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套: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

副标题:无

作   者:马远之

分类号:

ISBN:978721811586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国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进程正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其中包括了经济体制、政府职能、发展方式、决策模式等诸多方面的转变。

中国为什么要制定五年计划(规划)?五年计划是如何编制出来的?历次五年计划完成情况如何?五年计划如何推动中国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五年计划与中国经济周期有着怎样的关系?计划体制的完结是否意味着计划管理的终结?中国与苏联、印度的五年计划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应该从过去的五年计划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五年计划将走向何处?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学研究务必关心的问题。

本书以五年计划(规划)为切入点,立足五年计划的编制过程、框架结构、执行效果、演变特点等内容,观察中国经济史的变迁。书中通过对中国五年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周期、政策模式等内容进行系统性评析,试图揭示新中国经济发展史的某些演变特点和规律。

目录


序 言 五年计划的历史镜鉴

解码中国模式的另一种视角

基于五年计划的中国经济史评析

第一章 五年计划的诞生  

第一节 难产的“一五”计划  

为计划做准备  

留点后备力量  

迟到的计划  

苏联的援助及中国的奋斗  

第二节  五年计划决策模式的演变  

第一阶段(“一五”至“二五”前期):内部集体决策初期  

第二阶段(“二五”后期至“四五”):“一言堂”式决策  

第三阶段(“五五”至“六五”):内部集体决策重建  

第四阶段(“七五”至“九五”):咨询式决策  

第五阶段(“十五”至“十三五”):集思广益型决策  

第三节  五年规划编制过程详解  

第四节  推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

中长期政策系统  

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

三重属性  

六大功能  

第二章 五年计划微变化  

第一节 从“经济”到“社会”  

双轮驱动发展  

社会问题的挑战及应对  

第二节  从“计划”到“规划”  

从“指令性”到“指导性”  

三大信号  

第三节  从“计委”到“发改委”  

第四节  从“一化三改”到“四个全面”  

计划经济时期指导思想  

改革开放后指导思想  

第五节  从“计划体制”到“计划管理”  

指令性计划  

计划管理的创新  

第三章 五年计划改变中国  

第一节 积五年而变化  

主要经济指标执行情况  

不同领域指标完成情况  

第二节  基于五年计划的中国经济史分期  

第一阶段: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及“一五”计划时期)  

第二阶段:曲折探索时期(1958—1980年:“二五”计划—“五五”计划)  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1981—2000年:“六五”计划—“九五”计划)  

第四阶段:全面建设小康时期(2001—2020年:“十五”计划—“十三五”规划)  

第三节 恢复发展时期的五年计划  

“一五”计划(1953—1957年):工业化起步与社会主义改造  

第四节  曲折探索时期的五年计划  

“二五”计划(1958—1962年):“大跃进”与大调整  

“三五”计划(1966—1970年):备战、备荒,建设“三线”  

“四五”计划(1971—1975年):狠抓备战,促进国民经济新飞跃  

“五五”计划(1976—1980年):过渡中酝酿改革,开启改革开放新篇章  

第五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五年计划  

“六五”计划(1981—1985年):启动改革,走向开放  

“七五”计划(1986—1990年):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

“八五”计划(1991—1995年):深化改革,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

“九五”计划(1996—2000年):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实现经济软着陆  

第六节  全面小康时期的五年计划  

“十五”计划(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从计划转向规划,实施科学发展  

“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落实科学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

“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引领发展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第四章 五年计划与中国经济周期  

第一节 十一个经济周期  

经济周期的划分  

十一个经济周期简析  

第二节  从“剧烈振荡”到“平缓波动”  

第三节  内部传导与外部冲击  

内生因素  

外生因素  

第四节  中国的政治经济周期  

影响中国政治经济周期的因素  

中共“党代会”与中国政治经济周期  

内外机制共同作用  

第五章 五年计划与中国模式  

第一节 集思广益 大智兴邦  

从“内部集体决策”到“集思广益决策”  

集思广益型决策模式解析  

第二节  五年计划决策的民主性  

第三节  五年计划治理模式的转变  

第四节  五年计划的独特性与普适性  

第六章 基于五年计划的中苏命运  

第一节 苏联计划体制与模式  

苏联五年计划的诞生  

苏联五年计划介绍  

第二节 成也“计划”败也“计划”  

高度集中的模式  

“计划”的功与过  

被僵化和误导的改革  

第三节 中苏“计划”的联系与区别  

合乎历史逻辑的选择  

中苏“一五”计划的相似性  

中国的创新与变革  

第七章 基于五年计划的中印较量  

第一节 中印五年计划比较  

尼赫鲁社会主义  

印度五年计划解析  

中国五年计划与印度五年计划对比  

第二节  中印改革开放比较  

改革开放的背景:“计划”模式的束缚  

改革开放的内容: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  

改革开放的效果:经济快速增长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间道路  

第三节  从“龙象之争”到“龙象合作”  

龙象之争  

中印竞争要素比较分析  

龙象合作,亚洲崛起  

第八章 基于五年计划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

第一节 中央的控制力与地方的自主性  

中央的控制力  

地方的自主性  

第二节 “收权”与“放权”的循环  

计划体制下的集权与分权  

“政治上相对集中”与“经济上相对自主”  

分权的规范化与法制化  

第九章 五年计划的经验与教训  

第一节 “计划”的经验  

第二节  “计划”的教训  

第十章 “计划”的必要性和可塑性  

第一节 中国还需要“计划”吗?  

第二节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计划”?  

新书预告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有一套: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