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以独特的角度按时间顺序撷取了百年来中国书画家的动人故事和传奇经历,,犹如一部百年书画逸闻的编年史,以小见大地展示了百年中国书画的浩瀚与伟大。书稿中插有近百幅图片,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平和中透着隽永,字里行间凸显出百年间书画名家的人性人情。既可供具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一般读者阅读,其丰富的史料也可供书画研究者参考。全书语言朴实,文笔流畅,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一定的史料价值。
目录
简明目录
穿起散落的“珍珠”——自序
1898年~1909年
1910年~1919年
1920年~1929年
1930年~1939年
1940年~1949年
1950年~1959年
1960年~1969年
1970年~1979年
1980年~1989年
1990年~1999年
2000年~2008年
跋
【书摘与插画】
1898年,李叔同携同家人从天津迁居上海。
戊戌变法时,他刻了一方“南海康君是吾师”的闲章,被当局视为逆党,不得不南下避祸。
李叔同到上海不久,便加入“城南文社”,并与城南草堂主人许幻园、名士袁希濂、儒医蔡小香、书家张小楼等结为“天涯五友”。“城南文社”每月活动一次,文社的课卷专请精通理学,长于诗赋的张孝廉评阅,确定成绩。李叔同显示了出众的才气,第一次参与就获得了第一名。
许幻园家中富有,为人慷慨,是当时上海新学界的领袖人物,经常举办悬赏征文活动。李叔同只要参加征文,其成绩必定名列前茅。许幻园倾慕他的才华,让出城南草堂的一部分,邀请李叔同一家搬来同住,两人遂成挚友。
马一浮自幼聪颖过人,家中聘请一位有名望的举人为塾师,可只教了两年,塾师觉得无可再教,自动请辞另就。
1898年,15岁的马一浮参加绍兴县试,一同进试场的还有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兄弟。马一浮获第1名,周作人34名,周树人37名。闱卷流传,曾任浙江省民国首任都督、民国交通总长的名绅汤寿潜激赏其才学,主动将爱女汤孝愍许配给他。
在后来一次出国考试中,马一浮又一次和周树人同进考场,马一浮依然名列第一。
1898年,素以学问渊博著称的叶尔恺出任陕西提学使,他注重新学,到任后出了几十道题目,涉及方方面面内容,让全省秀才去做,限定一个月交卷。20岁的于伯循(于右任),在“冬寒无火,夜间呵冻所书,忽浓忽淡,甚形潦草”的情况下,写成几十篇交卷。叶尔恺读后大为叹赏,认为于伯循的诗文策论卓尔不凡,非时流可及。他欣然在卷子上批道:“入关以来,未见第二人。”“作者奇才妙笔,可以自成一家。”并大书“西北奇才”四个大字,以示推崇。
叶尔恺传见于伯循,嘉奖勉励之余,特地拿出一部薛福成的《出使四国日记》,让于伯循带去阅读,嘱其留意世界大势。一省学台,对一个出身农家的穷秀才如此青睐,实属罕见,可见叶尔恺确实是欣赏于伯循的才学,而寄予厚望。
1898年,陈衡恪(师曾)的祖父陈宝箴、父亲陈三立作为维新运动的倡导者和推行者同时被革职。面对突发变故,他们变得清醒起来,不再让儿孙参加科举考试,而让他们进入新式学堂学习科学技术,掌握立身本领。
陈衡恪遵照长辈要求,于1898年考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学堂,学习开矿,兼学建造铁路。在学校里,他与鲁迅同学,结下很深友谊。陈三立也于这一年携家迁居南京。
1899年,时年56岁的吴昌硕在扬州盐运署当幕僚。是年秋末,署里分到一个安东(今涟水县)县令缺。安东是小县,油水少,盐运署里大家都不愿去。担任运司的同乡丁葆元便让吴昌硕去做安东县令。
吴昌硕上任后,不愿曲意逢迎,不久便和上司闹翻了。只当了一个月,他毅然挂冠而去,从此绝意仕途,矢志艺术创作。他刻有“一月安东令”、“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两方闲章,让人感到一种手拂浮云的超然与悠闲。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