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图解素书》由迟双明编著。
《图解素书》内容如下:
《素书》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呢?它为何会有如此神奇的作
用?当我们看到这本书后就会惊讶地发现,原来《素书》并
不长,它只有一千三百三十六个字,总共一百三十二句话,
有点语录体的感觉。这样的篇幅却有着惊人的作用,由此我
们更加惊叹于它神奇的力量。
《素书》句句经典,语言高度凝练,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同
时,对人性的把握以及人生智谋的阐述也是人木三分,对我
们每个人的成长与进步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图解素书》由迟双明编著。
目录
原始章第一
1.五种思想撑起你的人生格局
孔子项橐相问书/3
每日须三省吾身/5
2.将自然法则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
庄子钓于濮水/8
夏桀王倒行逆施/9
3.有德者才能有所得
信陵君礼贤下士/12
汉文帝广施恩德/14
4.用一颗仁爱的心去看待世界
曹彬焚香禁杀/17
王祥剖冰侍母/19
5.为人处世当以道义为先
董宣强项/21
6.人人守礼则社会有序
叔孙通制定礼仪/24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26
7.若想修身立业就不能五缺其一
羊续悬鱼拒贿/29
8.要通晓盛衰成败之理顺势而为
刘备审时度势/31
9.守志待时是一种高明的行径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34
10.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勾践卧薪尝胆/36
11.道的修养是功成名就的关键所在
老子过函谷关/38
正道章第二
1.道德高尚则远近归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2
2.诚信待人是立人之本
烽火戏诸侯/45
曾子杀彘/47
3.前事不忘是为后事之师
唐太宗借古鉴今/50
申无宇劝谏楚灵王/51
4.言行之中透出人的品性
不为五斗米折腰/54
公仪休嗜鱼而不受鱼/55
5.要忠于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过家门而不入/58
丙吉问牛不问人/60
6.不要让嫌猜疑忌阻碍我们前进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62
曹操误杀吕伯奢全家/64
7.见利忘义的行径殊不可取
孙膑和庞涓/67
求人之志章第三
1.清除人生中不必要的累赘
于谦两袖清风/70
贪欲如重负/72
2.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秦穆公诚心悔过/75
3.不要因酒色而使你的人生有污点
柳下惠坐怀不乱/77
陈后主酒色亡国/79
4.远离是非之地才是保身之道
范蠡功成身退/81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83
5.想要有学问就必须多学多问
子人太庙每事问/85
叶天士“背药箱”/86
6.高调做事还要低调做人
刘备韬光养晦/89
鸿门宴刘邦脱险/91
7.想要避免失误须从大局着眼
陆逊火烧连营/95
刘邦还军霸上/97
8.益友要多交损友要远离
王舒忘恩负义/100
廉颇负荆请罪/101
9.知人善任才能人尽其才
刘邦知人善任/104
曾国藩慧眼识英才/106
10.不要被小人所误、被谗言所累
袁崇焕蒙冤被害/108
11.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唐太宗以史为镜/112
叔孙通劝谏刘邦/113
12.凡事应三思而后行
袁绍贸然出兵/115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116
13.懂得灵活变通才能解开死结
曹操刺董卓/119
空城计/121
14.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草船借箭/124
杨璞吹牛/126
15.成就大事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闻鸡起舞/129
本德宗道章第四
1.谋略得当才能决胜千里
韩信暗度陈仓/133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134
2.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
司马懿之“忍”/136
韩信甘受胯下之辱/138
3.修养德行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屈原洁身自好/140
鲁哀公问孑L子/142
4.帮助别人也是在成就自己
顾荣让烤肉/145
范仲淹一生行善/146
5.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
孙亮明察秋毫/149
6.事能知足心常乐 人到无求品自高
苏东坡心态旷达/152
韩信贪恋权位大祸上身/153
7.心态不能平和身体就会受损
伍子胥过昭关/157
8.切不可染指不义之财
杨震暮夜却金/160
严嵩晚景凄凉/161
9.目中无人就会变成孤家寡人
关羽败走麦城/163
祢衡裸衣骂操/164
10.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大树将军冯异/167
齐桓公用人不疑/169
11.自私自利则必招败局
厨厉王私心太重/171
遵义章第五
1.锋芒过露是做人的大忌
楚庄王一鸣惊人/175
荀攸自谦避祸/177
2.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姜后脱簪待罪/180
吴下阿蒙/181
3.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杨修之死/184
4.朝令夕改容易失去民心
王莽改制/187
戚继光大义灭亲/189
5.树立威信是一门大学问
孙武练兵斩美妃/192
赵高指鹿为马/193
6.当众辱人者必然没有好下场
楚庄王绝缨救唐狡/196
丙吉不去驭吏/198
7.可敬之人一定不能怠慢
三顾茅庐/200
8.忠奸善恶的区分不能马虎
项羽失“亚父”/203
楚平王信谗言/205
9.贪恋女色使人变得昏庸
唐玄宗与杨贵妃/208
风流皇帝朱厚照/210
10.选贤任能不能存有私心
举人不避亲仇/212
唐太宗不记旧仇/214
11.名不符实则必受其累
赵括纸上谈兵/217
12.以责人之心责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
张飞之死/220
宰相肚里能撑船/222
13.不要让小的过失蒙住双眼
唐太宗能晓大体/224
吕蒙正不计人过/226
14.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苏代巧退秦兵/228
甘宁和凌统/230
15.人才切不可用而不任
羊皮换相/232
16.轻诺寡信不可取论功行赏要到位
刘邦论功/236
夷吾轻诺寡信/237
17.小恩小惠难有大的回报
韩信拜将/239
豫让报恩/241
18.苟富贵,勿相忘
富贵不可忘乎所以/244
贫贱之交不可忘/246
19.不计前嫌才是用人之道
刘邦不计雍齿之过/249
康熙帝不计前嫌/250
20.用人不当必将后患无穷
李广利征匈奴/253
挥泪斩马谡/254
21.要善于把握和利用已有的优势
田忌赛马/257
22.好的决策当以仁义为先
刘瑾祸国殃民/261
孟子解说仁政/262
23.保密工作一定要滴水不漏
弦高巧救国/265
全纪行事不密/267
24.只顾敛财终究难成大事
李存勖敛财致亡国/269
刘邦与民休息/271
25.腐败是贻害千年的毒瘤
朱元璋打击腐败/273
史上第一贪官/275
26.不要当残暴昏庸的领导
袁绍不听忠言反杀忠良/278
张飞残暴招大祸/279
27.收买人心方法要得当
刘备收买人心/282
28.赏与罚是两把双刃剑
唐太宗赏罚分明/285
汉哀帝随意赏罚/287
29.谗言是鸦片 谏言是良药
三人成虎/289
齐桓公不听忠谏/290
30.贪慕别人的东西不会有好结果
伯?贪财招来杀身大祸/292
安礼章第六
1.好的领导要有容人之量
曹操不计前嫌/296
一鼎羹引发血案/299
2.未雨绸缪胜过亡羊补牢
诸葛亮神机妙算/301
3.积善者福积恶者祸
大秦王朝短命而亡/304
周瑜和鲁肃/306
4.业精于勤而荒于惰
王献之依缸习字/308
5.人才的得失决定功业的成败
唐太宗重视人才/310
重视人才方能成就霸业/312
6.懂得把握时机才能收到奇效
李牧击匈奴/315
诸葛亮错失良机/318
7.领导者沉稳下属才能心稳
甘宁谈笑自如/320
关公刮骨疗伤/321
8.不懂得团结别人就会被孤立
卫懿公好鹤亡国/324
诸葛亮七擒孟获/325
9.用人切忌疑心太重
魏文侯用人不疑/328
周成王释疑/330
10.臭味相投所以同流合污
艺术家宋徽宗/332
11.上梁不正下梁歪
上梁不正下梁歪/335
楚王好细腰/337
12.险恶环境下难有贤良之人
乱政之下,人人自危/339
13.人才难得故应厚待之
冯谖客孟尝君/341
14.吸引人才需要有好的环境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344
孔子论环境与人才/346
15.适度原则很重要
魏文侯能容人小过/348
聪明反被聪明误/349
16.不要被华而不实的事物所迷惑
王政君失察/352
滥竽充数/354
17.纲举才能目张
曹操割发代首/356
朱元璋倡导节俭/357
18.既要认清方向又要脚踏实地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359
19.中坚人才起着支柱作用
刘邦重用陈平/362
郦食其投奔刘邦/363
20.大厦将倾是地基出了问题
鱼肉百姓者必亡/366
元末农民起义/368
21.前车之鉴一定要牢记在心
废长立幼祸事多/370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372
22.居安思危才能有备无患
郭子仪居安思危/374
23.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刘备得道多助/377
鳌拜失道,不能善终/378
24.人无远虑则必有近忧
陈婴不称王/381
25.‘志同道合才是交友之道
高山流水/383
割席断交/386
2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刘关张志同道合/388
十常侍沆瀣一气/390
27.利益的冲突导致相互谋害
郑袖掩鼻计/392
28.志趣相投才能同舟共济
管鲍之交/395
陈雷胶漆/397
29.同行之间是冤家
后羿之死/400
30.教化别人必须以身作则
赵鞅身先士卒/403
31.顺应规律才能成就大业
庖丁解牛/405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士传》(西晋皇甫谧)/408
附录二
《搜神记》(东晋干宝)/409
附录三
清《钦定四库全书》《素书》提要/410
附录四
黄石公《素书》述要/411
附录五
《汉书》(东汉班固)/413
附录六
黄石公三略/419
1.五种思想撑起你的人生格局
孔子项橐相问书/3
每日须三省吾身/5
2.将自然法则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
庄子钓于濮水/8
夏桀王倒行逆施/9
3.有德者才能有所得
信陵君礼贤下士/12
汉文帝广施恩德/14
4.用一颗仁爱的心去看待世界
曹彬焚香禁杀/17
王祥剖冰侍母/19
5.为人处世当以道义为先
董宣强项/21
6.人人守礼则社会有序
叔孙通制定礼仪/24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26
7.若想修身立业就不能五缺其一
羊续悬鱼拒贿/29
8.要通晓盛衰成败之理顺势而为
刘备审时度势/31
9.守志待时是一种高明的行径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34
10.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勾践卧薪尝胆/36
11.道的修养是功成名就的关键所在
老子过函谷关/38
正道章第二
1.道德高尚则远近归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2
2.诚信待人是立人之本
烽火戏诸侯/45
曾子杀彘/47
3.前事不忘是为后事之师
唐太宗借古鉴今/50
申无宇劝谏楚灵王/51
4.言行之中透出人的品性
不为五斗米折腰/54
公仪休嗜鱼而不受鱼/55
5.要忠于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过家门而不入/58
丙吉问牛不问人/60
6.不要让嫌猜疑忌阻碍我们前进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62
曹操误杀吕伯奢全家/64
7.见利忘义的行径殊不可取
孙膑和庞涓/67
求人之志章第三
1.清除人生中不必要的累赘
于谦两袖清风/70
贪欲如重负/72
2.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秦穆公诚心悔过/75
3.不要因酒色而使你的人生有污点
柳下惠坐怀不乱/77
陈后主酒色亡国/79
4.远离是非之地才是保身之道
范蠡功成身退/81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83
5.想要有学问就必须多学多问
子人太庙每事问/85
叶天士“背药箱”/86
6.高调做事还要低调做人
刘备韬光养晦/89
鸿门宴刘邦脱险/91
7.想要避免失误须从大局着眼
陆逊火烧连营/95
刘邦还军霸上/97
8.益友要多交损友要远离
王舒忘恩负义/100
廉颇负荆请罪/101
9.知人善任才能人尽其才
刘邦知人善任/104
曾国藩慧眼识英才/106
10.不要被小人所误、被谗言所累
袁崇焕蒙冤被害/108
11.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唐太宗以史为镜/112
叔孙通劝谏刘邦/113
12.凡事应三思而后行
袁绍贸然出兵/115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116
13.懂得灵活变通才能解开死结
曹操刺董卓/119
空城计/121
14.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草船借箭/124
杨璞吹牛/126
15.成就大事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闻鸡起舞/129
本德宗道章第四
1.谋略得当才能决胜千里
韩信暗度陈仓/133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134
2.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
司马懿之“忍”/136
韩信甘受胯下之辱/138
3.修养德行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屈原洁身自好/140
鲁哀公问孑L子/142
4.帮助别人也是在成就自己
顾荣让烤肉/145
范仲淹一生行善/146
5.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
孙亮明察秋毫/149
6.事能知足心常乐 人到无求品自高
苏东坡心态旷达/152
韩信贪恋权位大祸上身/153
7.心态不能平和身体就会受损
伍子胥过昭关/157
8.切不可染指不义之财
杨震暮夜却金/160
严嵩晚景凄凉/161
9.目中无人就会变成孤家寡人
关羽败走麦城/163
祢衡裸衣骂操/164
10.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大树将军冯异/167
齐桓公用人不疑/169
11.自私自利则必招败局
厨厉王私心太重/171
遵义章第五
1.锋芒过露是做人的大忌
楚庄王一鸣惊人/175
荀攸自谦避祸/177
2.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姜后脱簪待罪/180
吴下阿蒙/181
3.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杨修之死/184
4.朝令夕改容易失去民心
王莽改制/187
戚继光大义灭亲/189
5.树立威信是一门大学问
孙武练兵斩美妃/192
赵高指鹿为马/193
6.当众辱人者必然没有好下场
楚庄王绝缨救唐狡/196
丙吉不去驭吏/198
7.可敬之人一定不能怠慢
三顾茅庐/200
8.忠奸善恶的区分不能马虎
项羽失“亚父”/203
楚平王信谗言/205
9.贪恋女色使人变得昏庸
唐玄宗与杨贵妃/208
风流皇帝朱厚照/210
10.选贤任能不能存有私心
举人不避亲仇/212
唐太宗不记旧仇/214
11.名不符实则必受其累
赵括纸上谈兵/217
12.以责人之心责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
张飞之死/220
宰相肚里能撑船/222
13.不要让小的过失蒙住双眼
唐太宗能晓大体/224
吕蒙正不计人过/226
14.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苏代巧退秦兵/228
甘宁和凌统/230
15.人才切不可用而不任
羊皮换相/232
16.轻诺寡信不可取论功行赏要到位
刘邦论功/236
夷吾轻诺寡信/237
17.小恩小惠难有大的回报
韩信拜将/239
豫让报恩/241
18.苟富贵,勿相忘
富贵不可忘乎所以/244
贫贱之交不可忘/246
19.不计前嫌才是用人之道
刘邦不计雍齿之过/249
康熙帝不计前嫌/250
20.用人不当必将后患无穷
李广利征匈奴/253
挥泪斩马谡/254
21.要善于把握和利用已有的优势
田忌赛马/257
22.好的决策当以仁义为先
刘瑾祸国殃民/261
孟子解说仁政/262
23.保密工作一定要滴水不漏
弦高巧救国/265
全纪行事不密/267
24.只顾敛财终究难成大事
李存勖敛财致亡国/269
刘邦与民休息/271
25.腐败是贻害千年的毒瘤
朱元璋打击腐败/273
史上第一贪官/275
26.不要当残暴昏庸的领导
袁绍不听忠言反杀忠良/278
张飞残暴招大祸/279
27.收买人心方法要得当
刘备收买人心/282
28.赏与罚是两把双刃剑
唐太宗赏罚分明/285
汉哀帝随意赏罚/287
29.谗言是鸦片 谏言是良药
三人成虎/289
齐桓公不听忠谏/290
30.贪慕别人的东西不会有好结果
伯?贪财招来杀身大祸/292
安礼章第六
1.好的领导要有容人之量
曹操不计前嫌/296
一鼎羹引发血案/299
2.未雨绸缪胜过亡羊补牢
诸葛亮神机妙算/301
3.积善者福积恶者祸
大秦王朝短命而亡/304
周瑜和鲁肃/306
4.业精于勤而荒于惰
王献之依缸习字/308
5.人才的得失决定功业的成败
唐太宗重视人才/310
重视人才方能成就霸业/312
6.懂得把握时机才能收到奇效
李牧击匈奴/315
诸葛亮错失良机/318
7.领导者沉稳下属才能心稳
甘宁谈笑自如/320
关公刮骨疗伤/321
8.不懂得团结别人就会被孤立
卫懿公好鹤亡国/324
诸葛亮七擒孟获/325
9.用人切忌疑心太重
魏文侯用人不疑/328
周成王释疑/330
10.臭味相投所以同流合污
艺术家宋徽宗/332
11.上梁不正下梁歪
上梁不正下梁歪/335
楚王好细腰/337
12.险恶环境下难有贤良之人
乱政之下,人人自危/339
13.人才难得故应厚待之
冯谖客孟尝君/341
14.吸引人才需要有好的环境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344
孔子论环境与人才/346
15.适度原则很重要
魏文侯能容人小过/348
聪明反被聪明误/349
16.不要被华而不实的事物所迷惑
王政君失察/352
滥竽充数/354
17.纲举才能目张
曹操割发代首/356
朱元璋倡导节俭/357
18.既要认清方向又要脚踏实地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359
19.中坚人才起着支柱作用
刘邦重用陈平/362
郦食其投奔刘邦/363
20.大厦将倾是地基出了问题
鱼肉百姓者必亡/366
元末农民起义/368
21.前车之鉴一定要牢记在心
废长立幼祸事多/370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372
22.居安思危才能有备无患
郭子仪居安思危/374
23.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刘备得道多助/377
鳌拜失道,不能善终/378
24.人无远虑则必有近忧
陈婴不称王/381
25.‘志同道合才是交友之道
高山流水/383
割席断交/386
2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刘关张志同道合/388
十常侍沆瀣一气/390
27.利益的冲突导致相互谋害
郑袖掩鼻计/392
28.志趣相投才能同舟共济
管鲍之交/395
陈雷胶漆/397
29.同行之间是冤家
后羿之死/400
30.教化别人必须以身作则
赵鞅身先士卒/403
31.顺应规律才能成就大业
庖丁解牛/405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士传》(西晋皇甫谧)/408
附录二
《搜神记》(东晋干宝)/409
附录三
清《钦定四库全书》《素书》提要/410
附录四
黄石公《素书》述要/411
附录五
《汉书》(东汉班固)/413
附录六
黄石公三略/419
图解素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