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此书是“郭庆祥国学系列”之三,25万字。作者从人性出发,人情着眼,人生着手,开启人生智慧,而《中庸》是开启人生智慧的最好教材。世上再美好的语言,没有真情实感,也不会感动人;世上再神圣的词汇,没有人生的思想感悟,也不会启示人。著书,是我人生体验和感悟的真情流露,先受惠于己,再启示于人。著书最大的收获,给了我人生的智慧。作者力求:靠学术水平,站得住;靠通俗易懂,铺得开;靠普世价值,走得出;靠人生哲学,留得下。为解读客观纯正,借孔颖达、郑玄、朱熹、张居正名家的解读予以佐证。
目录
前言
题记
一、中庸之道,中国人的思维准则
第一讲:道不远人,中庸之道,相伴我们而行
道不远人。“道”穿越历史的时空,无时无刻不在伴随左右着人们前行的轨迹/2
道是依据规律,规范人们在人生正确道路上奋勇前行的轨迹道路/3
圣是依据规律,引领人们在人生正确道路上奋勇前行的良师益友/3
中是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状态;是为人处世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客观
中正;是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适当、适中;是前后、左右、上下、内外、阴阳、正负动态之中的平衡/4
庸,是用,是持之以恒、不可更改的坚守/5
中庸,是用中;是在动态中,恰如其分,不可改变,长期持久的用中;是在
动态中持久保持“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状态中的平衡。中庸,是儒家
最高的道德标准和行事规则/5
中庸不是中立,是“用中”;不是折中,是“适中”;不是调和,是“变通”;不是妥协,是“平衡”/6
第二讲:天命、率性、修道的天人合一境界
中国人的天命观:天命之谓性,是按照人本性的自然规律,去发展自由生动的人性/15
天:凡不可思议,非人力所为,足以支配人命运的力量就是天/16
命:凡不可思议,非人力所为,足以左右人命运的力量就是命/17
天命:一是天赋,指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禀赋;二是命运,是人对之无可奈
何的某种必然性的命运,是冥冥中不可逆转的趋势/18
第三讲:天命之谓性,人性本为欲
性,是指万事万物内在的性质和所具有的特点、本质、本色、本能、本性/22
人性,指人类的本能、本性、本色、本质;人类的本性是欲;羡慕嫉妒恨,是人性的最好写照/26
人性是欲;人之本能,是饮食男女;人之本性,是贪生怕死;人之本质,是
贪心贪婪;人之本色,是纵欲懒惰;人之常情,是趋利避害;人之常态,是
欺软怕硬;人之常欲,是追求幸福和享受;人之常理,是追求公平和自
由;人之常恶,是贫困饥饿和死亡/28
“率性之谓道”,依据生命宇宙的规律,顺其人性自然的延伸,遵循人的本性行事,就是道/29
率性:是顺其自然之性,尽其性,任其性/29
欲,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人没有了欲望,也就没有了动力,没有了动力,
人类社会就不会继续发展,就会停止消亡/33
第四讲:修道之谓教,规范人生行为
修道,是按照人性的规律修身养性,符合人类共生共存共发展的道德规范/36
教,是教化,通过人的修养达到的道德境界,从而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38
要知己性,则懂得如何修身养性;知人性,则懂得如何为人处世;尽其
性,则懂得不纵欲不贪婪;忍其性,则懂得不失潇洒自由;任其性,则懂
得不固执己见;率其性,则懂得不天马行空/41
第五讲:君子依道而行,自察内省慎独,自我修身养性
致中和的人生智慧/48
“中”是天下的大本,“和”是天下的达道。“中”的根本目的,是保持万
事万物的根本,以求稳固;“和”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天下通行的达道,以
求通达;“中和”的根本目的,是为达到“天地位焉,万物育焉”/52
第六讲:中庸的智慧,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适中,是时时处处追求动态中的居中、适中/55
中庸其至,民鲜能久/59
中庸之道,人鲜能行/63
第七讲:持之以恒,中庸可行
惟大智者,故能行中庸之道/66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启示/68
选择中庸,贵在坚守/71
中庸难行,贵在持之以恒/73
二、君子之道,中国人的做人准则
第八讲:君子之强与坚守中庸
君子之强,和而不流的精神价值/82
坚守中庸,持之以恒,无怨无悔/83
第九讲:君子之道的广大与精微
君子之道,造端乎父母。及其至也,察乎天地/96
第十讲:道不远人,人皆可以为道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98
忠恕违道不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1
第十一讲:君子之道,乐天知命,知足守分,安然自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中庸之道/111
第十二讲:敬畏神灵的当代启示
国人某些人对于神灵,采取的是实用主义、行贿式的信仰/122
人类由于对神灵缺少必要的敬畏,肆意掠夺资源,破坏自然和社会环境/122
第十三讲:大德受命与中庸功效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127
第十四讲:仁政与礼制的继承与发展
仁政与礼制,父作子述的继承与发展/132
第十五讲:继承先祖遗志,达孝治理天下
大孝,是继承先人遗志,把先人的未竞事业发扬光大/142
第十六讲:为政,以人为本;为人,以诚为本
为政之道,以人为本,人存政举,人亡政息/149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152
天下之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交也。天下之三达德:
知、仁、勇。所行者一也:诚/156
第十七讲:九经,是治理国家的九条准则
治国九经: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161
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有九,九九归一,就是一个诚字/169
三、至诚之道,中国人的成己、成人、成物准则
第十八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171
诚者,天之道。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之者也/173
学、问、思、辨、行的知行合一,是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176
第十九讲:至诚之道的天地境界
至诚,是天地人之本,是成己、成人、成物的核心/180
至诚无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182
至诚如神,防微杜渐,可以预知/184
第二十讲:至诚无息,孕育万物
诚者自成,成己、成人、成物的“内圣外王”之道/187
至诚无息,孕育万物/189
中庸的功效,是大德受命;至诚的功效,是与天地共同化育万物/192
诚,是天地运行的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严肃的运行规则,一种自然而然的运行动力/194
四、礼仪之道,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第二十一讲:礼乐制度与德合天人的哲学理念
至诚之道的理论与实践/197
与时俱进与圣君礼乐/202
第二十二讲:圣君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
圣君治理天下的“三重”:议订礼仪,制订法度,考订规范文字。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207
君子之道“六事”的最高境界/211
圣人的光辉与天地日月同辉/213
第二十三讲:至圣和至诚,可与天地同
至圣之道的五种美德: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发强刚毅,齐庄中正,文理密察/216
至诚之道,博大精深,成己、成人、成物之美德,接近天道/222
第二十四讲:至圣的修养功夫
君子之道,简淡谨微的道德境界/225
君子之道,内省慎独的内修价值/227
至诚的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228
至诚的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畏/229
君子笃恭而天下平/229
上天之德,无声无臭/230
《中庸》人生大智慧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