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作为现代传感技术的重要分支,光纤传感技术在许多领域具有替代传统传感器、弥补传感领域空白的先天优势。本教材以光纤传感器为核心,着重详细讨论了强度调制型、相位调制型、波长调制型和偏振态调制型四大类型传感器以及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原理、技术和设计方法;有选择地介绍了光纤传感的两项核心技术——网络技术和封装技术;首次将光纤传感最新研究方向新材料光纤传感器——聚合物光纤传感器、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以及微米和纳米光电传感器纳入教材。
教材内容覆盖了光纤传感领域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传感器的讨论细致、深入,并列举了大量的应用设计实例。由于有教学科研的相辅相长,对学科最新技术和进展的介绍全面、贴近工程应用实际。可作为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教材,同时对相关领域的科研及实际工作者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启发创新思维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目录
第1章 光纤技术基础
1.1 光纤的基本特性
1.1.1 均匀折射率光纤中光线的传播与数值孔径
1.1.2 光纤的弯曲
1.1.3 光纤端面的倾斜效应
1.1.4 圆锥形光纤
1.1.5 光纤的损耗
1.1.6 光纤的色散
1.2 光纤的耦合技术
1.2.1 光纤和光源的耦合
1.2.2 光纤和光纤的直接耦合
1.2.3 多模光纤通过透镜耦合
1.3 常用无源、有源光纤器件
1.3.1 熔锥型单模光纤光分/合路连接器
1.3.2 磨抛型单模光纤定向耦合器
1.3.3 光开关
1.3.4 掺杂光纤激光器与放大器
1.3.5 光纤放大器
1.4 光纤器件的选择
1.4.1 光纤偏振器
1.4.2 光纤滤波器
1.4.3 光纤光栅
1.4.4 光隔离器
1.4.5 光调制器
1.5 光纤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1.5.1 光纤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
1.5.2 光纤传感器的特点
习题与思考
第2章 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
2.1 强度调制传感原理
2.1.1 反射式强度调制
2.1.2 透射式强度调制
2.1.3 光纤模式功率分布强度调制
2.1.4 折射率强度调制
2.1.5 光吸收系数调制
2.2 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的补偿技术
2.2.1 光源负反馈稳定法
2.2.2 双波长补偿法
2.2.3 旁路光纤监测法
2.2.4 光桥平衡补偿法
2.2.5 神经网络补偿法
2.3 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的类型及应用实例
2.3.1 光纤微弯传感器
2.3.2 光纤温度传感器
2.4 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习题与思考
第3章 相位调制型光纤传感器
3.1 相位调制型光纤传感器原理
3.1.1 应力应变效应
3.1.2 温度应变效应
3.2 光纤干涉仪的类型
3.2.1 Mach-Zehnder和Michelson光纤干涉仪
3.2.2 Sagnac光纤干涉仪
3.2.3 光纤Fabry-Perot干涉仪
3.2.4 光纤环形腔干涉仪
3.2.5 相位压缩原理与微分干涉仪
3.2.6 白光干涉型光纤传感器
3.3 相位调制型光传感器的信号解调技术
3.3.1 干涉仪的信号解调
3.3.2 光纤锁相环方法
3.3.3 相位生成载波(PGC)解调方案
3.4 光纤干涉仪的传感应用实例
3.4.1 干涉式位移传感器
3.4.2 加速度传感器
3.4.3 振动传感器
3.4.4 温度传感器
3.4.5 磁场传感器
3.4.6 电流传感器
3.5 相位调制型光纤传感器的发展
习题与思考
第4章 波长调制型光纤传感器
4.1 波长调制传感原理
4.2 光纤布拉格光栅应变传感模型分析
4.2.1 各向同性介质中胡克定理的一般形式
4.2.2 均匀轴向应力作用下光纤光栅传感模型
4.2.3 均匀横向应力作用下光纤光栅传感模型
4.2.4 任意正应力作用下光纤光栅传感模型
4.3 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传感模型分析
4.3.1 光纤光栅温度传感模型分析的前提假设
4.3.2 光纤光栅温度传感模型分析
4.4 光纤光栅增敏与去敏设计
4.4.1 非均匀涂敷对光纤光栅光学性能的影响
4.4.2 光纤光栅的保护和封装
4.5 光纤布拉格光栅在光纤传感领域中的典型应用
4.5.1 单参量测量
4.5.2 双参量测量
4.5.3 准分布式多点测量
4.6 传光型波长调制光纤传感器
4.6.1 波长调制机理
4.6.2 光纤pH值传感器
4.6.3 光纤磷光传感器
4.6.4 光纤黑体温度计
4.7 光纤传感器用于智能材料及其结构
4.7.1 可用于智能结构的光纤传感器
4.7.2 光纤传感器用于智能结构的一些问题
习题与思考
第5章 偏振态调制型光纤传感器
5.1 偏振态调制传感原理
5.1.1 Pockels效应
5.1.2 Kerr效应
5.1.3 Faraday效应
5.1.4 弹光效应
5.2 偏振调制光纤传感器类型及应用实例
5.2.1 光纤电流传感器
5.2.2 BSO晶体光纤电场传感器
5.2.3 光纤法拉第磁强计
5.2.4 压力与水声传感器
5.2.5 医用体压计
5.2.6 动脉光纤血流计
5.2.7 光纤偏振干涉仪
习题与思考
第6章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
6.1 引言
6.2 时域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工作机理
6.2.1 光纤中的背向散射光分析
6.2.2 OTDR技术
6.2.3 瑞利散射型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6.2.4 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6.2.5 布里渊散射型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6.2.6 拉曼型、布里渊型和偏振模式耦合型分布式温度传感方法比较
6.2.7 FBG和BOTDR性能比较
6.3 其他(准)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光纤法珀传感器
6.3.1 光纤法珀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
6.3.2 光纤法珀传感器的复用
6.4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小结
习题与思考
第7章 光传感器网络技术
7.1 概述
7.2 光纤网络的连接技术
7.2.1 网络损耗的主要来源
7.2.2 通过透镜耦合降低损耗
7.3 光网络技术
7.3.1 可用于构成光传感网的传感器
7.3.2 成网技术
7.4 光纤光栅传感网络
7.4.1 光纤光栅在传感应用中需考虑的一般问题
7.4.2 光纤光栅传感网络
习题和思考
第8章 光传感器的封装技术
8.1 概述
8.1.1 光传感器封装的主要目的
8.1.2 光传感器封装的基本要求
8.2 光传感器的封装类型
8.2.1 机械固定式
8.2.2 胶粘固定式
8.2.3 焊接固定式
8.2.4 金属焊固定式
8.3 光器件封装实例
8.3.1 同轴封装
8.3.2 蝶式封装
8.3.3 带尾纤全金属化封装
8.3.4 Mini-DiL封装
8.3.5 无源对准技术
8.4 石英平面光路器件的封装技术
8.4.1 PLC封装技术
8.4.2 各种PLC组件封装技术
8.5 光表面安装技术
8.5.1 光表面安装技术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8.5.2 光SMT的研究进展
习题与思考
第9章 新材料光纤传感器及应用技术
9.1 光子晶体光纤及其在传感中的应用
9.1.1 光子晶体光纤
9.1.2 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
9.1.3 PCF小结
9.2 聚合物光纤及其传感应用
9.2.1 聚合物光纤材料及类型
9.2.2 多模聚合物光纤传感器及其应用
9.2.3 单模聚合物光纤传感器及其应用
小结
习题与思考
第10章 光电微型传感器
10.1 MEMS与微系统简介
10.1.1 典型的MEMS产品
10.1.2 微制造业的演变与微传感器的发展
10.1.3 微系统设计与制造的多学科交叉本质
10.1.4 MEMS传感器和微系统在各工业领域的应用与市场
10.2 微光机电系统与光电微型传感器
10.2.1 微光机电系统
10.2.2 微光电传感器、执行器
10.3 光电微型传感器典型器件
10.3.1 MEMS“元器件”的定义
10.3.2 带有微机械加工IO结构的光纤传感器
10.3.3 可调光学传感器
10.3.4 微机械加工的Bragg光栅传感器
10.4 微制造技术与微制造业
10.4.1 微(光机电)系统常用材料
10.4.2 MEMS技术与微传感器性能的关系
10.5 微型系统的封装
10.5.1 微系统封装设计中通常应考虑的问题
10.5.2 光微加工封装技术
10.6 关于微系统设计
小结
习题与思考
第11章 纳米传感器
11.1 纳米传感器原理
11.1.1 纳米器件、纳米系统与纳米技术
11.1.2 纳米技术的发展历程
11.1.3 纳米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11.2 纳米系统的结构与设计举例
11.2.1 纳米系统的结构
11.2.2 电磁学及其在NEMS中的应用
11.2.3 纳米机电系统
11.2.4 NEMS设计举例——生物纳米马达
11.3 纳米制造技术
11.4 典型纳米传感单元结构
11.4.1 纳米探针
11.4.2 碳纳米管
11.4.3 介孔材料
11.4.4 近场光学元件
11.4.5 纳米操纵器
11.5 典型纳米传感器
11.5.1 概述
11.5.2 基于共振隧穿、介观压阻等纳米效应的NEMS传感器
11.5.3 基于一维纳米结构的NEMS传感器
11.5.4 微机械加工的纳米级SNOM传感器
小结
习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第1章 光纤技术基础
1.1 光纤的基本特性
1.1.1 均匀折射率光纤中光线的传播与数值孔径
1.1.2 光纤的弯曲
1.1.3 光纤端面的倾斜效应
1.1.4 圆锥形光纤
1.1.5 光纤的损耗
1.1.6 光纤的色散
1.2 光纤的耦合技术
1.2.1 光纤和光源的耦合
1.2.2 光纤和光纤的直接耦合
1.2.3 多模光纤通过透镜耦合
1.3 常用无源、有源光纤器件
1.3.1 熔锥型单模光纤光分/合路连接器
1.3.2 磨抛型单模光纤定向耦合器
1.3.3 光开关
1.3.4 掺杂光纤激光器与放大器
1.3.5 光纤放大器
1.4 光纤器件的选择
1.4.1 光纤偏振器
1.4.2 光纤滤波器
1.4.3 光纤光栅
1.4.4 光隔离器
1.4.5 光调制器
1.5 光纤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1.5.1 光纤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
1.5.2 光纤传感器的特点
习题与思考
第2章 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
2.1 强度调制传感原理
2.1.1 反射式强度调制
2.1.2 透射式强度调制
2.1.3 光纤模式功率分布强度调制
2.1.4 折射率强度调制
2.1.5 光吸收系数调制
2.2 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的补偿技术
2.2.1 光源负反馈稳定法
2.2.2 双波长补偿法
2.2.3 旁路光纤监测法
2.2.4 光桥平衡补偿法
2.2.5 神经网络补偿法
2.3 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的类型及应用实例
2.3.1 光纤微弯传感器
2.3.2 光纤温度传感器
2.4 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习题与思考
第3章 相位调制型光纤传感器
3.1 相位调制型光纤传感器原理
3.1.1 应力应变效应
3.1.2 温度应变效应
3.2 光纤干涉仪的类型
3.2.1 Mach-Zehnder和Michelson光纤干涉仪
3.2.2 Sagnac光纤干涉仪
3.2.3 光纤Fabry-Perot干涉仪
3.2.4 光纤环形腔干涉仪
3.2.5 相位压缩原理与微分干涉仪
3.2.6 白光干涉型光纤传感器
3.3 相位调制型光传感器的信号解调技术
3.3.1 干涉仪的信号解调
3.3.2 光纤锁相环方法
3.3.3 相位生成载波(PGC)解调方案
3.4 光纤干涉仪的传感应用实例
3.4.1 干涉式位移传感器
3.4.2 加速度传感器
3.4.3 振动传感器
3.4.4 温度传感器
3.4.5 磁场传感器
3.4.6 电流传感器
3.5 相位调制型光纤传感器的发展
习题与思考
第4章 波长调制型光纤传感器
4.1 波长调制传感原理
4.2 光纤布拉格光栅应变传感模型分析
4.2.1 各向同性介质中胡克定理的一般形式
4.2.2 均匀轴向应力作用下光纤光栅传感模型
4.2.3 均匀横向应力作用下光纤光栅传感模型
4.2.4 任意正应力作用下光纤光栅传感模型
4.3 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传感模型分析
4.3.1 光纤光栅温度传感模型分析的前提假设
4.3.2 光纤光栅温度传感模型分析
4.4 光纤光栅增敏与去敏设计
4.4.1 非均匀涂敷对光纤光栅光学性能的影响
4.4.2 光纤光栅的保护和封装
4.5 光纤布拉格光栅在光纤传感领域中的典型应用
4.5.1 单参量测量
4.5.2 双参量测量
4.5.3 准分布式多点测量
4.6 传光型波长调制光纤传感器
4.6.1 波长调制机理
4.6.2 光纤pH值传感器
4.6.3 光纤磷光传感器
4.6.4 光纤黑体温度计
4.7 光纤传感器用于智能材料及其结构
4.7.1 可用于智能结构的光纤传感器
4.7.2 光纤传感器用于智能结构的一些问题
习题与思考
第5章 偏振态调制型光纤传感器
5.1 偏振态调制传感原理
5.1.1 Pockels效应
5.1.2 Kerr效应
5.1.3 Faraday效应
5.1.4 弹光效应
5.2 偏振调制光纤传感器类型及应用实例
5.2.1 光纤电流传感器
5.2.2 BSO晶体光纤电场传感器
5.2.3 光纤法拉第磁强计
5.2.4 压力与水声传感器
5.2.5 医用体压计
5.2.6 动脉光纤血流计
5.2.7 光纤偏振干涉仪
习题与思考
第6章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
6.1 引言
6.2 时域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工作机理
6.2.1 光纤中的背向散射光分析
6.2.2 OTDR技术
6.2.3 瑞利散射型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6.2.4 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6.2.5 布里渊散射型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6.2.6 拉曼型、布里渊型和偏振模式耦合型分布式温度传感方法比较
6.2.7 FBG和BOTDR性能比较
6.3 其他(准)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光纤法珀传感器
6.3.1 光纤法珀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
6.3.2 光纤法珀传感器的复用
6.4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小结
习题与思考
第7章 光传感器网络技术
7.1 概述
7.2 光纤网络的连接技术
7.2.1 网络损耗的主要来源
7.2.2 通过透镜耦合降低损耗
7.3 光网络技术
7.3.1 可用于构成光传感网的传感器
7.3.2 成网技术
7.4 光纤光栅传感网络
7.4.1 光纤光栅在传感应用中需考虑的一般问题
7.4.2 光纤光栅传感网络
习题和思考
第8章 光传感器的封装技术
8.1 概述
8.1.1 光传感器封装的主要目的
8.1.2 光传感器封装的基本要求
8.2 光传感器的封装类型
8.2.1 机械固定式
8.2.2 胶粘固定式
8.2.3 焊接固定式
8.2.4 金属焊固定式
8.3 光器件封装实例
8.3.1 同轴封装
8.3.2 蝶式封装
8.3.3 带尾纤全金属化封装
8.3.4 Mini-DiL封装
8.3.5 无源对准技术
8.4 石英平面光路器件的封装技术
8.4.1 PLC封装技术
8.4.2 各种PLC组件封装技术
8.5 光表面安装技术
8.5.1 光表面安装技术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8.5.2 光SMT的研究进展
习题与思考
第9章 新材料光纤传感器及应用技术
9.1 光子晶体光纤及其在传感中的应用
9.1.1 光子晶体光纤
9.1.2 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
9.1.3 PCF小结
9.2 聚合物光纤及其传感应用
9.2.1 聚合物光纤材料及类型
9.2.2 多模聚合物光纤传感器及其应用
9.2.3 单模聚合物光纤传感器及其应用
小结
习题与思考
第10章 光电微型传感器
10.1 MEMS与微系统简介
10.1.1 典型的MEMS产品
10.1.2 微制造业的演变与微传感器的发展
10.1.3 微系统设计与制造的多学科交叉本质
10.1.4 MEMS传感器和微系统在各工业领域的应用与市场
10.2 微光机电系统与光电微型传感器
10.2.1 微光机电系统
10.2.2 微光电传感器、执行器
10.3 光电微型传感器典型器件
10.3.1 MEMS“元器件”的定义
10.3.2 带有微机械加工IO结构的光纤传感器
10.3.3 可调光学传感器
10.3.4 微机械加工的Bragg光栅传感器
10.4 微制造技术与微制造业
10.4.1 微(光机电)系统常用材料
10.4.2 MEMS技术与微传感器性能的关系
10.5 微型系统的封装
10.5.1 微系统封装设计中通常应考虑的问题
10.5.2 光微加工封装技术
10.6 关于微系统设计
小结
习题与思考
第11章 纳米传感器
11.1 纳米传感器原理
11.1.1 纳米器件、纳米系统与纳米技术
11.1.2 纳米技术的发展历程
11.1.3 纳米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11.2 纳米系统的结构与设计举例
11.2.1 纳米系统的结构
11.2.2 电磁学及其在NEMS中的应用
11.2.3 纳米机电系统
11.2.4 NEMS设计举例——生物纳米马达
11.3 纳米制造技术
11.4 典型纳米传感单元结构
11.4.1 纳米探针
11.4.2 碳纳米管
11.4.3 介孔材料
11.4.4 近场光学元件
11.4.5 纳米操纵器
11.5 典型纳米传感器
11.5.1 概述
11.5.2 基于共振隧穿、介观压阻等纳米效应的NEMS传感器
11.5.3 基于一维纳米结构的NEMS传感器
11.5.4 微机械加工的纳米级SNOM传感器
小结
习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Fiber optic sensor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