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桃花坞书系?花坞笛声:寸心书屋昆曲随笔》辑录与昆曲活动有关的随笔二十七篇,略按内容次为四组。第一组记述以苏州大学为基地的昆曲教育。从昆曲班到昆曲传承计划,流年似水,笛声依旧。第二组记述参与白先勇先生青春版《牡丹亭》、曾永义先生新编昆剧《梁祝》、《孟姜女》、《李香君》、《杨妃梦》编演的经验,九年之中,十馀次渡海教习,在两岸之间架起一座昆曲桥梁。马家钦老师编创昆舞,得到舞蹈学界的广泛认可,我闻我见,爰录于此。第三组是序跋,第四组是演讲、访谈。这些文字大多即兴撰写,没有刻意为文,不可责之以藻采。它们只是如实记录了二十多年来两岸三地文化人保护传承昆曲遗产的些许片段,从而为世纪之交苏州昆曲的存活现状留下一组具有原真性的黑白相片。
目录
我带昆曲班/001
台湾大学昆曲社三十六届年度公演寄语/009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012
高慰伯先生与苏州大学昆曲班/018
看继字辈演戏/025
文化之缘/028
苏州大学的昆曲教育/032
深耕源头,固本养根——苏州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述评/041
《牡丹亭》与苏州/059
青春与至情——关于青春版《牡丹亭》两岸三地巡演的回顾与思考/069
姑苏风范的现代延展——记苏昆优秀青年演员沈丰英/078
守法与翻新——关于《梁祝》昆唱的追记和思考/089
借昆腔婉转谱新词——新编昆剧《孟姜女》编演追记/096
别题纨扇唱香君——新编昆剧《李香君》编演追记/107
前身太白非耶是——新编昆剧《杨妃梦》编演追记/113
昆曲精神的舞蹈诠释——记马家钦与“昆舞”/118
撷取、熔铸与升华——再谈马家钦昆舞的艺术取向/125
《寸心书屋曲谱》序/135
《中国昆曲腔词格律与应用》序/137
《中国昆曲论坛2003》编后记/142
《中国昆曲论坛2004》编后记/145
《昆戏集存甲编》前言/149
丹青圣手南曲名家——昆山腔兴起前夕的吴中曲派/179
昆曲艺术的原生环境与文化特征/189
昆曲艺术与苏州二十一世纪文化战略/205
“姹紫嫣红牡丹开,良辰美景新秀来”——关于青春版《牡丹亭》的座谈/209
美的东西应该有未来——《昆曲600年》编导访谈录/232
后记/261
台湾大学昆曲社三十六届年度公演寄语/009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012
高慰伯先生与苏州大学昆曲班/018
看继字辈演戏/025
文化之缘/028
苏州大学的昆曲教育/032
深耕源头,固本养根——苏州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述评/041
《牡丹亭》与苏州/059
青春与至情——关于青春版《牡丹亭》两岸三地巡演的回顾与思考/069
姑苏风范的现代延展——记苏昆优秀青年演员沈丰英/078
守法与翻新——关于《梁祝》昆唱的追记和思考/089
借昆腔婉转谱新词——新编昆剧《孟姜女》编演追记/096
别题纨扇唱香君——新编昆剧《李香君》编演追记/107
前身太白非耶是——新编昆剧《杨妃梦》编演追记/113
昆曲精神的舞蹈诠释——记马家钦与“昆舞”/118
撷取、熔铸与升华——再谈马家钦昆舞的艺术取向/125
《寸心书屋曲谱》序/135
《中国昆曲腔词格律与应用》序/137
《中国昆曲论坛2003》编后记/142
《中国昆曲论坛2004》编后记/145
《昆戏集存甲编》前言/149
丹青圣手南曲名家——昆山腔兴起前夕的吴中曲派/179
昆曲艺术的原生环境与文化特征/189
昆曲艺术与苏州二十一世纪文化战略/205
“姹紫嫣红牡丹开,良辰美景新秀来”——关于青春版《牡丹亭》的座谈/209
美的东西应该有未来——《昆曲600年》编导访谈录/232
后记/261
寸心书屋昆曲随笔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