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quiry study on Rudiments of music aesthetics

副标题:无

作   者:杨燕迪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80692374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这些论文不仅是对这20余年相关研究成果的一个集中反映,而且,所论述问题本身,同样事关音乐美学学科建设及其基本理论。 无疑,就音乐美学基础理论问题而言,其实远远不止这些(有些重要文论,包括本文集有关类别中的重要文论,已经另行辑集出版,就不在这里重录),但从这20余年的历史发展看,这里汇集的文论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意义,尤其是1987年集中发表在《中国音乐学》上的关于音乐美学哲学基础、对象、方法的讨论,以及自1984年引发的关于音心对映问题的讨论(将另外专题辑集出版)、1986年引发的音乐形式与内容关系的讨论和1996年集中讨论的音乐存在方式问题(将另外专题辑集出版),都是不可不辑录的历史。 至于这段历史本身,还有诸多问题关联,我准备在将要着手进行的一个研究项目《中国音乐美学编年纪事与断代研究》中做一些深层次的叙事与陈述,在此不再赘述。 至于本文集的学科意义,应该说,无论对音乐美学的教学还是科研,都会是十分有益的,就像古代先贤所言:述往以为来者师也,尤其对目前正在努力学习行将成为学科主力的青年学子来说,完全可以起到史鉴的作用。 前瞻未来的学科发展,也许有相当数量的课题会因为进入学科前沿或者触及学术尖端而发生转型,但万变不离其宗,作为学科基础理论问题,将始终伴随研究者不断前行,并成为新的学科理论增长的根本驱动。 这样说,不仅是一个现实的预测,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理论宿命。就像问题没有终结、真理不可穷尽一样,无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有新的说道而已。

目录

目录
前言
Ⅰ. 音乐美学哲学基础
为什么要研究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
对象与基础
音乐美学哲学基础的自我反思
音乐美学的多元化
“反映论”与“主体论”——对美学哲学基础的思考
杂谈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
音乐美学哲学基础之我见
音乐美学随想
“新潮”作品研究与音乐美学
音乐审美主体能动的丰富性
[说谎者]复活了与我们面临的抉择
值得注意的简单化倾向
开放·实证·支点
音乐的运动形式与人类的情感体验
听觉美感心理——音乐美学的“黑箱”
美学理论需要学术民主
对音乐二重性的思考——人的物化与物的人化
音乐本体观论析
关于音乐美学的基础、对象、方法的几点思考
人与人相关——关于音乐美学哲学基础及其他的读解
Ⅱ. 音乐美学对象与学科性质
什么是音乐美学——音乐美学的对象问题初探
音乐·音乐学·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音乐学·音乐——与黄荟先生对话
释[Aesthetics]并及音乐美学“论域”建构
词与义——关于[现在音乐美学论域]及其[人与人相关]命题之[术语/概念体系]的读解与批判
音乐美学的学科归属问题
从对学科制度批判看音乐美学学科归属问题
Ⅲ. 音乐形式与内容关系争鸣
简论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兼对某些成说的质疑
关于音乐的内容和形式是一个东西的质疑——与王宁一同志商榷
就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问题答费邓洪同志
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就《简论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一文向王宁一同志请教
一个论题中的辩证法问题——答茅原同志
“内容”与“形式”问题的梳理——兼再谈音乐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Ⅳ. 相关专题
音乐存在方式——同人之有关思路
音乐存在方式相关专著及论文索引(1985-2007)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Inquiry study on Rudiments of music aesthetics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