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从1913年到1945年,美国从一个影响力局限于西半球和东亚的地区性大国成长为超级大国,拥有了在全球范围内投射经济和军事实力和为国际社会制定规则的能力。这一时期,整个世界和国际关系的面貌也由于美国力量的增长和对这一力量的运用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本书把1913-1945年的美国对外关系视为解决(国家)身份困惑与追求(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作者在兼顾这一时期重大国际事件和外交政策的同时,主要考察了美国在20世纪初期崛起为世界强国,如何思考和界定自己的国家身份和国际角色,如何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对欧洲主导的国际秩序加以改造,并试图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建立一套国际新秩序。 作者使用历史叙事、档案研究、跨学科的写作方法。从中国学者的现实关怀出发,提出了理解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对外政策的新角度,对新的国家身份和国际秩序的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阐释这一时期美国对外关系的新框架。本书对自由国际主义的内容和影响、保守国际主义外交思想和国际秩序观念、珍珠港事件前美国外交大辩论的过程和意义、富兰克林·罗斯福对威尔逊国家秩序思想的发展、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缺陷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论述。21世纪初期的中国实际上面临着美国在20世纪初期面临的相同问题,即崛起的中国应该扮演何种国际角色,拥有什么样的国家身份以及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和现存国际秩序的关系。本书可以为中国思考崛起过程中的身份(国际角色)困惑和(国际)秩序追求提供参照和借鉴。
目录
导言
序章 19世纪末美国的峒起与身份困惑
第一章 新角色、新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威尔逊自由国际主义的兴起(1913—1921)
一 旧秩序与大战的爆发
二 对欧战的反应与美国加入国际体系
三 威尔逊的“新外交”与自由国际主义的兴起
四 新旧国际秩序观的冲突与巴黎和会上的妥协
五 国联之争与关于美国国家身份的大辩论
六 威尔逊的外交遗产与自由国际主义的影响
第二章 保守国际主义得势:共和党政府的外交政策与国际秩序(1921—1929)
一 保守的国际主义:共和党政府的外交思想与国际秩序观念
二 美国与欧洲的稳定和安全
三 美国与远东国际秩序的重建
四 20世纪20年代美国外交的成就与局限
第三章 拥抱孤立主义:国际秩序的瓦解与美国的反应(1929—1939)
一 经济危机与国际秩序的瓦解
二 美国社会的幻灭感与孤立主义思潮的盛行
三 拒绝领导:美国对危机与战争的反应
第四章 孤立还是干预:外交大辩论与战争的到来(1939—1941)
一 国际主义的复兴与外交大辩论的展开
二 外交大辩论的过程
三 关于美国国家目标与国际角色的不同思考
四 外交大辩论的意义与影响
五 美国威慑战略的失败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第五章 自由国际主义的胜利:战时外交与国际秩序的“美国化”(1941—1945)
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美国外交与军事战略
二 战时外交与同盟内部的关系
三 筹划战后和平与国际秩序的“美国化”
四 对美国国际角色的重新思考与“世界领袖”身份的确立
第六章 培育跨国共同体: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秩序
一 “积极和平”:美国和平团体对国际秩序的追求(1913—1929)
二 “使国际关系基督化”:美国海外传教运动的新潮流与传教团体改造国际秩序的努力
三 “用相互理解改善国家间关系的试验”:太平洋国际学会的活动与贡献
第七章 传播美国生活方式:美国文化输出与全球秩序
一 民族自决思想的普及:公共信息委员会与威尔逊国际秩序观念的传播
二 输出现代性:美国大众文化在欧洲
三 促进国际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文化外交的兴起
四 “美国化”还是“地方化”:美国文化输出的影响及相关争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踌躇的霸权:美国崛起后的身份困惑与秩序追求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