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无

作   者:

分类号:

ISBN:978750800017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祁英涛古建论文集》的图书目录……   目 录   前言   中国建筑彩画概论   正定隆兴寺慈氏阁复原工程第一方案及说明   正定隆兴寺慈氏阁复原工程第二方案及说明   永乐宫介绍   一、建筑概况   二、五座大殿   1.宫门   2.龙虎殿   3.三汪殿   4.纯阳殿   5.重阳殿   三、四幅壁画   1守卫神   2.朝元图   3.纯阳帝君仙游显化之图   4.王重阳生平故事图   四、修建历史   五、皇帝大官与“真人”   六、永乐宫的新生——发现与迁建   河南省博物馆的一座陶屋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保养与维修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保养与维修工程概述   第一节 工程分类   一 经常性的保养工程   二 抢救性的加固工程   三 修理工程   四 复原工程   五 迁建工程   第二节 工作方法与步骤   一 残毁情况的勘查   二 设计工作   1确定工程方案   2编制各种设计、施工文件   三 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   四 审查批准   五 施工   六 工程验收   第三节 残毁古建筑物观测   一 简易的观测方法   1简单观测   2仪器测定   3安置观测器   4记录与记录本   二 观测后的情况分析   1情况分析   2计算安全期的一般依据   第三章 屋面的保养与维修   第一节 屋面的保养   一 瓦顶拨草勾抹   1瓦顶除草   2瓦顶化学除草   3勾抹瓦顶   二 天沟补漏   三 经常性的屋面保养工作   1清扫瓦陇和天沟   2修剪妨害古建筑屋顶的树枝   第二节 屋面修理   一 揭开瓦顶   1现状记录   2瓦件编号   3拆除瓦件   4清理瓦件   5苫背   6瓦瓦   7调脊   ? 二 平顶屋面及天沟修理   ? 三 粘补瓦兽件   第四章 木构梁架的维修(上)   第一节 木构梁架的抢救措施   一 临时支撑   1整体或局部梁架歪闪   2大梁折断弯垂   3梁枋拔榫   4柱根糟朽下沉   5翼角下沉   6檐头下垂 斗栱外闪   7檩折断或拔榫   8椽子朽折   二 拆卸保存   第二节 椽子的维修   一 椽子的加固与更换   1残毁旧椽选用标准   2加固方法   3更换椽子   二 飞椽的加固与更换   三 翼角椽飞的加固与更换   四 望板的修理   五 连檐 瓦口的修理   第三节 檩的维修   一 檩拔榫的维修   二 檩糟朽 折断、劈裂 弯垂的维修与更换   三 檩外滚的加固措施   第四节 梁、枋的维修   一 大梁劈裂 弯垂的维修   二 角梁的加固   三 承椽枋扭闪的加固   四 额枋的加固   五 梁、枋糟朽的维修与更换   六 梁、枋修配中的预安装   第五节 斗栱的维修   一 单体构件的修补   二 斗栱构件的更换   三 整体修配斗拱的方法   第六节 柱子的维修   一 柱子劈裂的加固   二 柱根糟朽的剔补与墩接   1用木料墩接   2用混凝土柱墩接   3矮柱墩接   三 柱子糟朽的灌浆加固   四 柱子的更换   第五章 木构梁架的维修(下)   第一节 整体梁架的加固   一 古代打牮拨正的工具   1立牮秆   2绞车   3天秤   二 梁架歪闪的归整   三 几项加固的措施   1柱头联接   2檩头联接   3外廊加固   第二节 古代“偷梁换柱”的技术   一 施工中的发现   二 常用的几种方法   第三节 拆卸木构架的方法与步骤   一 准备工作   二 绘制拆除记录草图及编号   三 主要构件拆除方法   1拆卸椽子   2拆卸大木构件   3拆卸斗栱   4拆卸额枋 柱子及檐墙   附:砖石构件的拆除   第四节 安装木构架的方法与步骤   一 安装柱子 额枋   二 安装斗栱   三 安装大木构件   四 铺钉椽望   附:铺望砖   第五节 拆卸与安装的机械设备   一 千斤顶   二 倒链   三 滑轮   四 卷扬机   五 起重机   六 绳索   1麻绳   2钢丝绳   第六节 施工现场的木材干燥   一 木材含水率   二 天然干燥法   三 人工干燥法   1浸水法   2蒸汽法   3热炕法   第六章 装修的维修   第一节 门窗的修补   一 板门   二 隔扇门、窗   1门窗扇扭闪变形   2边挺、抹头劈裂糟朽   3隔扇心残缺   4糊纸与装玻璃   第二节 天花、藻井的修补   一 天花   二 藻井   第七章 油饰彩画的维修   第一节地仗的制作与维修   一 一麻五灰地仗   二 单皮灰地仗   三 大漆地仗   四 材料的配制   1灰油   2油满   3油浆   4血料   5各级灰料的配比   6光油   7细腻子   五 毁地仗的修补   1裂缝的修补   2地仗脱皮   第二节 油饰彩画的制作与表面封护   一 油饰   1刷三道油   2常用色油的配制方法   二 刷漆   1退光漆   2广漆   三 烫腊   四 彩画   五 沥粉贴金   1沥粉   2贴金   3扫金   4拨金   六 彩画的表面封护   1桐油封护   2离分子材料封护   第三节 断白、作旧   一 断白的方法   1通刷红土   2分色断白   二 油饰彩画作旧   第八章 其他结构的维修   第一节 地面的维修   一 室内砖地面维修   1地面揭除   2垫层   3墁砖   4磨砖   5砖面加固   二 室外地面维修   1砖地面   2其他地面   三 室外地面除草   第二节 墙壁的维修   一 砖墙的维修   1墙身歪闪或坍塌   2砖墙裂缝   3墙面酥碱   4墙面上亮加固   二 夯土墙、土坯墙 编壁的维修   三 抹灰刷浆   1抹灰   2刷浆   第三节 石结构的维修   一 灰缝脱落 构件断裂的维修   1灰缝脱落   2石构件表面风化酥碱   3断裂粘接   二 膨闪 坍塌的维修   三 石料加工   四 石构件安装   第四节 基础的维修   一 古代筑打基础的方法   二 基础下沉的维修   1水泥浆加固地基   2硅化法加固地基   第九章 施工脚手架   第一节 古式脚手架   一 支搭脚手架的材料   二 脚手架的基本形式与构件   三 脚手架的式样   1安装大木架子   2承重架   3平台架子   4齐檐架子   5油画活架子   6探海架子   7马道   第二节 近代常用脚手架   一 杉槁脚手架   二 竹脚手架   三 钢脚手架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2框架式钢管脚手架   四 里脚手架   1马登式   2支柱式   3安全网   第十章 木构古建筑防止自然灾害的常识   第一节 木构古建筑的防雷设施   一 避雷针与避雷线   二 防雷装置的构造与安装   1接闪器   2导线   3地极   三 避雷设备的检查与维修   第二节 防治虫害与鸟害的常识   一 防治白蚁的方法   二 防治土蜂的方法   三 防鸟 防蝙蝠的方法   第三节 木构古建筑的防震设施   一 地震对木构建筑的危害   二 木构古建筑防震措施   1减轻屋顶的重量   2增强木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   3加强检查 及时维修   第四节 木构古建筑的防火设施   一 简易的消防设施   1泡沫灭火机   2二氧化碳灭火机   3干粉灭火机   二 消防水管道及消火栓   三 蓄水池   摩尼殿新发现题记的研究   古建筑工程预算   一 概说   二 工程预算分类与编制方法   三 工程数量计算方法   四 查阅工程定额与填写工程单价分析表的方法   五 编制工程预算总表   六 编制工程概算总表的方法   七 编制工料预算总表的方法   八 小型修缮工程预算举例   (一)建筑物简况   (二)工程做法简要说明   (三)工程数量计算   (四)单价分析   (五)工程预算总表   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原则和实例   一 维修工作概况及修理原则的制度   二 木结构建筑的维修   三 传统的维修技术与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四 砖石建筑的维修   五 石窟寺加固工作概述   应县木塔几项碳十四年代测定   一 木塔主体结构中木构件的年代测定   二 泥塑佛像内木骨的年代测定   三 加固木构件的年代测定   尊重传统技术,研究传统技术   古代建筑搬迁问题的研究   一 古代建筑能不能搬迁   二 如何正确对待搬迁   三 搬迁古建筑的选址问题   永乐宫壁画的迁移保护   一 壁画概况   二 揭取壁画   (一)揭取方案的研究与确定   (二)揭取壁画的工艺与步骤   三 壁画的修复   (一)修复方案的研究   (二)修复壁画的工艺与步骤   四 壁画的复原安装   (一)壁画支架方案的选择   (二)复原安装壁画的工艺与步骤   古园林古建筑的保护   正定隆兴寺简介   山西五台的两座唐代木构大殿   高度抗震性能的天津独乐寺观音阁   日本古墓壁画保护概况   一 概况   二 保护实例   三 小结   古园林维修保护中的几个问题初探   一 概说   二 古园林的维修原则   三 古园林的“古为今用”   四 古代坛庙的利用   古建筑维修的原则 程序及技术   第一章 修缮原则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什么是古建筑的原状   第三节 为什么不能改变古建筑的原状   第四节 如何保持古建筑的原状   第五节 保存现状与整旧如旧   第二章 制定维修方案的方法和程序   第一节 残毁情况的勘查与观测   一 建筑构造的复查   二 残毁情况的勘查   三 残毁古建筑的观测   第二节 设计方案的拟定   一 维修工程分类   二 工程方案的确定   三 编制各种设计文件   第三节 编制工程预算   一 工程预算的分类   二 工程预算的编制步骤   三 工程数量的计算   四 查阅工程定额与填写单价分析表   五 编制工程预算总表   六 编制工料预算总表   第四节 编制施工计划与施工管理   一 施工计划   二 施工管理   第五节 工程报批与验收   一 工程报批   二 工程验收   三 几点说明   第三章 木结构古建筑的维修技术   第一节 整体构架的维修加固技术   一 整体木构架的歪闪与扶正   二 整体木构架的加固   三 临时支撑加固   第二节 大木作维修技术   一 受压构件的维修加固技术   二 受弯构件的维修加固技术   三 角梁的加固   四 椽子的加固   第三节 斗栱的维修技术   一 斗拱构件的加固   二 斗栱构件的更换   第四节 小木作的维修技术   一 板门维修   二 槅扇门 窗的维修   三 天花的维修   第五节 瓦作维修技术   一 瓦顶保养   二 瓦顶维修   第六节 其他相关工程的维修技术   一 室内砖地面的维修   二 室外地面的维修   三 墙壁的维修   四 抹灰 刷浆   五 石作的维修   第四章 砖、石结构古建筑的维修技术   第一节 墙体开裂的维修技术   一 开裂原因的分析   二 加固技术措施   第二节 地基沉陷的处理   第三节 表面风化的治理与防护   一 表面封护   二 防护处理   第五章维修工程举例   一 摩尼殿修理工程   二 大乘阁修理工程   三 南禅寺大殿修复工程   四 永乐宫迁建工程   中国古代建筑各时代特征概论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研究各时代建筑特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范围   第二章 早期木结构建筑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 原始社会木结构建筑的时代特征(远古~公元前二十二世纪)   一 北方地面上的木结构建筑   1发展概况   2平面   3结构式样   4维护构结   二 南方地面上的木结构建筑   第二节 奴隶社会木结构建筑的时代特征(公元前二十一世纪~   公元前476年)   一 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概况   二 木结构建筑的时代特征   (一)平面   1总平面   2单体平面   (二)木构架   (三)斗栱   (四)墙体   (五)瓦件   (六)排水设施   (七)壁画   第三章 封建社会木结构建筑的时代特征(公元前475~公元1991年)   第一节 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概况   一 战国到秦统一 直到西汉末年(公元前475~公元25年)   二 东汉(公元25~220年)   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0年)   四 隋 唐 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   五 宋代(公元960~1279年)   六 辽 金时期(公元907~1234年)   七 元代(公元1280~1368年)   八 明 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   第二节 建筑平面   一 总平面   二 单体平面   第三节 建筑屋顶式样   第四节 梁架结构   一 整体构架的演变   二 梁枋式样与用材   三 草栿与明栿   四 结点处理   五 举折   六 推山与收山   第五节 梁架结构中若干分件的变迁   一 阑额普拍枋   二 叉手及托脚   三 驼峰 合格与蜀柱   四 袢间   五 穿插枋   六 雀替   第六节 斗栱的式样   一 斗栱的发展概况   二 斗栱的用材   三 斗栱的大小   四 斗栱的布置   第七节 斗栱中若干分件的变迁   一 斗   二 栱   三 昂   四 枋   五 耍头   六 扶壁栱   第四章 封建社会中木构建筑的围护结构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 门与窗   一门   二 窗   第二节 栏杆   一 早期的栏杆   二 木制栏杆   三 石制栏杆   第三节 瓦兽件   一 筒板瓦及勾头 滴水瓦   二 垒脊   三 脊饰   第四节 彩   一 发展概况   二 彩画的种类   第五章 各时代砖石结构建筑的时代特征概述   第一节 砖石建筑发展概况   一 早期的砖石建筑   二 石桥   三 砖石塔   四 无梁殿及其他砖建筑   第二节 砖石墙   一 夯土墙   二 土墙坯   三 砖墙   四 垒砌砖墙的技术   五 石墙   第三节 拱券   一 早期拱券   二 简拱   三 穹窿拱   四 叠涩拱   五 券上用伏   六 砖石拱券的缝隙的加固   第四节 砖石塔   一 楼阁式塔   二 密檐式塔   三 单层塔(又称亭阁式塔)   四 喇嘛教式塔(又称窣堵娑式塔)   五 金刚宝座式塔   第六章 古代建筑的年代鉴定   一 为什么要鉴定古代建筑的年代   二 怎样鉴定古建筑的年代   1两查   2两比   3五定   三 测定古建筑年代的新技术   1利用碳十四测定木构件的年代   2用热释光测定古砖瓦的年代   附注   对于云南陆良新建癸龙颜碑亭的意见   城市建设中保护古建筑 古园林的几个问题   一 在城市建设中为什么要保护现存的古建筑 古园林   二 在城市建设中要保护哪些古建筑和古园林   三 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古建筑、古园林   四 古建筑、古园林的利用   九龙壁迁建工程简介   隆兴寺摩尼殿修缮工程简介   南禅寺大殿复原工程简介   对仿古建筑的看法   当前古建筑维修中的几个问题   一 前言   二 维修中当前常见的几种现象   三 对以上问题的认识   关于绵阳汉阙保护的意见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及价值   一 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二 古代建筑的价值   三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   四 中国古代砖石建筑   (一)砖、石结构的佛塔   (二)砖石桥   (三)无梁殿   古建筑的“保”和“用”   不能改变古建筑的原状   对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大庙的保护意见   北京明代殿式木结构建筑构架形制初探   一 前言   二 建筑用“材”   三 平面   (一)台明的宽深比例   (二)柱网布置   (三)开间的确定   1明间面阔的确定   2明、次、梢、尽间开间尺寸的比例   四 梁架   (一)木构架的形制   1殿堂结构   2厅堂结构   3减柱造的结构   (二)柱   1柱径的确定   2柱高与柱径的比例   3柱高与明间面阔的比例   4柱侧脚与柱生起   5柱头卷杀   (三)木构架的举折   1梁架中步架的确定   2木构架的举高   3推山   4收山   (四)檐出与上檐出   (五)主要大木构件的形制与断面   1梁的形制及断面   2大额枋与平板枋   3檩径   五 斗栱   (一)斗栱的式样   (二)平身科的攒当与各间使用的攒数   (三)平身科斗栱细部   1栱长   2斗栱出跳   3栱瓣   4昂及昂嘴   5斗   6耍头与齐心斗   7单材栱   8斗栱后尾   9镏金斗栱   (四)柱头斗栱细部   1翘头和昂加宽   2其他   (五)角科斗栱细部   附录:北京几座明代大式木构古建筑的简况   美国纽约犬都会博物馆中国画廊顶部设计方案说明   浅淡古建筑复原工程的科学依据   一 复原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 复原工程的科学依据   三 复建工程的科学依据   古建筑维修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几点意见   中国砖石古塔维修概说   一 绪言   二 古塔维修工程的类别   三 维修砖石古塔的主要技术措施   2000年保护古建的技术与对策   一 技术手段   二 总体保护对策   附录:祁英涛同志已发表论著索引   编后记   回到页首   "祁英涛古建论文集"的书摘……   中国建筑彩画概论   (一九五?年)   中国建筑上涂刷油漆颜料,原为保护木材,以防腐朽。其后由于建筑事业的发达,   以及人们对建筑物的享用有着美观上的需求,因此雕刻、绘画等装饰技艺也就随着演进   提高,日益丰富起来。其始用时期,因史证不足,目前还无从论断。但至迟在两千多年   以前古人就已普遍地利用油漆颜色来装饰房屋了,这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文中还能找到   一些印象。如论语:“山节藻棁”;汉班固西都赋:“树中天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雕玉   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珰,发五色之渥彩,光焰朗以景彰”以及魏何晏景福殿赋:列髹彤之   彇桷”,“尔乃文以朱绿,饰以碧丹,点以银黄烁以琅玕,光明熠爚,文彩嶙班”等句,都   是描写当时建筑色彩美的辞藻。由这些古文古诗中不断的描写看来,古人曾用美丽的颜   色来装饰建筑,已无问题。此外,如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各学术团体在文物建筑的调查   发掘工作中,也曾获得一些早期建筑彩画的实例。如义县辽奉国寺大殿、大同华严寺辽   薄伽教藏殿和敦煌千佛洞北宋窟檐等木构,至今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原来的彩画图案。其   他如大同北魏云冈石窟、敦煌千佛洞唐人壁画,近年来南京出土的南唐李升墓及河南白   沙出土的宋墓,这些砖石建筑上也都画着早期的彩画,从一切形制上看来,与今世的传   统手法有着血脉相承的联系,成为研究中国建筑彩画装饰上难得的珍贵史料。   建筑彩画,因时代、地域和匠作习惯的不同,在名物制度、功限料例以及绘画风格上,   也都各具特点。如以敦煌千佛洞唐宋人的彩画图样与今制相较,就有许多的图案画法、   颜色和物料的名称或已失传,或已变格,古今相比,却有着显著的差异。兹列举若干实   例于后,以示历代彩画制度的演变情况。   一 唐代建筑彩画   敦煌千佛洞壁画 从第一四六窟的唐人壁画中还可看到若干的建筑彩画。其特征是   主要木材皆涂红色,斗栱为替色,昂为红色,昂、栱的狭面则为白色,椽子、连檐和瓦口   板为红色,椽头则涂白色,柱的中上段,阑额和斗栱等都在红色的地上绘彩画。   二 宋代建筑彩画   敦煌千佛洞窟檐彩画 北宋开宝三年(公元九七○年)所建木构窟檐,至今还完整   地保留着原来的彩画,其特征如下:   (1)柱头和柱腰皆在红色的地上画束莲花纹,夹以青绿色边缘,后代虽有普遍彩画   的柱子,但在柱腰作彩画者,其例绝少。   (2)阑额的彩画系在红色地上用连珠压边,内而满画斜角梭纹,构成“一整两半”的格   局,居中的整棱以青地红心和粉地绿心者相间,两侧的半棱则以绿地粉心和粉地青心者   相对,整个图案结构与明清建筑在阑额两端先画箍头,再将内部分为几段,并以青绿为   主要颜色的作风完全异趣。   (3)斗栱彩画,大致以绿色的斗与红地杂色画的栱相配合,棋的狭面则涂以白色,   但全部主要色调则为红色,与明清的斗栱彩画纯以青绿颜色为主的风格完全不同。   (4)窟檐内部梁架的彩画,梁的两端有细狭的箍头,沿着梁身的棱角画以边线,边   线以内部分别画花草,椽子两端及中腰,和柱了一样也画束莲花,颜色以红为主,青绿   为花。望板上则画卷草或佛像。   总而言之,窟檐的彩画,木构部分纯以红色为主,只在结构的重要关节上施以青绿   为主的图案。这与明、清所见在梁、枋、斗棋上以青绿为主,柱子门窗单纯用红色的油饰彩   画的风格完全异趣。   三 元代建筑彩画   一九五二年秋,在北京元大都古城址中,因发掘元漕运使王德常去思碑,曾获得元   代建筑的木骨数根,上面还残留着原来的彩画,木版虽已朽蚀,但图案的而貌还隐约可   辨。构图的形式:中为枋心,两极端为箍头、盒子,箍头与枋心间为藻头。与明清的彩   画形制,大体相似。惟其细部手法与图案意匠则与近世流行的手法有些不同。其特点是:   (1)枋心线两端是用二内幽页曲线与一垂直线相交,形成圭角状,与明清之箭头形者不同;   且枋心之长有将达枋长三分之一者,也有甚长者,长短似无固定规格,与明清枋心长为   枋长三分之一的制度不同。(2)藻头部分画“整二破”式的旋花,花纹疏朗,笔法雄健而   有力,旋花外端形成如意头,与北京明智化寺如来殿的彩画相仿佛。(3)箍头部分内缘   用两道并行的箍头线,中间串以连珠,外缘用一道狭长的副箍头,正副箍头之间画盒子,   盒子内或画四瓣桅花,或画锦文。(4)颜色大部为青绿。青占三分之二,绿占三分之一,   线路皆用青绿颜色叠晕而成。墨道之内为粉线,次为三青.二青,最外为大青,与宋营   造法式彩画作:“青绿叠晕”之法很相近。从建筑彩画的发展源流上来盲,根据这个实例   可以推想远在六百年前旋子彩画的制度就已形成了。   四 明代建筑彩画   北京城内智化寺、护国寺和东四清真寺等明代建筑,其中或多或少地还保留原来的   彩画,有的已残剥晦暗,有的还鲜明如初,历历可辨。惟以所获实例不多,而文献资料   又感不足,目前还总结不出典型示范,谨就实地调查所见者胪举数端,以供参考。   (甲)智化寺 如来殿和万佛阁还存有明代彩画,如来殿内檐梁枋彩画,概以青绿为   地,凡青色之次,即为绿色,二者反复间杂,其间点缀朱金,色调鲜艳醒目,而且朱金   二色又能集中一二处,所占面积甚小,如梁端的箍头盒子内则于澄绿色中饰以朱瓣金心,   不似清制之机械的普遍描金,同时所有花纹皆不用白色作界线,整个图案的气氛淡雅利   落。  

目录

前言
中国建筑彩画概论
正定隆兴寺慈氏阁复原工程第一方案及说明
正定隆兴寺慈氏阁复原工程第二方案及说明
永乐宫介绍
一、建筑概况
二、五座大殿
1.宫门
……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