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2002年,我从电视台转入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任记者、编辑。时任人民日报社教科文部主任、健康时报社长李新彦对采编部有一条严格规定:要求编辑记者每周都要在医院待上最少半天,了解患者的实际需要,掌握医院的*信息。即便在“非典”肆虐的特殊时期,我们仍然不辞劳苦地奔赴在医院第一线。想来,这大概算是医疗记者最务实的“跑基层”。
转眼,我从事医疗新闻职业已整13年,发表有重大影响力的医疗报道百余篇。这期间,我担任过多家医界媒体的主要负责人,带过记者编辑团队无数。从事医疗媒体久了,愈发感受到它的重要职能似乎就是要负责任地做对“媒”——在患者与专家间架起一座相识相知的桥梁。鉴于此,我对采编部的上版稿件要求一贯沿袭了当年人民日报社的作风:亲历一线,客观真实;并一直坚持专家亲自审稿原则。由此打造了一批批作风、文风过硬的团队。
13年来,我在医疗媒体兢兢业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我和我身边的“老记”们共同见证了中国医疗事业的成长和发展,对医疗行业有着深厚特殊的感情。因此,对当今医患矛盾体会至深的同时,也极度痛心哀戚,一直希望能为改善医患关系尽一份绵薄之力。
2012年,我担任《健康大视野》杂志执行总编,在国家卫计委的指导和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大力倡导下,带领采编团队响应中宣部“记者走基层”的号召,组建了“中国医院纪实行”记者报道团,通过记者亲临医院门诊及手术一线,与专家一起出诊(跟诊)的形式,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医患互动的点滴。
从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中国医院纪实行”报道团历时整三年,已经走访了近50家三甲模范医院,跟诊了近200名模范医生,拍下10000多张感人肺腑的医患照片,刊出了800多版图文并茂的系列跟诊记。由此记录挖掘出了一批医疗战线上德技双馨的好大夫,原汁原味地还原了“医患和谐一家亲”的感人场景。
我们清晰地记得,在北京安定医院马辛院长的门诊,一位来自黑龙江的李女士,一见到马辛就激动地说:“11年前是您给我治好的病,现在又过来找您了。我只信任您!”在国内某知名的医生信息平台上,马辛的主页有无数病友及家属的留言,称赞她的医术医风。然而多么华丽的辞藻,也不及这位忠实“粉丝”一句简单的“只信任您”。
在北京回龙观医院杨甫德院长的门诊,有些病人并没有挂上他的号,只想推门看一眼,跟他打个招呼,说一声“我今天没有挂上您的号”,然后就走了。杨甫德说,精神科很特别,有很多做了50多年精神科的医生,就有跟随50多年的患者。患者的病治好了,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地来看看医生。“精神科医生有时候就是靠这样一些情感受到鼓舞的。如果你总想,他们呆呆傻傻的,怎么和他们交流呢?患病的时候,他还会伤害你,甚至完全不领情,还会骂你、又怎么建立起自己的感受呢。”杨甫德说,医生也要寻找一种寄托,觉得他总会好起来,好了之后他总会明白,你对他付出的这些东西是值得的。
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樊碧发主任的门诊,一位患者自诉脚后跟疼,樊碧发让他把鞋袜脱了,患者脱了鞋子后,难为情地说脚太臭坚持不肯再脱袜子,樊碧发笑着宽慰:“没事儿,我是医生啊。”一个会心的微笑,把那句“我是医生”诠释得那么生动!再华丽的表达,也比不上从内心深处涌出的真情实感。
在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儿童精神科学科带头人郑毅的门诊,我们得知:曾经有一位15岁被误诊为“重性精神病”苏州男孩,因当地“治不好”只能被父母锁在家里。当郑毅在其父母上门求诊时得知孩子因“疯狂”没敢一同带来,便趁出差机会去苏州专程看了孩子,“孩子被大铁门锁在房间里,吃饭就从下面开的小窗口递进去,看了特别心酸。”郑毅说,孩子其实并不是重性精神病人,只是抽动症伴强迫行为,因在学校受到虐待和歧视,加之治疗走偏了被强制住院,大量精神药物,致使孩子逆反甚至打人。经过他系统的药物治疗和耐心的心理治疗,现在这个原本只能长期锁在家里的男孩“交了女朋友,考了雅思,准备出国工作”。
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田进文的门诊,他为一个不遵医嘱的高血压老大爷耐心地讲解了检查和治疗方案后,又不放心地将自己的名片递给了患者,叮嘱“有不明白的地方方便咨询病情”。田进文说:“有时医生就是一句话的事,病人却要等一个上午,我的手机里有3000多个电话,绝大多数都是患者或其家属的,他们发来的消息,我都会抽空回的。我总想多尽一份责任心,能使患者少跑医院,少些忧虑。”
在北京平谷区医院副院长、大外科总主任狄长安的门诊,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从人群中挤到狄长安面前,递给他满满一袋新摘的野菜以表谢意。原来,这位老人两年前患了晚期胃癌,经狄长安做了全胃切除的手术后,老人的术后恢复远远超出了家人的心理预期。从此,老太太便记住了这位“恩人”的出诊日。“如果我的儿子要选择学医,一定有便利条件,因为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但是,如果自己的儿子不学医,人家的儿子学医,也要给他人提供便利”。狄长安说,当大夫一定不要保守,你会的东西,就一定要传授下去,这也是作为一名好医生应尽的职责。
在解放军第302医院王福生、赵敏的门诊,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温建民、肖和印的门诊,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毕新宇的门诊,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亢泽峰的门诊,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陈兆军的门诊,等等,总会有患者情不自禁地拉着我们摄影记者的手,请我们一定为他们心中的好医生多多拍照,因为“他们治好了我痛苦不堪的病”;因为“出了这个门儿,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医生了”;因为“这么好的医生,一定要让更多受苦的患者知道”。
…………
这些跟诊中感人肺腑的场景,无不真实地记录了好医生平常一线的精神风貌。跟诊,让我们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了:医生在挽救患者肉体的时候,同时也是在挽救蕴含在他社会关系中的亲情、友情以及所有的爱。在同专家们一起出诊的日子里,我们体验了医生们出门诊时不敢喝水,因为没时间去上厕所;中午仅有的半小时吃饭时间,基本上都被延续接诊占用着。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拯救患者的健康,却对自己的健康忽略不计。
医生与患者,本是陌路人,却因为天职,因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健康的渴求,坐在了面对面,构筑了人世间最奇特的人际关系,演绎了超越血缘的人世亲情。而我和我的团队,正是“站在名医身边,传递医患温度”的有力见证者。
三年来,“中国医院纪实行”报道团每走访一家医院,均得到了医院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每一位选定被“跟诊”的医生,都经过医院领导层的严谨筛选,充分体现了被报道者是“同行当中的好榜样,百姓当中的好口碑”。
经过三个多月的认真甄选、紧张编辑,我们从近200名医生中择取了73位医生的报道结集成册,完成了这本《人民好医生跟诊记》。“人民好医生”代表着无限崇高的荣誉。医生,他们从广大人民群众中来,又扎根服务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好医生”深受广大人民的爱戴和拥护,他们*的荣誉莫过于人民群众的“口碑”。尊重医生,是患者对自己生命的尊重,也是医生尊严的体现。
《人民好医生跟诊记》,满载了医患温情。在书中,让我们看到医务工作者追随“中国梦、健康梦”的脚步从未停歇,并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百姓的健康、不断践行着他们的职业理想:面对患者渴求健康的目光,他们义无反顾;面对工作的平凡与细微,他们任劳任怨;面对突发卫生事件及灾难应急,他们奋不顾身……也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在凝聚、在传承、在升华。
“中国医院纪实行”报道的感人篇章结集成册是件意义深远的事情,阅读此书,仿佛看到医生们的音容笑貌,其德技的描述可以帮助患者找到“少走弯路”的医生,不再病急乱投医。在医学发展的“精准医疗”时代,对患者来说,“精准医疗”就是找到“对”的医生治病,这也是《人民好医生跟诊记》的初衷和使命之一。本书推荐的不一定是全国最有名的医生,但肯定是一位好医生。他们,正是中国千万个执业好医生的缩影。
梦想的实现,凝结了许多人的心血和支持。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对我们团队的大力支持,没有基金会作坚实后盾,或许我们的梦想还仅是梦想;感谢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彦峰的支持和肯定,您给了我们梦想腾飞的勇气和力量。感谢和我日夜废寝忘食并肩作战的团队主力军吴正友、罗德芳、庞书丽、李丹、李霞,是你们备受了亲人两地分居之苦,忍病冲锋在前的担当,隐忍了怀孕安胎流产伤痛,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工作自始至终的默默支持;感谢一众关注并支持的人们,希望《好医生跟诊记》能成为您手中的暖心之作。目录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