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概论;本地电话网中的用户线路网;通信用电缆及电线;光缆部分;电缆成端设备;光缆线路建筑等。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1 我国通信传输网的发展初期
1.2 试验通信专网的构成特点
1.3 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和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 本地电话网中的用户线路网
2.1 概述
2.2 用户线路网早期的配线制式
2.3 对用户线路网的性能要求
2.4 现代用户线路网结构所包含的内容
2.5 对旧有线路听使用与改造
2.6 联合用户线路网
2.7 通话质量及量度
2.8 传输质量的量度
2.9 影响传输质量的因素
2.10 CCITT有关传输规划建议要点
2.11 我国模拟自动电话网的传输规划
2.12 通信技术发展对传输规划的影响
第三章 通信用电缆及电线
3.1 市话电缆
3.2 局端和用户端使用的电缆、电线
第四章 光缆部分
4.1 概述
4.2 光纤
4.3 光缆
第五章 电缆成端设备
5.1 电缆交接箱
5.2 电缆分线设备
第六章 光缆线路建筑
6.1 光缆线路的敷设和安装设计
6.2 光缆线路的防护
6.3 光纤接续技术
6.4 光缆护套的接续
第七章 配线技术
7.1 直通(或称直接)配线
7.2 复接配线
7.3 补助配线
7.4 交接配线
7.5 馈线电缆建设
7.6 配线电缆建设
7.7 电缆系统的安全性
7.8 线序的安排
第八章 大楼配线
8.1 大楼通信系统的特点
8.2 不同性质的大楼对通信的需求
8.3 对大楼用户的供线方式
8.4 大楼暗线系统
8.5 大楼配线的暗管系统
8.6 没有预埋暗管的大楼配线
8.7 大楼配线所使用的电线及电缆
第九章 接户线路及用户终端
9.1 接户线路的范围
9.2 接户线使用的电线与电缆
9.3 接户线路建筑的基本要求
9.4 室外接户线路的技术规定
9.5 室内明装安装线的技术规定
9.6 用户保安器
9.7 接户线路用器材
9.8 隔距与保护
9.9 用户端机
第十章 室外线路建筑方式
10.1 线路建筑方式的分类
10.2 线路建筑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10.3 线路建筑方式的一般要求和条件
第十一章 杆路建筑
11.1 电缆(或光缆)采用架空杆路的条件
11.2 杆路路由的选择
11.3 电杆位置的选定
11.4 杆路建筑
11.5 杆路用附件
11.6 杆路编号
第十二章 架空线路建筑
12.1 架空电缆建筑
12.2 墙壁电缆建筑
第十三章 地下线路建筑
13.1 直埋线路
13.2 管道电缆
13.3 隧道电缆
第十四章 管道建筑
14.1 概述
14.2 管道路由的选择
14.3 管道设计和施工中需用的有关资料
14.4 管道路由测量
14.5 管道建筑用的管材及其规格
14.6 管道沟地基
14.7 管道基础
14.8 管道建筑
14.9 通信管道的平面建筑
14.10 通信管道的剖面建筑
第十五章 人孔及手孔建筑
15.1 概述
15.2 人孔及手孔的构造
15.3 人孔的形式
15.4 各型人孔的适用范围
15.5 旧式人孔的附属设备
15.6 新标准型人孔的基本规定
15.7 标准型人孔的附属设备
15.8 管道和人孔的防水
第十六章 电缆进线室
16.1 概述
16.2 电缆进线室的上线方式
16.3 分散上线式电缆进线室
16.4 集中上线式电缆进线室
16.5 电缆的排列与布放
16.6 地气搭接线
16.7 电缆进线室的土建和照明要求
第十七章 综合布线系统
17.1 布线系统的含义及组成
17.2 用综合布线取代传统的楼房暗配线
17.3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应用对象及用途
17.4 综合布线系统是模块设计组合
17.5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
17.6 综合布线系统的网路结构类型
17.7 综合布线系统设备之间的连接应用方式
17.8 综合布线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17.9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点
参考文献
1.1 我国通信传输网的发展初期
1.2 试验通信专网的构成特点
1.3 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和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 本地电话网中的用户线路网
2.1 概述
2.2 用户线路网早期的配线制式
2.3 对用户线路网的性能要求
2.4 现代用户线路网结构所包含的内容
2.5 对旧有线路听使用与改造
2.6 联合用户线路网
2.7 通话质量及量度
2.8 传输质量的量度
2.9 影响传输质量的因素
2.10 CCITT有关传输规划建议要点
2.11 我国模拟自动电话网的传输规划
2.12 通信技术发展对传输规划的影响
第三章 通信用电缆及电线
3.1 市话电缆
3.2 局端和用户端使用的电缆、电线
第四章 光缆部分
4.1 概述
4.2 光纤
4.3 光缆
第五章 电缆成端设备
5.1 电缆交接箱
5.2 电缆分线设备
第六章 光缆线路建筑
6.1 光缆线路的敷设和安装设计
6.2 光缆线路的防护
6.3 光纤接续技术
6.4 光缆护套的接续
第七章 配线技术
7.1 直通(或称直接)配线
7.2 复接配线
7.3 补助配线
7.4 交接配线
7.5 馈线电缆建设
7.6 配线电缆建设
7.7 电缆系统的安全性
7.8 线序的安排
第八章 大楼配线
8.1 大楼通信系统的特点
8.2 不同性质的大楼对通信的需求
8.3 对大楼用户的供线方式
8.4 大楼暗线系统
8.5 大楼配线的暗管系统
8.6 没有预埋暗管的大楼配线
8.7 大楼配线所使用的电线及电缆
第九章 接户线路及用户终端
9.1 接户线路的范围
9.2 接户线使用的电线与电缆
9.3 接户线路建筑的基本要求
9.4 室外接户线路的技术规定
9.5 室内明装安装线的技术规定
9.6 用户保安器
9.7 接户线路用器材
9.8 隔距与保护
9.9 用户端机
第十章 室外线路建筑方式
10.1 线路建筑方式的分类
10.2 线路建筑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10.3 线路建筑方式的一般要求和条件
第十一章 杆路建筑
11.1 电缆(或光缆)采用架空杆路的条件
11.2 杆路路由的选择
11.3 电杆位置的选定
11.4 杆路建筑
11.5 杆路用附件
11.6 杆路编号
第十二章 架空线路建筑
12.1 架空电缆建筑
12.2 墙壁电缆建筑
第十三章 地下线路建筑
13.1 直埋线路
13.2 管道电缆
13.3 隧道电缆
第十四章 管道建筑
14.1 概述
14.2 管道路由的选择
14.3 管道设计和施工中需用的有关资料
14.4 管道路由测量
14.5 管道建筑用的管材及其规格
14.6 管道沟地基
14.7 管道基础
14.8 管道建筑
14.9 通信管道的平面建筑
14.10 通信管道的剖面建筑
第十五章 人孔及手孔建筑
15.1 概述
15.2 人孔及手孔的构造
15.3 人孔的形式
15.4 各型人孔的适用范围
15.5 旧式人孔的附属设备
15.6 新标准型人孔的基本规定
15.7 标准型人孔的附属设备
15.8 管道和人孔的防水
第十六章 电缆进线室
16.1 概述
16.2 电缆进线室的上线方式
16.3 分散上线式电缆进线室
16.4 集中上线式电缆进线室
16.5 电缆的排列与布放
16.6 地气搭接线
16.7 电缆进线室的土建和照明要求
第十七章 综合布线系统
17.1 布线系统的含义及组成
17.2 用综合布线取代传统的楼房暗配线
17.3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应用对象及用途
17.4 综合布线系统是模块设计组合
17.5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
17.6 综合布线系统的网路结构类型
17.7 综合布线系统设备之间的连接应用方式
17.8 综合布线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17.9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点
参考文献
通信线路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