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对装备保障性工程的技术和管理内涵进行了综合论述。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保障性要求的确定,保障性分析与设计,保障系统设计等。
目录
1.1 保障性工程概念的提出
第1章 绪论
1.1.1 可靠性工程的产生
1.1.2 维修性工程的产生
1.1.3 保障性的提出及综合后勤保障的产生
1.1.4 保障性工程的产生
1.2 装备系统的保障性
1.2.1 装备与装备系统
1.2.2 保障性的定义
1.2.3 保障性的特点
1.2.4 保障性与可靠性维修性的关系
1.3 保障性工程的定义
1.4 保障性工程活动
1.5.1 保障性工程的主要工作
1.5 保障性工程的目标、任务和研究内容
1.5.2 保障性工程的目标和任务
1.5.3 保障性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
1.5.4 建立保障性工程学科的现实意义
第2章 系统工程原理与应用
2.1 系统工程及其在装备全寿命管理中的应用
2.1.1 系统与系统工程的概念
2.1.2 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
2.1.3 系统工程管理
2.1.4 系统工程的任务与目标
2.1.5 全寿命管理中的系统工程过程
2.2 系统工程过程
2.2.1 系统工程过程输入及主要活动
2.2.2 要求分析
2.2.3 功能分析与功能分配
2.2.4 设计综合
2.2.5 系统工程过程输出
2.3 系统分析和控制
2.3.1 研制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2.3.2 技术状态管理
2.3.3 权衡研究
2.4 保障性工程过程
2.4.1 保障性要求的确定
2.4.2 保障性建模与分配
2.4.3 保障性分析、设计与权衡
2.4.4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
2.4.5 保障性评审
2.5.1 装备系统效能分析
2.5 系统效能与寿命周期费用
2.5.2 寿命周期费用分析
2.5.3 费用-效能分析
第3章 确定保障性要求
3.1 引言
3.2 保障性要求
3.2.1 保障性要求的特点与分类
3.2.2 保障性要求的有关概念
3.2.3 保障性定性要求
3.2.4 保障性定量要求
3.2.5 美空军保障性参数实例及其特点
3.2.6 任务成功性要求
3.3 确定保障性要求
3.3.1 确定保障性要求的过程
3.3.2 确定保障性要求的步骤
3.3.3 保障性要求和验证示例
3.3.4 确定保障性要求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3.4 质量功能展开(QFD)在确定保障性要求中的应用
3.4.1 QFD的基本概念
3.4.2 QFD在确定保障性要求中的应用
第4章 保障性分析与设计
4.1 保障性分析
4.1.1 保障性分析的目标与要求
4.1.2 保障性分析规划
4.1.3 保障性分析的任务与程序
4.1.4 保障性分析的内容
4.2 保障性设计
4.2.1 保障性设计在保障性工程中的地位作用
4.2.2 保障性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4.3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4.2.3 保障性设计的内容
4.3.1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4.3.2 危害性分析
4.3.3 维修性信息分析
4.3.4 损坏模式及影响分析
4.3.5 FMECA的运用
4.4 故障树分析
4.4.1 故障树的建造
4.4.2 故障树表述
4.4.3 故障树定性与定量分析
4.4.4 故障树分析的特点及运用
4.5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
4.5.1 RCMA的基本原理
4.5.2 系统和设备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
4.5.3 结构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
4.5.4 RCMA的运用
4.6 使用与维修工作分析
4.6.1 使用与维修工作分析的目的
4.6.2 使用与维修工作要求的确定
4.6.3 使用与维修工作分析的内容
4.7 修理级别分析
4.7.1 修理级别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4.7.2 修理级别分析与其它工作的接口
4.7.3 修理级别分析的过程
第5章 装备的保障性设计
5.1 可靠性设计
5.1.1 可靠性设计准则与设计方法
5.1.2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
5.1.3 可靠性分配与预计
5.1.4 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5.2 维修性设计
5.2.1 维修性设计准则
5.2.2 维修性模型
5.2.3 维修性分配
5.2.4 维修性预计
5.3 测试性设计
5.3.1 测试性设计的目标和内容
5.3.2 诊断方案与测试性要求
5.3.3 测试性设计方法
5.3.4 测试性评价
5.3.5 测试性初步设计与分析
5.3.6 测试性详细设计与分析
5.4.1 装备的生存性设计
5.4 其它保障特性的设计
5.4.2 抢修性设计
5.4.3 运输性设计
5.4.4 自保障特性设计
第6章 保障系统设计
6.1 规划保障
6.1.1 装备保障的基本概念
6.1.2 规划保障的基本概念
6.1.3 规划保障的程序
6.1.4 规划保障数据输入和研制各阶段的工作
6.1.5 规划保障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6.1.6 制定和优化保障方案的主要保障性分析工作项目
6.2 规划保障资源
6.2.1 保障资源需求形成的一般过程
6.2.2 规划人力与人员
6.2.3 规划供应保障
6.2.4 规划保障设备
6.2.5 规划技术资料
6.2.6 规划训练与训练保障
6.2.7 规划保障设施
6.2.8 规划包装、装卸、贮存和运输(PHS?T)保障
6.2.9 规划计算机资源保障
6.3 保障系统的形成
6.3.1 保障系统的内涵
6.3.2 保障系统形成的过程
第7章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
7.1 引言
7.1.1 综述
7.1.2 试验与评价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作用
7.1.3 试验与评价的类型
7.1.4 研制试验与评价
7.1.5 使用试验与评价
7.1.6 试验与评价的管理
7.2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
7.2.1 保障性设计特性的试验与评价
7.2.2 保障系统及其资源的试验与评价
7.2.3 保障性的使用评估
7.2.4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的原则与管理
第8章 装备生产、部署、使用中的保障性工作
8.1 由研制向生产的转移
8.1.1 转移工作的要求及准则
8.1.2 转移的管理
8.1.3 转移过程的影响因素与相应的措施
8.1.4 转移过程中的保障性工作
8.1.5 设计更改
8.1.6 转移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8.2 装备系统的部署保障
8.2.1 部署保障的目标与任务
8.2.2 部署保障的规划与实施
8.2.3 保障系统的建立
8.2.4 部署过程中的保障性试验与评价
8.2.5 部署管理
8.3 装备使用过程中的保障性工作
8.3.1 保障系统的运行
8.3.2 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维修及保障性评估
8.3.3 装备系统的改进
8.3.4 停产后的保障
9.1.1 信息的概念
第9章 保障性信息管理与应用
9.1 保障性信息
9.1.2 保障性信息的分类与内容
9.1.3 保障性信息在装备保障性工程中的作用
9.2 保障性信息系统
9.2.1 概述
9.2.2 保障性信息系统的建立
9.2.3 保障性信息系统设计构想
9.3 保障性信息的管理与应用
9.3.1 保障性信息需求分析
9.3.2 信息处理流程
9.3.3 保障性分析汇总报告
9.3.4 保障性分析记录
9.3.5 保障性信息的管理
9.4.1 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9.4 保障性信息系统的发展
9.4.2 可靠性信息系统的发展
9.4.3 持续采办和寿命周期保障
9.5 国内外保障性信息标准简介
9.5.1 保障性分析记录
9.5.2 美军标MI-PRF-49506《后勤管理信息》
9.5.3 美军标MIL-HDBK-59B《持续采办和寿命周期保障(CALS)实施指南》
9.5.4 美军有关信息处理的其它规范、标准
9.5.5 国内有关信息处理的其它规范、标准
第10章 保障性管理
10.1 概述
10.1.1 保障性管理的意义
10.1.2 保障性管理的特点
10.2.1 保障性总计划
10.2 保障性工作规划
10.2.2 保障性工作计划
10.3 保障性组织机构
10.3.1 订购方的组织机构
10.3.2 承制方的组织机构
10.3.3 保障性联合管理组
10.3.4 保障性综合产品小组(IPT)
10.4 保障性评审
10.4.1 评审的类型
10.4.2 保障性评审应注意的问题
10.5 保障性风险管理
10.5.1 风险管理准则
10.5.2 风险管理的程序与方法
10.5.3 风险管理职责
10.6 装备全寿命管理各阶段的保障性工作
10.6.1 论证阶段的保障性工作
10.6.2 方案阶段的保障性工作
10.6.3 工程研制阶段的保障性工作
10.6.4 定型阶段的保障性工作
10.6.5 生产与部署阶段的保障性工作
10.6.6 使用阶段的保障性工作
10.6.7 退役阶段的保障性工作
10.7 非研制产品的保障性管理
10.7.1 在非研制产品采购中的保障考虑
10.7.2 对确定非研制产品所需保障的考虑
10.7.3 对引进装备保障问题的考虑
参考文献
装备保障性工程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