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百年斯文存续 世家和韵流风
★一个文武世家的漫长史诗
★书画大家、昆曲名家张充和女士以102岁高龄亲笔题写书名
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于108岁高龄亲笔为本书题词
沈从文的“小五哥”张寰和先生为书名题字
★随书附赠张寰和先生题字书签一套
★制作珍藏毛边本,毛边本随书附赠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传承人设计、纯手工制作的藏书票(沈从文孙女所绘张家老宅)
★西泠印社朱琪老师特为本书篆刻“吉友之家”印章
★腰封展开后立即变身海报一幅
《流动的斯文》是我的一个心结,一旦开始,就要一往无前。这么长时间来,南下北上,去了很多地方,拜访了很多人,查找了很多资料,拍摄了不少图片。接着就是一个人的“来料加工”了。要感谢的人很多,要感谢的事很多,但我觉得就此书要做几点必要的说明。
在面对张家浩瀚的文化时,我越是调查下去,越是觉得自己的才疏学浅,但又有着要坚定走下去的决心,这是一种矛盾,担心做不好,却又要全力以赴。这是一次充满惊喜的写作,更是一次受益匪浅的学习过程。每次交流时,周奶奶总是说,你真是比张家人还了解张家文化。我心里知道,这只是一种客气,但同时更是一种鼓励。
这本书,自觉张树声兄弟与清史相关的章节,并非我所擅长,我是凭着一股初生牛犊的“小勇”闯荡过去了。而在人们不算太熟知的张冀牖和学校方面,我着墨稍多些。张家六兄弟的内容分布不均,这是一个明显的问题(张家大弟宗和章节就是借鉴了他的《秋灯忆语》完成的),为此我与张爷爷、周奶奶以及编辑也探讨过多次,但按照现有掌握的资料,无法更好地扩容,只能在以后的修订本中继续采访、调查和增补。张充和在接受香港《镜报》记者采访时曾说过:“过去是重男轻女,现在是重女轻男了。女的很容易出名。我的几个弟弟都学有所长,老大宗和是教授;老二寅和是《申报》记者;老三定和是作曲家;老四宇和是植物学家;老五寰和继承父业,教育家;老七宁和是乐团著名指挥。没见他们出什么影响大的新闻。”可见,除了我们熟知的张家四姐妹外,张家六兄弟的文化渊源很有必要继续挖下去。这本书只是我对张家文化研究的一个开始,随着我脚步的继续前行以及对新发现著作的“啃读”,还将会有一些文字呈现。
在书稿最后校对的时候,张家的支脉族亲有喜讯也有哀伤的消息。周有光先生喜迎109岁生日,让人鼓舞和欣欣,京城知识分子为之庆祝;而宗和的夫人刘文思在深圳黯然去世,让人伤感。在苏州的周孝华奶奶说:老先生(周有光)只要不生病,身体好着呢。刘文思真是个大好人,知道疼四姐充和,对宗和照顾得也好,孩子们都很喜欢她,我们都会怀念她的。
此书在写作中,曾得到陈子善老师的鼓励和指导,我与编辑力邀陈老师作序,并将书稿打印出来给他看,无奈他“档期”太满,教务又忙,未能如愿。马年元宵节前夕与他联系,陈老师说“文债”太多,建议“果断放弃”,并一再表示“无可奈何”,同时对拙著表示肯定。在此,对于陈老师的谦虚和热心,表示感谢,并与他相约,此书将会继续等他的序,期待修订版时能够读到。
在最后校稿的时候,元和的千金凌宏女士越洋传来大好消息,充和女史在马年正月,欣然提笔为本书题名,102岁老人对合肥、对九如巷有着特殊的感情,外人自难深入体会,在此对充和女史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此,要对所有的张家后人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很多热心整理和提供张家文化资料的后人表示钦敬,张老圩子、张新圩子已经斑驳,建筑已经颓废,但圩子周围的河流依旧强劲地向前,有形的“水”、无形的《水》都在继续显示着张家文化的可持续力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而攻坚强莫能胜之。”这是沈从文先生喜欢的一句话,他对于水的理解,正如本书开头说的那样精彩。
王道
2014年3月
显示全部信息
目录
引子 陆英的1920
第一章 淮军将领张家崛起
长毛子带来了机遇
秀才张荫谷
长子张树声
李鸿章组军
张家与苏州的“交锋”
张树珊之死
还原文士本色
权力巅峰与政绩
未完的先声
《张靖达公杂著》小记
第二章 短暂的张华奎
“清流”狂潮
出色的“教案”
“憔悴”的外交
第三章 我们的大大
从扬州冬荣园到合肥龙门巷
寿宁弄的快乐时光
完美的母亲
第四章 一个父亲的传奇
“贵公子”全家出走
乐益女中
私立学校与党派
至情至性,诗样人生
继室韦均一
温暖的父亲
乐益女中纪念册及其他
第五章 张元和:爱在昆曲浪漫时
天生宠女
一介之玉名动上海滩
情定并蒂莲
从上海到台湾
大姐,想念你
第六章 张允和:风月消磨,春去春来
出生
闹学
女人
难途
昆曲
张允和的新锐思想
第七章 张兆和:三三与二哥
月光泻满了一房
九如巷的汽水和甜酒
新婚生活
两地书
慈让与谦卑
缓缓同行——献在兆和三姐遗像前
第八章 张充和:自有笙歌扶梦归
合肥祖母
古色古香
回家偶记
从乐益到北大
笙歌扶梦
诗情书意走天涯
珍重今生未了缘
寻常家事《仕女图》
归来,归来
第九章 张宗和:《秋灯忆语》悲欢家事
乱世姻缘
苦旅新生
老圩劫难
三十年来是书生
深深的怀念
第十章 张寅和:低调的诗人
张寅和女儿致张允和的一封信(摘选)
第十一章 张定和:音乐奇才
细作的“张三”
疯狂的音乐人生
最是一曲动人
第十二章 张宇和:走进大自然
朴实的性格
卓著的事业
第十三章 张寰和:最后的守井人
调皮的张家小五
沈从文的小五哥
摄影先锋
乱世婚礼与盛族联姻
低调的校长
九如巷“一宝”
第十四章 张宁和:中国交响乐第一指挥
作者手记 寻找一个家族的斯文
九如巷“上课记”
北京“朝拜”
合肥“下乡”
姑苏“寻旧”
张家的“高干干”
源远流长
后 记
第一章 淮军将领张家崛起
长毛子带来了机遇
秀才张荫谷
长子张树声
李鸿章组军
张家与苏州的“交锋”
张树珊之死
还原文士本色
权力巅峰与政绩
未完的先声
《张靖达公杂著》小记
第二章 短暂的张华奎
“清流”狂潮
出色的“教案”
“憔悴”的外交
第三章 我们的大大
从扬州冬荣园到合肥龙门巷
寿宁弄的快乐时光
完美的母亲
第四章 一个父亲的传奇
“贵公子”全家出走
乐益女中
私立学校与党派
至情至性,诗样人生
继室韦均一
温暖的父亲
乐益女中纪念册及其他
第五章 张元和:爱在昆曲浪漫时
天生宠女
一介之玉名动上海滩
情定并蒂莲
从上海到台湾
大姐,想念你
第六章 张允和:风月消磨,春去春来
出生
闹学
女人
难途
昆曲
张允和的新锐思想
第七章 张兆和:三三与二哥
月光泻满了一房
九如巷的汽水和甜酒
新婚生活
两地书
慈让与谦卑
缓缓同行——献在兆和三姐遗像前
第八章 张充和:自有笙歌扶梦归
合肥祖母
古色古香
回家偶记
从乐益到北大
笙歌扶梦
诗情书意走天涯
珍重今生未了缘
寻常家事《仕女图》
归来,归来
第九章 张宗和:《秋灯忆语》悲欢家事
乱世姻缘
苦旅新生
老圩劫难
三十年来是书生
深深的怀念
第十章 张寅和:低调的诗人
张寅和女儿致张允和的一封信(摘选)
第十一章 张定和:音乐奇才
细作的“张三”
疯狂的音乐人生
最是一曲动人
第十二章 张宇和:走进大自然
朴实的性格
卓著的事业
第十三章 张寰和:最后的守井人
调皮的张家小五
沈从文的小五哥
摄影先锋
乱世婚礼与盛族联姻
低调的校长
九如巷“一宝”
第十四章 张宁和:中国交响乐第一指挥
作者手记 寻找一个家族的斯文
九如巷“上课记”
北京“朝拜”
合肥“下乡”
姑苏“寻旧”
张家的“高干干”
源远流长
后 记
合肥张家记事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