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与国际经验不同,中国成长中的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不是以民间社团,而是以大众传媒所勾连的“积极公民”或曰“公共人”为主体。如何通过传媒用理性和批判性来组织公众审视公共事务,也就是发展基于媒体的审议民主,在杨桂荣的《挂职手记——一个记者关于转型中国的思考》这本书中多有精彩的论述和睿智的思考。
本书所记载的是作者在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挂职过程中对媒体与政府之博弈关系的思考评论,这不仅是一个资深记者的心路历程,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现实标本。
目录
2010年1月 历史是一切偶然之后的必然
我,和我参照的记录方法和思考向度
轮到中国摆阔了吗?
中国困境的突破路径
政府/民众媒体的集体博弈
寻求促进政民良性互动的平衡点
媒体自身智慧的考量
一个政府部门跑线记者的职业定位
面对舆论困境时的“软着陆”
媒体要提高对民意鉴别的智慧
――对汪洋谈“苏珊大妈”的解读
2010年2月 不折腾:我的新闻立场与政治立场
中国特色:媒体记者=“御用记者”
当前传媒与政府关系的精准表述
希望新闻学:阴霾过后要有灿烂阳光!
异想太和
重申本人的新闻立场:坦荡而温和的“不折腾主义”
如何对跑线单位进行批评报道?
朝上看是为了抓住机会
媒体记者的挂职意义:培养“社会矛盾减震器”之调控手?
帽峰山赚点眼球之畅想
尊重民意还是尊重科学?
2010年3月 在省委宣传部挂职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草稿)
座谈会“放炮”受肯定
重新崇拜雷锋,要比崇拜金钱好得多!
“虽然很难,但你一定要坚持!”
从此成了组织的人
挂职第一天
好的政治应该是自下而上生长的
寻找与辨别民意考量着媒体的智慧
村官贿选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如果直选镇长会怎么样?
民主是中国转型的必要参照,但却不是照本摹攀的绝对典范
第一次下村的初步感想
垃圾焚烧:谁在博弈,谁在受伤?
参加第一次班子会议
如果政府依靠强权“搞定”民生焦点,最终将人亡政息!
中国社会间歇性处于“补课”或“回炉”阶段
基层的政治生态堪忧:政府与民众的互信度持续降低
“下访”的多了,上访的自然就少了
人大报告内容强调之处,正是其职能缺位之处
基层代表呼吁更高层次的公共服务
让政治的形式变得更活泼些
基层政府:矛盾重重的夹心饼
一切政府决策均要尊重民意
经济的背后就站着政治
假如我可以决策,坚决不搞“杀人式的拆迁”!
2010年4月 如何解决李坑垃圾焚烧厂历史遗留问题
舆论监督的权力如何不被演绎为舆论暴力
如果基层没有坚硬的政治堤坝,民主可能像洪水一样可怕!
自来水公司送太和一个灯,太和永远来买你的油!
开发帽峰山,建设和龙湖
――打造太和门户
谁应该站在处理社会矛盾的第一线
政府官员不用总是“防火防盗防记者”
新闻报道与事实真相的距离有多远
村民集体上访:一场政治博弈游戏?
为挂职手记内容的公开提前表示歉意
文化宣传工作与综合维稳
从水淹杨箕村看广州“水浸”整治
如还没有练成夹着尾巴做人的功夫,就不要爬得太高
重建利益表达机制是社会稳定的关键
道德标准异化致使基层官员“高危”
有想法是一切行动的开始
是先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
2010年5月 校园安保升级是天价维稳的继续
做一个为人民群众所“御用”的媒体人
基层领导如何实现后发优势
连环袭童案:关键是“解决深层次原因”
圈养“言论打手”,中箭也活该
落实环评批复才是李坑问题的“核心主菜”
要辩证地理解“舆论引导”和“引导舆论”的关系
对广州治水成果如何进行有序辩证的报道
对媒体挂职干部要量才录用
基层政府在应对突发性事件时如何与媒体沟通
劳资矛盾可能上升为中国当前最主要矛盾
民众该如何应对媒体采访?媒体该如何善用舆论大棒?
新闻报道是否应“有闻必录”
2010年6月 维稳成本能否提前投人到民生领域或改造体制?
我们还在坚持有闻必录吗?媒体的社会责任如何体现?
“捂盖子”不是真正最有效率的舆论调控方式
政府是到了从“建设型”向“服务型”转型的时候了
警惕农村贫富差距拉大,谨慎推广“村官直选”制度
村官的政治投资如何实现经济回报?
――再谈“村官直选”
服务型政府应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村社政权需加强组织监督与建设
信访还是信法,上访还是上诉?
广州治水宣传要牢牢把握三位党委书记的重要指示
村社政权过于强势
挑着荔枝上西江引水前线:喝水不忘挖井人!
“二级选举法”能否成为农村选举改良的方向
“信访不信法”发出危险信号应引起高度重视
2010年7月 让困难群体活得有尊严,社会才能更加安定
中国知识分子应在“破”与“立”之间把握平衡
“扶贫济困日”活动怎可和集体“化缘”画等号?
社会何不少点指责而努力多做一些调整工作呢?
种子一定会发芽
――记录太和镇供水加压站建设首次联席会议
第一阶段的挂职总结
要警惕财富分配的持续不公最终撕裂文化的外衣
高端资本可能正在撤离中国
广州不仅仅是广州人的广州
如果说匹夫有责,在中国转型期我们所能做的是什么
“媒体伪环境”怎能令人不焦虑
当前社会体制下农民缘何变“刁民”
千年佛教给百年政党最重要的启示:舍得!
在知识和财富“退出”之后,中国还能留下什么?
2010年8月 舆论监督的权力与舆论暴力
从习近平讲话印证高层领导“不希望把人们的嘴巴缝起来”
对当前体制现存的问题关键是要思考出路寻找答案
一份真实的信访工作调研记录
通过重大的民主改革以打破原有的利益平衡
改良的中国模式应该“容许组织内部有不同的声音”
体制改革的阳光将照亮你们的梦想!
――谈省委书记汪洋请外来工看电影
广施雨露,凝聚人心,重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关注一下蒋介石1934年的“新生活运动”
村干部是“体制机器”上的一颗颗小“螺丝钉”
实事求是应对新闻采访的一大法宝 ’
媒体当前“讲政治”两手都要硬
要特别关注“新生代工人群体”的需求与动向
让人民自己来决定人民币该怎么花
共产党的官员管理越来越注意人性化
因言获戾:湖南临湘的官场为何容不下姜宗福
“城中村”的农民为什么热衷于“种房子”?
当前反腐败需要中国社会自上而下重建道德价值体系
有远见的资本开始大胆而又小心翼翼地向政治靠拢
从媒体来的挂职书记不能再去堵媒体的“枪口”!
2010年9月 太和镇南村:一个可供借鉴的和谐村庄
有多少违建是假百姓之名?
新闻立法为何难以落地?
敢于“先行先试”的深圳人或可率先给中国提供一个参照
违章建筑大多是政府管理“始乱终弃”的产物!
毛泽东:“腐朽的大的力量要让位给新生的小的力量。”
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持续保持公平正义不断自我纠错的组织
援助记者未必就是扶持社会正义
号称世界第二的中国经济,有哪些不能不打的折扣?
民意究竟在哪里?
老中医治疗老病号:武汉长江三桥“10年大修24次”
难道是制度把好村官都变成了坏村官?
国人对民主进步的呼唤已渐成潮流
2010年10月 如果实话实说,那就是因为入党有实惠!
各级官员要克服“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心理
“为人民服务”与“为人民币服务”
民众觉醒的速度与执政者改革的行动在赛跑
还有谁在关注媒体的责任与使命?
当前舆论调控策略,大抵与水库之调节水情类似
太和创造了很好的挂职锻炼条件
2010年11月 要从“为人民币服务”重新回归到“为人民服务”
向死而生,以养吾浩然之气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实质是中国当前最大的政治
也就是一个字,那就是:干!
养得一团春意,再读半部《论语》
‘新媒体时代信息是堵不住的
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去赢得未来
资本为何不自觉地迎合政治需要
今天的领导干部最缺的不是工作方法
改革切须从百万基层官员开始
悦读龙应台:《野火》之后是春天
大家加入赛跑的那个第一才是第一
附录一 从“Gate-一Keep”到“Heads―up Displays”――“把关人”走向网络资讯人的思考
附录二 引言:重新“面对面”
后记一 结局难料才有趣?风雨总是在途中
后记二 感谢亲友给力,一片冰心玉壶――关于《挂职手记》出版之最后补充说明
我,和我参照的记录方法和思考向度
轮到中国摆阔了吗?
中国困境的突破路径
政府/民众媒体的集体博弈
寻求促进政民良性互动的平衡点
媒体自身智慧的考量
一个政府部门跑线记者的职业定位
面对舆论困境时的“软着陆”
媒体要提高对民意鉴别的智慧
――对汪洋谈“苏珊大妈”的解读
2010年2月 不折腾:我的新闻立场与政治立场
中国特色:媒体记者=“御用记者”
当前传媒与政府关系的精准表述
希望新闻学:阴霾过后要有灿烂阳光!
异想太和
重申本人的新闻立场:坦荡而温和的“不折腾主义”
如何对跑线单位进行批评报道?
朝上看是为了抓住机会
媒体记者的挂职意义:培养“社会矛盾减震器”之调控手?
帽峰山赚点眼球之畅想
尊重民意还是尊重科学?
2010年3月 在省委宣传部挂职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草稿)
座谈会“放炮”受肯定
重新崇拜雷锋,要比崇拜金钱好得多!
“虽然很难,但你一定要坚持!”
从此成了组织的人
挂职第一天
好的政治应该是自下而上生长的
寻找与辨别民意考量着媒体的智慧
村官贿选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如果直选镇长会怎么样?
民主是中国转型的必要参照,但却不是照本摹攀的绝对典范
第一次下村的初步感想
垃圾焚烧:谁在博弈,谁在受伤?
参加第一次班子会议
如果政府依靠强权“搞定”民生焦点,最终将人亡政息!
中国社会间歇性处于“补课”或“回炉”阶段
基层的政治生态堪忧:政府与民众的互信度持续降低
“下访”的多了,上访的自然就少了
人大报告内容强调之处,正是其职能缺位之处
基层代表呼吁更高层次的公共服务
让政治的形式变得更活泼些
基层政府:矛盾重重的夹心饼
一切政府决策均要尊重民意
经济的背后就站着政治
假如我可以决策,坚决不搞“杀人式的拆迁”!
2010年4月 如何解决李坑垃圾焚烧厂历史遗留问题
舆论监督的权力如何不被演绎为舆论暴力
如果基层没有坚硬的政治堤坝,民主可能像洪水一样可怕!
自来水公司送太和一个灯,太和永远来买你的油!
开发帽峰山,建设和龙湖
――打造太和门户
谁应该站在处理社会矛盾的第一线
政府官员不用总是“防火防盗防记者”
新闻报道与事实真相的距离有多远
村民集体上访:一场政治博弈游戏?
为挂职手记内容的公开提前表示歉意
文化宣传工作与综合维稳
从水淹杨箕村看广州“水浸”整治
如还没有练成夹着尾巴做人的功夫,就不要爬得太高
重建利益表达机制是社会稳定的关键
道德标准异化致使基层官员“高危”
有想法是一切行动的开始
是先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
2010年5月 校园安保升级是天价维稳的继续
做一个为人民群众所“御用”的媒体人
基层领导如何实现后发优势
连环袭童案:关键是“解决深层次原因”
圈养“言论打手”,中箭也活该
落实环评批复才是李坑问题的“核心主菜”
要辩证地理解“舆论引导”和“引导舆论”的关系
对广州治水成果如何进行有序辩证的报道
对媒体挂职干部要量才录用
基层政府在应对突发性事件时如何与媒体沟通
劳资矛盾可能上升为中国当前最主要矛盾
民众该如何应对媒体采访?媒体该如何善用舆论大棒?
新闻报道是否应“有闻必录”
2010年6月 维稳成本能否提前投人到民生领域或改造体制?
我们还在坚持有闻必录吗?媒体的社会责任如何体现?
“捂盖子”不是真正最有效率的舆论调控方式
政府是到了从“建设型”向“服务型”转型的时候了
警惕农村贫富差距拉大,谨慎推广“村官直选”制度
村官的政治投资如何实现经济回报?
――再谈“村官直选”
服务型政府应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村社政权需加强组织监督与建设
信访还是信法,上访还是上诉?
广州治水宣传要牢牢把握三位党委书记的重要指示
村社政权过于强势
挑着荔枝上西江引水前线:喝水不忘挖井人!
“二级选举法”能否成为农村选举改良的方向
“信访不信法”发出危险信号应引起高度重视
2010年7月 让困难群体活得有尊严,社会才能更加安定
中国知识分子应在“破”与“立”之间把握平衡
“扶贫济困日”活动怎可和集体“化缘”画等号?
社会何不少点指责而努力多做一些调整工作呢?
种子一定会发芽
――记录太和镇供水加压站建设首次联席会议
第一阶段的挂职总结
要警惕财富分配的持续不公最终撕裂文化的外衣
高端资本可能正在撤离中国
广州不仅仅是广州人的广州
如果说匹夫有责,在中国转型期我们所能做的是什么
“媒体伪环境”怎能令人不焦虑
当前社会体制下农民缘何变“刁民”
千年佛教给百年政党最重要的启示:舍得!
在知识和财富“退出”之后,中国还能留下什么?
2010年8月 舆论监督的权力与舆论暴力
从习近平讲话印证高层领导“不希望把人们的嘴巴缝起来”
对当前体制现存的问题关键是要思考出路寻找答案
一份真实的信访工作调研记录
通过重大的民主改革以打破原有的利益平衡
改良的中国模式应该“容许组织内部有不同的声音”
体制改革的阳光将照亮你们的梦想!
――谈省委书记汪洋请外来工看电影
广施雨露,凝聚人心,重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关注一下蒋介石1934年的“新生活运动”
村干部是“体制机器”上的一颗颗小“螺丝钉”
实事求是应对新闻采访的一大法宝 ’
媒体当前“讲政治”两手都要硬
要特别关注“新生代工人群体”的需求与动向
让人民自己来决定人民币该怎么花
共产党的官员管理越来越注意人性化
因言获戾:湖南临湘的官场为何容不下姜宗福
“城中村”的农民为什么热衷于“种房子”?
当前反腐败需要中国社会自上而下重建道德价值体系
有远见的资本开始大胆而又小心翼翼地向政治靠拢
从媒体来的挂职书记不能再去堵媒体的“枪口”!
2010年9月 太和镇南村:一个可供借鉴的和谐村庄
有多少违建是假百姓之名?
新闻立法为何难以落地?
敢于“先行先试”的深圳人或可率先给中国提供一个参照
违章建筑大多是政府管理“始乱终弃”的产物!
毛泽东:“腐朽的大的力量要让位给新生的小的力量。”
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持续保持公平正义不断自我纠错的组织
援助记者未必就是扶持社会正义
号称世界第二的中国经济,有哪些不能不打的折扣?
民意究竟在哪里?
老中医治疗老病号:武汉长江三桥“10年大修24次”
难道是制度把好村官都变成了坏村官?
国人对民主进步的呼唤已渐成潮流
2010年10月 如果实话实说,那就是因为入党有实惠!
各级官员要克服“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心理
“为人民服务”与“为人民币服务”
民众觉醒的速度与执政者改革的行动在赛跑
还有谁在关注媒体的责任与使命?
当前舆论调控策略,大抵与水库之调节水情类似
太和创造了很好的挂职锻炼条件
2010年11月 要从“为人民币服务”重新回归到“为人民服务”
向死而生,以养吾浩然之气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实质是中国当前最大的政治
也就是一个字,那就是:干!
养得一团春意,再读半部《论语》
‘新媒体时代信息是堵不住的
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去赢得未来
资本为何不自觉地迎合政治需要
今天的领导干部最缺的不是工作方法
改革切须从百万基层官员开始
悦读龙应台:《野火》之后是春天
大家加入赛跑的那个第一才是第一
附录一 从“Gate-一Keep”到“Heads―up Displays”――“把关人”走向网络资讯人的思考
附录二 引言:重新“面对面”
后记一 结局难料才有趣?风雨总是在途中
后记二 感谢亲友给力,一片冰心玉壶――关于《挂职手记》出版之最后补充说明
一个记者关于转型中国的思考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