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
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的比较研究,
长期以来多在同一性预设中进行。
此书另辟一路,
试以现象学还原方法探究两者
在入思前提与意识空间上的
突出差异和不可通约性,
并对“中西比较诗学”的命题研究
提出质疑,
进而考察了文论与诗学
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的相关性,
以及它们提出和处理问题的差异性。
希望此书有助于
中西文化思想的深入比较研究。
――赵一凡
目录
目录
引 言
上篇 总体性比较研究
第一章 道行殊途: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
第一节 专论诗艺与西方诗学构架
第二节 弥纶群言与中国文论空间
第三节 文论与诗学的不可通约性
第二章 二维眼界及其语言论基础
第一节 技艺学与美学:西方诗学的历史转折
第二节 实用主义与审美主义的中国文论样式
第三节 语言的转向:现代诗思新维度及传统的界限
第二节 庄子非文与荷尔德林忧诗
第三节 文论诗学结构及其生存论基础
下篇 专题性比较研究
第四章 叙事论:文史哲
第一节 诗史之分:志与事、一般与个别
第二节 文史哲:历史旨趣与哲学意味
第三节文性叙事:文与事
第四节 作为文学叙事的历史与哲学
第五章 抒情论:兴与表现
第一节 心性体认的自然感性之维
第二节 兴起与入情
第三节 兴会与想像
第四节 兴喻与隐喻
第五节 兴咏与天才
第六节 兴象与象征
第七节 兴趣与趣味
第八节 中西抒情论的知识眼界:心学和心理学
第六章 形上论:道与理念
第一节 中西文论诗学的形而上基础
第二节 原道―宗经文论与原道―自然文论
第三节 理念―显现诗学与理念―象征诗学
第四节 在形上与形下之间:诗性隐喻与逻辑指称
第五节 在史与非史之间:万变不离其道(理念)
第六节 超越之路:无心与入心
第七章 审美论:美与真
第一节 阿多诺的问题
第二节 悲剧与意境
第三节 审丑主义与游戏主义
主要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出版后记
引 言
上篇 总体性比较研究
第一章 道行殊途: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
第一节 专论诗艺与西方诗学构架
第二节 弥纶群言与中国文论空间
第三节 文论与诗学的不可通约性
第二章 二维眼界及其语言论基础
第一节 技艺学与美学:西方诗学的历史转折
第二节 实用主义与审美主义的中国文论样式
第三节 语言的转向:现代诗思新维度及传统的界限
第二节 庄子非文与荷尔德林忧诗
第三节 文论诗学结构及其生存论基础
下篇 专题性比较研究
第四章 叙事论:文史哲
第一节 诗史之分:志与事、一般与个别
第二节 文史哲:历史旨趣与哲学意味
第三节文性叙事:文与事
第四节 作为文学叙事的历史与哲学
第五章 抒情论:兴与表现
第一节 心性体认的自然感性之维
第二节 兴起与入情
第三节 兴会与想像
第四节 兴喻与隐喻
第五节 兴咏与天才
第六节 兴象与象征
第七节 兴趣与趣味
第八节 中西抒情论的知识眼界:心学和心理学
第六章 形上论:道与理念
第一节 中西文论诗学的形而上基础
第二节 原道―宗经文论与原道―自然文论
第三节 理念―显现诗学与理念―象征诗学
第四节 在形上与形下之间:诗性隐喻与逻辑指称
第五节 在史与非史之间:万变不离其道(理念)
第六节 超越之路:无心与入心
第七章 审美论:美与真
第一节 阿多诺的问题
第二节 悲剧与意境
第三节 审丑主义与游戏主义
主要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出版后记
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