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该怎么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副标题:无

作   者:赵霖,鲍善芬编著;杨贵舫绘图

分类号:

ISBN:978711716486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国人该怎么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部分
饮食文化——人类餐桌上的文明
一、餐桌上的“民族精神”
1.中餐饮食文化的哲学内涵
2.“寓医于食”——中餐的精髓所在
3.“众口难调”——舌尖上的中餐
4.中餐的四大风味与八大菜系
5.集全国厨艺大成的台湾饮食
二、世界各国的膳食与餐饮
1.“用鼻子吃饭”的法国人
2.简单、自然、质朴的意大利烹饪
3.《饥饿食谱》帮希腊人忆苦思甜
4.豪爽美味的德国餐饮
5.平淡的英国饮食文化
6.豪放粗犷的“俄式大菜”
7.澳大利亚饮食离不开酵母酱
8.简单实用、粗线条的阿拉伯饮食
9.与泡菜结缘的韩餐
10.“用眼睛吃饭”的日本人
11.印度饮食离不开咖喱粉
12.颇具特色的泰国菜肴
13.近代美国流行的快餐文化
14.北美洲土著人的饮食
第二部分 中餐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一、“百世相传三代艺”——中餐的传承与发展
1.中华文明是伟大的农耕文明
2.丰富的食材奠定了中餐烹饪的基础
3.精巧的青铜餐具造就了“钟鸣鼎食”
4.”周代八珍”凸显烹饪高水平
5.夏商周饮食制度的建树与传承
6.将百姓饮食与国家政治相联系
7.中餐为中国打造“软实力”
二、中餐烹调术——中华饮食文化的结晶
1.中餐烹饪的特点与优势
2.中餐的广杂性、主从性和匹配性
3.热食和熟食是中餐的一大特点
4.豆腐的发明绝对不亚于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
5.中餐发酵食品的“食疗”功能丰富
6.贮藏食物的传统方法为中餐增添风味
7.“鲜”味何来——“咸中有味淡中鲜”
8.中餐烹饪的调和之术——“鼎中之变”
9.中餐坚持低温烹饪的传统
10.中餐烹饪美学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发明筷子是中国古人的重大贡献
1.中餐与西餐不同的进食方式
2.用筷子吃饭是中餐的特色
3.使用筷子能促进儿童大脑发育
4.日本的舶来品“一次性筷子”可以休矣
四、“饮食有苇,身必无灾”——中餐的平衡膳食理论
1.“得谷者昌,失谷者亡”,中餐主副食的平衡
2.荤素搭配,膳食的酸碱平衡
3.“杂食者,美食也”,食物杂与精的平衡
4.膳食寒、热、温、凉四性的平衡
5.“五味调和,不可偏嗜”,膳食五味的平衡
6.“食宜细缓,不可粗速”,就餐速度快与慢的平衡
7.“饮食以时”,就餐时间和饥与饱的平衡
8.“胃好恬愉”,进食前后的情绪平衡
9.“食宜暖”,膳食的冷热平衡
10.“食前忌动,食后忌静”,进食量与体力活动的平衡
五、平衡的中餐是防治“慢病”的灵丹妙药
1.《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2.有关中国传统膳食结构的生动描述
3.广西巴马地区长寿现象的启示
4.2004年北京市居民膳食调查的体会
5.科学配餐,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
第三部分 “先进厨房,后进药房”,不要忽视食物的力量
一、相信您的自愈力——人体自稳定平衡调节机制
二、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物质
1.少年儿童的饮料首选白开水
2.坚持适量饮水才能保持健康
3.警惕儿童“果汁饮料综合征”
4.饮料绝对不能当水喝
5.含咖啡因的饮料不能过量饮用
6.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与”海湾战争综合征”
7.饮料中的“果葡糖浆”是什么东西
8.喝软饮料过量诱发痛风比酒精更严重
9.把牛奶当水暍带来的恶果
……
第四部分 “养生当论食抓”,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第五部分 “膳食指南”倡导的目标——“吃好求健康”
第六部分 美国食品安全的前车之鉴
第七部分 “洋快餐”是否会成为人类又一个“烟草工业”
第八部分 吃什么和怎么吃关系着民族的命运
结束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人该怎么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