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清华百年风雨实录》: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大师极度稀缺,随
着张岱年、季羡林、钱学森等人的相继辞世,大师已成绝响。这些曾是清
华学子的大师,他们的学术造诣、人品操守和爱国热忱影响着千百万莘莘
学子,弥久不衰。
翻开清华厚重的履历,我们感叹它与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
运。从庚子赔款清华学堂初创,到军阀割据,革命大潮风起云涌;从八年
抗战,师生颠沛流离,创办西南联大,到国共内战,新中国成立;从“反
右”“四清”文革”等一系列政治运动,到改革开放,陷入尴尬门,清华
经历了百年的新旧交替和血火洗礼,是中国艰难前行的见证。
李志伟所著的《清华百年风雨实录》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客观冷静的
笔触,引领读者走进清华,聆听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冯友
兰等大师的治学之道;感受叶企孙、华罗庚、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
梁思成、黄万里等科学家的良知;重温朱?基、胡锦涛、习近平等治国兴
邦栋梁之材的成长历程!
目录
序:翻开这些书稿――王满
楔子:庚子赔款,刺烙在一个民族脸颊上的印记(1900―1910)
卷宗一:两难诞生路(1911―1921)
1.周自齐出任清华首任“掌门”
2.唐国安,不愿走进“神龛”
3.周诒春,乱世中给力清华远行
4.闻一多三赶校长风波
卷宗二:清华“大学路”(1922―1925)
1.曹云祥撕开“一米阳光”
2.“四大台柱”擎起清华“国学门”
3.1925年,清华来了一批“传道”的人
卷宗三:迷茫年代的“脚印”(1926―1927)
4.韦杰三的最后“呼唤”
5.朱湘的命运
6.朱自清”的一段迷茫岁月
7.王国维的“不归路”
卷宗四:引路者的颂歌(1928―1932)
1.罗家伦执掌清华
2.冯友兰的“蹉跎”岁月
3.翁文灏“主政”的日子
4.清华“父亲”梅贻琦撑起一片天
卷宗五:在国难岁月里(1933―1937)
1.冯友兰与母亲挥泪别离
2.张申府发动“12?9”
3.梅贻琦的湘滇路
4.叶企孙制造抗战系列“产品”
卷宗六:“铁皮屋”下(1938―1939)
1.一段刻骨铭心的寄篱日子
2.梅贻琦“招兵”
3.联大的“1939”
卷宗七:“匹夫”速记(1940―1944)
1.“狂人”刘文典
2.梁思成与林徽因颠沛流离的生活
3.钱学森与孙立人参战
4.胡适当诤友
卷宗八:复校前的悲剧(1945―1946)
1.“短命”的欢乐
2.张子高接收清华园
3.“1?21”:是谁导演“同室操戈”血案
4.一段不发该生的“阵痛”
卷宗九:清华学人行动(1946―1948)
1.梅汝?对侵略者的审判
2.朱自清饿死不吃“嗟来之食”
3.大师们的最后抉择
卷宗十:新政权旗帜下(1949―1955)
1.新生在“1949”
2.梁思成为古城墙奔走呼号
3.冯友兰在清华“洗澡”
4.一段“输血”的日子
5.“红色父亲”蒋南翔主政清华
6.华罗庚与钱学森的“海归”路
卷宗十一:屋檐下的阳谋(1956―1957)
1.与清华“无关”的岁月
2.清华的“1957”
4.蒋南翔“收网”
5.党内“起义分子”袁永熙
卷宗十二:激情岁月(1958―1964)
1.毛泽东“调兵”
2.施嘉炀与张任联袂送来“一碗水”
3.邓稼先饿着肚子上战场
4.吕应中和他的神秘“200号”工程
5.蒋南祥在“拐点”面前
6.“四清”,为何“不清”清华
卷宗十三:在一个人的“跑马场”里(1965―1966)
1.一个剧本与一名学子的“殇”
2.蒋南翔的“骨头”
3.刘冰在受辱的日子里
4.红卫兵肆虐的季节
卷宗十四:血写的履历(1966―1967)
1.一名学部委员的“血书”
2.蒯大富的“疯狂行动”
3.“两派”争霸清华
4.太阳滴血
卷宗十五:囹圄“岁月”(1968―1972)
1.在迟群制造“觳觫”的日子里
2.嗜血的“鲤鱼洲”
3.绵阳分校的无奈
4.1970,谁与迟群“争峰”
5.倪维斗拔“虎须”
6.较量在“冬季”
卷宗十六:最后的乌云蔽日(1973―1975)
1.“昙花”旭日下
2.“迟谢”合演的“活剧”
3.刘冰等人联名上书
卷宗十七:第二次再生(1976―1979)
1.“人祸天灾”的“1976年”
2.刘达的新时代
3.久违的“甘霖”
4.春天的颂歌
5.清华的“1979”
卷宗十八:科学大时代(1980―1990)
1.凌瑞骥,清华第一吃“螃蟹”的人
2.蒋南翔的最后岁月
3.高景德的“天下”
4.“清华”的“863”
5.清华建筑师的丰碑
6.科研之树结硕果
卷宗十九:新时期清华(1991―2002)
1.李志坚的呼唤
2.张光斗与黄万里的“决斗”
3.王大中执掌清华
4.清华的绿色路
卷宗二十:清华新征途(2003― )
1.在“SARS”面前……
2.陈丹青炒了谁的“鱿鱼”
3.清华要上九天揽月
4.是谁让清华陷入“尴尬门”
5.清华距哈佛有多远
6.陈来,要给力清华
附件一:清华大学历任校长及党委书记
附件二:本书参考书目
楔子:庚子赔款,刺烙在一个民族脸颊上的印记(1900―1910)
卷宗一:两难诞生路(1911―1921)
1.周自齐出任清华首任“掌门”
2.唐国安,不愿走进“神龛”
3.周诒春,乱世中给力清华远行
4.闻一多三赶校长风波
卷宗二:清华“大学路”(1922―1925)
1.曹云祥撕开“一米阳光”
2.“四大台柱”擎起清华“国学门”
3.1925年,清华来了一批“传道”的人
卷宗三:迷茫年代的“脚印”(1926―1927)
4.韦杰三的最后“呼唤”
5.朱湘的命运
6.朱自清”的一段迷茫岁月
7.王国维的“不归路”
卷宗四:引路者的颂歌(1928―1932)
1.罗家伦执掌清华
2.冯友兰的“蹉跎”岁月
3.翁文灏“主政”的日子
4.清华“父亲”梅贻琦撑起一片天
卷宗五:在国难岁月里(1933―1937)
1.冯友兰与母亲挥泪别离
2.张申府发动“12?9”
3.梅贻琦的湘滇路
4.叶企孙制造抗战系列“产品”
卷宗六:“铁皮屋”下(1938―1939)
1.一段刻骨铭心的寄篱日子
2.梅贻琦“招兵”
3.联大的“1939”
卷宗七:“匹夫”速记(1940―1944)
1.“狂人”刘文典
2.梁思成与林徽因颠沛流离的生活
3.钱学森与孙立人参战
4.胡适当诤友
卷宗八:复校前的悲剧(1945―1946)
1.“短命”的欢乐
2.张子高接收清华园
3.“1?21”:是谁导演“同室操戈”血案
4.一段不发该生的“阵痛”
卷宗九:清华学人行动(1946―1948)
1.梅汝?对侵略者的审判
2.朱自清饿死不吃“嗟来之食”
3.大师们的最后抉择
卷宗十:新政权旗帜下(1949―1955)
1.新生在“1949”
2.梁思成为古城墙奔走呼号
3.冯友兰在清华“洗澡”
4.一段“输血”的日子
5.“红色父亲”蒋南翔主政清华
6.华罗庚与钱学森的“海归”路
卷宗十一:屋檐下的阳谋(1956―1957)
1.与清华“无关”的岁月
2.清华的“1957”
4.蒋南翔“收网”
5.党内“起义分子”袁永熙
卷宗十二:激情岁月(1958―1964)
1.毛泽东“调兵”
2.施嘉炀与张任联袂送来“一碗水”
3.邓稼先饿着肚子上战场
4.吕应中和他的神秘“200号”工程
5.蒋南祥在“拐点”面前
6.“四清”,为何“不清”清华
卷宗十三:在一个人的“跑马场”里(1965―1966)
1.一个剧本与一名学子的“殇”
2.蒋南翔的“骨头”
3.刘冰在受辱的日子里
4.红卫兵肆虐的季节
卷宗十四:血写的履历(1966―1967)
1.一名学部委员的“血书”
2.蒯大富的“疯狂行动”
3.“两派”争霸清华
4.太阳滴血
卷宗十五:囹圄“岁月”(1968―1972)
1.在迟群制造“觳觫”的日子里
2.嗜血的“鲤鱼洲”
3.绵阳分校的无奈
4.1970,谁与迟群“争峰”
5.倪维斗拔“虎须”
6.较量在“冬季”
卷宗十六:最后的乌云蔽日(1973―1975)
1.“昙花”旭日下
2.“迟谢”合演的“活剧”
3.刘冰等人联名上书
卷宗十七:第二次再生(1976―1979)
1.“人祸天灾”的“1976年”
2.刘达的新时代
3.久违的“甘霖”
4.春天的颂歌
5.清华的“1979”
卷宗十八:科学大时代(1980―1990)
1.凌瑞骥,清华第一吃“螃蟹”的人
2.蒋南翔的最后岁月
3.高景德的“天下”
4.“清华”的“863”
5.清华建筑师的丰碑
6.科研之树结硕果
卷宗十九:新时期清华(1991―2002)
1.李志坚的呼唤
2.张光斗与黄万里的“决斗”
3.王大中执掌清华
4.清华的绿色路
卷宗二十:清华新征途(2003― )
1.在“SARS”面前……
2.陈丹青炒了谁的“鱿鱼”
3.清华要上九天揽月
4.是谁让清华陷入“尴尬门”
5.清华距哈佛有多远
6.陈来,要给力清华
附件一:清华大学历任校长及党委书记
附件二:本书参考书目
清华百年风雨实录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