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分为10章,主要包括:秦汉史学的社会背景、秦汉时期的统治政策与史学、两汉时期的正宗思想与历史观、两汉之际的史家与史学、汉代的史官制度与官修史书等内容。
目录
目录
绪论 秦汉史学的社会背景
一、 大一统理想的实现
二、 汉民族的形成和全国性的多民族统一
三、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第一章 秦汉时期的统治政策与史学
第一节 秦朝的统治与史学
一、 秦大一统政权建设与秦始皇的史学政策
二、 秦朝的史官制度与历史记录
三、 秦汉时期的五德终始说
第二节 两汉统治阶层对历史经验的吸取与统治政策的调整
一、 对秦亡汉兴经验教训的总结与文景之治
二、 汉武帝的历史意识与大一统政权的巩固
三、 历史经验总结与东汉初的统治措施
第二章 两汉时期的正宗思想与历史观
第一节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与大一统思想
一、 董仲舒的生平
二、 宗教神学的天人关系论
三、 大一统的政权理论
四、 三纲五常的社会伦理观
五、 三统循环的历史演化模式
第二节 盐铁会议与石渠阁奏议、白虎观奏议
一、 盐铁会议
二、 石渠阁奏议与白虎观奏议
第三节 《白虎通义》的社会思想与历史观
一、 一统尊君的政权理论
二、 等级严明的国家结构
三、 集权帝国的政治职能
四、 对历史运行的描述
第三章 陆贾、贾谊与《淮南子》的历史思考
第一节 陆贾的历史著述与历史思考
一、 陆贾和他的历史著述
二、 以仁义为本的治国思想
三、 对历史的认识与思考
第二节 贾谊对历史盛衰的思考
一、 贾谊的政治作为和政论、史论著作
二、 历史盛衰与现实思考
三、 以礼治国的思想
第三节 《淮南子》的历史思想
一、 天地之理:以道为本的宇宙观
二、 人间之事:体道而无为的社会历史观
三、 往古与当今:对历史阶段性的看法
第四章 《史记》:史家之绝唱
第一节 司马谈与《论六家要指》
一、 《论六家要指》的学术总结
二、 司马谈的史学事业
第二节 司马迁的家世、生平和著史动机
一、 史官家世与史官生涯
二、 继《春秋》而作《史记》
第三节 “成一家之言”
一、 内容广博的通史巨著
二、 纪传体史书的开山
三、 “其文直,其事核”的历史记录
第四节 “究天人之际”
一、 天人相分的思想倾向
二、 人事、人谋的历史作用
第五节 “通古今之变”
一、 “原始察终”的历史考察
二、 “见盛观衰”的史家眼光
三、 “兴坏之理”的理论探求
第六节 状写历史的神来之笔
一、 波澜起伏的历史场景
二、 生动传神的人物丹青
三、 寓论于叙的史学方法
第五章 两汉之际的史家与史学
第一节 对《史记》的补续与评论
一、 褚少孙等人对《史记》的补续
二、 班彪和他的《史记后传》
三、 扬雄等人对《史记》的评论和班彪的《前史略论》
第二节 刘向、刘歆父子和他们的史学活动
一、 政见不同的父子
二、 两代学者
三、 文献学领域的开创之功
第六章 桓谭、张衡、王充、王符、仲长统等人进步的历史观
第一节 桓谭、张衡等人对谶纬的批判
一、 谶纬的流行
二、 郑兴、尹敏、桓谭对谶纬的抵制
三、 张衡对谶纬的批判
第二节 王充的天地自然无为思想与今胜于古的历史观
一、 自强不息的一生
二、 天地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对天人感应说的批判
三、 实知的认识论主张和对经传虚妄诸说的质疑
四、 今胜于古的历史发展观
第三节 王符、仲长统的历史观与社会批判思想
一、 王符以元气为本的宇宙观
二、 王符以德教为本的治国思想
三、 仲长统的天人关系论
四、 仲长统对历史变化趋势的理论探索
五、 仲长统的社会批判与改良设想
第七章 《汉书》:传统史学的范本
第一节 班固的家世与生平
一、 班固的家世
二、 班固的生平
第二节 第一部大一统的皇朝史
一、 对西汉大一统皇朝成就的记述
二、 实录精神与鉴戒思想
第三节 《汉书》的编纂成就
一、 多种专史领域的开拓
二、 首创纪传体断代史
三、 严整的史书体例
第四节 历史变化与天人关系
一、 历史的变化与发展
二、 正宗思想与天人关系
第五节 典雅优美的历史记述
一、 典雅简明的叙事风格
二、 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 以文代述的撰史方法
第八章 《吴越春秋》、《风俗通义》与其他史书
第一节 饶有特色的地方史《吴越春秋》
一、 赵晔与《吴越春秋》的流传
二、 《吴越春秋》的史料价值
三、 《吴越春秋》的编纂体例
四、 《吴越春秋》中的历史启示
五、 《吴越春秋》的历史文学成就
第二节 应劭与《风俗通义》
一、 应劭和他的历史著作
二、 《风俗通义》的内容与价值
第三节 其他历史学说与历史著述
一、 何休的《公羊》三世说
二、 扬雄、贾逵、赵岐、服虔的历史著述
三、 《汉旧仪》、《汉皇德纪》等历史著作
第九章 《汉纪》:第一部编年体皇朝断代史
第一节 荀悦和他的政论著作《申鉴》
一、 荀悦的出身与经历
二、 《申鉴》对致治之术的讨论
第二节 《汉纪》中的史学见解
一、 史学的性质与任务
二、 史学的社会功能
三、 史书的内容与编写原则
第三节 编年史规模的建立
一、 创新的编年史法
二、 多样的史论形式
三、 简要的历史记述
第四节 《汉纪》中的历史思考
一、 “通于天人之理”
二、 “达于变化之数”
三、 “故能达于道”
第十章 汉代的史官制度与官修史书
第一节 汉代的修史制度
一、 汉代的修史机构与史官
二、 著记与起居注
第二节 《东观汉记》:官修纪传体正史的开创之作
一、 《东观汉记》的修撰
二、 《东观汉记》的作者
三、 《东观汉记》的体例、内容与流传情况
6A&H
绪论 秦汉史学的社会背景
一、 大一统理想的实现
二、 汉民族的形成和全国性的多民族统一
三、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第一章 秦汉时期的统治政策与史学
第一节 秦朝的统治与史学
一、 秦大一统政权建设与秦始皇的史学政策
二、 秦朝的史官制度与历史记录
三、 秦汉时期的五德终始说
第二节 两汉统治阶层对历史经验的吸取与统治政策的调整
一、 对秦亡汉兴经验教训的总结与文景之治
二、 汉武帝的历史意识与大一统政权的巩固
三、 历史经验总结与东汉初的统治措施
第二章 两汉时期的正宗思想与历史观
第一节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与大一统思想
一、 董仲舒的生平
二、 宗教神学的天人关系论
三、 大一统的政权理论
四、 三纲五常的社会伦理观
五、 三统循环的历史演化模式
第二节 盐铁会议与石渠阁奏议、白虎观奏议
一、 盐铁会议
二、 石渠阁奏议与白虎观奏议
第三节 《白虎通义》的社会思想与历史观
一、 一统尊君的政权理论
二、 等级严明的国家结构
三、 集权帝国的政治职能
四、 对历史运行的描述
第三章 陆贾、贾谊与《淮南子》的历史思考
第一节 陆贾的历史著述与历史思考
一、 陆贾和他的历史著述
二、 以仁义为本的治国思想
三、 对历史的认识与思考
第二节 贾谊对历史盛衰的思考
一、 贾谊的政治作为和政论、史论著作
二、 历史盛衰与现实思考
三、 以礼治国的思想
第三节 《淮南子》的历史思想
一、 天地之理:以道为本的宇宙观
二、 人间之事:体道而无为的社会历史观
三、 往古与当今:对历史阶段性的看法
第四章 《史记》:史家之绝唱
第一节 司马谈与《论六家要指》
一、 《论六家要指》的学术总结
二、 司马谈的史学事业
第二节 司马迁的家世、生平和著史动机
一、 史官家世与史官生涯
二、 继《春秋》而作《史记》
第三节 “成一家之言”
一、 内容广博的通史巨著
二、 纪传体史书的开山
三、 “其文直,其事核”的历史记录
第四节 “究天人之际”
一、 天人相分的思想倾向
二、 人事、人谋的历史作用
第五节 “通古今之变”
一、 “原始察终”的历史考察
二、 “见盛观衰”的史家眼光
三、 “兴坏之理”的理论探求
第六节 状写历史的神来之笔
一、 波澜起伏的历史场景
二、 生动传神的人物丹青
三、 寓论于叙的史学方法
第五章 两汉之际的史家与史学
第一节 对《史记》的补续与评论
一、 褚少孙等人对《史记》的补续
二、 班彪和他的《史记后传》
三、 扬雄等人对《史记》的评论和班彪的《前史略论》
第二节 刘向、刘歆父子和他们的史学活动
一、 政见不同的父子
二、 两代学者
三、 文献学领域的开创之功
第六章 桓谭、张衡、王充、王符、仲长统等人进步的历史观
第一节 桓谭、张衡等人对谶纬的批判
一、 谶纬的流行
二、 郑兴、尹敏、桓谭对谶纬的抵制
三、 张衡对谶纬的批判
第二节 王充的天地自然无为思想与今胜于古的历史观
一、 自强不息的一生
二、 天地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对天人感应说的批判
三、 实知的认识论主张和对经传虚妄诸说的质疑
四、 今胜于古的历史发展观
第三节 王符、仲长统的历史观与社会批判思想
一、 王符以元气为本的宇宙观
二、 王符以德教为本的治国思想
三、 仲长统的天人关系论
四、 仲长统对历史变化趋势的理论探索
五、 仲长统的社会批判与改良设想
第七章 《汉书》:传统史学的范本
第一节 班固的家世与生平
一、 班固的家世
二、 班固的生平
第二节 第一部大一统的皇朝史
一、 对西汉大一统皇朝成就的记述
二、 实录精神与鉴戒思想
第三节 《汉书》的编纂成就
一、 多种专史领域的开拓
二、 首创纪传体断代史
三、 严整的史书体例
第四节 历史变化与天人关系
一、 历史的变化与发展
二、 正宗思想与天人关系
第五节 典雅优美的历史记述
一、 典雅简明的叙事风格
二、 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 以文代述的撰史方法
第八章 《吴越春秋》、《风俗通义》与其他史书
第一节 饶有特色的地方史《吴越春秋》
一、 赵晔与《吴越春秋》的流传
二、 《吴越春秋》的史料价值
三、 《吴越春秋》的编纂体例
四、 《吴越春秋》中的历史启示
五、 《吴越春秋》的历史文学成就
第二节 应劭与《风俗通义》
一、 应劭和他的历史著作
二、 《风俗通义》的内容与价值
第三节 其他历史学说与历史著述
一、 何休的《公羊》三世说
二、 扬雄、贾逵、赵岐、服虔的历史著述
三、 《汉旧仪》、《汉皇德纪》等历史著作
第九章 《汉纪》:第一部编年体皇朝断代史
第一节 荀悦和他的政论著作《申鉴》
一、 荀悦的出身与经历
二、 《申鉴》对致治之术的讨论
第二节 《汉纪》中的史学见解
一、 史学的性质与任务
二、 史学的社会功能
三、 史书的内容与编写原则
第三节 编年史规模的建立
一、 创新的编年史法
二、 多样的史论形式
三、 简要的历史记述
第四节 《汉纪》中的历史思考
一、 “通于天人之理”
二、 “达于变化之数”
三、 “故能达于道”
第十章 汉代的史官制度与官修史书
第一节 汉代的修史制度
一、 汉代的修史机构与史官
二、 著记与起居注
第二节 《东观汉记》:官修纪传体正史的开创之作
一、 《东观汉记》的修撰
二、 《东观汉记》的作者
三、 《东观汉记》的体例、内容与流传情况
6A&H
中国古代史学的成长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