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台湾的忧郁
此书以“台湾的忧郁”为题,
也可以叫做“陈映真论”。
它以台湾文学创作和理论的发展、
流变为研究对象,
并以本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的
代表作家陈映真为论述的轴心,
通过研究陈氏的小说创作和文化评论,
探讨了影响作家“精神自由”
及其“写作”的内外诸因素,
对台湾文学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和陈映真在其中所占的地位,
做了清晰、细微的梳理和论述,
还对陈映真的写作和中外文学传统的
关系及其独创性做了多侧面、
多角度的分析。
此书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
试图突破台湾文学研究中的旧模式,
把它纳入一个更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学
文化传统中进行透视和剖析。给我的总的感觉,
有新的开拓,内容充实,论述也比较深刻。
——刘世德
目录
导言 超越压抑:台湾小说写作总论
一、平民权力与自由的象征:“写”或“叙述”
二、在“自由”尚未实现之间徘徊:“苦恼意识”
三、“苦恼意识”的转移:三种写作形式
四、台湾自由意识的发展:压抑机制下的文学写作
第一编 苦难之诗意表现与理性话语
第一章 “最后的乌托邦主义者”——论陈映真写作的意义
一、小说艺术家乎?异端分子乎?
二、“艺术叛徒”:语言与叙述学特点
三、另一种政治写作:关于陈映真作品的评论
第二章 台湾的忧郁——论陈映真的诗意叙事
一、苦难的象征
二、受难者的“问题”漂移:从早期的压抑到后期的批判
第三章 “异端”写作的策略——论陈映真的理性话语
一、权力关系与叙述策略
二、旁白与诠释
小结:诗与思的语言风格
第二编 苦难之传统母题与台湾形态
第四章 沉重的遗产——论中外文学对陈映真文本的渗透
一、“母题”与“间文性”的意义:社会·心理·文学
二、鲁迅的灵魂
三、契诃夫的血肉
四、芥川龙之介等人的气质
第五章 孤独的橡树——论晓映真的台湾性格
一、大地之子:历史视野中的陈映真
二、“约伯”的疑问:时代风雨中的陈映真
三、当代“堂吉诃德”的使命:寻找民主时代的灵魂
小结:陈映真的独创性
后记
附录:陈映真写作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出版后记
论陈映真的写作与台湾的文学精神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