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在印度哲学史上,凡承认吠陀圣典的权威性的婆罗门教哲学都被称为正统派哲学,凡否认吠陀圣典的权威性的哲学流派被称为异端派。前者因为共有六派,所以又被称为“六派哲学”。本书对印度的流派哲学进行了系统的考察。这六派包括吠檀多哲学、数论派哲学、瑜伽拍哲学、胜论派哲学和正理派哲学。作者对其起源、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影响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目录
序章
第一节 印度文明的起源
第二节 关于印度思想史
第三节 中印文化交流
第四节 关于六派哲学
一 关于darsana(“见”)
二 六派哲学概念的形成
三 六派哲学的教系
第一章 正统派哲学的思想始源——吠陀与奥义书
第一节 吠陀的成立及开展模式
一 历史过程
二 主要内容
第二节 《梨俱吠陀》(Rg-Veda)的哲学思想
一 《梨俱吠陀》的多神教
二 《梨俱吠陀》的宇宙创世说
三 原人创世论
四 吠陀的轮回思想
第三节 奥义书的哲学思想
一 奥义书的成立及其意义
二 梵与我的概念
三 梵我一如(brahma-atma-aikyam)思想的发展
四 “二梵”说与“二我”说
第二章 吠檀多哲学
第一节 历史发展的状况
一 吠檀多哲学的发展过程
二 吠檀多派的主要哲学家简介
第二节 《梵经》
一 《梵经》的年代、名义及其结构
二 《梵经》的不一不异论
三 《梵经》的宇宙观
第三节 乔荼波陀与《圣教论》
一 乔荼波陀与他的时代
二 《圣教论》介绍
三 《圣教论》的哲学思想
四 绝对不生说
五 梵我一如说
第四节 商羯罗的哲学思想
一 商羯罗的生涯与历史时代背景
二 商羯罗的著作
三 商羯罗形上学思想研究
四 解脱观
五 商羯罗与佛教
六 结束语
第五节 罗摩奴阇的限定不二论
一 罗摩奴阇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二 梵与个我、世界的关系
三 认识论
四 宗教伦理观
五 结论
第六节 摩陀婆的二元论
一 摩陀婆的生平及著作
二 摩陀婆的二元论
第三章 数论派哲学
第一节 历史和文献研究
一 数论的名称和主要哲学家
二 数论的文献
第二节 数论哲学思想
一 数论哲学的思想来源
二 古典数论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解脱观
第四章 瑜伽派哲学
第一节 起源、名义和发展
一 历史
二 思想起源
三 钵颠阉利的《瑜伽经》
第二节 瑜伽派的哲学思想
一 有神论的哲学
二 心论
三 八支行法
四 瑜伽修习的结果和解脱
第五章 胜论派哲学
第一节 胜论哲学的起源及正理一胜论的发展
一 胜论的起源
二 胜论派的经典文献
三 胜论派的主要思想家及生卒年代
四 正理一胜论的发展
第二节 哲学范畴论(句义论)
一 总论
二 句义分析
三 余论
第三节 胜论的原子论和声无常论
一 原子论
二 声无常论
第六章 正理派哲学
第一节 正理派的历史
第二节 十六句义论
第三节 认识论
一 现量(peatyaksa)
二 比量(anumana)
三 譬喻量和圣言量
第七章 弥曼差派哲学
第一节 历史起源及经典
第二节 主要哲学理论
一 弥曼差派的研究目的
二 量说
三 声常住论
参考文献
梵汉译名对照表
第一节 印度文明的起源
第二节 关于印度思想史
第三节 中印文化交流
第四节 关于六派哲学
一 关于darsana(“见”)
二 六派哲学概念的形成
三 六派哲学的教系
第一章 正统派哲学的思想始源——吠陀与奥义书
第一节 吠陀的成立及开展模式
一 历史过程
二 主要内容
第二节 《梨俱吠陀》(Rg-Veda)的哲学思想
一 《梨俱吠陀》的多神教
二 《梨俱吠陀》的宇宙创世说
三 原人创世论
四 吠陀的轮回思想
第三节 奥义书的哲学思想
一 奥义书的成立及其意义
二 梵与我的概念
三 梵我一如(brahma-atma-aikyam)思想的发展
四 “二梵”说与“二我”说
第二章 吠檀多哲学
第一节 历史发展的状况
一 吠檀多哲学的发展过程
二 吠檀多派的主要哲学家简介
第二节 《梵经》
一 《梵经》的年代、名义及其结构
二 《梵经》的不一不异论
三 《梵经》的宇宙观
第三节 乔荼波陀与《圣教论》
一 乔荼波陀与他的时代
二 《圣教论》介绍
三 《圣教论》的哲学思想
四 绝对不生说
五 梵我一如说
第四节 商羯罗的哲学思想
一 商羯罗的生涯与历史时代背景
二 商羯罗的著作
三 商羯罗形上学思想研究
四 解脱观
五 商羯罗与佛教
六 结束语
第五节 罗摩奴阇的限定不二论
一 罗摩奴阇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二 梵与个我、世界的关系
三 认识论
四 宗教伦理观
五 结论
第六节 摩陀婆的二元论
一 摩陀婆的生平及著作
二 摩陀婆的二元论
第三章 数论派哲学
第一节 历史和文献研究
一 数论的名称和主要哲学家
二 数论的文献
第二节 数论哲学思想
一 数论哲学的思想来源
二 古典数论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解脱观
第四章 瑜伽派哲学
第一节 起源、名义和发展
一 历史
二 思想起源
三 钵颠阉利的《瑜伽经》
第二节 瑜伽派的哲学思想
一 有神论的哲学
二 心论
三 八支行法
四 瑜伽修习的结果和解脱
第五章 胜论派哲学
第一节 胜论哲学的起源及正理一胜论的发展
一 胜论的起源
二 胜论派的经典文献
三 胜论派的主要思想家及生卒年代
四 正理一胜论的发展
第二节 哲学范畴论(句义论)
一 总论
二 句义分析
三 余论
第三节 胜论的原子论和声无常论
一 原子论
二 声无常论
第六章 正理派哲学
第一节 正理派的历史
第二节 十六句义论
第三节 认识论
一 现量(peatyaksa)
二 比量(anumana)
三 譬喻量和圣言量
第七章 弥曼差派哲学
第一节 历史起源及经典
第二节 主要哲学理论
一 弥曼差派的研究目的
二 量说
三 声常住论
参考文献
梵汉译名对照表
印度六派哲学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