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史:1900-1911

副标题:无

作   者:郑丽君

分类号:

ISBN:978751790150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历代文明是影像产生的源点,而通过影像我们又能反观文明延续的脉络和传承的路径。在中国史学界,一直有“左图右史”的传统,而在西方史学界也早就有“以图证史”的方法。《中国影像史·第二卷(1839-1900)》正是秉持了这样的原则,因而该丛书对影像史的研究,不是对影像内容的单纯研究,而是把影像放在历史的语境下进行解剖,包括影像产生的背景、现场和传播形式,从影像的三种形态和影像意义的三个场域,即技术性形态、构成性形态和社会性形态,图像制作的场域、图像自身的场域和图像传播的场域,进行分析和整理。“中国影像史”丛书以时间为序分成八个历史阶段,分别书写不同阶段影像发展的状况。依次为:古代卷,研究摄影史前时代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光学和化学方面的探索;1839-1900年,研究摄影术诞生并传入中国后,外国在华摄影师及中国本土摄影师在中国的拍摄活动及所摄影像;1900-1911年,研究庚子事变至清王朝灭亡前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11-1919年,研究中华民国成立至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19-1927年,研究新文化运动之后至北伐战争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27-1937年,研究北伐胜利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37-1945年,研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至抗日战争结束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45-1949年,研究抗日战争结束后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第九、十卷,从编年史的角度,分别梳理了1839-1911年、1912-1949年间中国影像的主要事件、影像作者、影像作品、影像出版等。此外,为统一体例,各卷以相同或近似的结构和次序,按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影像的总体风貌、影像的技术特征、影像的构成性特点、影像的传播场域、影像作者、影像选萃,以及同一时期电影的发展概要,展现出各个时期的影像史。丛书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献价值,入选“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

目录


主编的话
导论
第一章 1900-1911 年的社会图景
第一节 新政和预备立宪
一、政治与军事改革
二、新学教育与奖励工商
三、中外关系与法律改革
第二节 经济自由与习俗变迁
一、经济自由的巨大成就
二、趋“新”慕“西”的生活方式
第三节 社会阶层流动
一、城市社会阶层变化
二、农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第四节 大众传播下的社会关系重构
一、清末的办报高潮
二、铜版制版与“形象的在场”
小 结

第二章 1900-1911 年的影像文化总貌
第一节 纪录性影像大流行
一、1900-1901:镜头中动荡的中国社会
二、旅行科考与西部探险
三、西方记者的时政报道
四、国人眼中的新闻时事
第二节 痕迹性影像的证据意义
一、图像学研究的影像分类
二、偶像职能的主动利用
三、合影留念与 " 有图为证 "
第三节 相似性影像的外部观看
一、文字里的中国印象
二、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十八省府》
三、民间化的细节报道
第四节 象征性影像的有所指陈
一、中国的酷刑
二、女人的小脚和男人的辫子
三、鸦片横行的中华象征
小 结

第三章 1900-1911 年的影像产制环境
第一节 便捷拍摄与纪录摄影
一、照相设备与感光材料的发展及销售
二、摄影教学与专著出版
第二节 因人而异的影像记录
一、利卡尔顿的“对照观看”与立体照片
二、莫里循等人的职业摄影报道
三、同一事件的不同角度
第三节 照相馆摄影的新探索
一、化装像的合谋
二、照相营生与戏装照
三、分身像与中国景
第四节 贴册报刊的影像再生产
一、贴册背后的权力意志
二、报刊宣传的意趣声音
小 结

第四章 1900-1911 年的影像构成性特色
第一节 开阔的视野与精巧的细部
一、西湖风景的多角度尝试
二、中国古建筑的逼视观看
第二节 个人与集体意识的全面觉醒
一、形式多样的个人肖像
二、合影的门道与意义
三、手工上色与摆布拍摄
第三节 永不磨灭的民俗风景
一、费佩德拍摄的杭州与那爱德拍摄的成都
二、清末集市与生产生活百态
第四节 不可回避的时事新闻
一、庚子事变的仇视
二、辛亥革命的关注
三、日俄战争的转折
小 结

第五章 1900-1911 年影像的大众传播
第一节 从私人留存到公开发售
一、肖像摄影的政治经济营销
二、风俗时事影像的消费
第二节 从官方评选到社会舆论
一、南洋劝业会的影像评选与应用
二、影像文学与相馆林立
第三节 从传递信息到传播观点
一、摄影印刷与阅报风尚
二、《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三、影像引导人心向背
第四节 从国内传播到国际形象
一、商业性的国际传播
二、报刊传媒的主客观报道
小 结

第六章 1900-1911 年中国电影概述
第一节 本时期电影的文化特征
一、“影”戏
二、民间特色
三、西方主导
第二节 本时期电影的生产特点
一、本时期电影生产概况
二、照相馆摄制的中国最早电影
三、外国商人的推动与电影制作公司的成立
四、本时期电影生产的特点
第三节 本时期电影的风格式样
一、“戏”字当头,“影”作态秀
二、以社会和历史构筑的简单情节
第四节 本时期电影的展示场域
一、茶园放映
二、戏院登台
小 结

第七章 1900-1911 年影像的主要作者
第八章 1900-1911 年影像选萃
第九章 结束语
第一节 生产、构成、传播的连锁变化
第二节 自然、学艺、道德、历史的综合观照
参考文献
一、著作
二、论文
后 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影像史:1900-1911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