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防治金融欺诈--基于刑事一体化的研究》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防治金融欺诈的法律对策研究”的最终成果。课题组经过三年的努力,按项目计划顺利完成了研究工作,形成的最终研究成果在内容上涵盖刑法学、犯罪学两个领域,注意贯彻了刑事一体化的理念,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都有所创新。在项目完成后,我国关于金融欺诈犯罪的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又有新的发展,因此,我们结合立法、司法解释的最新进展以及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及时进行了跟进研究,并且将新的研究成果纳入《防治金融欺诈--基于刑事一体化的研究》。本书由赵秉志主编。
目录
绪论:聚焦金融欺诈犯罪的防范与惩治
上编 防治金融欺诈的犯罪学对策研究
第一章 我国金融欺诈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一、我国金融欺诈违法犯罪现状透视
二、我国金融欺诈违法犯罪的特点
第二章 金融欺诈犯罪的成因
一、体制原因
二、当事人原因
三、执法原因
四、金融从业人员素质及犯罪智能化原因
第三章 我国金融欺诈犯罪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一、我国金融欺诈犯罪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金融欺诈犯罪的防治对策
第四章 防治金融欺诈犯罪的原则
一、法治原则
二、服务经济建设原则
第五章 防治金融欺诈犯罪的政策
一、政策在防治金融欺诈犯罪中的功能
二、防治金融欺诈犯罪的刑事政策
三、防治金融欺诈犯罪的经济政策
四、防治金融欺诈犯罪的社会政策
中编 金融欺诈犯罪中的刑法一般问题研究
第六章 金融欺诈犯罪刑法立法演进
一、1997年刑法之前的法律对金融欺诈犯罪的规定
二、1997年刑法对金融欺诈犯罪的规定
三、刑法修正案对金融欺诈犯罪的规定
第七章 金融欺诈犯罪的定义及特征
一、金融欺诈犯罪的定义
二、金融欺诈犯罪的构成特征
第八章 金融欺诈犯罪刑罚裁量问题探讨
一、金融诈骗犯罪法定加重情节的把握
二、金融欺诈犯罪其他量刑情节的把握
第九章 金融欺诈犯罪的刑法立法完善
一、关于金融欺诈犯罪定罪体系的立法完善
二、金融欺诈犯罪罚金刑的立法完善
三、金融诈骗罪的死刑改革问题
下编 金融欺诈具体犯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第十章 集资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集资诈骗罪主体的认定
二、集资诈骗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三、集资诈骗罪客观方面的认定
四、集资诈骗罪与非罪的认定
五、集资诈骗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
六、集资诈骗罪犯罪形态的认定
第十一章 贷款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贷款诈骗罪主体的认定
二、贷款诈骗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三、贷款诈骗罪客观方面的认定
四、贷款诈骗罪与非罪的认定
五、贷款诈骗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
六、贷款诈骗罪犯罪形态的认定
第十二章 票据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行为的认定
二、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行为的认定
三、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行为的认定
四、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行为的认定
五、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行为的认定
六、票据诈骗罪司法疑难问题探讨
第十三章 金融凭证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金融凭证诈骗罪主观方面若干争议问题探讨
二、金融凭证诈骗罪客观方面若干疑难问题探讨
三、金融凭证诈骗罪司法认定中的其他若干问题探讨
第十四章 信用证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信用证诈骗罪主观方面是否以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为要件
二、关于信用证诈骗罪客体的认定
三、信用证诈骗罪客观方面若干问题探讨
四、信用证诈骗罪停止形态的认定
五、信用证诈骗罪罪数形态的认定
第十五章 信用卡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信用卡的范围
二、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理解
三、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认定
四、拾得他人信用卡在ATM机上取款行为的认定
第十六章 有价证券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有价证券诈骗罪犯罪主体的认定
二、“明知”是否为主观方面的构成要素
三、有价证券诈骗罪犯罪对象的认定
四、对“使用”的理解和认定
五、国债回购交易中诈骗行为的定性
六、有价证券诈骗罪共同犯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七、有价证券诈骗罪的罪数问题探讨
第十七章 保险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保险诈骗罪主体的认定问题
二、保险诈骗罪主观方面的认定问题
三、保险诈骗罪客观方面的认定问题
四、保险诈骗罪的特殊形态问题
五、保险诈骗罪与其他诈骗犯罪的区分
第十八章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二、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犯罪对象及受害人的认定
三、对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危害行为的把握
四、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犯罪数额的计算时间点的把握
五、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罪数问题探讨
六、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共同犯罪的认定
七、与单位相关的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的认定
八、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与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以及金融凭证诈骗罪的区分
九、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与高利转贷罪的关系
第十九章 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疑难问题探讨
一、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立法模式辨析
二、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主体范围的界定
三、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四、编造行为的认定
五、传播行为的认定
六、虚假信息的认定
七、新闻报道、股评分析的误导行为或预测错误是否成立本罪
八、与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相关的罪数问题
九、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与非罪判定问题
十、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与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的区别
第二十章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疑难问题探讨
一、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主体的认定
二、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三、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客观方面的认定
四、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既遂形态的认定
五、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与非罪的界限
六、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与其他证券、期货类犯罪的界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上编 防治金融欺诈的犯罪学对策研究
第一章 我国金融欺诈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一、我国金融欺诈违法犯罪现状透视
二、我国金融欺诈违法犯罪的特点
第二章 金融欺诈犯罪的成因
一、体制原因
二、当事人原因
三、执法原因
四、金融从业人员素质及犯罪智能化原因
第三章 我国金融欺诈犯罪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一、我国金融欺诈犯罪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金融欺诈犯罪的防治对策
第四章 防治金融欺诈犯罪的原则
一、法治原则
二、服务经济建设原则
第五章 防治金融欺诈犯罪的政策
一、政策在防治金融欺诈犯罪中的功能
二、防治金融欺诈犯罪的刑事政策
三、防治金融欺诈犯罪的经济政策
四、防治金融欺诈犯罪的社会政策
中编 金融欺诈犯罪中的刑法一般问题研究
第六章 金融欺诈犯罪刑法立法演进
一、1997年刑法之前的法律对金融欺诈犯罪的规定
二、1997年刑法对金融欺诈犯罪的规定
三、刑法修正案对金融欺诈犯罪的规定
第七章 金融欺诈犯罪的定义及特征
一、金融欺诈犯罪的定义
二、金融欺诈犯罪的构成特征
第八章 金融欺诈犯罪刑罚裁量问题探讨
一、金融诈骗犯罪法定加重情节的把握
二、金融欺诈犯罪其他量刑情节的把握
第九章 金融欺诈犯罪的刑法立法完善
一、关于金融欺诈犯罪定罪体系的立法完善
二、金融欺诈犯罪罚金刑的立法完善
三、金融诈骗罪的死刑改革问题
下编 金融欺诈具体犯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第十章 集资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集资诈骗罪主体的认定
二、集资诈骗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三、集资诈骗罪客观方面的认定
四、集资诈骗罪与非罪的认定
五、集资诈骗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
六、集资诈骗罪犯罪形态的认定
第十一章 贷款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贷款诈骗罪主体的认定
二、贷款诈骗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三、贷款诈骗罪客观方面的认定
四、贷款诈骗罪与非罪的认定
五、贷款诈骗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
六、贷款诈骗罪犯罪形态的认定
第十二章 票据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行为的认定
二、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行为的认定
三、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行为的认定
四、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行为的认定
五、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行为的认定
六、票据诈骗罪司法疑难问题探讨
第十三章 金融凭证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金融凭证诈骗罪主观方面若干争议问题探讨
二、金融凭证诈骗罪客观方面若干疑难问题探讨
三、金融凭证诈骗罪司法认定中的其他若干问题探讨
第十四章 信用证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信用证诈骗罪主观方面是否以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为要件
二、关于信用证诈骗罪客体的认定
三、信用证诈骗罪客观方面若干问题探讨
四、信用证诈骗罪停止形态的认定
五、信用证诈骗罪罪数形态的认定
第十五章 信用卡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信用卡的范围
二、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理解
三、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认定
四、拾得他人信用卡在ATM机上取款行为的认定
第十六章 有价证券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有价证券诈骗罪犯罪主体的认定
二、“明知”是否为主观方面的构成要素
三、有价证券诈骗罪犯罪对象的认定
四、对“使用”的理解和认定
五、国债回购交易中诈骗行为的定性
六、有价证券诈骗罪共同犯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七、有价证券诈骗罪的罪数问题探讨
第十七章 保险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保险诈骗罪主体的认定问题
二、保险诈骗罪主观方面的认定问题
三、保险诈骗罪客观方面的认定问题
四、保险诈骗罪的特殊形态问题
五、保险诈骗罪与其他诈骗犯罪的区分
第十八章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
一、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二、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犯罪对象及受害人的认定
三、对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危害行为的把握
四、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犯罪数额的计算时间点的把握
五、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罪数问题探讨
六、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共同犯罪的认定
七、与单位相关的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的认定
八、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与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以及金融凭证诈骗罪的区分
九、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与高利转贷罪的关系
第十九章 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疑难问题探讨
一、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立法模式辨析
二、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主体范围的界定
三、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四、编造行为的认定
五、传播行为的认定
六、虚假信息的认定
七、新闻报道、股评分析的误导行为或预测错误是否成立本罪
八、与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相关的罪数问题
九、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与非罪判定问题
十、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与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的区别
第二十章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疑难问题探讨
一、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主体的认定
二、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三、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客观方面的认定
四、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既遂形态的认定
五、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与非罪的界限
六、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与其他证券、期货类犯罪的界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防治金融欺诈:基于刑事一体化的研究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