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子夜灯犹明:故居、故人、故事

副标题:无

作   者:李鹿

分类号:

ISBN:978710806158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故居,并不只是一个有名的人住过的房子,更是建筑艺术、家国往事、人格魅力的结晶。作者数年来寻访北京、上海、台北、江南等地的名人故居,通过实地考察,查阅史料,采访后人及亲历者,记述故居的砖瓦门窗、装修布置,及其背后富有时代和性格特色的生活情趣与品位;回眸在“家”这个特殊的舞台,“名人”们不为人知的脆弱和柔情;以老房子为媒介,和宋庆龄、老舍、茅盾、梅兰芳、田汉等曾经的主人进行精神沟通, 作者将建筑艺术、家国往事与故居主人的晚年生活熔于一炉,进而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光影。

目录


百花深处凡人家——丹柿小院老舍故居 001

我是作家自己掏钱买房的头一名/ 这里没有一丝一毫的偶然/ 他是很场面的人物/ 趴在床上写作/ 想到河、海,他反倒痛快一点

时过子夜灯犹明——茅盾故居 019

躲进小楼成一统/ 人的一生要走多少路是阎王预定好的/ 房间如手稿 整洁到极致/ 闭门抬笔忆平生

荒芜的田园——细管胡同九号田汉故居 035

安家/“田老大”和“戏剧妈妈”/ 在家中被捕/ 成为大杂院的“文保单位”

难以捉摸的深宅——前海西街十八号郭沫若故居 047

翦伯赞说,你那儿侯门深似海啊/ 红色中国*文人家庭/ 寸心初觉识归途

护国寺四合院与梅兰芳的*后十年 061

登长城、观颐和园、访梅宅/“再思啊再想!”/ 缀玉轩/“旧艺人”/“完人”绝唱

拣尽寒枝不肯栖——林风眠的人生孤旅 075

故乡*伤心 一生执念“劈山救母”/ 北平露锋芒请齐白石出山/ 诗意栖居西湖 高徒遍天下/

隐居嘉陵江 孕育风眠体/ 独居上海 片刻安宁/ 孤雁离群

从西湖到未名湖,说一声“别了”太沉重——司徒雷登故居 091

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 一抹颓墙外,临风待月楼/ “学生的婚礼一般都是在我家举行”/ 北平学运中心/ 盼望以私人身份回燕园过生日/ 归葬西湖

兴风狂啸者的尘世回眸——景云里·拉摩斯公寓·大陆新村鲁迅故居 119

“离租界一百多步之处”的且介亭/ 怜子如何不丈夫/ 月光如水照缁衣/“这种爸爸,什么爸爸!”/ “陪你抽一支烟好吗?”/“忘记我,管自己生活”

回不去的呼兰河——萧红故居 151

我家是荒凉的/ 一到后园,立刻是另一个世界/ 后园之外还有更大的地方/ 在玫瑰树下颤怵/

从异乡又奔向异乡

偕隐名山空许约——风雨茅庐郁达夫故居 167

晚霞一抹影澄塘/ 佯狂难免假成真/ 何似举家游旷远/ 场官弄,大约要变成我的永生之地了/

诗人若是住在你的楼上,便是个疯子/ 何处桃源洞里春

徽州阁楼中的胡适本色187

幽深天井里的沉默房间/ 徽商家庭的兰香书韵/ 忠孝牌坊下的旧式婚姻/ 乡土宗族的荣辱牵挂

梦里不知身是客——蒋宋台北士林官邸 203

从深宫到公园/ 尼克松曾住在蒋介石的书房/ 在官邸夫人说了算/“牛奶洗澡”和“旗袍癖”之谜/ “达令,你要不要去车车”

拒绝回忆 永不卸妆——晚年宋美龄在美岁月 223

“祖母真是位难得的女士”/ 永别台湾/ 我没有回忆录,我也没什么好回忆的/ 打扮上*改变的只有高跟鞋的高度

远去的生活艺术——林语堂的阳明山居 235

兼职的设计师与发明家/ 不规则的美丽/ 金玉缘/ 悠闲的哲学


【书摘与插画】

百花深处凡人家

——丹柿小院老舍故居

无论在北平还是北京,灯市口西街都是黄金地段核心街区,东边紧邻王府井,西边是紫禁城护城河。丰富胡同夹在灯市口西街正中,就像《四世同堂》的小羊圈胡同,“人们若不留心找,或向邮差打听, 便很容易忽略过去”。这就是大隐隐于市吧。

拐进胡同*户,是老舍的家。一切喧嚣,穿过小院砖砌门楼便自觉收敛,连三月天的沙尘雾霾,遇到满园郁郁葱葱也稍显退散。参观者络绎不绝,脚步都放得很轻,仿佛怕打扰作家的思考、惊落枝头的露珠。

逢年过节,这里变得很热闹,老舍纪念馆工作人员按照北京传统装饰小院,组织民俗活动,游客们不像朝拜文豪故居,更像到一位平凡老者家中作客。这应当是老舍自己也会喜欢的纪念方式。当年,他在院中亲手培育了三百盆菊花,上至文人官员,下至送报送奶的工友,都曾被他邀来品茶赏菊。曹禺写道:“菊,花之隐逸者也。而老舍先生从来不是一个隐士,他是喜欢和朋友们同乐的。”

我是作家自己掏钱买房的头一名

1949 年10 月,刚刚接到文艺界友人发来的邀请信,老舍就匆匆自美国启程回国。刚做完坐骨神经手术,他是被人用担架抬上轮船的。漂泊半生,老舍为途经的许多城市写下文字,但加起来也比不上故乡皇城根儿。从《骆驼祥子》到《四世同堂》《月牙儿》,他“*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北平在他的笔下,在他的血里。费正清劝他再观望一阵,可是回北京,他等不了。

与许多归国名人一样,老舍被新政府暂时安排在北京饭店居住,夫人和四个孩子抗战期间迁往重庆尚未返京。房间现代化国际范儿, 但写作只能在梳妆台上对着镜子。

对老北京人来说,独门独院才有家的味道。“*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1936 年在青岛,他这样满怀憧憬地写道:“像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少小离家老大回,揣着在美国积攒的稿费,老舍想买个自己的房。

新中国成立伊始,有产业的人纷纷抛售房屋,价格极低,但全北京没人买。解放区干部、归国文艺人士都听从政府分配,住进宿舍楼或合住大院,“买房置地”似乎不合时势。老舍问周恩来,能否自己出钱买房?周恩来说,你需要安静的写作环境,没问题,你买吧。于是,老舍成为新中国*位获得“特批”可以买房的作家。

他赶紧托好友卢松庵和张良辰看房。两人挑中了东城廼兹府丰盛胡同的小四合院。廼兹府大街即今天的灯市口西街,老舍对位置满意,信任朋友眼光,连看都没有看就定下了。房主开价一百匹布,老舍用五百美金稿费买来布匹换了房。

1950 年3 月,夫人胡絜青携儿子舒乙,女儿舒济、舒雨、舒立回京, 简单修葺装修后,4 月,一家人搬进新居。北京人爱在四合院种果树,图个吉利好看,老舍请人到西山移植来两棵柿子树。柿子圆润火红, 是国画家青睐的题材。胡絜青年轻时就喜欢画画,回北京正式拜师齐白石。三间正房中的东房是胡絜青的画室兼卧室,胡絜青为这间房取名双柿斋,整个新家叫作“丹柿小院”。前半生,老舍住过的地方不下几十处,从1950 年到1966 年,丹柿小院是他一生居住时间*长的地方。

小院连房带院占地三百平方米,在四合院中算是规模很小的。郑振铎、高君箴夫妇去祝贺乔迁之喜,看到“狭长的房子有点像列车车厢”;客厅新粉的墙壁因为受潮花糊糊一片,老舍指着墙说,“这是多妙的一幅天然山水画呀”。《四世同堂》里写祁老人十分喜爱自家的小房:“这是他自己置买的产业,不论格局与建筑怎样不好,也值得自傲。”老舍常得意地说:“我是作家自己掏钱买房的头一名!后来好多朋友来过之后羡慕得不得了!连共产党员也跟我学,像赵树理、丁玲。”

当时,北京有两条丰盛胡同。另一条在西四南大街,因明初大将丰城侯李彬府邸在那里,得名丰城胡同,清代讹传为丰盛。而廼兹府原名奶子府,是明代皇子选乳母的地方,后来为了雅致改叫廼兹府,这里的丰盛胡同得名于天启皇帝的乳母奉圣夫人。西城丰盛胡同宽敞整齐,名气更大,寄给老舍的信件常常错投到那里。老舍去世后,东城的丰盛改了名字,叫作丰富胡同。

这里没有一丝一毫的偶然

在老舍眼里,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像一个古老美丽的雕花漆盒,落在一个勤勉人手里,盒子上的每一凹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再没有一点积垢”。简朴的小院也在他的手里变得精致温馨,处处体现平凡人家的生活情趣。

正院一进门是一座木影壁,一般漆红底黑边,老舍请人漆成了草绿、深绿、黄、红、黑五彩影壁。时下初春,两棵柿树刚发新芽不见果实。以往每到秋冬季节,街坊四邻、亲朋好友都会收到老舍夫妇亲自登门送上的“有机柿子”,这是老北京的传统:“送树熟儿”。臧克家记得,那些柿子有方的有尖的,活枝鲜叶,收到他舍不得吃,摆在宜兴泥茶盘上,当作艺术品鉴赏。

在伦敦、青岛住小洋楼的时候,老舍*怀念的就是北平“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在丹柿小院,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每一个到过老舍家的人,描述他家的样子,必从满园鲜花说起。1961 年,法国汉学家贝热隆到老舍家做客。谈文学时他们通过翻译人员,有一种公事公办的色彩,谈到花时,老舍兴奋地直接用英语聊起来。十几年后,贝热隆半调侃地回忆道:“单凭这种对鲜花的爱好,在某个时期就可以被戴上资产阶级的帽子。”

就像普通的北京老爷子一样,老舍颇为他的花得意,总想秀给别人看。昙花一现定叫朋友秉烛夜游;金秋时节,菊花开了,更是丹柿小院的盛事,必邀大批朋友轮番饮酒赏菊。老舍夫妇在院中养了多达三百盆菊花,品种近一百,恐怕植物园也不过如此。培植方法是老舍跟他哥哥舒子祥学来的。舒子祥拉过洋车、当过巡警,骆驼祥子的原型就是他。

老舍自言,他对花像好朋友似的关切。“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了,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夏天暴雨,邻家的墙倒了, 砸死一百多棵菊,“全家几天都没有笑容”。

正房中间是客厅,面积不大,但几把沙发、一张小圆茶几,也够三两知己舒适畅谈。当年贝热隆环视客厅,瓷器、扇子、挂画叉竿,老舍收集的各式手杖、镀金的球型时钟,无不让他感叹,“这里没有一丝一毫的偶然。这位作家把他的生活环境整理得有条不紊,以他写作的那种细腻来布置一切”。

老北京人,尤其是旗人,无论贫富,讲究个体面干净。家具陈设,老舍每天至少亲自擦拭一遍。红木的旧式多宝格和条案上,摆着他淘来的古玩和工艺品。老舍纪念馆副馆长王红英告诉我,老舍先生在“文革”刚开始就去世了,大规模抄家还未开始,这些藏品也就因此大部分保存下来了。可惜的是老舍精心收藏的一百多把名伶手绘扇面,都被抄走,后来被低价出售了。

老舍搞收藏,标准只有一个:他喜欢。至于是真是假,完整还是残破,值多少钱,他都不管。郑振铎是海内闻名的大收藏家,与老舍相熟多年不见外,进客厅四处看看瓶瓶罐罐,轻轻说了声:“全该扔。” 老舍一笑:“我看着舒服。”

大圆桌上每日必摆插着鲜花的花瓶,和盛满时令水果的果盘。每天,老舍把水果一个个拿出来擦好,把果盘也擦干净,再把水果摆回去。二十出头时老舍单身在英国,几年没按时吃饭,得了胃下垂和神经性肠炎,不能吃生冷食物,水果摆出来只为好看,闻着清香。

墙上的“天然山水画”早已被名家画作取代。老舍*张藏画是1933 年托许地山向齐白石求来的《雏鸡》,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客厅西墙是老舍“私家美术展”,十天半月换一轮。

现在来到故居,可以看到墙上挂的是李可染的《耕牛图》,这是抗战期间,老舍在李可染的重庆画展上购得的。画作右首题字为老舍所拟,齐白石书写:“当时政治教人民置农器,未教人民读农器谱。可染以耕牛为农人之首,真善教人也。”一画荟萃三名家,是老舍纪

念馆镇馆之宝。副馆长王红英告诉笔者,这是老舍去世前*后一幅亲手挂上的画。丹青寂寞,迎来许多观赏过客,却再没等到主人归来,将它摘下收起。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时过子夜灯犹明:故居、故人、故事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