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荀子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他以孔子的继承者自居,又对孔子思想有所损益,其政治思想更强调突出孔子的“礼学”,颇有从儒向法转变的趋势。后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出自他门下,决非偶然。
荀子倡性恶论,故特别强调后天之学,所谓“枸木必将待櫽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待砻厉然后利”,故其论学甚详,《劝学》、《修身》、《不苟》等篇,每多修身进学之警策。要而言之,荀子之学,出于孔子氏而深广于孔,其中心虽以礼义为治,然其思想之博大,乃集各家思想之大成,决非“儒家”所可包容。其足以取资者,亦非上述所可详尽,读者读之,自可得之也。
目录
前言
凡例
卷一
劝学第一
修身第二
卷二
不苟第三
荣辱第四
卷三
非相第五
非十二子第六
仲尼第七
卷四
儒效第八
卷五
王制第九
卷六
富国第十
卷七
王霸第十一
卷八
君道第十二
卷九
臣道第十三
致士第十四
卷十
议兵第十五
卷十一
强国第十六
天论第十七
卷十二
正论第十八
卷十三
礼论第十九
卷十四
乐论第二十
卷十五
解蔽第二十一
卷十六
正名第二十二
卷十七
性恶第二十三
君子第二十四
卷十八
成相第二十五
赋第二十六
卷十九
大略第二十七
卷二十
宥坐第二十八
子道第二十九
法行第三十
哀公第三十一
尧问第三十二
附录
本书采摭文献要目
凡例
卷一
劝学第一
修身第二
卷二
不苟第三
荣辱第四
卷三
非相第五
非十二子第六
仲尼第七
卷四
儒效第八
卷五
王制第九
卷六
富国第十
卷七
王霸第十一
卷八
君道第十二
卷九
臣道第十三
致士第十四
卷十
议兵第十五
卷十一
强国第十六
天论第十七
卷十二
正论第十八
卷十三
礼论第十九
卷十四
乐论第二十
卷十五
解蔽第二十一
卷十六
正名第二十二
卷十七
性恶第二十三
君子第二十四
卷十八
成相第二十五
赋第二十六
卷十九
大略第二十七
卷二十
宥坐第二十八
子道第二十九
法行第三十
哀公第三十一
尧问第三十二
附录
本书采摭文献要目
荀子校注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