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lf and the other:a study of C. S. Lewis’s aesthetics of otherness
副标题:无
作 者:苏欲晓著
分类号:
ISBN:978751612013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自我与他者:C.S.易斯的"他者性"美学思想研究》根据路易斯的生前挚友,英国哲学家、批评家与诗人欧文·巴菲尔德(1898—1997)的判断,20世纪最“牛”的牛津人C.S.路易斯(C.S.Lewis,1898—1963)拥有三重身份:“杰出的具有独到见地的文学批评家”。“高度成功的小说家”,以及“通过文字与广播深入人心的基督教护教家”。其中,身份之二以《纳尼亚传奇》最闻名遐迩;身份之三以《纯粹的基督教》、《魔鬼家书》最发人深思,也令人捧腹。然而。他最重要的第一重身份——文学批评家——在英美国家却“很遗憾”地被后两者过于普及的光芒“淹没”了:当然,2010年之前。汉语语境对于路易斯的文学批评思想价值更是完全陌生。本论著旨在填补这份空白。
目录
导论
第一部分路易斯“他者性”美学观根基:恒存的他者——“道”
第一章《人的消解》的核心思想
第一节理性、情感对客观价值的“合宜”反应:《无心胸之人》
第二节客观价值之道的必然性:《常道》
第三节“道”的消解与人的消解:《人的消解》
第二章《人的消解》与路易斯“他者性”美学思想
第一节恒存之道——路易斯“他者性”美学的根基
第二节“道”的客观性与文本与批评的“他者性”
第三节对于“道”的依从与对于文本的接受
第四节超越时代的“道”与超越时代的文本传统
第五节人与“道”的和谐与阅读批评实践中自我对他者的仁爱
第六节“道”的包容性与路易斯美学中的“埃及金银”
第二部分阅读、批评与创作的他者性
第一章路易斯的“他者”观
第一节路易斯对“他者”的感性体验
第二节“他者”:神学与伦理学内涵
第三节“他者”:存在论内涵
第四节从“有意义的他者”到语言的他者性:路易斯的“他者性”美学内涵
第二章阅读的“他者性”
第一节文本语言的他者性——语言的所是与所思
第二节作者意图与创作语境的他者性
第三节文本价值的他者性:Poiema与Logos
第四节文本阅读的他者性:隐匿自我趋向他者的阅读
第三章批评的“他者性”
第一节善意的批评家
第二节 “不情愿的批评家”
第三节作为文本阐释者的批评家
第四章创作的“他者性”
第一节创作的非个人化
第二节 “原创”与“效法”
……
第三部分路易斯的“他者性”美学及其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研究
第四部分路易斯美学观的思想溯源
结语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路易斯与当代批评语境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摘要(synopsis)
第一部分路易斯“他者性”美学观根基:恒存的他者——“道”
第一章《人的消解》的核心思想
第一节理性、情感对客观价值的“合宜”反应:《无心胸之人》
第二节客观价值之道的必然性:《常道》
第三节“道”的消解与人的消解:《人的消解》
第二章《人的消解》与路易斯“他者性”美学思想
第一节恒存之道——路易斯“他者性”美学的根基
第二节“道”的客观性与文本与批评的“他者性”
第三节对于“道”的依从与对于文本的接受
第四节超越时代的“道”与超越时代的文本传统
第五节人与“道”的和谐与阅读批评实践中自我对他者的仁爱
第六节“道”的包容性与路易斯美学中的“埃及金银”
第二部分阅读、批评与创作的他者性
第一章路易斯的“他者”观
第一节路易斯对“他者”的感性体验
第二节“他者”:神学与伦理学内涵
第三节“他者”:存在论内涵
第四节从“有意义的他者”到语言的他者性:路易斯的“他者性”美学内涵
第二章阅读的“他者性”
第一节文本语言的他者性——语言的所是与所思
第二节作者意图与创作语境的他者性
第三节文本价值的他者性:Poiema与Logos
第四节文本阅读的他者性:隐匿自我趋向他者的阅读
第三章批评的“他者性”
第一节善意的批评家
第二节 “不情愿的批评家”
第三节作为文本阐释者的批评家
第四章创作的“他者性”
第一节创作的非个人化
第二节 “原创”与“效法”
……
第三部分路易斯的“他者性”美学及其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研究
第四部分路易斯美学观的思想溯源
结语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路易斯与当代批评语境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摘要(synopsis)
Self and the other:a study of C. S. Lewis’s aesthetics of otherness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