太平州学记
隐静修造记
卷十四 记
仰山庙记
棠阴阁记
游朝阳岩记
千山观记
衡州新学记
三河记
观月记
万卷堂记
寿芝堂记
金堤记
荆南重建万盈仓记
黄州开澳记
卷十五 序
广招后序
龙舒净土文序
送王寿朋归霅川序
送吴教授序
送野堂老人序
送临武雷令序
史警序

陈季陵借轩铭并序
吴春卿高远轩铭
取友铭
龚养正芥隐铭
橘隐铭
墨沼铭
永宁寺钟铭
李周翰所藏洮石铭

二张字说
勉过子读书
讳说
欧阳氏子字说
赠时起之

赠白云道人赞
题刘仁瞻告赞
题桂林刘真人真赞
龚养正写真赞
自赞
卷十六 奏议
论总揽权纲以尽更化劄子
乞改正迁谪士大夫罪名劄子
论涵养人才劄子
请删定列圣图书劄子
乞不施行官员限三年起离僧寺寄居劄子
论先备劄子
乞更定太常乐章劄子
乞修日历劄子
论王公衮复仇议
卷十七 奏议
进故事二篇
论荐刘泽奏
缴驳成闵按劾部将奏
论卫卒戌荆州劄子
论治体劄子
画一利害
乞不催两浙积欠劄子
论谋国欲一劄子
卷十八 奏议
论先尽自治以为恢复劄子
论用才之路欲广劄子
赴建康画一利害
论萧琦第宅及水灾赈济劄子
乞择近臣令行荆襄参酌去取牧马专置一司奏状
辞免除起居舍人奏状
再除中书舍人辞免奏状
辞免参赞军事兼知建康府奏状
辞免知静江府奏状
辞免复待制奏状
辞免知潭州奏状
辞免知荆南奏状
卷十九 内制
戒谕将臣诏二道
太上皇帝本命青词
朱表
外制
沈该落职制
沈调落职降官制
陈诚之降官制
陈靖转遥郡承宣使制
钱恺降授舒州观察使宫观制
蒋璨降官制
谢伋徐康降官制
韩元吉除度支郎中制
冯巽之除刑部郎官制
晁公武除监察御史制
吕搢除司农寺丞制
查龠除夔州路运判制
黄仁荣除两浙路运副制
张德远除利州路提刑制
叶谦亨除浙西提刑制
韩彦直除淮东提举制
曹绂除湖北提举制
陈汉除直宝文阁知平江府制
孙佑追复直徽猷阁制
任尽言除直秘阁江淮都督府参议官制
赵不溢降官制
王汉臣李大援转官制
能说转官制
正任防御使刺史通侍大夫至右武大夫带遥郡同加封父母制
横行副使及武功大夫至修武郎父加封制
宗室横行至正任防御使父母加封制
怀安军惠应庙昭佑侯可封昭佑灵济侯制
昭佑侯子灵助侯可封灵助顺成侯制
佐神安仲吉封可封通济侯制
采石巡检时宣讯民致死降官制
胜捷都虞侯谢兴换从义郎制
都虞侯姚元换授制
潘得臣男汝楫补官制
张建阵亡与子德普恩泽补承信郎制
王汉臣米纲折欠违程降官制
乐寅孙李抃赵达不觉察过淮人降官制
杨庆祖李大正循资制
张俊彦循资制
田溉转官制
刘嗣立吴怿进书赏转官制
进书赏人吏等转官制
卷二十 表
贺太上皇帝逊位表
贺今上皇帝登极表
贺立皇后表
代总得居士贺天申节表
代方务德贺回銮表
谢历日表
谢历日表1
贺元正节表
代百官贺冬至节表
代百官进玉牒成书表
贺冬至节表
代百官贺日蚀阴云不见表
进登宝位银表
代百官谢赐时服表
进奉贡葛奏状
谢除中书舍人表
中书舍人直学士院谢表
抚州到任谢表
平江府到任谢表
潭州谢复次对表
代方务德庐州到任谢表
卷二十一 启
代总得居士上宰相
代总得居士上叶枢密
代季父贺汤丞相
贺汤丞相
洪帅魏参政
王枢密
代总得居士上徐敦立
淮东漕魏郎中
新巢县许宰
答吴将仕
卷二十二

除礼部郎官谢沈左相
汤右相
谢刘提举
抚州到任谢执政
王提举
陈运使
任提刑
黄运使
郑大资
陈正字
提干
建昌赵知府
黄知府
孙参议
王教授
通判以下
赵通判
江州林知府
苗太尉
王侍郎
明州韩尚书
曹盐簿
贺周侍郎
卷二十三

王提刑
章提举
两通判
知州
待阙通判
赵郎中
王提干
朱知府
胡国正
陈教授
常州郭知府
抚州陈知府
刘舍人
王运使
寄居官
吕彦升到状
帅江陵通运使杨显谟
芜湖沈知县
卷二十四

代总得居士上沈相该
上史参政浩
代季父上陈枢密诚之
与李太尉显忠
代任信孺与王太尉权
卷二十五
疏文
乾龙节开启疏二道
乾龙节满散疏
乾龙节功德疏二道
天申节开启疏
天申节满散疏
皇后生朝功德疏
大行皇后僧家宣读疏
大行皇后道家宣读疏
大行皇后斋疏
青词
淮西漕司设醮
元正设醮
上元设醮三首
十二愿
建康求晴设醮
荆州修堤设醮
迁居谢灵惠王设醮
谢火灾设醮
设九幽醮荐所生母
代总得居士保安第三弟设醮
谢过设醮
释语
请道颜住抚州报恩疏
请恩老住蒋山疏
请三祖长老疏
请亮老住报恩疏
请舜老住浮山疏
请鉴老住潭州东明教寺疏
请无著住资寿就报恩开堂疏
卷二十六
释语
请龙牙长老疏
请北禅长老疏
请新首座住福严疏
殊公住岳麓惠光寺疏
请珠老住公安二圣疏
乌江庙门疏
芜湖修浮桥疏
代总得居士东明施财疏语
病愈答愿供佛道场疏
南山昭庆观音障坐偈
吉祥寺经藏疏
为第二妹设水陆疏右语
宗琰作永宁寺钟成欲作钟楼记讲师求予开疏信笔书此数语以劝施
方广元公刺血写经偈
总得居士命作为平国弟度僧疏
追荐六二小娘子水陆疏代总得
重修三塔偈
妙定化僧偈
出队疏
灵岩行者化僧偈
蒋山明老赞
天禧行者广如化僧偈
卍庵赞
行者求僧偈
元布袋真赞三首
乾明舜老度弟子求疏
应庵老偈二首
第二十七
祝文
东明观音祈晴文
谢晴文
祈雨文
谢雨文
祈雪文
谢雪文
南岳谢晴文
谢诸庙祈雨文
寺观谢雨文二首
迎嘉显孚济侯求雨文
祭嘉显孚济侯文三首
公安二圣祠祈雨文
请显应弥勒瑞像祈雨文
奉安新庙文
祈晴文
谢晴文
皇太子疾亟谒庙文
到任谒庙文
先圣庙文
后土东岳文
诸庙文
致语
湖南宴交代刘舍人
句曲
荆南宴交代方阁学
卷二十八
定书
下定书
送礼书
六二弟定沈氏书
回韩子云定书
回沈子直礼书
回韩崧卿定书
题跋
跋山谷帖
跋道德经碑
题王朝英梅溪竹院
读谢梦得文
题龚深之侍郎太常奏稿后
跋周德友所藏后湖帖
题苏庭藻所作张汉阳传
题真山观
题杨梦锡客亭类稿后
题陆务观多景楼长短句
题苏翰林诗后
题单传阁记后
题陈择之克斋铭
题所赠王臣弟字轴后
卷二十九
墓志
汤伯达墓志
汪文举墓志铭
高侍郎夫人墓志铭
卷三十
墓志
邕帅蒋公墓志铭
朱安之墓志铭
祭文
代诸父祭伯父文
代焚黄祭文
亡妻时氏宿告文
起灵

卷三十一
尺牍
代总得居士上相府
陈太博
董守
苏倅
明守赵敷文
与宣城守
严守朱新仲
明守姜秘监
姜叔永
绍兴王与道
台守沈德和
卷三十二
尺牍
与池州守周尚书
与广帅苏龙图
与广宪
答吴子仁
答吕教授
答范司户
答樊宪
答衢州陈守
与冀伯英
答元簿
与淮漕
与舒州王守
与淮东吴漕
与王越帅
答刘司户
卷三十三
尺牍
董总领苹
虞并父
张大监
代总得居士回张推官
胡帅
淮西吴漕
蒋乌江
与黄监庙
定海赵丞
高应辰
李文授
监司
帅臣
谢景思
赵南安
妙喜
卷三十四
尺牍
左相送御书奖谕
左举善
江季通
张侍郎
兴国章守
吴尉
臧宰
张仲固
代总得居士与魏彦诚
徐给事
贺参政
徐左司
卷三十五
尺牍
刘两府
代总得居士与叶参政
庙堂劄子
汤丞相
又刘两府
卷三十六
尺牍
辞潭州劄子
刘舍人
刘枢密
朱编修
杨抑之
黄子默
禁榜
补遗
乐章
上辟廱
船斋
寄方帅
大麦行
香泉
宁渊观
绍兴甲戌殿试策问诸生师友之渊源志念所欣慕行何修而无为心何治而克诚
选人改官议
与高应辰书
与方滋书
与友人书
与龚敦颐
题龚敦颐所藏黄庭坚伏波将军诗卷后
俾以形旁求于天下
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
作归禾作嘉禾
我心之忧日月逾迈
寒光亭
乌江史氏读书堂
揭帝塘
和总得居士康乐亭韵
咏梅次韵二首
山居
留题彭泽故县修真观
横山大圣院碑
与人书
附录一 宋官诰八道
初补承事郎授镇东签判诰
转宣教郎诰
除秘书郎诰
除著作郎诰
除礼部尚书郎诰
转朝散大夫诰
升中书舍人直学士院诰
除秘撰改知潭州权荆南提刑诰
升显谟阁直学敕黄
赠祭挽吊诗文
赠学士安国公敬简堂诗
赠学士安国公敬简堂记
赠学士安国公归芜湖序
祭于湖先生文
再祭
赠于湖诗
于湖像赞
挽于湖
复挽
吊于湖墓在秣陵
褒禅山有于湖所题宝塔二字

和于湖万杉寺诗
复吊于湖先生
附录二 郭从范示及张安国诸公酬唱辄次严韵
跋张安国所藏山水小卷
和张安国舍人
六州歌头
张安国舍人以南陵鄱阳雨旸不同示诗次韵
又次韵闵雨
次韵安国读楚东酬唱集
安国读酬倡集有平生我亦诗成癖却悔来迟不与编之句今欲编后集得佳作数篇为楚东诗社之光复用前韵
次韵安国读荐福壁间何卿二诗怅然有感
五月二十五日饯安国舍人于荐福洪右史王宗丞来会坐间用前韵
再用韵送安国
次韵安国题余干赵公子养正堂堂张魏公所名也并为作铭
次韵安国题清音堂
悼张舍人安国
跋孙尚书张紫微帖
记闻上
答张安国舍人父子书
贺中书张舍人启
张孝祥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制
跋张安国与弟伯子家书
祭张舍人
临江仙
水龙吟
祭张安国舍人文
合生诗词
贺张舍人安国启
谒张安国
饯洪帅张伯子华学尚书移镇京口
跋张伯子所藏兄安国五帖
诗话二则
留守舍人张公安国闻维筑亭为题其榜曰朝阳既去而亭成复为赋诗次韵
中隐山张公洞记
与张安国围棋胜者命题负者赋诗作藤枕歌
忆张安国
和张安国闻捷
张安国与朱黄二豪作传索赋诗
余过荆州张安国已请祠先行
水调歌头
八声甘州
跋张安国家问
满庭芳
焦坑茶
玉照新志二则
南歌[乡]子
福岩读张湖南旧诗
穹林阁读张湖南七月十五日夜诗咏叹久之因次其韵
题落星寺张于湖题字后
跋张安国帖
张安国约同赋仇氏〓瓮酒
陪舍人兄过陈仲思溪亭深有买山卜邻之意舍人兄预以颛壑见名因成古诗赠仲思
平父求笋炙既并以法授之乃用往岁张安国诗韵为谢辄复和答
止酒
陪安国舍人劳农北郊分赋得阑字
安国置酒敬简堂分韵得柳暗六春字
喜雨呈安国
和安国送茶
喜雨呈安国四首
有怀安国
和张荆州所寄
登楚野亭见张舍人题字
福岩读张湖南旧诗
祭张舍人安国
题张安国舍人平沙落雁图
菩萨蛮
水调歌头
六州歌头
张紫微原芝
王义丰诗
跋张于湖念奴娇词真迹
中兴绝句续选序节录
后村诗话续集三则
挽张舍人安国四首
谢张安国相过
跋张安国题字
跋张安国草书
观故中书舍人张公所书时氏家系
张于湖
秦城
于湖张状元墓
宋史二则
移祀张于湖桧轩
骏生观察移祀于湖先生于赭山之滴翠轩
于湖竹枝词
余既为左园陈园溯其缘起纪之以诗因念沿湖以南六十年前池馆各有主名改易分合遂迷其踪询之居人多不能举其名爰即向所亲历者各为一诗以告来者十首之十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张孝祥诗文集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