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化抗争:变迁、机理与挑战

副标题:无

作   者:郑雯 著

分类号:

ISBN:978750808318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媒介化抗争”,缘起于转型中国正在经历的两股社会浪潮:以互联网技术发展为代表的新传播革命和21世纪初逐渐成型的新抗争文化。“媒介化”作为一个“元过程”,动态、全面地建构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新抗争环境,深刻地影响了抗争政治的整体景观,在“媒介逻辑”统领下,通过特有的“过程-机制”,使抗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与此同时,媒介系统与社会其他系统展开深层次密切互动,作为“媒介化抗争”重要场域的“媒介”本身,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调整内涵、重塑框架,带来整个传播生态的转变。探索新型抗争形态如何重构“国家”与“社会”的弹性空间,思考转型中国国家治理的有效模式,正是本书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目录

绪 论 “媒介化抗争”:概念的提出
第一篇 变 迁
 第一章 当代中国拆迁维权变迁
  一、“政治拆迁”转型“经济拆迁”(1958— 2001)
  二、从“上诉”、“上访”到“上报”、“上网”(2001—)
  三、后拆迁时代凸显“媒介化”趋势
 第二章 “媒介化抗争”的表征
  一、抗争者:多元主体协同
  二、抗争对象:打破权力结构,改变抗争关系
  三、抗争目标:复杂化、泛化、普世化
  四、抗争武器:媒介的“可见度 透明度”
  五、抗争剧目/抗争表演:景观化、同质化、职业化
  六、抗争组织/抗争动员:“搭便车”的反效应
  七、抗争的媒介化与全球化
 第三章 “媒介化抗争”的内涵
  一、媒介形态塑造新抗争环境
  二、媒介内容建构新抗争逻辑
  三、媒介体制拓展新抗争空间
  四、媒介信念打造新抗争文化
第二篇 机 理
 第四章 “媒介逻辑”与“事件逻辑”双重QCA 建模
  一、“关键因子”:基于西方理论与中国经验材料的假设
  二、研究方法、数据及测量
  三、建构“事实表”
  四、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媒介化抗争”的过程
  一、公开:以媒介为起点,制造“连续剧”
  二、建构:“意义争夺”与“共意凝聚”
  三、升级:诉求的置换与合并
  四、遣散:竞争、“制度化”与注意力转移
  五、框塑:历时性的“范式订定”
第三篇 挑 战
 第六章 媒介化抗争的挑战
  一、抗争:“政治化”与“社会化”趋势
  二、媒介:作为“中介”的“表达”
  三、公民:民意的“鸡蛋情绪”呼唤抗争理性
  四、国家:治理的“媒介化”与争夺传播主导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媒介化抗争:变迁、机理与挑战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