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励志专享满99减10优惠券,点击立刻领取从攫取到共容:金融改革的逻辑

副标题:无

作   者:赵昌文,朱鸿鸣 著

分类号:

ISBN:978750865100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认为,经济增长的绩效取决于包括企业家才能、资本和优秀人才在内的创新要素是配置到实体经济或生产性领域,还是配置到金融业或非生产性领域,而决定配置方向的关键因素便是报酬结构。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金融“发展过度”,构成了对实体经济的“攫取”,具体表现为金融业利润高、金融从业者收入高,使创新要素和资源“脱实向虚”,源源不断地由实体经济流向金融业,从而降低了整个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构建一个金融与实体经济和谐共生的高效率、共容性金融体系,而非仅仅提高金融效率,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和逻辑起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攫取到共容: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一个基本问题
三种金融观
金融竞合观下的金融体系:“攫取性”金融体系
金融改革的一维模型
金融改革的二维模型
金融改革的三维模型
几个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第二章 “攫取性”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业:“发展不足”还是“发展过度”?
金融业利润过高
金融从业者收入过高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过高
第三章 “金融诅咒”
中国经济增长之谜
英国衰落的启示
“虹吸效应”:“金融诅咒”的主要机制
“虹吸效应”在中国的体现
“金融诅咒”的其他机制
“攫取性”金融体系是个世界性现象
美国的“攫取性”金融体系
第四章 “攫取性”金融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金融约束制度
金融监管、金融创新与影子银行部门膨胀
金融结构失衡及其他原因
金融之外的原因
第五章 竞争不足、隐性担保与金融低效
关于金融效率的争议
中国金融低效的典型性事实
金融层面的主要原因:竞争不足
非金融层面的主要原因:隐性担保广泛存在
第六章 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不断累积
金融风险不断累积的原因
中国会发生大规模金融危机吗?
第七章 金融约束制度的退出:金融体系内的改革
利率市场化
完善金融市场竞争机制
优化金融监管
其他改革
第八章 隐性担保的退出:其他领域的配套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财政领域的配套
产业政策调整
其他配套措施
第九章 互联网金融
从乡镇企业到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增量改革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化
参考文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经管励志专享满99减10优惠券,点击立刻领取从攫取到共容:金融改革的逻辑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